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不朽观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华 《武陵学刊》 2022年第6期19-25,共7页
人是时间性的存在,生与死是其两极。人又是有限性的存在,对不朽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愿望。“生死关怀”与“不朽关怀”,是人类的终极关怀。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不朽观,与时间观念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在儒、释、道三教之中,对中国人的生死... 人是时间性的存在,生与死是其两极。人又是有限性的存在,对不朽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愿望。“生死关怀”与“不朽关怀”,是人类的终极关怀。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不朽观,与时间观念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在儒、释、道三教之中,对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不朽观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占主流地位的是儒家和道家,达则为积极进取的儒家,穷则为独善其身的道家。中国古人试图通过“三立”、行孝、碑铭、行乐等以达到不朽,其中最根本的不朽还是声名不朽与精神永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生死 不朽观 时间 价值
下载PDF
论曹丕的文章不朽观
2
作者 林甸甸 《励耘学刊》 2011年第1期181-193,共13页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论文》中,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高度评价了文学的价值意义,可谓启文学自觉之先声。"经国"与"不朽"其实暗含着两重不一样...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论文》中,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高度评价了文学的价值意义,可谓启文学自觉之先声。"经国"与"不朽"其实暗含着两重不一样的价值标准,那就是对儒家文教思想的贯彻与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追寻。曹丕虽然将这两点并举,但结合他的创作实践与文论思想来看,其实更偏重"不朽"的部分。曹丕的文章不朽观,上承自儒家"三不朽"中"立言"的思想,同时又受到魏晋时期文人普遍的生命焦虑影响。而曹丕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中,表现出一种规避政治题材的倾向,自觉地追求着超乎政治道德之外的艺术独立性。儒家不朽观、生命焦虑与对"文气"的主观坚持,导致了曹丕在文学实践上对儒家"经国"文教观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不朽观 生命焦虑 立言 文教
下载PDF
儒家的不朽观及其限度——以基督教的永生观为参照 被引量:4
3
作者 田薇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0,共8页
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是人这个有限存在者不得不面对的根本性问题。儒耶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备具特色的表达,在儒家可谓现世不朽的追求,即通过功德言的历史性影响进入历史记忆,借助血脉相传构成子孙万代的生命延续,和宇宙万物一体实现天人... 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是人这个有限存在者不得不面对的根本性问题。儒耶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备具特色的表达,在儒家可谓现世不朽的追求,即通过功德言的历史性影响进入历史记忆,借助血脉相传构成子孙万代的生命延续,和宇宙万物一体实现天人合一的无限境界。这一不朽观具有道德人文性、自然人伦性、审美存在性,其根本特质在于非个体性和历史此在性,包含着儒家思想的卓越和限度。在基督教可称作天国永生的盼望,它既是立足于个体的,也是超越现世的,但要通过信仰的途径,在儒家经验理性之外提供了一条可资参考的支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不朽观 基督教永生 历史记忆 血脉相传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