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经营方式及生境对大兴安岭高纬度林区生长盛季森林土壤CO_2、CH_4、N_2O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任乐 马秀枝 范雪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8-386,共9页
为了确定不同森林经营利用方式(原始林、皆伐林、渐伐林)及不同生境(有林地、无林地、湿地)对于森林土壤-大气主要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于2013年生长盛季(7─8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区选取了16块样地,采用静... 为了确定不同森林经营利用方式(原始林、皆伐林、渐伐林)及不同生境(有林地、无林地、湿地)对于森林土壤-大气主要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于2013年生长盛季(7─8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区选取了16块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进行了土壤-大气温室气体通量的原位观测。气体监测的同时,测定了土壤湿度和各层土壤温度以及各样地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区生长盛季CH4通量平均值为C(-133.6±62.3)μg·m-2·h-1。沼泽湿地(PD2和PD7)CH4表现为释放,CH4通量平均值为C(130.0±41.0)μg·m-2·h-1,其它14个样地土壤CH4为吸收,吸收通量变化范围为C(-242.0^-42.6)μg·m-2·h-1,变异系数为47%。所有样地CO2的地-气通量变化范围是C(94.9~1164.0)μg·m-2·h-1,平均值为C(671.3±324.3)μg·m-2·h-1,变异系数是48%。所有样地N2O通量的范围是N(1.2~21.6)μg·m-2·h-1,平均值为N(7.3±6.1)μg·m-2·h-1,变异系数为84%。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大兴安岭林区生长盛季不同经营方式及不同生境对森林土壤-大气CH4、CO2、N2O通量均无显著相关性。CH4通量与土壤各层温度及各层湿度并未发现有显著相关性,仅显示CH4通量与土壤有机质(SOC)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全氮(TN)呈负相关关系;CO2通量与土壤5 cm处温度显著相关(P=0.042 3),与土壤0 cm及10 cm处温度无显著相关性,CO2通量与土壤各层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腐殖质层、0~10 cm以及10~20 cm土壤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SOC、TN呈负相关关系;N2O通量与土壤各层温度、湿度及SOC均呈正相关关系,与TN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林 CO2、CH4、N2O 不同经营方式 不同生境
下载PDF
黔东南老油茶林不同经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田丹 杨东红 +1 位作者 石春发 胡岑龙 《现代园艺》 2022年第6期1-4,15,共5页
以黔东南州岑巩县老油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外业调查和内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油茶林不同经营方式土壤理化性质(自然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差异。(1)土壤物理性质显示:土壤容重以油茶纯林最大... 以黔东南州岑巩县老油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外业调查和内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油茶林不同经营方式土壤理化性质(自然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差异。(1)土壤物理性质显示:土壤容重以油茶纯林最大,其次是油茶套种玉米,油茶套种太子参最小;自然含水量以油茶套种太子参最大,其次是油茶套种玉米,油茶纯林最小;总孔隙度以油茶套种太子参最大,其次是油茶套种玉米,油茶纯林最小。(2)土壤化学性质结果显示:土壤pH值3种经营方式均小于5,以油茶套种太子参最大,其次是油茶套种玉米,油茶纯林最小;有机质以油茶套种太子参最大,其次是油茶套种玉米,油茶纯林最小;全氮以油茶套种太子参最大,其次是油茶套种玉米,油茶纯林最小;全磷以油茶套种太子参最大,其次是油茶套种玉米,油茶纯林最小;全钾以油茶套种太子参最大,其次是油茶套种玉米,油茶纯林最小。研究表明:老油茶林下采用套种的方式,有利于改善油茶林土壤理化性质,可为低效油茶林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茶林 不同经营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应用高频观测探讨不同森林经营方式下矿质土壤呼吸的昼夜动态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永 刘小飞 +7 位作者 郑蔚 周嘉聪 苏瑞兰 林伟盛 熊德成 胥超 陈岳民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101,共9页
矿质土壤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碳(C)平衡估算中的关键因子。了解矿质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应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而高频观测是探讨矿质土壤呼吸在... 矿质土壤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碳(C)平衡估算中的关键因子。了解矿质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应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而高频观测是探讨矿质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高频自动观测系统与Li-8100土壤CO2通量测量系统,对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国有林场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在不同森林经营方式下(CK对照,RR皆伐,RB火烧)的矿质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昼夜动态进行分析,并比较2种采样策略下矿质土壤呼吸的年、日均通量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经营方式的矿质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动态,矿质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表现为CK(2.18μmol m^(-2)s^(-1))>RB(1.93μmol m^(-2)s^(-1))>RR(1.89μmol m^(-2)s^(-1))。2)在不同森林经营方式下,采用手动观测的矿质土壤呼吸年平均日通量显著低于高频观测结果,而采用高频观测09:00—11:00时间段内观测数据计算日通量与高频自动观测系统全天(24h)结果无显著差异;3)不同森林经营方式下的林地,土壤水热条件的变化是影响矿质土壤呼吸的重要因素之一。双因子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共同解释了CK、RR和RB矿质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变化的96.8%,62.8%,95.4%,拟合结果明显优于以温度为单因子的指数模型。因此,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为准确评估和预测不同森林经营方式对土壤与大气间碳通量交换的影响,采用高频自动观测技术观测矿质土壤呼吸,将有利于提高碳通量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森林经营方式 高频自动观测 矿质土壤呼吸 昼夜动态 碳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