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型产气荚膜梭菌不同菌株交叉免疫保护力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泽文 曹宏云 +8 位作者 杨前平 邓均华 杨克礼 梁望旺 伍锐 段正赢 周丹娜 田永祥 徐涤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84-2185,2201,共3页
将C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59-2、C59-37和C59-383种菌株分别制备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小白鼠和家兔,2周后分别用不同菌株的致死性毒素进行攻击。结果表明,C型产气荚膜梭菌不同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小白鼠和家兔后,... 将C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59-2、C59-37和C59-383种菌株分别制备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小白鼠和家兔,2周后分别用不同菌株的致死性毒素进行攻击。结果表明,C型产气荚膜梭菌不同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小白鼠和家兔后,可使小白鼠和家兔能抵抗其他菌株致死性毒素的攻击,小白鼠保护数在7/8以上,家兔保护数也均在3/4以上。说明C型产气荚膜梭菌不同菌株之间具有较好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产气荚膜梭 不同菌株 交叉保护
下载PDF
同种细菌不同菌株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差异分析
2
作者 苑艺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S1期132-132,共1页
目的:分析同种细菌不同菌株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临床送检经初步鉴别需行微生物敏感性的试验细菌培养样本50例,从每一例标本培养基上选择形态相同的2个菌落,分别实施分纯培养,然后把分纯培... 目的:分析同种细菌不同菌株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临床送检经初步鉴别需行微生物敏感性的试验细菌培养样本50例,从每一例标本培养基上选择形态相同的2个菌落,分别实施分纯培养,然后把分纯培养以后的细菌经BDPHOENIX全自动化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并把每一种细菌选用9个临床常用抗菌药采用纸片扩散法(K‐B)实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50例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主要包含金黄色葡萄球菌(10组)、肺炎克雷伯菌(5组)、粪肠球菌(4组)、阴沟肠杆菌(3组)、铜绿假单胞菌(8组)、大肠埃希菌(14组)、鲍氏不动杆菌(6组)。而存在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不一致的样本有12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组(30.00%)、肺炎克雷伯菌2组(40.00%)、铜绿假单胞菌3组(3.75%)、大肠埃希菌4组(35.71%)。结论:进行分离目的菌单个菌株微生物敏感性的试验,对于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细 不同菌株 微生物 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菌株和栽培地对香菇子实体多糖含量及分子量分布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罗佳 沈学香 +5 位作者 刘利平 冯杰 张美彦 宋春艳 张劲松 刘艳芳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6,共10页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栽培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38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子实体多糖含量,并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器联用法分析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分布,依据出峰时间和出峰数量将样品进行分组,对每组...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栽培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38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子实体多糖含量,并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器联用法分析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分布,依据出峰时间和出峰数量将样品进行分组,对每组图谱进行组内及组间相似度评价,并比较组内和组间样品多糖含量;随机选择4个菌株,分别栽培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和湖北省随州市,比较同一菌株不同栽培地所产香菇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和分子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多糖含量为2.35%~7.82%,均值为4.98%,变异系数较大,达28.43%。依据出峰情况可将样品分为6组(A~F),其中P1为共有峰,出峰时间均在22.3~26.0 min,重均分子量为4.259×10^(6)~1.039×10^(7) g·mol^(-1),各组的P2保留时间有较大差异,重均分子量均大于10~6 g·mol^(-1),P3只存在于D、E、F组,出峰时间均在30 min后,重均分子量为2.415×10^(5)~5.235×10^(6) g·mol^(-1)。组内样品相似度为0.915~0.997,组间除A组和B组相似度为0.847,其余组均小于0.7,且多糖含量与分子量分布图谱不存在相关性。同一菌株不同栽培地的香菇子实体多糖分子量分布中峰的数量和多糖含量均有差异。研究结果为提取香菇多糖选取优良子实体原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菌株 香菇 多糖含量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稻瘟病菌不同小种菌株间无性重组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正光 郑小波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2-318,共7页
将分别携带抗稻瘟灵对多菌灵敏感 ( MBCs IPTr )标记与携带抗多菌灵对稻瘟灵敏感( MBCr IPTs)标记的稻瘟病菌营养体亲和的不同小种菌株在白米玫瑰红培养基上 ,2 5℃、黑暗中对峙培养 18d,配对菌株菌落交界处出现肉眼可见的菌丝融合带。 ... 将分别携带抗稻瘟灵对多菌灵敏感 ( MBCs IPTr )标记与携带抗多菌灵对稻瘟灵敏感( MBCr IPTs)标记的稻瘟病菌营养体亲和的不同小种菌株在白米玫瑰红培养基上 ,2 5℃、黑暗中对峙培养 18d,配对菌株菌落交界处出现肉眼可见的菌丝融合带。 4个小种间营养体可亲和菌株配对组合是 :PO2 1- MBCr- 2 7( ZA4 9)× PO3- IPTr- 54( ZF1)、PO2 1- MBCr- 2 7( ZA4 9)× PO2 - IPTr- 51( ZF1)、PO2 1-MBCr- 2 7( ZA4 9)× PO33- IPTr- 69( ZD1)和 PO2 1- MBCr- 4 1( ZA4 9)× PO3- IPTr- 54( ZF1)。分别切取各配对组合产生的菌丝融合带 ,分别建立单菌丝片段群体 ,测定其对稻瘟灵、多菌灵的抗药性。结果是 ,从4个配对组合的单菌丝片段后代中 ,均检测到分别携带 MBCs IPTr、MBCr IPTs标记和同时携带双亲抗性标记 ( MBCr IPTr) 3种个体 ,其中 MBCr IPTr个体的检出率为 1.0 %~ 3.6%。无性重组体的 MBCr和IPTr性状在其菌丝块移植继代培养和单菌丝片段株后代发生分离。以配对组合 PO2 1- MBCr- 2 7×PO3- IPTr- 54产生的菌丝融合带建立单孢无性系 ,从 3178个单孢株中筛选到 4株 MBCr IPTr个体 ,其MBCr IPTr性状在单孢后代和单芽管分离株后代均能稳定遗传。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不同小种 无性重组
下载PDF
工厂化栽培的不同杏鲍菇菌株非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及风味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巧珍 李晓贝 +2 位作者 吴迪 李正鹏 杨焱 《上海农业学报》 2019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离子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对7个工厂化栽培的不同杏鲍菇菌株子实体中的非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含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等鲜浓度值对其鲜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可溶性糖及糖醇总量... 采用离子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对7个工厂化栽培的不同杏鲍菇菌株子实体中的非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含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等鲜浓度值对其鲜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可溶性糖及糖醇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有机酸总量、碳水化合物、粗脂肪、粗蛋白、还原糖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不同菌株间的呈味核苷酸总量、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根据等鲜浓度值(EUC)计算得出150菌株呈鲜效果最明显,100 g干物质EUC值为40. 96 g M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不同菌株 风味成分
下载PDF
浅析蛹虫草不同栽培菌株产虫草素及腺苷差异性
6
作者 袁斯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10期83-,共1页
目的:对于栽培菌株予以测定,辨识了蛹虫草含有的腺苷、某含量的虫草素。测得精准含量,为蛹虫草特有的质量评判供应根据。方法:采纳液相色谱法,筛选7个培植菌株,测得它们蕴含着的虫草素以及腺苷,对比数值差异。结果:不同培植菌株之中,蛹... 目的:对于栽培菌株予以测定,辨识了蛹虫草含有的腺苷、某含量的虫草素。测得精准含量,为蛹虫草特有的质量评判供应根据。方法:采纳液相色谱法,筛选7个培植菌株,测得它们蕴含着的虫草素以及腺苷,对比数值差异。结果:不同培植菌株之中,蛹虫草特有的腺苷能超出0.15%;虫草素特有的总含量能超出0.35%。结论:蛹虫草细分的多重栽培菌株以内,虫草素凸显了偏大的变动范畴;对应的腺苷总量,维持着稳定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不同栽培 虫草素 腺苷 差异性
下载PDF
宁夏、青海产紫花地丁对8种菌株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嘉欣 杨凤琴 +1 位作者 王好欣 张立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宁夏、青海两产地紫花地丁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不同菌种抑菌效果。方法宁夏、青海两产地紫花地丁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结果宁夏产地... 目的研究宁夏、青海两产地紫花地丁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不同菌种抑菌效果。方法宁夏、青海两产地紫花地丁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结果宁夏产地紫花地丁乙酸乙酯提取物(A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3.13mg·mL^(-1);青海产地紫花地丁乙酸乙酯提取物(B2)对表皮葡萄球菌MIC为6.25mg·mL^(-1)。宁夏产地紫花地丁石油醚提取物(A1)、正丁醇提取物(A3)、水提物(A4)对8种细菌MIC为6.25~50.00mg·mL^(-1)。青海产地紫花地丁石油醚提取物(B1)、正丁醇提取物(B3)、水提取物(B4)对8种细菌MIC为12.5~50.0mg·mL^(-1)。结论宁夏产地紫花地丁乙酸乙酯提取物(A2)对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青海产地紫花地丁乙酸乙酯提取物(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提取物 不同菌株 作用
下载PDF
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钟志军 徐杰 +13 位作者 于爽 王玉飞 周冬生 黄祥明 乔凤 曲勍 杨洋 罗永久 刘学涵 原慧 陈燕芬 黄克和 陈泽良 彭广能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83-1791,共9页
探究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的基因组构成差异。通过布鲁菌全基因组DNA芯片技术对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显示: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之间存在大量缺失基因,同时发现一些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缺失基因... 探究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的基因组构成差异。通过布鲁菌全基因组DNA芯片技术对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显示: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之间存在大量缺失基因,同时发现一些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缺失基因的功能大致分为4类:信息储存和传递;胞内活动处理;营养代谢、功能未知或仅了解部分功能,共鉴定到这类基因211个。深入认识了19株不同种型布鲁菌标准株基因组组成上的差异,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不同种以及亚型在毒力以及宿主特殊性提供了依据。大量缺失基因在19株布鲁菌标准株出现,构成了布鲁菌标准株不同种以及亚型之间的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标准不同种型 比较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不同来源的沙门菌耐药性监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鑫 刘桂华 +3 位作者 张炜煜 王艳秋 龚云伟 张立夫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1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状况进行监测,掌握吉林省沙门菌的耐药趋势和耐药谱,为指导抗生素在人类临床和动物饲养中的合理应用,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提供重要的参考性数据。方法近4年食品中检出的沙门菌和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的沙...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状况进行监测,掌握吉林省沙门菌的耐药趋势和耐药谱,为指导抗生素在人类临床和动物饲养中的合理应用,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提供重要的参考性数据。方法近4年食品中检出的沙门菌和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的沙门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用含有14种抗生素的药敏板进行耐药性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病人粪便标本中检出沙门菌216株,食品中检出62株。对278株沙门菌耐药性按样品的种类进行分别统计,病人粪便中检出的沙门菌总耐药率为95.8%(207/216)。多重耐药有160株,占74.1%(160/216)。食品中检出的沙门菌总耐药率67.7%(42/62),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阿奇霉素是敏感的。多重耐药有14株,占22.6%(14/62)。结论本次监测病人粪便中检出的沙门菌存在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并且多重耐药严重,耐药谱多样。病人粪便中检出的沙门菌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远高于食品样品中检出的沙门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高度重视和加强沙门菌的耐药性监测,以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来源 肉汤稀释法 MIC 沙门结果分析
原文传递
引起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CE1的全基因组序列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10
作者 张景欣 沈会芳 +3 位作者 蒲小明 孙大元 杨祁云 林壁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00-3613,共14页
【背景】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可引起香蕉、水稻等重要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并造成巨大的损失。芭蕉芋抗性较好且与病虫害相关的报道很少,本研究团队首次报道了由D.zeae CE1引起的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目的】揭示CE1菌株的全基... 【背景】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可引起香蕉、水稻等重要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并造成巨大的损失。芭蕉芋抗性较好且与病虫害相关的报道很少,本研究团队首次报道了由D.zeae CE1引起的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目的】揭示CE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同样来源于广东香蕉和水稻的D.zeae菌株作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初步探讨D.zeae种内不同病原细菌在与寄主互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遗传分化机制。【方法】采用三代测序结合二代测序对CE1菌株进行完整基因组测序,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分析该菌株与香蕉和水稻菌株的进化关系和基因组特征差异。【结果】细菌基因组测序表明,CE1菌株的完整基因组大小为4714731 bp,注释预测到4052个编码基因。与芭蕉芋和香蕉两个寄主亲缘关系类似,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来自芭蕉芋和香蕉的病菌菌株亲缘关系较近,它们在遗传进化上明显不同于水稻菌株。基因家族分析表明,编码重要致病因子如细菌分泌系统、鞭毛蛋白、胞外多糖、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等的基因簇在不同寄主间未表现明显分化。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有80个基因是芭蕉芋和香蕉菌株所特有的,42个基因则是水稻菌株所特有的。在芭蕉芋和香蕉菌株的特异基因中,功能预测发现有2个基因簇分别与脂肪酸合成酶和群体感应相关;然而较多的水稻菌株特异基因则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相关,另外有一个水稻菌株特异基因簇存在于CRISPR的邻接位点。【结论】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确定了芭蕉芋菌株和香蕉菌株、水稻菌株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发现了数个可能与不同类型寄主互作相关的基因位点,为D.zeae病原细菌侵染与香蕉、水稻等重要作物亲缘关系较为接近的不同作物提出风险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迪基氏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不同寄主来源 特异基因
原文传递
黑木耳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越 姚方杰 +2 位作者 孙文娟 方明 武春爽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10-1519,共10页
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是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本研究以黑木耳不同菌株(A14、A137和A12)和不同生育期的样品(菌丝体、原基和子实体)为实验材料,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在全基因组注释结果的基础... 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是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本研究以黑木耳不同菌株(A14、A137和A12)和不同生育期的样品(菌丝体、原基和子实体)为实验材料,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在全基因组注释结果的基础上,选择12个候选内参基因(APRTase、β-TUB、RPL2、EF-1a、EF-2、PGI、PGM、H^+-ATPase、Tspd、TUB-1a、18S rRNA和28S rRNA)并设计跨内含子的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进行扩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ΔCt算法以及综合评价软件RefFinder,筛选适宜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18S rRNA、β-TUB、EF1-a和28S rRNA适宜作为不同菌株的内参基因,APRTase、18S rRNA和28S rRNA适宜作为不同生育期的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选内参基因 核糖核酸 互补DNA 不同菌株 不同生育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