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无礼不婚”到“以礼入婚”:凉山彝族抵制高价彩礼的田野观察
1
作者 拉马文才 何建桦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119,159,共9页
本文基于对凉山州美姑、甘洛、越西、盐源四县的田野调查,发现自抵制高价彩礼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实施以来,凉山彝族彩礼经历了从“无礼不婚”到“以礼入婚”的过程。无礼不婚,指彩礼在凉山彝族婚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基于对凉山州美姑、甘洛、越西、盐源四县的田野调查,发现自抵制高价彩礼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实施以来,凉山彝族彩礼经历了从“无礼不婚”到“以礼入婚”的过程。无礼不婚,指彩礼在凉山彝族婚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没有彩礼就无法成婚。高价彩礼强化偿付和资助功能,使其在维系社会关系、婚俗礼仪上的社会文化功能弱化。以礼入婚,是指通过对彩礼数额的调整,使彩礼在功能和意义层面发生改变,并将其纳入新的文化系统中。从“无礼不婚”到“以礼入婚”的动态转变,表明彩礼仍然是婚姻缔结程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文化价值是值得保留的。通过对彩礼功能与意义的重新整合,使之切合群众利益,这样彩礼作为彝族地方性知识才能具有兼容现代化的能力与空间。当前抵制高价彩礼的具体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彩礼在彝族地区所出现的变化如何影响其社会结构与文化系统,二者在移风易俗进程中的互动与整合是值得研究与思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礼不婚 以礼入 凉山彝族 高价彩礼
下载PDF
中国终身不婚率的变动、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磊 陈银虎 《青年探索》 CSSCI 2021年第1期92-102,共11页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人口终身不婚率的特征与变动。研究发现:中国终身不婚率在2%以下;1982年~2000年,终身不婚率由1.51%增加到1.96%,2000年~2010年,终身不婚率小幅降低至1.77%;男性终身不婚率是女性的10倍以上;65岁及...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人口终身不婚率的特征与变动。研究发现:中国终身不婚率在2%以下;1982年~2000年,终身不婚率由1.51%增加到1.96%,2000年~2010年,终身不婚率小幅降低至1.77%;男性终身不婚率是女性的10倍以上;65岁及以上男女老年人终身不婚率均在提高;乡村终身不婚率最高、城镇居中、城市最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低、终身不婚率越高,相反,女性则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终身不婚率越高;中部和北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男性终身不婚率更高,中部和西南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女性终身不婚率更高。终身不婚率提高将增大老年人独居概率,加剧独居老人养老风险并降低其生活质量。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中青年结婚率、降低终身不婚率,以此提高生育率并减少未来独居老人规模,进而缓解未来的社会养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不婚 全国人口普查 变动 特征 独居老人
下载PDF
当代晚婚不婚女性婚姻观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芳 曾静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149-155,共7页
文章认为当代晚婚不婚女性的婚姻观已经对传统婚姻造成一定冲击,引发了社会对女性婚姻现状焦虑和不安。部分当代女性被冠以"剩女""剩斗士"等称谓。女性面临的"婚姻危机"不仅与年龄、性格和生活方式等因... 文章认为当代晚婚不婚女性的婚姻观已经对传统婚姻造成一定冲击,引发了社会对女性婚姻现状焦虑和不安。部分当代女性被冠以"剩女""剩斗士"等称谓。女性面临的"婚姻危机"不仅与年龄、性格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也与社会文化的变迁与道德观念的约束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女性的婚恋观,对于解析当前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女性 不婚 剩女 择偶选择 姻观念
下载PDF
不婚现象:中国社会的现实与可能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炳钰 山永久 覃宽 《青年探索》 2018年第5期28-40,共13页
在对不婚现象现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运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不婚群体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探究不婚现象赖以形成的经济社会原因以及不婚现象可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不婚群体特征的分析发现,不婚群体在代际、城乡、地... 在对不婚现象现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运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不婚群体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探究不婚现象赖以形成的经济社会原因以及不婚现象可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不婚群体特征的分析发现,不婚群体在代际、城乡、地区、职业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认为社会观念的日益开放与包容、社会生活的日益个体化、性别关系的日趋平等和女性经济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等因素是不婚现象形成的经济社会原因。从不婚现象的影响来看,如果现代婚姻制度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有利于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功能,或者不能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则会有更多的适婚青年选择不婚,从而对现有的婚姻制度产生影响和冲击,因而现代婚姻制度本身也需要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不婚人口的日益增加很可能会加剧当前中国的低生育风险。即使完全放开生育,甚至鼓励生育,生育提升效果也未必佳,低生育风险依然巨大并长期存在,不可掉以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婚 不婚社会 姻制度 生育率 低生育陷阱
下载PDF
日本女性晚婚不婚原因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晨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9期63-64,67,共3页
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思考。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女性经济独立意识的增强、理想的结婚对象难找、工作和家庭不能两立等。改善的办法主要有日本女性要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政府政策的支持、地方团体的积... 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思考。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女性经济独立意识的增强、理想的结婚对象难找、工作和家庭不能两立等。改善的办法主要有日本女性要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政府政策的支持、地方团体的积极参与及家人的理解和大力支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女性 不婚 原因 建议
下载PDF
当代中国城市女性不婚的心理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杨 韦帮得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72-75,共4页
千百年来,婚姻是幸福的开始。但在当代,不婚在中国城市女性中越来越盛行,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时尚。这无疑是与传统的婚姻观念相抗衡。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现实生活残酷,压力过大,导致城市女性严重... 千百年来,婚姻是幸福的开始。但在当代,不婚在中国城市女性中越来越盛行,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时尚。这无疑是与传统的婚姻观念相抗衡。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现实生活残酷,压力过大,导致城市女性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导致不少的中国城市女性选择了不婚的一种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女性 不婚 探讨
下载PDF
探析日本女性晚婚、不婚原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小俞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0-61,共2页
日本的高龄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等造成的。在日本,"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在逐渐改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女性结婚观的变化呢?从女性的高学历化,经济的自立化,理想的... 日本的高龄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等造成的。在日本,"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在逐渐改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女性结婚观的变化呢?从女性的高学历化,经济的自立化,理想的结婚对象难找,对婚姻生活的恐惧等方面来探析其中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婚 独立意识 自我价值
下载PDF
恋爱真的就要结婚吗?——浅析“只恋不婚”一族的类型及社会成因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岩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10年第12期228-229,共2页
恋爱与婚姻看似一对因果关系,但在婚姻自主化的今天,这一对因果关系似乎变得不那么明晰。婚姻不一定以恋爱为基础,同时恋爱也不一定非得要结婚。当今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群人,即本文中所讲述的"只恋不婚"一族,他们在当今社会中... 恋爱与婚姻看似一对因果关系,但在婚姻自主化的今天,这一对因果关系似乎变得不那么明晰。婚姻不一定以恋爱为基础,同时恋爱也不一定非得要结婚。当今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群人,即本文中所讲述的"只恋不婚"一族,他们在当今社会中是比较固定的一群人。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只恋不婚"一族,也有一定的社会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只恋不婚
下载PDF
同姓不婚问题研究——兼评苏力《语境论》一文
9
作者 孙健飞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1期76-82,共7页
同姓不婚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长期存在的一条规则,但今人以优生学来解释并不成立。同姓不婚存在的原因在于"附远厚别"以及古代法律"类比的误用"和实际中的变通。苏力对同姓不婚所作的语境化解释不仅脱离了真实的... 同姓不婚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长期存在的一条规则,但今人以优生学来解释并不成立。同姓不婚存在的原因在于"附远厚别"以及古代法律"类比的误用"和实际中的变通。苏力对同姓不婚所作的语境化解释不仅脱离了真实的历史情境,而且其本身的论证也存在问题。以同姓不婚为例,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代中国在道德与法制、传统与现实、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纠结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姓不婚 优生学 语境论 苏力
下载PDF
从《诗经》中的夫妻称谓看周人的同姓不婚制
10
作者 罗文荟 《天中学刊》 2012年第4期73-76,共4页
《诗经》中有大量的异姓夫妻称谓。古公与姜女、王季与大任等夫妻称谓反映了西周建立前的同姓不婚之俗,韩侯与韩姞等夫妻称谓表现了周朝建立后实行的同姓不婚制。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制主要是为了扩大势力和巩固统治。
关键词 《诗经》 夫妻称谓 周朝 同姓不婚
下载PDF
从《诗经》和考古发现看周代的同姓不婚
11
作者 王志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28-130,138,共4页
同姓不婚是周代婚姻习俗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周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异姓姻在《诗经》等文献和周代的夫妻合葬墓以及出土的铜器铭文中都有所反映。同姓不婚的意义一是促进优生,一是具有政治意义的联姻。同姓不婚,娶于异姓,逐渐形... 同姓不婚是周代婚姻习俗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周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异姓姻在《诗经》等文献和周代的夫妻合葬墓以及出土的铜器铭文中都有所反映。同姓不婚的意义一是促进优生,一是具有政治意义的联姻。同姓不婚,娶于异姓,逐渐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的族群形态。重人伦是周人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加强思想统治的一项有力措施,被作为提倡同姓不婚的一个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姓不婚 诗经 考古发现
下载PDF
《诗经》中所见的周代同姓不婚礼俗
12
作者 刘冬颖 《职大学报》 2003年第1期92-93,101,共3页
周代的同姓不婚礼俗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促进人口优生,一是具有政治意义的联姻,能扩大周人的统治。解读《诗经》中的婚恋诗,可为以诗证史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 <诗经> 周代 同姓不婚 优生 政治
下载PDF
“同姓不婚”的历史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永生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5期56-63,共8页
同姓不婚起源甚早,延流颇长。我们沿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探源溯流,可以看出它是怎样从原始习俗到礼制,再从礼制到法律这一发展过程的。按照学术界一般的观点,认为夏殷尚无“同姓不婚”之禁,“同姓不婚”最早始见于西周。杨六文主编的《... 同姓不婚起源甚早,延流颇长。我们沿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探源溯流,可以看出它是怎样从原始习俗到礼制,再从礼制到法律这一发展过程的。按照学术界一般的观点,认为夏殷尚无“同姓不婚”之禁,“同姓不婚”最早始见于西周。杨六文主编的《婚姻法教程》称:“中国自西周以来,便禁止同姓为婚。”但详稽史实,似乎还可以上溯到更远古的时代。古籍恒吾:夏段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北史、魏文帝纪》:“是殷之五世为限,其法每承于夏,殆上古之禁令皆然。”由殷夏而推测上古的情况。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有:“太昊、伏羲氏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知有嫁娶之礼仪,但关于姓之如何则来记载。刘恕《外纪》有:“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民之不读。”已把姓和婚姻联系起来。到罗泌《路史》有:“太昊、伏羲氏正姓氏,通媒妁,以重民之丽,丽皮荐之,以严其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姓不婚 姻法 姓氏 氏族 礼制 禁例 原始习俗 姻关系 孟子
下载PDF
先秦同姓不婚观考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晓东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4-38,共5页
近现代学者根据《国语·晋语》认为,先秦古人为防乱灾而坚持同姓不婚,此即“畏乱灾”说。该文认为:原文与同姓能否婚配并无关系,它另有所指。当时,同姓不婚的理由大致有三:1.不明其究的婚育戒条;2.“防淫佚、耻与禽兽同”的伦理原则... 近现代学者根据《国语·晋语》认为,先秦古人为防乱灾而坚持同姓不婚,此即“畏乱灾”说。该文认为:原文与同姓能否婚配并无关系,它另有所指。当时,同姓不婚的理由大致有三:1.不明其究的婚育戒条;2.“防淫佚、耻与禽兽同”的伦理原则;3.结交异姓、阜利己姓的客观需要。其中第2种理由是最主要的,它奠定了中国古代长期严格同姓不婚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同姓不婚 育戒条 伦理原则
下载PDF
徘徊于婚姻殿堂的边缘——从《非缘勿扰》中剖析“不婚族”现象的根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树明 《传承》 2013年第10期146-147,共2页
《非缘勿扰》将视野关注到都市生活中的特殊群体——"不婚族"。两位主人公家庭背景、社会阅历、价值观定位比较碰撞,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不婚族"情感领域的方方面面。两位主人公对爱情婚姻内涵价值的独特理解,也对当... 《非缘勿扰》将视野关注到都市生活中的特殊群体——"不婚族"。两位主人公家庭背景、社会阅历、价值观定位比较碰撞,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不婚族"情感领域的方方面面。两位主人公对爱情婚姻内涵价值的独特理解,也对当下的"不婚族"转变爱情婚姻观念,产生了一定导向性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缘勿扰》 不婚 爱情 产生根源 社会转型
下载PDF
个体化视角下不婚女性的情感态度及情感调适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夏丽 《青年探索》 2019年第4期100-112,共13页
本研究以不婚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个体化理论对女性的情感生活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不婚女性在脱离传统制度约束之后,在情感世界中建构了“以我为中心”的情感互动原则,对待爱情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情感态度,其中以情感无用论、情感游戏论... 本研究以不婚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个体化理论对女性的情感生活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不婚女性在脱离传统制度约束之后,在情感世界中建构了“以我为中心”的情感互动原则,对待爱情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情感态度,其中以情感无用论、情感游戏论、情感简化论为代表。为弥补情感的缺失,不婚女性会选择通过寻求替代物的方式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情感的视角对女性生活的解读能进一步发掘中国不婚率上升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不婚女性 情感法则 情感态度 情感调适
下载PDF
论周代的“同姓不婚”礼俗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衡眉 《齐鲁学刊》 1988年第5期31-35,共5页
周代是我国礼俗的大成时期。在周代的诸多礼浴中,尤以婚姻礼俗最为引人注目,有礼“本于昏”(《礼记·昏义》)之说。而其中“同姓不婚”又为最大戒律,向为研究者所重视。然自汉唐的博士硕儒乃至今天的专家学者在对“同姓不婚”的理... 周代是我国礼俗的大成时期。在周代的诸多礼浴中,尤以婚姻礼俗最为引人注目,有礼“本于昏”(《礼记·昏义》)之说。而其中“同姓不婚”又为最大戒律,向为研究者所重视。然自汉唐的博士硕儒乃至今天的专家学者在对“同姓不婚”的理解上仍存在着原则分歧。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谈点个人看法,以期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关于“同姓不婚”的记述以《左传》与礼书为最集中。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说:“男女辨姓”。昭公元年说:“男女辨姓,礼之大司也。”等等。又如《礼记·坊记》说:“取妻不取同姓。”《曲礼》说:“取妻不取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大传》说:“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等等。汉人许慎说:“诸侯娶同姓”(《五经异义》)。意在否定周代有“同姓不婚”的规定。古籍中确有“诸侯娶同姓”的记载,如晋献公娶狐姬、骊姬(《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平公内“有四姬焉”(昭公元年),鲁昭公娶吴孟姬(哀公十二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姓不婚 左传 公元年 姻礼俗 姻关系 礼记 氏族 晋献公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日本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兄妹婚”神话的比较——兼论中国古代“同姓不婚”原则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晓光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7年第3期5-11,共7页
日本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兄妹婚”神话的比较——兼论中国古代“同姓不婚”原则徐晓光一唐人李冗在《独异志》中记述了完整的偶生神话,说“昔者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兄妹合婚,... 日本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兄妹婚”神话的比较——兼论中国古代“同姓不婚”原则徐晓光一唐人李冗在《独异志》中记述了完整的偶生神话,说“昔者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兄妹合婚,繁衍人类。日本《古事记》卷上开首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姓不婚 南方少数民族 兄妹 西南少数民族 中国古代 姑舅表优先 性行为 《日本书纪》 《红楼梦》 姻形态
下载PDF
从黔东南苗族具有普识意义的文化遗存看人类学意义上的“原生态文化”——黔东南苗族“姨表不婚”婚制个案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秀武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姨表不婚"和"姑舅表单方优先婚"并行并存婚制的个案研究,提出"原生态文化"是指多民族国家内部与国家机器推行的"主流文化"相对应的、为"主流文化"的价值观所包容... 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姨表不婚"和"姑舅表单方优先婚"并行并存婚制的个案研究,提出"原生态文化"是指多民族国家内部与国家机器推行的"主流文化"相对应的、为"主流文化"的价值观所包容的、在一个民族内部传承了千百年并仍在传承发展的"非主流文化"即"原生或原创"于该民族的少数民族"文化标本"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文化遗存 人类学 姨表不婚 黔东南苗族
下载PDF
试析西周“同姓不婚”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生华 《兰州学刊》 CSSCI 1992年第1期69-75,共7页
我国西周的婚姻制度,是在沿袭远古婚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这种制度虽然形成于西周,但对中国历代都有很大影响。究其'同姓不婚'制,不仅在西周时期有其积极的进步作用,而且在现实社会中也有借鉴... 我国西周的婚姻制度,是在沿袭远古婚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这种制度虽然形成于西周,但对中国历代都有很大影响。究其'同姓不婚'制,不仅在西周时期有其积极的进步作用,而且在现实社会中也有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姓不婚 姻制度 姻家庭 同姓为 大清现行刑律 袒免 《唐律疏议》 诸侯国 周族 收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