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哈性质形容词的不对应现象探析
1
作者
张佳敏
成世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6期29-32,共4页
汉族和哈萨克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成员,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汉族和哈萨克族分别属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语言系谱上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经过长期的发展,不同的环境和生活习惯,二者在语言文化...
汉族和哈萨克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成员,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汉族和哈萨克族分别属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语言系谱上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经过长期的发展,不同的环境和生活习惯,二者在语言文化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产生了一定差异。性质形容词是形容词的典型成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文采用理论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汉、哈两种语言中选取一些常用性质形容词、颜色词,具体分析汉哈性质形容词的不对应现象及不对应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两种语言中词汇的不对应性,从中真正了解两个民族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强调了在发扬本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哈萨克语
性质形容词
不对应现象
民族文化
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语的不对应现象与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被引量:
20
2
作者
蔡慧萍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5,共4页
1.引言宏观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形式(form)和意义(meaning)组成的符号系统(胡春洞,1996)。而从微观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每一种语言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音、语义、句法等的体系与建构,而每...
1.引言宏观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形式(form)和意义(meaning)组成的符号系统(胡春洞,1996)。而从微观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每一种语言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音、语义、句法等的体系与建构,而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文化习惯,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应现象
外语学习
概念意义
目的语
英语
内涵意义
英汉语
现代汉语
外语教学
搭配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洛文学实践的不对应现象与七月诗派
被引量:
1
3
作者
欧阳可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9,共9页
罗洛文学实践的不对应现象,表现在罗洛的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在文学鉴赏、文学批评中也表现出理论上的极大不同。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罗洛深受七月诗派理论的影响和我们的文学批评对该派理论的反思不够。
关键词
罗洛
文学实践
不对应现象
七月诗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文化差异与英汉词汇不对应现象
4
作者
马琴
王京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8年第12期98-99,共2页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应现象
英汉词汇
文化差异
语言词汇
跨文化交际学
文化信息
社会生活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英汉词义的不对应现象
5
作者
魏静姝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英汉词义不对应现象可由词汇缺项引起,造成词汇缺项的原因是英民族的抽象思维和汉民族的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以及两个民族之间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该现象也可由词汇的引申义、派生义和蕴涵意义引起,这些意义产生的原因是汉民族的辩证思...
英汉词义不对应现象可由词汇缺项引起,造成词汇缺项的原因是英民族的抽象思维和汉民族的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以及两个民族之间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该现象也可由词汇的引申义、派生义和蕴涵意义引起,这些意义产生的原因是汉民族的辩证思维和英民族的二项式逻辑思维以及英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该现象还可由英语词组合中的词义空缺引起,造成这类词义空缺的原因是表达习惯或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词义
不对应现象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词语组合
社会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词汇的不对应现象
6
作者
吴丽英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出发 ,把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意义方面的不对应现象分为三类 ,即一对零的空缺现象 ;一对一的不对应现象 ;一对多的不对应现象 ;并阐述了这三类不对应现象的主要翻译处理策略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词汇
不对应现象
文化差异
英语
汉语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词汇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的不对应现象
7
作者
杨眉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0-72,共3页
英汉语言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文化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两种词汇在社会文化的承载负荷中自然也就表现出诸多的不对应现象,如果没有注意到语用规则和不同的社会规范,就会在语言的使用上出现偏差,这...
英汉语言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文化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两种词汇在社会文化的承载负荷中自然也就表现出诸多的不对应现象,如果没有注意到语用规则和不同的社会规范,就会在语言的使用上出现偏差,这也是值得探讨和深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语言
两种词汇
社会生活
承载方式
不对应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英介词对译中的不对应现象举隅
被引量:
1
8
作者
夏瑞华
谢锁良
《高校教育管理》
1991年第3期47-48,60,共3页
汉语介词与英语介词都是一种表达关系意义的虚词,它们的作用都在于引出与动词或形容词、名词、代词等相关的对象(施事、受事、与事、工具)以及处所、时间等.从总体上来看,英语介词比汉语介词使用广泛,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也较汉语介词复杂...
汉语介词与英语介词都是一种表达关系意义的虚词,它们的作用都在于引出与动词或形容词、名词、代词等相关的对象(施事、受事、与事、工具)以及处所、时间等.从总体上来看,英语介词比汉语介词使用广泛,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也较汉语介词复杂,因此其数量也大大超过汉语.从词形上看,英语介词与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时,介词宾语必然是宾格.汉英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也不全相同.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介词
不对应现象
汉语介词
汉英语
“给”
表达关系
名词
“在”
介词短语
介词宾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词语的不对应现象
9
作者
苏琪
《枣庄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26-27,共2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各民族的文化决定各民族的语言发展变化。要研究语言上的不对应现象 。
关键词
不对应现象
文化
词语
英语
反语
文化局限词
引申义
比喻用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对应现象及对策
10
作者
蒋庆锁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S1期50-52,共3页
从词义、句法层面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对应现象,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不对应现象
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形象词不对应现象探究
11
作者
钟莉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85-89,共5页
英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形象生动且联想丰富的形象词。本文试从社会心理语言学及文化语言学角度,对形象词的界定、理据、类别、语义对应关系及其不对应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
形象词
不对应现象
形象色彩
理性意义
语义
对应
关系
英汉语言
英语国家
相关
现象
两种语言
词汇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语的不对应现象与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12
作者
吴天德
《福建教学研究》
2006年第7期14-15,共2页
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语义、句法等体系与建构,两种语言之间语言规则及言语规则绝对对等的现象几乎是没有的.尤其是英语与汉语。而把英语作为目的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中.往往借助于母语的语言结构...
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语义、句法等体系与建构,两种语言之间语言规则及言语规则绝对对等的现象几乎是没有的.尤其是英语与汉语。而把英语作为目的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中.往往借助于母语的语言结构规律及文化习惯来进行交际.从而造成严重的语用错误.导致交际失败。迁移理论证明,当母语的某种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相对应时,而学习者若还试图借助母语而学习目的语.母语对目的语的掌握会产生很大的负迁移。依次可以看出,揭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主要的不对应现象极为重要。英语和汉语之间的不对应现象比比皆是.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与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应现象
外语学习
英汉语
负迁移
语言结构规律
目的语
语言学
语言规则
原文传递
对应词的“不对应”及互译“变色”
被引量:
7
13
作者
李太志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2,共2页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汉英颜色对应词的某些文化修辞义存在“不对应”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汉英某些颜色词的互译应做“变色”处理,以求对等而非同一。
关键词
颜色
对应
词
“
不对应
”
现象
汉语
英语
文化修辞义
情感修辞义
翻译技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英汉词义的不对应性
被引量:
3
14
作者
王金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英汉词义
英语
汉语民族
不对应
性
抽象与具体
抽象和具体
不对应现象
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表达形式
留学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俄汉对应词和不对应词
被引量:
2
15
作者
王成亮
《俄语学习》
1999年第5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对应
词
民族文化语义
不对应现象
汉语词
俄语
词汇
文化附加意义
俄汉
民族语言
词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
2
16
作者
刘静
柴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7年第4期123-124,共2页
姚汉铭(1998)认为:“语言中与一般文化联系最密切、最带有一般文化性质的是词汇。”词汇是人类文化信息的载体,是反映人类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
姚汉铭(1998)认为:“语言中与一般文化联系最密切、最带有一般文化性质的是词汇。”词汇是人类文化信息的载体,是反映人类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问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鉴于英汉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不同文化内涵,在进行教学时,就应适度导人文化信息,从整体上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词汇
教学有效性
跨文化交际学
文化信息
文化内涵
不对应现象
语言学
文化联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负迁移因素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被引量:
5
17
作者
邓小秋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年第4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英语词汇学习
迁移因素
英语词汇教学
负迁移
现象
语言词汇
跨文化交际学
文化内涵
不对应现象
注意的问题
文化信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
被引量:
7
18
作者
柳淑芬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负迁移是由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大都源于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其原因包括:学生的语言知识不完善,不了解英汉语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存在的不对应现象,直接在写作中套用汉语的用法,从而导致负迁移...
负迁移是由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大都源于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其原因包括:学生的语言知识不完善,不了解英汉语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存在的不对应现象,直接在写作中套用汉语的用法,从而导致负迁移;学生不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别,受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影响,产生篇章结构上的负迁移。因此,外语教学中应加强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系统和思维差异的对比分析,减少和排除母语干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负迁移
莫汉语
不对应现象
思维模式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汉语被动句的习得机制
被引量:
13
19
作者
周国光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6,共7页
被动句的习得机制问题是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涉及转换语法的心理现实性问题.
关键词
汉语被动句
主动句
习得机制
汉族儿童
语言习得
儿童语言
转换语法
转换关系
句法结构
不对应现象
原文传递
GRE作文写作过程中的表达制约
20
作者
王剑
《英语沙龙(高中)》
2004年第8期56-57,共2页
对"不对应现象"的分析不对应现象在"中英文转换"和"表达规则"这两个决定制约的因素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谓的不对应,指的是由于语言表达习惯差异,在表达相同信息的时候,中英文相比较会观察到用词...
对"不对应现象"的分析不对应现象在"中英文转换"和"表达规则"这两个决定制约的因素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谓的不对应,指的是由于语言表达习惯差异,在表达相同信息的时候,中英文相比较会观察到用词点的不同,各自句子主谓宾的不同,各自使用句子的数目不同等等"不对应"的现象。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应现象
表达习惯差异
中英文转换
制约
写作过程
句子
规则
语言
信息
用词
原文传递
题名
汉哈性质形容词的不对应现象探析
1
作者
张佳敏
成世勋
机构
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6期29-32,共4页
基金
伊犁师范大学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新编汉哈谚语词典”(项目编号:2021ZBGJZD002)。
文摘
汉族和哈萨克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成员,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汉族和哈萨克族分别属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语言系谱上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经过长期的发展,不同的环境和生活习惯,二者在语言文化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产生了一定差异。性质形容词是形容词的典型成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文采用理论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汉、哈两种语言中选取一些常用性质形容词、颜色词,具体分析汉哈性质形容词的不对应现象及不对应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两种语言中词汇的不对应性,从中真正了解两个民族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强调了在发扬本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关键词
汉语
哈萨克语
性质形容词
不对应现象
民族文化
差异
Keywords
Chinese
Kazakh language
Property adjectives
Uncorresponding phenomenon
Culture
Difference
分类号
H236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语的不对应现象与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被引量:
20
2
作者
蔡慧萍
机构
浙江海洋学院
出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5,共4页
文摘
1.引言宏观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形式(form)和意义(meaning)组成的符号系统(胡春洞,1996)。而从微观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每一种语言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音、语义、句法等的体系与建构,而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文化习惯,两种...
关键词
不对应现象
外语学习
概念意义
目的语
英语
内涵意义
英汉语
现代汉语
外语教学
搭配意义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洛文学实践的不对应现象与七月诗派
被引量:
1
3
作者
欧阳可惺
机构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9,共9页
文摘
罗洛文学实践的不对应现象,表现在罗洛的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在文学鉴赏、文学批评中也表现出理论上的极大不同。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罗洛深受七月诗派理论的影响和我们的文学批评对该派理论的反思不够。
关键词
罗洛
文学实践
不对应现象
七月诗派
Keywords
Rollo
literary practice
divergence
July School of Poetry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文化差异与英汉词汇不对应现象
4
作者
马琴
王京华
机构
河北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8年第12期98-99,共2页
基金
2008年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英语电影作品中的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080803)
文摘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
关键词
不对应现象
英汉词汇
文化差异
语言词汇
跨文化交际学
文化信息
社会生活
文化内涵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G24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英汉词义的不对应现象
5
作者
魏静姝
机构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文摘
英汉词义不对应现象可由词汇缺项引起,造成词汇缺项的原因是英民族的抽象思维和汉民族的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以及两个民族之间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该现象也可由词汇的引申义、派生义和蕴涵意义引起,这些意义产生的原因是汉民族的辩证思维和英民族的二项式逻辑思维以及英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该现象还可由英语词组合中的词义空缺引起,造成这类词义空缺的原因是表达习惯或文化因素。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词义
不对应现象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词语组合
社会文化
Keywords
:word meaning
dissimilar, thinking, culture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词汇的不对应现象
6
作者
吴丽英
机构
浙江万里学院外语系
出处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文摘
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出发 ,把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意义方面的不对应现象分为三类 ,即一对零的空缺现象 ;一对一的不对应现象 ;一对多的不对应现象 ;并阐述了这三类不对应现象的主要翻译处理策略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词汇
不对应现象
文化差异
英语
汉语
意义
Key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
one zero mismatch
one one mismatch
one many mismatch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词汇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的不对应现象
7
作者
杨眉
机构
昌吉学院外语系
出处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0-72,共3页
文摘
英汉语言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文化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两种词汇在社会文化的承载负荷中自然也就表现出诸多的不对应现象,如果没有注意到语用规则和不同的社会规范,就会在语言的使用上出现偏差,这也是值得探讨和深究的问题。
关键词
英汉语言
两种词汇
社会生活
承载方式
不对应现象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H31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英介词对译中的不对应现象举隅
被引量:
1
8
作者
夏瑞华
谢锁良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1年第3期47-48,60,共3页
文摘
汉语介词与英语介词都是一种表达关系意义的虚词,它们的作用都在于引出与动词或形容词、名词、代词等相关的对象(施事、受事、与事、工具)以及处所、时间等.从总体上来看,英语介词比汉语介词使用广泛,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也较汉语介词复杂,因此其数量也大大超过汉语.从词形上看,英语介词与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时,介词宾语必然是宾格.汉英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也不全相同.这样。
关键词
英语介词
不对应现象
汉语介词
汉英语
“给”
表达关系
名词
“在”
介词短语
介词宾语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词语的不对应现象
9
作者
苏琪
机构
枣庄师专英语系
出处
《枣庄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26-27,共2页
文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各民族的文化决定各民族的语言发展变化。要研究语言上的不对应现象 。
关键词
不对应现象
文化
词语
英语
反语
文化局限词
引申义
比喻用语
Keywords
culture
word
disparity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对应现象及对策
10
作者
蒋庆锁
机构
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S1期50-52,共3页
文摘
从词义、句法层面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对应现象,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不对应现象
对策
Keywords
English
Chinese
different phenomenon
suggestion
分类号
TQ-55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形象词不对应现象探究
11
作者
钟莉莉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85-89,共5页
文摘
英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形象生动且联想丰富的形象词。本文试从社会心理语言学及文化语言学角度,对形象词的界定、理据、类别、语义对应关系及其不对应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
形象词
不对应现象
形象色彩
理性意义
语义
对应
关系
英汉语言
英语国家
相关
现象
两种语言
词汇意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语的不对应现象与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12
作者
吴天德
机构
南安成功中学
出处
《福建教学研究》
2006年第7期14-15,共2页
文摘
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语义、句法等体系与建构,两种语言之间语言规则及言语规则绝对对等的现象几乎是没有的.尤其是英语与汉语。而把英语作为目的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中.往往借助于母语的语言结构规律及文化习惯来进行交际.从而造成严重的语用错误.导致交际失败。迁移理论证明,当母语的某种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相对应时,而学习者若还试图借助母语而学习目的语.母语对目的语的掌握会产生很大的负迁移。依次可以看出,揭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主要的不对应现象极为重要。英语和汉语之间的不对应现象比比皆是.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
不对应现象
外语学习
英汉语
负迁移
语言结构规律
目的语
语言学
语言规则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对应词的“不对应”及互译“变色”
被引量:
7
13
作者
李太志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
出处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2,共2页
文摘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汉英颜色对应词的某些文化修辞义存在“不对应”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汉英某些颜色词的互译应做“变色”处理,以求对等而非同一。
关键词
颜色
对应
词
“
不对应
”
现象
汉语
英语
文化修辞义
情感修辞义
翻译技巧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英汉词义的不对应性
被引量:
3
14
作者
王金娟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英汉词义
英语
汉语民族
不对应
性
抽象与具体
抽象和具体
不对应现象
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表达形式
留学生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俄汉对应词和不对应词
被引量:
2
15
作者
王成亮
出处
《俄语学习》
1999年第5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对应
词
民族文化语义
不对应现象
汉语词
俄语
词汇
文化附加意义
俄汉
民族语言
词义
分类号
H354 [语言文字—俄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
2
16
作者
刘静
柴杰
机构
河北唐山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7年第4期123-124,共2页
文摘
姚汉铭(1998)认为:“语言中与一般文化联系最密切、最带有一般文化性质的是词汇。”词汇是人类文化信息的载体,是反映人类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问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鉴于英汉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不同文化内涵,在进行教学时,就应适度导人文化信息,从整体上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英语词汇
教学有效性
跨文化交际学
文化信息
文化内涵
不对应现象
语言学
文化联系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负迁移因素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被引量:
5
17
作者
邓小秋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年第4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英语词汇学习
迁移因素
英语词汇教学
负迁移
现象
语言词汇
跨文化交际学
文化内涵
不对应现象
注意的问题
文化信息
分类号
G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
被引量:
7
18
作者
柳淑芬
机构
广东教育学院外语系
出处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文摘
负迁移是由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大都源于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其原因包括:学生的语言知识不完善,不了解英汉语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存在的不对应现象,直接在写作中套用汉语的用法,从而导致负迁移;学生不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别,受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影响,产生篇章结构上的负迁移。因此,外语教学中应加强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系统和思维差异的对比分析,减少和排除母语干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汉语负迁移
莫汉语
不对应现象
思维模式差异
Keywords
Nega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Non-corresponden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ifferent thinking patterns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汉语被动句的习得机制
被引量:
13
19
作者
周国光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
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6,共7页
基金
“汉族儿童对虚词及相关句法结构习得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之一
中国国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资助
文摘
被动句的习得机制问题是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涉及转换语法的心理现实性问题.
关键词
汉语被动句
主动句
习得机制
汉族儿童
语言习得
儿童语言
转换语法
转换关系
句法结构
不对应现象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GRE作文写作过程中的表达制约
20
作者
王剑
机构
寄托天下
出处
《英语沙龙(高中)》
2004年第8期56-57,共2页
文摘
对"不对应现象"的分析不对应现象在"中英文转换"和"表达规则"这两个决定制约的因素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谓的不对应,指的是由于语言表达习惯差异,在表达相同信息的时候,中英文相比较会观察到用词点的不同,各自句子主谓宾的不同,各自使用句子的数目不同等等"不对应"的现象。例如:
关键词
不对应现象
表达习惯差异
中英文转换
制约
写作过程
句子
规则
语言
信息
用词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哈性质形容词的不对应现象探析
张佳敏
成世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英汉语的不对应现象与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蔡慧萍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罗洛文学实践的不对应现象与七月诗派
欧阳可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谈文化差异与英汉词汇不对应现象
马琴
王京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英汉词义的不对应现象
魏静姝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英汉词汇的不对应现象
吴丽英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英汉词汇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的不对应现象
杨眉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汉英介词对译中的不对应现象举隅
夏瑞华
谢锁良
《高校教育管理》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词语的不对应现象
苏琪
《枣庄师专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对应现象及对策
蒋庆锁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英汉形象词不对应现象探究
钟莉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英汉语的不对应现象与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吴天德
《福建教学研究》
2006
0
原文传递
13
对应词的“不对应”及互译“变色”
李太志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英汉词义的不对应性
王金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俄汉对应词和不对应词
王成亮
《俄语学习》
199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研究
刘静
柴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负迁移因素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邓小秋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
柳淑芬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试析汉语被动句的习得机制
周国光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13
原文传递
20
GRE作文写作过程中的表达制约
王剑
《英语沙龙(高中)》
200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