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地区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1
作者 裴琳娜 李冬梅 +4 位作者 魏静 王乐幸 李智锋 马永涛 高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4-49,106,共7页
为确定关中地区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新品种‘瑞雪’苹果不套袋栽培及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以6 a生M9自根砧的不套袋‘瑞雪’品种苹果为试材,于10月7日(盛花后180d)开始,每间隔7 d采收一次,分别测定其果实单果重、... 为确定关中地区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新品种‘瑞雪’苹果不套袋栽培及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以6 a生M9自根砧的不套袋‘瑞雪’品种苹果为试材,于10月7日(盛花后180d)开始,每间隔7 d采收一次,分别测定其果实单果重、纵横经、果面L值和b值、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淀粉染色指数,分析这些生理指标与淀粉指数的相关性,来判断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的适宜采收期,并制作不同采收日期对应的染色图谱,为关中地区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的适时采收提供理论参考。在10月23日至11月1日期间,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果实的大小基本达到最大,果面亮度和褪绿变黄程度适中,果肉硬度达到生理成熟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达到最高,可滴定酸含量基本降至最低,果实的整体品质、口感和风味达到最佳状态。经过多项指标综合判断,可知关中地区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的适宜采收期在10月23日至11月1日期间(或参考染色指数在5.1至5.7之间),同地区或地理、气候条件相似地区的不套袋栽培‘瑞雪’苹果采收期可参考该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套袋栽培 瑞雪 适宜采收期
下载PDF
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及性信息素诱杀防治效果 被引量:14
2
作者 翟浩 王金政 +3 位作者 王贵平 薛晓敏 张勇 李晓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7-623,共7页
为明确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及性信息素的诱杀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性信息素监测和诱杀的方法,在烟台、威海、泰安3个苹果产区对不套袋栽培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及蛀果率进行了调查,并在泰安地区进... 为明确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及性信息素的诱杀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性信息素监测和诱杀的方法,在烟台、威海、泰安3个苹果产区对不套袋栽培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及蛀果率进行了调查,并在泰安地区进行性信息素诱杀结合常规药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开展桃小食心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16年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田间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始末期均为5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6~9月是桃小食心虫群体数量发生的高峰期,其中,田间共出现2次比较明显的高峰,桃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2种栽培模式下的差异不显著。3个苹果产区不套袋栽培苹果园的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全年诱捕数量为2 148~5 384头·诱芯^(-1),显著高于套袋栽培苹果园的911~1 235头·诱芯^(-1);且不套袋栽培苹果园的桃小食心虫蛀果率为6.13%~8.63%,显著高于套袋栽培苹果园的0.38%~0.50%。在成虫发生期,7月初和9月初性信息素诱杀处理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效分别为63.70%和78.19%,低于常规药剂防治处理的66.62%和80.94%;而性信息素诱杀结合常规药剂处理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效分别为95.86%和96.85%,显著高于性信息素诱杀和常规药剂防治单独使用的效果。本研究为探明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发生为害规律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开展桃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套袋栽培 苹果 桃小食心虫 发生动态 性信息素诱杀
下载PDF
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梨小食心虫(鳞翅目:卷蛾科)发生动态及性迷向素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翟浩 王金政 +4 位作者 薛晓敏 王来平 陈汝 聂佩显 张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118,共8页
【目的】明确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及性迷向素的防治效果,为不套袋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性信息素诱芯监测烟台等3个地区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调... 【目的】明确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及性迷向素的防治效果,为不套袋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性信息素诱芯监测烟台等3个地区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调查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分别研究在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始发期为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末期均为10月上旬,共出现5个高峰,7—9月为群体数量高峰期;3个地区不套袋苹果园中性信息素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全年诱捕数量为每诱芯213~1 837头,显著低于套袋苹果园(每诱芯729~ 3 715头)( P <0.05),而不套袋苹果园的梨小食心虫蛀果率为3.38%~6.13%,显著高于套袋苹果园(0.13%~0.50%)( P <0.05)。在不套袋苹果园中,性迷向素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交配行为均具有显著干扰效果,迷向率为87.28%~99.80%,不同时期施放处理间差异显著( P <0.05)。第5 代幼虫危害盛期(09-11—10-08)的蛀果率调查发现,性迷向素在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蛀果防治效果分别为92.89%和95.53%,显著高于越冬代羽化前施放(81.77%)( P <0.05)。【结论】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中差异不明显,但梨小食心虫在不套袋果园中的危害重于套袋果园。在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使用性迷向素结合常规化学防治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显著高于单独常规药剂防治,其中在梨小食心虫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套袋栽培模式 苹果 梨小食心虫 发生动态 性信息素
下载PDF
不套袋栽培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文悦 高美娜 +3 位作者 尹宝颖 梁博文 李中勇 徐继忠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47,共7页
以六年生‘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酸碱中和滴定法和蒽酮比色法,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主要组分与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以及果实生长指标的动态分析,以期明确不套袋对红... 以六年生‘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酸碱中和滴定法和蒽酮比色法,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主要组分与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以及果实生长指标的动态分析,以期明确不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套袋果实单果质量高于套袋果实。果实发育期间,套袋与不套袋处理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至果实成熟期,不套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套袋果实。不套袋果实的可滴定酸、苹果酸、富马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均低于套袋果实;盛花后150 d,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内的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0.40%和0.36%,存在显著性差异。果实成熟期,套袋果实的表皮着色程度较高,表面较光洁;不套袋果实裂纹指数显著低于套袋果实、表皮蜡质总量显著高于套袋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不套袋栽培 有机酸含量 蜡质 果实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