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性不明部位妊娠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荐桂丽 任玉环 +2 位作者 南连玲 刘会芳 张玉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67-669,共3页
不明部位妊娠是一种妊娠状态,有多种临床结局,如宫内妊娠、异位妊娠、流产型不明部位妊娠和持续性不明部位妊娠。持续性不明部位妊娠是不明部位妊娠较少见的一种临床结局,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找不到妊娠囊位置,诊断困难,容易误诊... 不明部位妊娠是一种妊娠状态,有多种临床结局,如宫内妊娠、异位妊娠、流产型不明部位妊娠和持续性不明部位妊娠。持续性不明部位妊娠是不明部位妊娠较少见的一种临床结局,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找不到妊娠囊位置,诊断困难,容易误诊,在临床上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妊娠囊破裂或妊娠部位的出血、坏死,可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中通常需要结合定期连续监测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孕酮值和阴道超声结果进行诊断及治疗。为了总结临床持续性不明部位妊娠诊治体会,进一步提高对持续性不明部位妊娠诊断治疗水平,报道1例罕见的持续性不明部位妊娠临床资料,结合持续性不明部位妊娠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病例报告 持续性不明部位妊娠
下载PDF
血HCG比率预测不明部位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杜霖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4期72-7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比率预测不明部位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明部位妊娠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就诊当天和48 h后对患者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进行检测,对HCG比率(HCG48/HCG0)进行测算,且对患... 目的研究分析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比率预测不明部位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明部位妊娠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就诊当天和48 h后对患者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进行检测,对HCG比率(HCG48/HCG0)进行测算,且对患者应用B超进行连续监测,评价血HCG比率预测该病患者妊娠结局价值。结果 180例患者中,142例患者为正常宫内妊娠,22例患者为异位妊娠,16例为自然流产,三种患者停经时间和年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例正常宫内妊娠患者的血HCG比率范围1.58~3.99,平均(2.24±0.35),其中122例血HCG比率≥2;2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血HCG比率范围0.75~2.68,平均(1.50±0.22),其中13例血HCG比率在0.87~2;16例自然流产患者的血HCG比率范围0.59~1.71,平均(0.77±0.12),其中11例血HCG比率<0.87。正常宫内妊娠患者血HCG比率最高,异位妊娠患者血HCG比率比自然流产患者高,三种患者的血HCG比率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HCG比率预测不明部位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比率 预测 不明部位妊娠
下载PDF
HCG比率预测不明部位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曾慧 李东晖 《新医学》 2010年第11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HCG比率对"不明部位妊娠"(PU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就诊的PUL患者共428例,测定就诊当日及48 h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β-HCG),计算HCG比率(HCG48/HCG0),同时动态监测B超以明确诊断.结... 目的:探讨HCG比率对"不明部位妊娠"(PU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就诊的PUL患者共428例,测定就诊当日及48 h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β-HCG),计算HCG比率(HCG48/HCG0),同时动态监测B超以明确诊断.结果:428例患者中正常宫内妊娠352例(82.2%),自然流产32例(7.5%),异位妊娠44例(10.3%).其中90.1%的正常宫内妊娠者HCG比率≥2,71.9%的自然流产者HCG比率〈0.87,63.6%的异位妊娠者HCG比率处于0.87~2之间.将HCG比率≥2作为正常宫内妊娠的断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92.1%、98.2%及71.4%;将HCG〈0.87作为自然流产的诊断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7%、95.7%、57.5%、97.7%;将HCG比率位于0.87~2之间作为异位妊娠的诊断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6%、95.7%、57.5%及97.7%.结论:正常宫内妊娠者HCG比率较异位妊娠或自然流产者高,HCG比率对于协助判断PUL的妊娠部位,特别是正常宫内妊娠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部位妊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比率 超声 诊断
下载PDF
重新评估诊断性刮宫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毅 王瑾晖 +5 位作者 赵红 狄建英 史宏晖 张蕾 朱兰 郎景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重新评估诊断性刮宫(D&C)在诊断异位妊娠(EP)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异常增高但阴道超声未见到明确宫内妊娠囊且行D&C的不明部位妊娠患者118例和β-HCG>5 000 IU/L但未行D&C的患... 目的重新评估诊断性刮宫(D&C)在诊断异位妊娠(EP)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异常增高但阴道超声未见到明确宫内妊娠囊且行D&C的不明部位妊娠患者118例和β-HCG>5 000 IU/L但未行D&C的患者24例,最终诊断来自诊刮后血β-HCG的变化、病理和腹腔镜检查结果。结果所有行D&C患者中,65.3%诊断为EP,34.7%诊断为宫内妊娠(IUP)。诊断为EP的患者诊刮前血β-HCG水平明显高于诊断为IUP的患者(P=0.005),而IUP组的平均产次明显高于EP组(P=0.001)。当β-HCG<2 000 IU/L时,EP组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为8例(40.0%),IUP组为3例(11.0%)(P=0.035)。EP的诊断率在β-HCG<2 000 IU/L和2 000 IU/L<β-HCG<5 000 IU/L时分别为42.6%和68.3%(P=0.012)。在β-HCG>5 000 IU/L的患者中,诊刮组和未诊刮组EP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7%比96%,P=0.915)。结论虽然子宫内膜薄、存在盆腔包块与EP相关,但是不能作为诊断EP的独立因素。为了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甲氨蝶呤的治疗,在2 000 IU/L<β-HCG<5 000 IU/L可疑EP的患者中,D&C仍有重要的作用;当患者血β-HCG>5 000 IU/L、宫内无妊娠囊且存在盆腔包块时,EP的可能性极大,D&C的意义减少,可直接行腹腔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诊断性刮宫 不明部位妊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