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对称载荷的独立变桨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峰 田德 +1 位作者 邓英 陈忠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50-3154,共5页
常规的独立变桨控制是把3叶片的周期性载荷看作对称的,而在实际中叶片的载荷存在不对称分量,因此提出叶片不对称载荷的控制。仿真计算以2 MW双馈式风电机组为模型,在考虑风切变、塔影效应的工况下,独立变桨控制能实现载荷波动的减缓。... 常规的独立变桨控制是把3叶片的周期性载荷看作对称的,而在实际中叶片的载荷存在不对称分量,因此提出叶片不对称载荷的控制。仿真计算以2 MW双馈式风电机组为模型,在考虑风切变、塔影效应的工况下,独立变桨控制能实现载荷波动的减缓。在湍流风和叶片安装角误差工况下,不对称载荷控制可进一步降低载荷波动。载荷控制并未明显影响机组的发电功率,但可显著增加变桨机构的动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载荷控制 独立变桨 不对称载荷
下载PDF
某小型无人机不对称载荷的偏离论证
2
作者 陈木兰 《飞机设计》 1995年第2期61-62,65,共3页
本文论述超轻型小飞机的不对称载荷的偏离情况,并求得飞机上不对称载荷的实际大小,以确保载荷计算的正确性,使飞机设计的结构重量轻,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关键词 角加速度 不对称载荷 结构 无人驾驶飞机 偏离
下载PDF
载荷不对称卧式容器的应力计算
3
作者 李若兰 丁杰 聂莉莹 《制冷》 2011年第1期41-44,共4页
对支座相对跨中截面不对称设置的卧式容器,进行载荷分析,建立弯矩方程,分析方程,确立工程适用的支座反力、弯矩极值位置,最大弯矩的计算方法。此方法得到结果用于计算JB/T4731《钢制卧式容器》中相应的应力:圆筒轴向应力、切向剪力、圆... 对支座相对跨中截面不对称设置的卧式容器,进行载荷分析,建立弯矩方程,分析方程,确立工程适用的支座反力、弯矩极值位置,最大弯矩的计算方法。此方法得到结果用于计算JB/T4731《钢制卧式容器》中相应的应力:圆筒轴向应力、切向剪力、圆筒周向应力、鞍座设计的计算。其中弯矩的极值位置确定尤为重要,结构布置时,可以尽量避免在弯矩极值处开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容器 不对称载荷 弯矩方程 计算方法
下载PDF
气动载荷对折叠翼展开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章海亮 李斌 +2 位作者 罗伟峰 刘剑霄 陈明 《应用物理》 CAS 2020年第10期429-440,共12页
为研究气动载荷大小和载荷不对称性对机载武器折叠翼展开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理论力学的折叠翼展开数学模型,以及基于ADAMS软件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和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准确的折... 为研究气动载荷大小和载荷不对称性对机载武器折叠翼展开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理论力学的折叠翼展开数学模型,以及基于ADAMS软件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和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准确的折叠翼数学模型和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气动载荷大小和载荷不对称性对折叠翼展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动载荷越大,折叠翼展开到位时间越长;载荷不对称度越大,折叠翼展开到位时间也越长;侧向气动载荷对折叠翼展开到位时间的影响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折叠翼组件的总体设计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翼 展开 动力学仿真 不对称载荷
下载PDF
单侧横突拉簧加压建立兔脊柱侧凸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伦超 刘湘 +6 位作者 朱青安 黄志平 任海龙 郑帅 李广军 杨德鸿 王吉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4-597,共4页
目的利用单侧横突拉簧加压法建立兔脊柱侧凸模型。方法两月龄新西兰白兔10只,手术予L2、L5右侧横突挂载拉簧。术前、术后1、4及8周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Cobb角及拉簧长度,术后8周摄片后,随机将1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两组:取拉簧(Spring remov... 目的利用单侧横突拉簧加压法建立兔脊柱侧凸模型。方法两月龄新西兰白兔10只,手术予L2、L5右侧横突挂载拉簧。术前、术后1、4及8周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Cobb角及拉簧长度,术后8周摄片后,随机将1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两组:取拉簧(Spring removal,SR)组和保留拉簧组(Spring keeping,SK)各5只,取出SR组兔子体内拉簧,于9周和12周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Cobb角及后凸角。12周后取所有兔顶椎及其上线椎体行Micro-CT扫描,记录顶椎上下终板的骨体积分数(BV/TV)。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及Student t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至实验结束时,兔全部存活,Cobb角均大于10°。术后1、4、8周不同时间点Cobb角及后凸角都大于术前(P<0.05)。术后8周,SR组与SK组的Cobb角、后凸角以及拉簧长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取出拉簧后至12周,SK组的Cobb角及后凸角都较SR组要大(P<0.05),期间SR组的Cobb角及后凸角都逐渐减小。Micro-CT结果示凹侧终板骨体积分数要大于凸侧。整个实验过程中,拉簧形变量(Δ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横突拉簧加压模型是一种可重复率高、简单易操作且实验周期短的动物脊柱侧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模型/新西兰兔 拉簧 不对称载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