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阳不在温”的思考与临证体会
1
作者 张李兴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8期136-136,F0003,共2页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著名论断,打破了温通法治寒症的僵化思维。笔者对阳气不通的病因和治法进行了深入思考,拓展了“通阳不在温”的理念,提出了多种通阳法,用具体病例证实了化瘀泄浊通大便亦可通阳治疗久...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著名论断,打破了温通法治寒症的僵化思维。笔者对阳气不通的病因和治法进行了深入思考,拓展了“通阳不在温”的理念,提出了多种通阳法,用具体病例证实了化瘀泄浊通大便亦可通阳治疗久病畏寒肢厥,并在《伤寒论》中找到了理论源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阳不在温 大柴胡汤 桂枝茯苓丸 交通阴阳
下载PDF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2
作者 祝盼盼 陈宝国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治疗湿温的理论方法,适用于湿温初中期、以湿重于热的实证。该证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利小便恐伤阴,后期湿盛则阳微,阳气不足,则重在温阳,而非通阳。然阳气不通与三焦中的上焦肺气不化关系最为密切。肺主一...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治疗湿温的理论方法,适用于湿温初中期、以湿重于热的实证。该证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利小便恐伤阴,后期湿盛则阳微,阳气不足,则重在温阳,而非通阳。然阳气不通与三焦中的上焦肺气不化关系最为密切。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矣。“不在温”不是不用温药,而是不用温补之药,湿为阴邪,加以温药可助阳化湿。利小便即是达到通阳的手段,亦是目的。因为小便利则无湿阻,故阳气通。然单纯的利小便无法达到通阳的目的,需配以芳香行气,气行则湿去,无湿阻则阳气通。探讨“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理论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阳 利小便 湿热 不在温 阴邪
下载PDF
基于“通阳不在温”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胃凉的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郑晓佳 张乃霖 +4 位作者 石芳 李京尧 赵蓓蓓 卫静静 刘启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4-666,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为胃痛、嗳气、胃凉等症状,部分患者以胃凉为就诊的主诉。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胃凉由湿、热、气、瘀而致,胃阳被郁、郁而不达、阻遏阳气之运行。基于叶天士...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为胃痛、嗳气、胃凉等症状,部分患者以胃凉为就诊的主诉。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胃凉由湿、热、气、瘀而致,胃阳被郁、郁而不达、阻遏阳气之运行。基于叶天士“通阳不在温”的理论,从治疗外感湿热病延伸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胃凉,因其有着共同的病机湿阻阳郁不达。运用清热化湿、理气开郁、活血祛瘀、利小便等法使阳气通,以恢复阳气的运行。通阳之法虽然主要是针对外感湿热病而设,但其适用范围绝不限于此,叶天士“通阳不在温”的理论是通阳不在温而在祛湿,我们认为祛湿是通阳之手段,而通阳才是根本目的。笔者通过总结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胃凉经验,以期对临床治疗疾病时得到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阳不在温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