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王世贞知识讹误再谈明人“空疏不学”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宏远 过琪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31,共14页
王世贞被誉为“古今宇宙之间,无所不知”,就是这样的饱学之士,行文也难免发生知识讹误。知识讹误的产生与知识的激增以及为了“博学”而采取的采撷类书、跳读泛读有关,知识激增也使明代学人备感焦虑。由于知识群体内部总有知识的竞争,... 王世贞被誉为“古今宇宙之间,无所不知”,就是这样的饱学之士,行文也难免发生知识讹误。知识讹误的产生与知识的激增以及为了“博学”而采取的采撷类书、跳读泛读有关,知识激增也使明代学人备感焦虑。由于知识群体内部总有知识的竞争,在政坛、文坛、王朝文化圈时常发生知识的竞争。为了应对这种知识危机,晚明知识精英或继续追求博学,或进行知识转向,成为清代考据学的先声。然而面对知识危机,并非所有学人都以积极态度应对,中晚明文化圈还有一部分学人选择以王学应对,形成“空疏不学”的学风,为后人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知识学 知识讹误 空疏不学
下载PDF
论罗近溪“不学不虑”之学
2
作者 阮春晖 章启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3,共5页
近溪"不学不虑"之学可从三个方面展开:"赤子之心"是立其体,"孝弟慈"是贯其实,"当下理趣"是受其用,三者循环互解又自成一体。在识取道德源头圆满自足的前提下,"不学不虑"呈显为当下... 近溪"不学不虑"之学可从三个方面展开:"赤子之心"是立其体,"孝弟慈"是贯其实,"当下理趣"是受其用,三者循环互解又自成一体。在识取道德源头圆满自足的前提下,"不学不虑"呈显为当下具体事为,当下情境凝一成"不学不虑"之理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近溪 赤子之心 孝弟慈 当下理趣 不学不虑
下载PDF
大学生“混”而不学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晓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8期260-262,共3页
目前大学生混而不学现象比较严重,主要根源来自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内部小环境的影响.学校应以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等促... 目前大学生混而不学现象比较严重,主要根源来自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内部小环境的影响.学校应以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等促进学校优良学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而不学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我为什么不学弹钢琴
4
作者 修森 《师道(人文)》 2008年第1期53-54,共2页
寒假,几位往届学生回来看望老师,谈到班上某个不合群的同学以及大家对他的冷淡,谈到一般人是多么渴望获得在集体中的位置,云云。他们的话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段往事。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我为什么不学弹钢琴》
下载PDF
老子论“学”之言与春秋晚期“不学”思潮——道家思想来源与形成过程管窥之一
5
作者 胡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159,共8页
老子对于所谓“学”持否定的态度,主张“绝学”“学不学”,这实际上是春秋晚期“无学不害”思潮(亦可称为“不学”思潮)的理论论证,其所针对的“学”当然是春秋时期的“君子”之学。春秋晚期,等级名分与实际权力分布有着巨大的偏差,“... 老子对于所谓“学”持否定的态度,主张“绝学”“学不学”,这实际上是春秋晚期“无学不害”思潮(亦可称为“不学”思潮)的理论论证,其所针对的“学”当然是春秋时期的“君子”之学。春秋晚期,等级名分与实际权力分布有着巨大的偏差,“名”“实”关系的混乱状态让无论名义上居于高位者还是实际上掌握较多权力者,都缺乏稳定性与安全感。老子关于“宠辱”“得失”的论述,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呼应了普遍性的心理吁求,对于“学”的质疑否定亦是如此。与之相对,孔子整理礼乐文化资料,更发掘与弘扬礼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力图将原本被较高等级贵族垄断的“君子之学”改造成普适的人格塑造与人才培养方式,这实际上也是对商周礼乐文化的反思,而且代表了春秋晚期的另外一种思潮。正因为对旧有之贵族官学、对礼乐文化的态度不同,形成了儒道不同的思想倾向和理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不学”思潮 春秋晚期
下载PDF
论“不学《诗》无以言”的命题语境制约
6
作者 王列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70,共11页
当日常问学间道出的孔子“不学《诗》无以言”引申为一个必然判断的独立命题之后,就成为知识学而非经学抑或文学维度极其值得追问的知识事态。事态真相追问结果表明,这一具指命题的合法性与真值率不过在于,《诗》发生史与中华文明“语... 当日常问学间道出的孔子“不学《诗》无以言”引申为一个必然判断的独立命题之后,就成为知识学而非经学抑或文学维度极其值得追问的知识事态。事态真相追问结果表明,这一具指命题的合法性与真值率不过在于,《诗》发生史与中华文明“语言建基”“社会建基”和“道德建基”巅峰时域高度叠合,由此形成对个体和社会都有超强能量的历史语境制约。《诗》的外在“文本”与内在“本文”之所以凝结为当时凸显知识的杠杆以及延时经久的民族经典,是因为它既是这些建基的历史成果,又是建基得以延展持续的现实动能。但随着语境变迁,新的制约迫使命题真值率呈渐进衰减之势,必然知识命题也就演绎为或然知识命题。至于《诗》的后起经学兴盛与文学转向,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另当别论的复杂事态与异质界面,尽管彼此间往往问题交叉、议题纠缠乃至解题牴牾。所有这一切,都以《诗》乃中华民族“高不可及的范本”之一为存在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学《诗》无以言” 命题语境 知识学向度 语言建基 社会建基 道德建基 言说能力
下载PDF
良知与良能——从孟子到王阳明 被引量:2
7
作者 廖晓炜 《人文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27-43,共17页
一引言'良知'、'良能'语出《孟子》,不过似乎只有在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教之后,这对观念方才成为学者讨论的核心议题。学界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1]阳明学是孟子学,[2]阳明学问的核心观念'良知'源自孟子... 一引言'良知'、'良能'语出《孟子》,不过似乎只有在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教之后,这对观念方才成为学者讨论的核心议题。学界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1]阳明学是孟子学,[2]阳明学问的核心观念'良知'源自孟子,并且阳明最终将'心即理'、'知行合一'等重要说法均统一到'(致)良知'这一观念上来,[3]其对《大学》所作的不同于朱子学的诠释亦以'良知'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学而能 道德理性 孟子思想 王阳明
下载PDF
谈人性善恶观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尚华燕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年第5期54-54,共1页
人性问题,自古以来争论不休。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四种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亦善亦恶性论。就人性善恶而言,人性是善,是恶,是无善无恶。
关键词 人性善恶 不学而能 良知 人的本质 性恶论 人性恶 人性
下载PDF
俗讲、深讲与妙讲——如何围绕焦点讲述精彩故事
9
作者 汲安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3,共3页
提及讲故事,轻之者觉得这没有什么智慧含量,属于小儿科,似乎可以不学而能。鄙薄讲故事,中国古代文论表现得很充分,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当时已经颇为盛行的志人、志怪小说——实际上就是清雅、奇幻的故事,竟然不置一词;《四库全书... 提及讲故事,轻之者觉得这没有什么智慧含量,属于小儿科,似乎可以不学而能。鄙薄讲故事,中国古代文论表现得很充分,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当时已经颇为盛行的志人、志怪小说——实际上就是清雅、奇幻的故事,竟然不置一词;《四库全书》有"诗文评"类,却没有收录故事色彩浓郁的小说、戏剧,更别说小说评、戏剧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学而能 中国古代文论 文评 陈奂生上城 周立波 高晓声 心理变态 三打白骨精 一朵花 艺术典型
下载PDF
阳明良知概念的否定性特征及其理论后果
10
作者 邱忠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8-14,共7页
阳明良知概念最根本的一层含义是不学而能的先天能力。良知是道德情感和法则的统一体,是道德之源,德性之知,当循从本心。阳明从许多方向对良知进行了论证。从根本上言,良知学是主张孤立的心灵和自我的一种理论形态,它试图离开社会、经... 阳明良知概念最根本的一层含义是不学而能的先天能力。良知是道德情感和法则的统一体,是道德之源,德性之知,当循从本心。阳明从许多方向对良知进行了论证。从根本上言,良知学是主张孤立的心灵和自我的一种理论形态,它试图离开社会、经验、传统和环境设想和理解良知。严格遵循良知理论,必然会产生实践困境和缺陷。良知所走的是独白路径,缺少与不同价值的互动,缺少他者、反思和商谈的维度,缺少理性的商谈,也因此缺少真正的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良知学否定尊德性之外道问学的必要性,轻视尊德性内道问学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了道德实践的物质条件、知识储备和道德技术学,没有它们,道德就会退化成毫无力量的良好愿望。良知学突出和强调道德主体的自觉能动地位和担当精神,对当时流行的思想有纠偏除弊之功,亦参与引发了后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今日道德建设也有重要意义,但是,良知学的当代利用,对上列问题不可不察,良知概念需要进行时代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不学而能 孤立的心灵 独白 道德技术学
下载PDF
关于“师道尊严何以重塑”的沉思
11
作者 郑晓江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年第3期90-92,共3页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书育人、知识丰富、品格高尚者,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梯"。亦因此,数千年来,中国的教师地位尊显,被纳入"
关键词 品格高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地位 “师道尊严” 不忍人之心 师严道尊 援之以手 不学而能 中心小学 身正为范
下载PDF
教师教育良知的价值及其构建
12
作者 王航 王帅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第8期20-21,共2页
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引导成'人'的良知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一名有良知的教师,就是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尽职尽责完成教学任务,以满足社会、学校、家长的期许。事实上,真正有教育良知的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职业道... 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引导成'人'的良知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一名有良知的教师,就是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尽职尽责完成教学任务,以满足社会、学校、家长的期许。事实上,真正有教育良知的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职业道德层面上的满足,而是不断反思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并在实践中不断构建自身的教育良知。教师教育良知的价值《孟子·尽心上》讲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又譬如王阳明的'致良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学 不学而能 王阳明 尽心上 知者 现实生活 认知图式 自我指导 课程标准 个人生命
下载PDF
作为自我确证性的儒家之“诚”
13
作者 林娟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6年第S1期165-167,共3页
早期儒家经典《大学》对"诚"展开过论述,集中之阐述当在第六章,其中谓: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 早期儒家经典《大学》对"诚"展开过论述,集中之阐述当在第六章,其中谓: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目所视 曾子 自我确证 王阳明 不诚无物 思诚 天地万物 见其 《大学》 不学而能
下载PDF
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白秀燕 于晓燕 陈丽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1年第5期253-255,257,共4页
糖尿病神经病变 (DN)与多种危险基因有关 ,已发现DN与醛糖还原酶、对氧磷脂酶基因多态性 ;一氧化氮合酶 (NOS)、有丝分裂原活性蛋白激酶基因表达增加 ;NOS基因的第 7个外显子突变为Asp( 894G→T)及Na+/K+ ATP酶ATP1A1基因的变异 ;感觉... 糖尿病神经病变 (DN)与多种危险基因有关 ,已发现DN与醛糖还原酶、对氧磷脂酶基因多态性 ;一氧化氮合酶 (NOS)、有丝分裂原活性蛋白激酶基因表达增加 ;NOS基因的第 7个外显子突变为Asp( 894G→T)及Na+/K+ ATP酶ATP1A1基因的变异 ;感觉神经元的细胞骨架蛋白质mRNA表达降低等有关 ,而DN时抗氧化酶的基因表达没有减少 ,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可以治疗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遗传不学 醛糖还原糖基因 治疗
下载PDF
孟子德育思想刍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祺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57-64,共8页
孟子是战国中叶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孔门后学、属于子思一派。他一生的遭遇与孔子相似,壮年以后从事教学,有弟子数百人,他经常带领着他们到梁、齐、宋、鲁、滕、薛等国去游说,但也终究未被任用,故“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 孟子是战国中叶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孔门后学、属于子思一派。他一生的遭遇与孔子相似,壮年以后从事教学,有弟子数百人,他经常带领着他们到梁、齐、宋、鲁、滕、薛等国去游说,但也终究未被任用,故“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正象《论语》是研究孔子的最可靠文献一样,《孟子》也是研究孟子哲学、政治、教育思想的直接材料。由于儒家在教育实践中是把德育摆在首要地位的,故本文专就孟子的德育思想作些粗浅的议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思想 孔门 仲尼 子思 人的社会属性 公孙丑上 离娄 人性善 序诗 不学而能
下载PDF
王学反思与明末的学风转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7-63,共7页
对王学的反思与批判是明后期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风的转变,历来学者论之甚详。然前贤的视野多局限于王学自身之疏漏及开展之荒怠,对王学反思与学风调整二者间的关系缺少直接、深入的剖析,就全方面、多角度而言尚... 对王学的反思与批判是明后期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风的转变,历来学者论之甚详。然前贤的视野多局限于王学自身之疏漏及开展之荒怠,对王学反思与学风调整二者间的关系缺少直接、深入的剖析,就全方面、多角度而言尚有缺失。一方面时人对于王学的思维方式多有反思,重点检讨了拔本塞源之法的流弊;同时他们也反思了尊德性与道问学失衡所造成的弊端,其中涉及到政治史与学术史、文化史之分野。时人反思的一个重要收获即意识到"学"的重要意义,提倡通经学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风 空疏不学 拔本塞源 尊德性 道问学
下载PDF
新时代职业良知的培养
17
作者 王顺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1年第20期24-24,共1页
良知是顺应天道而赋予的智慧。《孟子·尽心上》有云“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说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在我国就有了良知的概念。职业良知培养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个人、单位和社会全方位形成合... 良知是顺应天道而赋予的智慧。《孟子·尽心上》有云“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说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在我国就有了良知的概念。职业良知培养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个人、单位和社会全方位形成合力加强职业良知培养。在这个民族复兴大时代,培养职业良知为服务新时代“两个大局”提供不断的文化和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学而能 职业良知 战国时期 民族复兴 两个大局 形成合力 精神动力
下载PDF
关于善与恶的几点探讨
18
作者 张秀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72-76,共5页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评价善恶标准及如何对待传统的善恶观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善恶标准 善恶观 伦理学家 阶级利益 中国伦理学史 道德品质 批判地继承 动机论 人类道德 不学而能
下载PDF
孟子哲学性质浅议
19
作者 赵光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8-23,共6页
把孟子哲学认定为主观唯心主义,这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绝大多数同志所持的观点。据本人拙见,孟子哲学思想在性质上应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一。
关键词 孟子哲学 天命观 孔孟思想 人爵 不学而能 孔子思想 “性善论” 生而知之 羞恶之心 富贵利达
下载PDF
孟子所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20
作者 赵乃贤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9-34,共6页
春秋战国时期,人性问题作为政治、伦理、教育等学说的一种理论依据,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企图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来考察人性与现实的联系,以求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由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 春秋战国时期,人性问题作为政治、伦理、教育等学说的一种理论依据,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企图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来考察人性与现实的联系,以求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由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开其端,到战国时期已成为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性相近”说,提出了“性善论”,并以性善论为依据,充分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培养中的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习相远 善端 春秋战国时期 性相近 社会大变革 居仁由义 人的社会属性 不学而能 仁政学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