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第四纪古红土团聚体的组成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段斯译 孙仲秀 +2 位作者 王秋兵 姜荧荧 孙福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7-596,共10页
以林地、疏林荒草地、荒草地、耕地、埋藏古红土等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内扣除黏粒的粒度组成、Ti/Zr比值和野外剖面形态观察等方法分析,判定了古红土母质均一性,接着利用湿筛法筛分了供试古红土水稳性... 以林地、疏林荒草地、荒草地、耕地、埋藏古红土等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内扣除黏粒的粒度组成、Ti/Zr比值和野外剖面形态观察等方法分析,判定了古红土母质均一性,接着利用湿筛法筛分了供试古红土水稳性团聚体,比较分析了各利用方式下古红土与未经人为利用的埋藏古红土的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古红土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古红土的成土母质是均一的,埋藏于地下的古红土由于未被人为利用,受人为干扰小,因压实等影响结构性不良,主要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2)古红土被利用后土壤团聚体<0.5 mm的减少、>0.5 mm的增加,利用方式不同,古红土的团聚体(粒级)变化不同(土层深度);(3)团聚体林地以>5 mm为主,疏林荒草地、荒草地和耕地以>5 mm、5~2 mm和2~1 mm为主;(4)古红土被开发利用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且林地的稳定性强于耕地,是古红土分布地区一种较合理的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纪古红土 不同粒级团聚体组成 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