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迫障碍患者的幼年不良生活事件与不安全感心理特点 被引量:9
1
作者 沈学武 王轶男 耿德勤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讨论强迫障碍患者的幼年不良生活事件及其发生频率与不安全感心理特点的关系,提出治疗和预防意见。方法回顾性研究37例强迫障碍患者的个人成长史,归纳总结所涉及的具体生活事件、分析发生频率,并应用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问卷(SRFIS)进... 目的讨论强迫障碍患者的幼年不良生活事件及其发生频率与不安全感心理特点的关系,提出治疗和预防意见。方法回顾性研究37例强迫障碍患者的个人成长史,归纳总结所涉及的具体生活事件、分析发生频率,并应用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问卷(SRFIS)进行调查分析生活事件与不安全感的心理特点。结果①37例强迫障碍患者记述幼年不良生活事件总计291件次;②发生的频率是被当众侮辱(67.56%)、目击父母被羞辱(59.45%)、被歧视(51.35%)、手淫困惑(48.64%)、亲人患病或病故(43.24%)、目睹恐怖的场面(43.24%)等等;③事件发生的频率越高,不安全心理越重(P=0.00);④小学阶段不良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最高,为53.61%。结论强迫障碍患者的幼年不良生活事件发生率高,影响大,小学阶段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有必要加强小学阶段心理健康的教育,减少不良生活事件的发生及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可参照此编制中国的儿童期生活事件量表,预防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不良生活事件 不安全感心理
下载PDF
理工科高校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研究
2
作者 肖利锋 《才智》 2015年第15期224-224,共1页
心理安全感是决定人的心理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人的自尊、自信、自强等均要建立在心理安全感之上。然而,理工科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安全感低的问题,给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理工科高校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的来源... 心理安全感是决定人的心理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人的自尊、自信、自强等均要建立在心理安全感之上。然而,理工科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安全感低的问题,给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理工科高校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的来源及其结果,并提出了几点应对心理不安全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 学生 心理不安全感
原文传递
我国机构合并过程中的公务员心理行为研究——基于A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合并的案例分析
3
作者 胡威 蓝志勇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5,124,共11页
本文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构建和测试"认知评价-情感反应-工作态度-行为表现"的理论模型,结合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A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合并的案例,实证分析公务员在机构改革、新旧组织转换过程中,面临身份保留、工作变... 本文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构建和测试"认知评价-情感反应-工作态度-行为表现"的理论模型,结合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A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合并的案例,实证分析公务员在机构改革、新旧组织转换过程中,面临身份保留、工作变化、人际关系重塑、管理制度调整、组织环境适应等挑战时的心理不安全感,以及这种心理不安全感如何影响公务员对待机构合并的态度与随之产生的主动融入新组织的行为,为机构合并、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改革 心理不安全感 变革抵制 情感承诺 工作重塑
下载PDF
我国医护人才流失隐患及其动机干预启示--基于后代从医意愿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小兰 赵鹏 李欢欢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50,共9页
在突发公共疫情的社会背景下,医护人才流失隐患应引起重视。该群体培养后代从医的意愿水平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研究了不同动机行为特质的医护人员是否由于迥异的心理不安全感,在后代从医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592个从事... 在突发公共疫情的社会背景下,医护人才流失隐患应引起重视。该群体培养后代从医的意愿水平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研究了不同动机行为特质的医护人员是否由于迥异的心理不安全感,在后代从医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592个从事一线临床工作的医护样本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不同成就目标个体存在迥异的心理不安全感,且受医护的工龄、教育程度及所属科室影响,三种动机主体的后代从医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心理不安全感在成就目标导向与后代从医意愿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我国医疗组织管理层如何通过动机行为规律干预医护人才流失带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不安全感 后代从医意愿 成就目标导向 医护人才
下载PDF
负面新闻报道对助人行为倾向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方圣杰 闵昌运 张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372-1374,共3页
目的探讨负面新闻报道对个体助人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4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采用2(事件起因:人为/非人为)×2(事件结果:身体损伤/财产损失)被试间设计。结果负面新闻事件的起因及后果共同影响个体的助人行为倾向(F=6.... 目的探讨负面新闻报道对个体助人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4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采用2(事件起因:人为/非人为)×2(事件结果:身体损伤/财产损失)被试间设计。结果负面新闻事件的起因及后果共同影响个体的助人行为倾向(F=6.671,P<0.05);负面新闻报道能够显著唤起个体的紧张情绪(F=10.988,P<0.001)以及怜悯情绪(F=18.905,P<0.001);怜悯情绪、人际信任感与助人行为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0,0.313;P<0.01),心理不安全感与助人行为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r=-0.321,P<0.01);人际信任感在怜悯情绪与助人行为倾向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负面新闻报道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要保障个体的心理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感,个体才会产生助人行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新闻报道 助人行为倾向 心理不安全感 人际信任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