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对称性多囊卵巢的卵巢局部受体异常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尧良清 邝健全 +3 位作者 杨冬梓 王文军 何英明 李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4-235,共2页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 (AR)和胰岛素受体 (INSR)在不对称性多囊卵巢 (PCO)局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不对称性PCO 38例 ,应用ElivisionIM二步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双侧卵巢细胞上AR和 β INSR的表达。结果 :在卵巢间质细胞上 ,PCO...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 (AR)和胰岛素受体 (INSR)在不对称性多囊卵巢 (PCO)局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不对称性PCO 38例 ,应用ElivisionIM二步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双侧卵巢细胞上AR和 β INSR的表达。结果 :在卵巢间质细胞上 ,PCO侧AR和β INSR的阳性表达为 16例 (4 2 .1% )和 2 2例 (5 7.9% ) ,明显少于非PCO侧AR的阳性表达38例 (10 0 % ,P <0 .0 1) ,明显多于非PCO侧 β INSR的阳性表达 2例 (5 .3% ,P <0 0 1) ;在卵泡内膜细胞上 ,PCO组AR和β INSR的阳性表达为 2 9例 (76 .3% )和 9例 (2 3.7% ) ,明显多于非PCO侧AR的阳性表达 12例 (31.6 % ,P <0 .0 1) ,明显少于非PCO侧 β INSR的阳性表达 2 0例 (5 2 .6 % ,P <0 .0 1) ;PCO发生在右侧者 2 8例 (73.7% ) ,明显多于左侧 10例(2 6 .3% ,P <0 .0 1)。结论 :卵巢局部AR和INSR信号表达异常与PCO的发生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多囊卵巢 雄激素受体 胰岛素受体
下载PDF
不对称性多囊卵巢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尧良清 邝健全 杨冬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对称性多囊卵巢(PCO)的临床特点及雄激素受体(AR)和胰岛素受体(IR)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析了38例不对称性PCO的症状、体征、生化参数及影像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类型疾病双侧卵巢间质细胞上AR和β-I... 【目的】探讨不对称性多囊卵巢(PCO)的临床特点及雄激素受体(AR)和胰岛素受体(IR)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析了38例不对称性PCO的症状、体征、生化参数及影像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类型疾病双侧卵巢间质细胞上AR和β-IR的表达。【结果】在不对称性PCO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患者的月经异常、肥胖和LH/FSH升高者分别为92%、62%和77%,显著高于非PCOS组的28%(P<0.01)、20%(P<0.05)和12%(P<0.01)。在不对称性PCO卵巢间质细胞上,PCO组AR和β-IR的表达为(64±12)PU和(115±35)PU,明显低于非PC0组AR的表达(161±3)PU(P<0.01),明显高于非PC0组β-IR的表达(7±5)PU(P<0.01)。【结论】不对称性PCO的临床特点具有多样性,当其出现月经异常、肥胖或LH/FSH升高时,提示可能已发展至PCOS;卵巢局部间质细胞AR负反馈调节机制障碍和IR降调节机制失常可能与PCO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多囊卵巢 临床特点 雄激素受体 胰岛素受体 免疫组化法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