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建威 吴清华 +2 位作者 李新胜 吴震海 成岗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肿瘤经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型臂X光机系统,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每一病例均在介入化疗栓塞前后行肝固有动脉常规及不同角度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肝内病灶个数及肿瘤供血动...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肿瘤经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型臂X光机系统,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每一病例均在介入化疗栓塞前后行肝固有动脉常规及不同角度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肝内病灶个数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性。结果常规DSA显示病灶个数为62个,有21例患者肝亚段动脉因相互重叠不能被独立分辨,18例因多支动脉分支与肿瘤位置重叠而不能确认肿瘤供血来源。而不同角度方法显示病灶个数66个,发现4个常规DSA漏诊的小病灶,在50例中清晰显示了肝亚段动脉的结构,复杂的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行,两种方法比较χ2=12.64,P<0.05。结论不同角度DSA能够多方位清晰地显示迂曲走行的动脉和重叠隐匿的较小的肿瘤病灶,显著提高小病灶检出率,提高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和降低肝脏肿瘤的漏诊率,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肿瘤
下载PDF
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清华 刘璐 黄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肝癌经动脉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型臂X线机系统,对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后分别行肝固有动脉常规DSA及不同角度DSA,比较两种方法显示肝内肿瘤供血动脉和小病灶...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肝癌经动脉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型臂X线机系统,对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后分别行肝固有动脉常规DSA及不同角度DSA,比较两种方法显示肝内肿瘤供血动脉和小病灶个数的差异,并分析小肝癌与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在不同角度DSA中的鉴别诊断征象。结果:常规DSA显示病灶62个,有21例患者肝亚段动脉因相互重叠而不能被独立分辨,18例因多支动脉分支与肿瘤位置重叠而不能确认肿瘤供血来源。不同角度DSA显示病灶66个,发现4个常规DSA漏诊的小病灶,在50例中清晰显示了肝亚段动脉的结构和复杂的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行。两种方法显示肝内肿瘤供血动脉比较,χ2=12.64,P<0.05。结论:不同角度DSA能够多方位清晰显示迂曲走行的动脉和重叠隐匿的较小的肿瘤病灶,提高小病灶检出率,对小肝癌与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鉴别诊断很有帮助,与常规DSA结合使用有助于提高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肝肿瘤
下载PDF
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健辉 黄飞文 +1 位作者 汪慧 梁燕滨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2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究。方法选取该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确诊的肝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肝癌,且所有患者均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DSA和不...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究。方法选取该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确诊的肝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肝癌,且所有患者均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DSA和不同角度的DSA,对两种不同的血管造影术进行比较。结果常规DSA显示病灶59个(89.4%),17有例患者不能独立区别肝段和亚段动脉,15例患者不能确认肿瘤的供血来源;不同角度的DSA显示病灶64个(97.0%),其中48例患者清楚的显示了肝段或亚段动脉结构,不满意2例,对常规DSA和不同角度的DSA显示病灶个数、肿瘤血管显影满意以及不满意的比较,两组差异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的中的应用可使病变暴露更加清晰,同时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肝癌介入治疗 应用
下载PDF
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高分辨率分割网络设计
4
作者 崔颖 付瑞 +3 位作者 朱佳 高山 陈立伟 张广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93,共8页
针对现存卷积神经网络对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的改进网络(IC-Net)。通过融合使用Inception和CAM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多种感受域提取更丰富的血管特征信息,并对特征信息进行筛选。增加7×... 针对现存卷积神经网络对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的改进网络(IC-Net)。通过融合使用Inception和CAM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多种感受域提取更丰富的血管特征信息,并对特征信息进行筛选。增加7×7卷积层,通过压缩特征层分辨率的方式减少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本文所提模型与U-Net、R2U-Net、Attention U-Net相比,IOU、Accuracy、F1-Score和ROC曲线下面积4项指标平均提升了1.82%、0.014%、1.19%和0.73%。结果验证了IC-Net模型明显提升了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虚弱血管和血管末端的检测能力,提升了分辨伪影噪声的能力,为医生识别脑血管中产生的病变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特征提取 血管 数字血管造影 U-Net Inception模块 通道注意力 降维处理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王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0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采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采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和干预组(38例,采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联合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90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管再通率,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学指标水平,术前和术后7 d神经功能,术前和术后90 d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降低,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术后90 d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替罗非班静脉溶栓与DSA神经介入取栓相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提高血通情况,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数字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取栓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林雄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0)。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数字血管造影 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鞘管内钳夹活检辅助诊断肺动脉梗阻性疾病
7
作者 侯荣娜 周学良 +5 位作者 宋梦瑶 张程智 孙占国 方毅 韩新巍 焦德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0-392,共3页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鞘管内钳夹活检辅助诊断肺动脉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因肺动脉梗阻性疾病而接受经股静脉途径钳夹活检患者资料,记录其临床表现,以取材满足病理学诊断所需为技术成功...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鞘管内钳夹活检辅助诊断肺动脉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因肺动脉梗阻性疾病而接受经股静脉途径钳夹活检患者资料,记录其临床表现,以取材满足病理学诊断所需为技术成功;根据病理学结果诊断恶性病变,将活检病理为良性且其后半年及以上病情无明显变化,或手术病理良性者归为良性病变,二者均不符合为“未确诊”。记录钳夹活检操作时间、技术成功率、诊断效能、并发症及活检前、后肺动脉压改变。结果 16例中,9例表现为间断胸闷、4例胸痛伴胸闷、2例胸痛、1例无明显症状;10例病灶位于左肺、6例位于右肺,增强CT显示病变肺动脉内存在充盈缺损。对16例共行16次钳夹活检,平均操作时间(31.02±6.02)min,技术成功率100%。10例恶性肿瘤中,1例肺癌钳夹活检结果呈假阴性;6例良性病变中,钳夹活检均正确诊断。活检后2例出现一过性胸痛伴胸闷加重,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活检前[(53.38±14.28)mmHg]、后[(53.69±14.15)mmHg]肺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鞘管内钳夹活检能安全、有效地辅助诊断肺动脉梗阻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血管造影 数字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蒋伟兴 丁晓娟 +4 位作者 白婧 马维江 袁美锦 王萍 郭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90,采...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90,采用TA治疗)、B组(n=90,采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22%(83/90),高于B组患者的78.89%(71/90)(P=0.011)。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均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ABI、TBI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VAS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3%(3/90),低于B组患者的13.33%(12/90)(P=0.015)。术后6个月,共51例患者复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SO患者在DSA引导下TA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下肢血供状况明显改善,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导致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血管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响因素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与常规桡动脉入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9
作者 任伟超 杨海华 +3 位作者 袁景林 段春苗 马宁 王铁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46,共7页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拟行DSA的患者,按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dTRA组和TRA组。将按照预定入路成功完成穿刺的患者纳入分析,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穿刺血管内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等手术过程指标,以及手臂疼痛、麻木、肿胀、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拟行DSA的患者,其中306例患者纳入分析,dTRA组和TRA组各15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RA组的穿刺血管内径较TRA组更小[(1.97±0.42)mm vs.(2.23±0.44)mm,P<0.001]。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TRA组相比,dTRA组的穿刺时间更长(P=0.008)、穿刺次数更多(P=0.022)、总手术时间更长(P=0.003)、射线剂量更大(P=0.027)。与TRA组相比,dTRA组术后手臂疼痛评分更低(P<0.001),麻木、肿胀发生率更低(P<0.001),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更低(P=0.002);TR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动静脉瘘,dTRA组有2例患者发生动静脉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远端桡动脉内径(OR 3.860,95%CI 1.364~10.924,P=0.011)及心房颤动病史(OR 0.121,95%CI 0.018~0.831,P=0.032)是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TRA相比,dTRA可降低患者桡动脉闭塞、麻木、肿胀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远端桡动脉入路 常规桡动脉入路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图像对比度的关联研究
10
作者 刘国伟 赵幼平 +1 位作者 何淑韫 李汝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2981-298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图像质量和对比度的关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影像科行3D-DSA检查的疑似颅内血管病变患者93例临床资料,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根据对比剂注射速率分为...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图像质量和对比度的关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影像科行3D-DSA检查的疑似颅内血管病变患者93例临床资料,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根据对比剂注射速率分为<3.0mL/s(26例)、3.0~4.0mL/s(48例)、>4.0mL/s(19例),对比3种对比剂注射速率下的容积数字减影图像、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IP)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3种对比剂注射速率下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大脑前动脉垂直段(A2)、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大脑中动脉脑岛段(M2)数字减影图像的CT值。结果:<3.0mL/s、3.0~4.0mL/s、>4.0mL/s对比剂注射速率下的数字减影图像、VR及MIP图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1、M1段数字减影图像CT值在<3.0mL/s、3.0~4.0mL/s、>4.0mL/s对比剂注射速率下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A2段的CT值在<3.0mL/s与>4.0mL/s对比剂注射速率下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M2段CT值随对比剂注射速率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A1、A2、M1段增强显影效果与对比剂注射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625、0.286、0.527,均P<0.05);线性回归显示:A1、A2、M1段增强显影效果与对比剂注射速率呈显著线性特征(R^(2)=0.545、0.197、0.428,均P<0.05)。结论:3D-DSA检查中,1.80~4.68mL/s碘海醇注射液注射速率下,A1、A2、M1段脑动脉数字减影图像客观对比度随对比剂注射速率上升呈现显著增强,但M2段数字减影图像客观对比度与对比剂注射速率无显著增强关联。鉴于3D-DSA检查中,对于管腔较小的脑动脉显影,需谨慎采用提升对比剂注射速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血管造影 对比剂注射速率 图像质量 图像对比度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忠奎 锁六军 +1 位作者 王永辉 夏元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静脉溶栓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0.00%(36/40)和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外周阻力、特性阻抗均较治疗前下降,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颈动脉外周阻力、特性阻抗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增加缺血病灶部位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降低颈动脉外周阻力和特性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取栓术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经皮经肝胆管不同引流方式治疗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武中林 李顺宗 +3 位作者 杨光 吴勇超 荣小翠 李智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36-4141,4150,共7页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经肝胆管不同引流方式治疗高位恶性胆管梗阻(MHB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MHBO患者16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胆管完全外引流组(A组)18例、优势...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经肝胆管不同引流方式治疗高位恶性胆管梗阻(MHB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MHBO患者16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胆管完全外引流组(A组)18例、优势侧胆管外引流组(B组)34例、胆管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外引流组(C组)48例、胆管双支架植入组(D组)64例。记录4组患者术前3 d内及术后3、7、14 d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差值及术后第21天TBIL;观察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其近、远期疗效。结果胆管不同引流方式与时间在ALT、AST、TBIL、DBIL差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胆管不同引流方式、时间在ALT、AST、TBIL、DBIL差值上的主效应显著(P<0.05)。D组胆心反射、胆管出血、穿刺点疼痛发生率高于其余A、B组,低于C组(P<0.05),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其余3组(P<0.05)。4组患者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中位生存期长于A组(P<0.05);D组中位生存期长于B、C组(P<0.05)。结论 MHBO减黄效果的关键在于胆管引流范围,随着胆管引流范围的增加,减黄效果越好,且胆管内引流优于外引流。胆管双支架植入内引流恢复了胆汁的肝肠循环,不仅能够迅速退黄并恢复肝功能,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血管造影 数字 引流术 治疗结果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廖甜 王永恒 +1 位作者 李澜 黄湘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予以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61±20.38)小时、(80.35±20.26)小时、(82.49±21.59)小时、(88.66±23.55)小时、(3.49±0.75)天、(4.31±1.16)天和(6.53±1.1)天,对照组分别为(101.36±31.56)小时、(104.33±28.85)小时、(108.41±25.55)小时、(141.32±35.49)小时、(6.05±1.29)天、(7.29±1.32)天和(10.01±2.0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示,两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后1天,但研究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研究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促进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数字血管造影技术 经侧孔快速交换法 传统鼻胃管 疗效
下载PDF
YOLOX目标检测模型用于自动识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中的血管腔内介入器械 被引量:1
14
作者 丰蕊 冯浩 +2 位作者 宋超 夏士博 陆清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 观察YOLOX目标检测模型用于自动识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的血管腔内介入器械的价值。方法 收集37例接受腹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患者的DSA资料,截取4 435幅图像作为数据集,并按照9∶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3 991)与验证集(n=444... 目的 观察YOLOX目标检测模型用于自动识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的血管腔内介入器械的价值。方法 收集37例接受腹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患者的DSA资料,截取4 435幅图像作为数据集,并按照9∶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3 991)与验证集(n=444)。对数据集中的6种介入器械进行标记后,以YOLOX算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构建YOLOX目标检测模型;基于验证集评估该模型自动识别DSA图中的介入器械的效能。结果共对4 435幅DSA图像设置6 668个标签,分别针对Terumo 0.035in泥鳅导丝(n=587)、Cook Lunderquist超硬导丝(n=990)、Optimed 5F带刻度猪尾导管(n=1 680)、Cordis MPA多功能导管(n=667)、Boston Scientific V-18可控导丝(n=1 330)及Terumo 6F长鞘(n=1 414);训练集分别含上述标签527、875、1 466、598、1 185及1 282个,验证集分别含60、115、214、69、145及132个。YOLOX目标检测模型自动识别验证集中上述器械的像素准确率分别为95.23%、97.32%、99.18%、98.97%、97.60%及98.19%,平均像素准确率达97.75%。结论 YOLOX目标检测模型能够自动识别DSA图中的多种血管腔内介入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数字 手术器械 深度学习 自动识别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联合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咏华 张欣 周佳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4-67,共4页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别联合血管内栓塞和药物灌注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根据介入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栓塞组(44例)采...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别联合血管内栓塞和药物灌注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根据介入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栓塞组(44例)采用DSA技术联合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灌注组(24例)采用DSA技术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DSA显示68例中上消化道出血28例、下消化道出血40例。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内,两组完全止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联合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优于DSA联合药物灌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血管造影 数字 栓塞 治疗性 药物灌注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联合不同方法治疗胃肠道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永昌 陈士新 +1 位作者 李强 余雪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联合不同方法治疗胃肠道出血的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到2017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128例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DSA检查,76例DSA检查阳性患者介入栓塞治疗(栓塞组),对52例DS...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联合不同方法治疗胃肠道出血的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到2017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128例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DSA检查,76例DSA检查阳性患者介入栓塞治疗(栓塞组),对52例DSA检查阴性患者行灌注垂体后叶素治疗(灌注组)。分析DSA的阳性检出率,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和复发率、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RBC)水平变化以及CD4^+CD25^+T细胞比例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DSA的阳性检出率为59.38%。治疗后3 d内,栓塞组的止血效果好于灌注组(P<0.05);治疗后3个月内,栓塞组的出血复发率略低于灌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b和R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b和R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栓塞组的RBC水平高于灌注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CD4^+CD25^+T细胞比例、IL-10和TGF-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4^+CD25^+T细胞比例、IL-10和TGF-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栓塞组的CD4^+CD25^+T细胞比例、IL-10和TGF-β水平均低于灌注组(P<0.05)。结论 DSA检查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胃肠道出血的效果优于DSA检查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有利于提高止血有效率,降低出血复发率,改善RBC和免疫功能,因此介入栓塞治疗可作为临床治疗胃肠道出血的首选方案,但对于临床出血症状明显而经造影又未发现出血部位的患者,采用血管内灌注止血药物则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出血 数字血管造影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7
作者 钱杰 徐云华 +1 位作者 王杰 薛张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124-129,共6页
目的:构建医院医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设备采购、维护和保养提供支持与参考。方法: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专家咨询等复合方式,通过德尔菲法建立DSA设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设备... 目的:构建医院医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设备采购、维护和保养提供支持与参考。方法: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专家咨询等复合方式,通过德尔菲法建立DSA设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设备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权重。结果: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系统与技术性能、软件与安全、机器质量、售后服务和供应商资质5个一级指标和26项二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954、0.2359、0.2037、0.2072和0.0557;二级指标组合权重值由大到小排名前3的分别为准确性与稳定性(0.1180)、开机率与故障率(0.1058)和设备修复时间(0.0804)。采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售后服务选择后,售后服务响应时间由应用前的平均48.6 h缩短到12.09 h,响应时间缩短75.12%,临床科室对设备厂商的服务满意度由应用前的74.98%提升到97.37%。结论:基于德尔菲法和AHP构建的DSA设备评价指标体系将主观性强的评价指标转变为客观性并进行量化,能够规范医院临床科室对DSA设备招标评估的措施制定,为医院设备采购、维护和保养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数字血管造影设备 专家咨询法 设备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锦林 黄承发 叶志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分析在脑动脉瘤的诊断中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筛选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脑动脉瘤患者50例,均行CTA及DSA检查,手术确诊40例,其余10例未... 目的分析在脑动脉瘤的诊断中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筛选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脑动脉瘤患者50例,均行CTA及DSA检查,手术确诊40例,其余10例未检出。对比2组患者脑动脉瘤的分布情况、动脉瘤测量情况,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与诊断时间。结果颅内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瘤采用CTA诊断的检出率为20.0%、17.5%,采用DSA诊断的检出率为2.5%、0,CTA检出率较高;CT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4.2%、87.5%、93.3%,均高于DSA诊断的73.1%、62.5%、70.0%(P<0.05);2种诊断方式对中等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瘤瘤颈平均大小、瘤体长径、瘤体短径在研究组的结果中表现为(3.2±0.5)mm、(10.6±1.3)mm、(5.5±0.6)mm,与对照组的(3.7±0.4)mm、(11.0±1.6)mm、(5.4±0.4)mm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和准确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数字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左心耳开口与左心耳封堵术成功植入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
19
作者 杨晓敏 刘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目的 探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3D-TEE)成像、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2D-TEE)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 目的 探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3D-TEE)成像、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2D-TEE)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测量左心耳开口内径与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3日至2020年1月25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LAAO)的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术前分别采用2D-TEE和3D-TEE评估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采用DSA进行术中左心耳造影并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比较3种影像学方法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和最终植入的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80例患者,年龄(68.25±9.15)岁,男性112例(62.2%)、女性68例(37.8%),CHA2DS2-VASc评分(3.56±1.76)分,左房前后径(46.00±6.31)mm。18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最终植入的封堵器直径为(28.1±3.2)mm。术前3D-TEE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为(24.67±2.67)mm,显著高于2D-TEE的测量值[(20.95±2.91)mm, P<0.001]和DSA的测量值[(23.91±2.79)mm, 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3D-TEE、2D-TEE和DSA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与最终植入封堵器大小均正相关(r=0.862、0.614、0.656, P<0.001)。结论 3D-TEE通过三维容积成像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显著高于2D-TEE和DSA测量的数值,且与成功植入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数字血管造影 左心耳封堵术 非瓣膜性房颤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巧瑜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DSA引导...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大脑主要血管的再通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76.7%,23/30),不良事件发生率(3.3%,1/30)低于对照组(23.3%,7/30),治疗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日常自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神经介入与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避免二次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术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