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探讨电针不同腧穴对急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张春青 唐坤鹏 +2 位作者 闫丽萍 文坛 王海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讨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在电针不同腧穴对大鼠急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冰乙酸溶液灌肠制备急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在造模结束后给予各腧穴组电针治疗,疏密波,... 目的:探讨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在电针不同腧穴对大鼠急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冰乙酸溶液灌肠制备急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在造模结束后给予各腧穴组电针治疗,疏密波,频率2~50 Hz,强度2 mA,以肌肉震颤为度,20 min/次,1次/d,连续3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HE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黏膜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8(IL-8)的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JAK2、STAT3、SOCS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整体状况差,结肠黏膜严重受损、甚则坏死,溃疡面明显,血清IL-4的含量明显降低、IL-8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JAK2、STAT3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SOCS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腧穴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好转,结肠黏膜损伤坏死、溃疡面明显减轻,血清IL-4的含量明显升高、IL-8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JAK2、STAT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降、SOCS1蛋白及mRNA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足三里组与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穴比较,结肠黏膜损伤显著减轻,血清IL-4的含量显著升高、IL-8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JAK2、STAT3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下降、SOCS1蛋白及mRNA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各腧穴均能改善结肠组织黏膜的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其中足三里穴治疗效应总体优于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穴,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IL-4、IL-8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不同腧穴 急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JAK2/STAT3/SOCS1信号通路
下载PDF
针刺不同腧穴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何婷 杨硕 莫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5-720,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腧穴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指标,继予0.9%生理盐水进...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腧穴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指标,继予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予针刺治疗,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进行针刺。观察灌注期间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间隔时间、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基线相比,模型组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明显升高(P <0.01),排尿阈值压亦上升(P <0.05),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下降(P <0.01),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 <0.05),但其膀胱收缩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0.05);针刺干预后,三阴交组、中髎(次髎)组与针刺前相比,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P <0.01),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P <0.01),排尿阈值压未见显著差异(P>0.05),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P <0.05),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 <0.01);两组组间比较,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0.05);合谷组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 0.05)。结论:针刺治疗AUR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中髎(次髎)、三阴交从而使AUR大鼠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不同腧穴 急性尿潴留 大鼠 膀胱功能
下载PDF
艾灸不同状态腧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3
作者 于丹 谢洪武 +2 位作者 张波 闻海菊 陈日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观察同一组腧穴的热敏态与静息态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KOA患者以患侧内膝眼、外膝眼、鹤顶三穴区有无热敏灸感及热敏灸感发生的次数为标准,将其分成热敏组、静息组各30例,两组均对上三穴同时施灸,每... 目的:观察同一组腧穴的热敏态与静息态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KOA患者以患侧内膝眼、外膝眼、鹤顶三穴区有无热敏灸感及热敏灸感发生的次数为标准,将其分成热敏组、静息组各30例,两组均对上三穴同时施灸,每天1次,治疗20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半年随访,热敏组VAS总积分均明显低于静息组(P<0.01)。治疗后热敏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半年后随访总有效率为79.17%(19/24);而静息组则为46.67%(14/30)、42.86%(6/14),热敏组均优于静息组(P<0.01)。结论:腧穴热敏状态灸法治疗KOA的临床疗效优于静息状态,临床中应更加重视腧穴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腧穴不同敏感状态 热敏灸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功能活动
原文传递
针刺不同穴位对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翀敏 沈醒杭 +1 位作者 王延武 楚佳梅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6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对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于杭州市中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0例,不行针刺治疗为常规组,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为治疗A组,针刺足三里、曲池...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对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于杭州市中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0例,不行针刺治疗为常规组,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为治疗A组,针刺足三里、曲池为治疗B组,针刺足三里、尺泽为治疗C组,剖宫产术后所有产妇均行产科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术后12 h行针灸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 h腹痛情况、术后胃肠反应情况以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4组产妇的腹痛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A组的术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B组、治疗C组、常规组(P<0.05);治疗后治疗A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治疗B组、治疗C组、常规组(P<0.05),治疗B组、治疗C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4组产妇治疗后24、48 h腹痛情况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4组产妇治疗后48 h腹痛情况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24 h腹痛情况评分(P<0.05)。结论剖宫产后针刺足三里配伍上巨虚、曲池、尺泽均可促进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减少腹胀、腹痛、胃肠反应的发生,针刺足三里和上巨虚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胃肠功能 常规护理 针刺 不同腧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