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医学专业藏族学生的“杀生”观分析
1
作者
辛雷乾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0-43,54,共5页
本文针对有些医学专业藏族学生因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动物实验是杀生,是一种犯戒的行为,从而造成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为切入点,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佛教"不杀生"戒的内涵,指出要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对待藏族大学生...
本文针对有些医学专业藏族学生因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动物实验是杀生,是一种犯戒的行为,从而造成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为切入点,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佛教"不杀生"戒的内涵,指出要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对待藏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帮助他们科学理性地认识宗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使他们尽快走出佛教"不杀生"戒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医学生
佛教
“
不杀生
”戒
误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杀生的生活化来实现人类和平——韩国佛教代表团基调发言
2
作者
净印
《法音》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韩国
佛教代表团
戒律
自律性
不杀生
戒条
僧伽
自然环境
素食主义
生活化
原文传递
印度圣牛观解析——基于宗教、历史、理性选择与文化唯物主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晴锋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63-67,共5页
圣牛观深嵌于印度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结构之中,相关阐释可概括为四种视角:宗教—神话、历史主义、理性选择、文化唯物主义,这四种解释相互交织、难分伯仲。世俗性视角在阐释圣牛观的同时也解构了由吠陀神话和宗教建构的现代圣牛迷思。印...
圣牛观深嵌于印度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结构之中,相关阐释可概括为四种视角:宗教—神话、历史主义、理性选择、文化唯物主义,这四种解释相互交织、难分伯仲。世俗性视角在阐释圣牛观的同时也解构了由吠陀神话和宗教建构的现代圣牛迷思。印度社会的人、牛与神之间是共生性而非竞争性关系,圣牛成为神圣与世俗、现代与传统、宗教与经济的联结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圣牛
印度教
不杀生
理性选择
文化唯物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丰子恺散文的佛教意蕴
被引量:
4
4
作者
罗成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7-102,共6页
丰子恺散文同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阐发了佛教的人生哲学和伦理观念,试图用佛教来解释人生问题,识破宇宙实相。这构成了丰子恺散文深层的哲理意蕴和独特的精神风貌。本文对这一人们较少涉及的论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无常观念
虚融
静观
童心
不杀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怀哲、敬畏生命与世界宗教
5
作者
马文·梅耶
邵明(译)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史怀哲"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认为一切生命不仅有价值,而且是神圣的。他把这看成是逻辑和思想的必然结果。他强调人类与其他各种生命形式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他所遵循的"不伤害生命"或"善待其他生命"等...
史怀哲"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认为一切生命不仅有价值,而且是神圣的。他把这看成是逻辑和思想的必然结果。他强调人类与其他各种生命形式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他所遵循的"不伤害生命"或"善待其他生命"等基本原则,与世界上其他宗教和文化的根本信念是一致的,如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儒家和道家等,尽管理论上稍有不同。史怀哲还以自己一生都在非洲热带丛林里进行医疗事业的传奇经历,亲自实践着他的这一生命伦理理念,全身心地、多方面地努力追求敬畏生命的道德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怀哲
敬畏生命
伦理学
宗教
不杀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众生无差别:约翰·伯恩赛德动物诗歌中的佛教思想
6
作者
王秋生
《英语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55-171,共17页
本文以当代苏格兰诗人约翰·伯恩赛德的诗集为研究对象,从众生平等、不杀生、人与动物共同体等三个层面分析和探讨其动物诗歌中的佛教思想和动物伦理。伯恩赛德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给自然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表达了众生平等和不杀生的...
本文以当代苏格兰诗人约翰·伯恩赛德的诗集为研究对象,从众生平等、不杀生、人与动物共同体等三个层面分析和探讨其动物诗歌中的佛教思想和动物伦理。伯恩赛德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给自然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表达了众生平等和不杀生的观念,包括批判以娱乐为目的的杀生、见死不救等行径,肯定救助处于危难之中的动物的行为。这些均反映了诗人愿意与动物共享生存空间的共同体观。作为生态诗人,伯恩赛德为建立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态诗学和动物伦理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伯恩赛德
佛教思想
众生平等
不杀生
人与动物共同体
原文传递
“非暴力”的历程
7
作者
李越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年第1期94-97,共4页
"非暴力"是印度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它最初以"不杀生"为内容存在于印度除顺世派外的几乎所有其他宗教教义中,作为解脱必须遵循的行为原则,是被动的纯精神诉求;甘地将"非暴力"与爱和真理联为一体,...
"非暴力"是印度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它最初以"不杀生"为内容存在于印度除顺世派外的几乎所有其他宗教教义中,作为解脱必须遵循的行为原则,是被动的纯精神诉求;甘地将"非暴力"与爱和真理联为一体,运用于现实中发展为主动的社会理性工具和个人修养的风标;当今,"非暴力"可扩展延伸为生态伦理学最根本的法则之一。"非暴力"的这一历程反映了人类道德关怀范围的扩展,也反映出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定位的渐趋平和与理性,体现了人们从内心到外界对和平与和谐的不懈探寻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暴力”
“
不杀生
”
爱和真理
生态伦理
原文传递
题名
医学专业藏族学生的“杀生”观分析
1
作者
辛雷乾
机构
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0-43,54,共5页
基金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课题<全科医生制度下西藏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探析>(项目号:11JDSZ308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针对有些医学专业藏族学生因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动物实验是杀生,是一种犯戒的行为,从而造成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为切入点,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佛教"不杀生"戒的内涵,指出要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对待藏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帮助他们科学理性地认识宗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使他们尽快走出佛教"不杀生"戒的误区。
关键词
藏族医学生
佛教
“
不杀生
”戒
误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杀生的生活化来实现人类和平——韩国佛教代表团基调发言
2
作者
净印
机构
韩国中央僧伽大学校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韩国
佛教代表团
戒律
自律性
不杀生
戒条
僧伽
自然环境
素食主义
生活化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印度圣牛观解析——基于宗教、历史、理性选择与文化唯物主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晴锋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出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63-67,共5页
文摘
圣牛观深嵌于印度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结构之中,相关阐释可概括为四种视角:宗教—神话、历史主义、理性选择、文化唯物主义,这四种解释相互交织、难分伯仲。世俗性视角在阐释圣牛观的同时也解构了由吠陀神话和宗教建构的现代圣牛迷思。印度社会的人、牛与神之间是共生性而非竞争性关系,圣牛成为神圣与世俗、现代与传统、宗教与经济的联结点。
关键词
印度圣牛
印度教
不杀生
理性选择
文化唯物主义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丰子恺散文的佛教意蕴
被引量:
4
4
作者
罗成琰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7-102,共6页
文摘
丰子恺散文同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阐发了佛教的人生哲学和伦理观念,试图用佛教来解释人生问题,识破宇宙实相。这构成了丰子恺散文深层的哲理意蕴和独特的精神风貌。本文对这一人们较少涉及的论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无常观念
虚融
静观
童心
不杀生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怀哲、敬畏生命与世界宗教
5
作者
马文·梅耶
邵明(译)
机构
查普曼大学史怀哲研究所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文摘
史怀哲"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认为一切生命不仅有价值,而且是神圣的。他把这看成是逻辑和思想的必然结果。他强调人类与其他各种生命形式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他所遵循的"不伤害生命"或"善待其他生命"等基本原则,与世界上其他宗教和文化的根本信念是一致的,如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儒家和道家等,尽管理论上稍有不同。史怀哲还以自己一生都在非洲热带丛林里进行医疗事业的传奇经历,亲自实践着他的这一生命伦理理念,全身心地、多方面地努力追求敬畏生命的道德生活。
关键词
史怀哲
敬畏生命
伦理学
宗教
不杀生
Keywords
Schweitzer
reverence for life
ethics
religion
nonviolence
分类号
B565.5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众生无差别:约翰·伯恩赛德动物诗歌中的佛教思想
6
作者
王秋生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
出处
《英语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55-171,共17页
文摘
本文以当代苏格兰诗人约翰·伯恩赛德的诗集为研究对象,从众生平等、不杀生、人与动物共同体等三个层面分析和探讨其动物诗歌中的佛教思想和动物伦理。伯恩赛德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给自然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表达了众生平等和不杀生的观念,包括批判以娱乐为目的的杀生、见死不救等行径,肯定救助处于危难之中的动物的行为。这些均反映了诗人愿意与动物共享生存空间的共同体观。作为生态诗人,伯恩赛德为建立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态诗学和动物伦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
约翰·伯恩赛德
佛教思想
众生平等
不杀生
人与动物共同体
Keywords
John Burnside
Buddhism
equality of all sentient beings
ahimsa
shared community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非暴力”的历程
7
作者
李越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年第1期94-97,共4页
文摘
"非暴力"是印度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它最初以"不杀生"为内容存在于印度除顺世派外的几乎所有其他宗教教义中,作为解脱必须遵循的行为原则,是被动的纯精神诉求;甘地将"非暴力"与爱和真理联为一体,运用于现实中发展为主动的社会理性工具和个人修养的风标;当今,"非暴力"可扩展延伸为生态伦理学最根本的法则之一。"非暴力"的这一历程反映了人类道德关怀范围的扩展,也反映出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定位的渐趋平和与理性,体现了人们从内心到外界对和平与和谐的不懈探寻与追求。
关键词
“非暴力”
“
不杀生
”
爱和真理
生态伦理
Keywords
'non-violence'
'ahimsa'
love and truth
ecological ethics
分类号
K351 [历史地理—世界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医学专业藏族学生的“杀生”观分析
辛雷乾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杀生的生活化来实现人类和平——韩国佛教代表团基调发言
净印
《法音》
北大核心
2003
0
原文传递
3
印度圣牛观解析——基于宗教、历史、理性选择与文化唯物主义
王晴锋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丰子恺散文的佛教意蕴
罗成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史怀哲、敬畏生命与世界宗教
马文·梅耶
邵明(译)
《宜宾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众生无差别:约翰·伯恩赛德动物诗歌中的佛教思想
王秋生
《英语文学研究》
2023
0
原文传递
7
“非暴力”的历程
李越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