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接触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效果
1
作者 韩立翔 段书朋 +3 位作者 李芝 孙浩亮 耿乐 魏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9-654,共6页
目的:评价不接触获取技术与常规获取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20年7月—2022年7月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 目的:评价不接触获取技术与常规获取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20年7月—2022年7月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不接触获取技术(No-touch组),70例采用常规获取技术(CVH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数量、静脉桥血管平均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和术后下肢切口愈合不良、术后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以及随访1年后的心脏超声指标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数量、静脉桥血管平均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touch组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5例,下肢切口愈合不良2例,术后突发心血管事件1例。CVH组术后IABP支持2例,术后急性肾损伤1例。两组均无二次开胸探查和二次气管插管情况,且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脏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touch组术后1年静脉桥血管闭塞率低于CVH组(P <0.05)。结论:与常规获取技术相比,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采用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不增加手术风险,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接触获取技术 大隐静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不接触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锦源 陈东 +2 位作者 戴亚伟 朱锦富 戚晓通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评价不接触获取大隐静脉技术(no-touch saphenous vein grafting,NT-SVG)与传统获取大隐静脉技术(conventional saphenous vein grafting,CV-SVG)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NT-SVG或CV-SVG同期... 目的评价不接触获取大隐静脉技术(no-touch saphenous vein grafting,NT-SVG)与传统获取大隐静脉技术(conventional saphenous vein grafting,CV-SVG)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NT-SVG或CV-SVG同期行CABG术的病人238例,NTSVG组112例,CV-SVG组126例。比较两种获取方式术后并发症和大隐静脉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NT-SVG组术后3个月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率为2.5%,CV-SVG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SVG组术后12个月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率为4.2%,CV-SVG组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SVG组和CV-SVG组术后30天内死亡率分别为0.9%和0.8%,二次开胸止血率分别为0.9%和1.6%、心肌梗死率分别为0和0.8%,脑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9%和0,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25%和6.3%,肾衰竭需要透析比例分别为1.8%和2.4%,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9%和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SVG组腿部伤口愈合延迟发生率7.1%,腿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18.8%,CV-SVG组分别为1.6%和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SVG组较CV-SVG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大隐静脉桥通畅率明显提高,术后主要严重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不接触获取技术 大隐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