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1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求最大,但求最优”办学理念 对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丽娟 《教育评论》 2021年第5期40-45,共6页
为进一步做好习近平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关于学校发展重要指示的研究阐释及成果应用,文章分析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新时代全面推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需要,提出将... 为进一步做好习近平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关于学校发展重要指示的研究阐释及成果应用,文章分析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新时代全面推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需要,提出将办学理念融入目标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学院 办学理念 应用型大学 不求最大 但求最优
下载PDF
初中数学解题中“设而不求”技巧的应用策略探究
2
作者 孙海曼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第22期143-145,共3页
数学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学科,对学生创新意识、逻辑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数学应当与时俱进,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确保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纵观初中数学,“设而不求”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技巧,若能巧妙运用,必然能够达到... 数学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学科,对学生创新意识、逻辑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数学应当与时俱进,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确保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纵观初中数学,“设而不求”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技巧,若能巧妙运用,必然能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文章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从整体代入、图形转换、恒等变形等多样化形式分析如何运用“设而不求”技巧,旨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设而不求 技巧应用
下载PDF
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而不求”解题技巧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郑丽华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年第6期68-70,93,共4页
为了帮助学生对初中数学复杂问题进行简化探究和有效解答,文章研究了“设而不求”解题技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首先概述“设而不求”内涵与价值,其次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参考,结合大量例题说明“设而不求”具体的应用方向... 为了帮助学生对初中数学复杂问题进行简化探究和有效解答,文章研究了“设而不求”解题技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首先概述“设而不求”内涵与价值,其次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参考,结合大量例题说明“设而不求”具体的应用方向和解题过程,最后简要总结全文内容,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解题技巧 “设而不求
下载PDF
浅谈“设而不求”技巧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4
作者 高翠翠 《数学之友》 2024年第15期53-56,共4页
在常规数学解题中,教师都是按照“先设后求”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固定的数学思维常常导致学生进入困境.鉴于此,教师在优化解题教学时,必须灵活运用“设而不求”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搭建条件和所求问... 在常规数学解题中,教师都是按照“先设后求”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固定的数学思维常常导致学生进入困境.鉴于此,教师在优化解题教学时,必须灵活运用“设而不求”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搭建条件和所求问题的桥梁,开拓学生数学解题新思路、新方向,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而不求 初中数学 解题教学 思维能力
下载PDF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的创造性诠释与先秦儒学的发端
5
作者 温航亮 李春潮 《人文天下》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孔门十分重视《诗》,子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诗·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一句独有心得。子路的诠解将“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从原诗中抽离出来,却又局限于“不忮不求”的否定式理解。孔子出于对子路的点拔,不再满足于从比较人... 孔门十分重视《诗》,子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诗·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一句独有心得。子路的诠解将“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从原诗中抽离出来,却又局限于“不忮不求”的否定式理解。孔子出于对子路的点拔,不再满足于从比较人与禽兽之差异的角度去解释人之本质的方法,而要求对人之本性进行正面阐述,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仁”的思想,成为先秦儒学演化的起点。如果说荀子继承了孔子以来内外有别的思想,以“分”为基调来建构其思想体系,那么,孟子则继承了由孔子到《中庸》要求收摄于“内”的思想旨趣,并以“仁义皆内”思想将先秦儒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不忮不求 先秦儒学 《诗经》
下载PDF
“礼从宜”与“不求变俗”的“误读”史及其民俗学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涛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3年第5期78-86,共9页
在“礼俗互动”研究中,“礼从宜,使从俗”“君子行礼,不求变俗”被反复引用,不少学者据此认为从先秦起,就有肯定、尊重民俗的传统。在原文和汉唐注疏中,这两句话是在空间层面上使用,用来区分不同国家、民族的礼法;宋代经儒主要是在时间... 在“礼俗互动”研究中,“礼从宜,使从俗”“君子行礼,不求变俗”被反复引用,不少学者据此认为从先秦起,就有肯定、尊重民俗的传统。在原文和汉唐注疏中,这两句话是在空间层面上使用,用来区分不同国家、民族的礼法;宋代经儒主要是在时间层面上解读“礼从宜”,突出礼制可以因时而变,对“不求变俗”的解读还比较遵守汉唐注疏;明清经儒对这两句话进行礼与俗的阶层对比解读成为主流,并肯定“俗”,逐渐形成了与现在学术界相似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史 礼俗互动 礼从宜 不求变俗
下载PDF
例谈“设而不求”技巧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起华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第23期15-16,共2页
设而不求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思想与解题技巧,将其应用到解题教学中,可促使题目由繁到简,降低学生的解题难度,并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本文结合常见的初中例题,对设而不求的解题教学实践展开详细地探究,具备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设而不求 初中数学 解题教学
下载PDF
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对当代阅读教学的启示
8
作者 李玉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146-149,共4页
文章凭借“不求甚解”作为切入点,结合“不求甚解”的目的,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内涵进行分析,同时抓住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不求甚解”在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结合语文课堂实例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审美教育、深... 文章凭借“不求甚解”作为切入点,结合“不求甚解”的目的,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内涵进行分析,同时抓住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不求甚解”在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结合语文课堂实例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审美教育、深文浅教、因材施教、阅读整体性、把握重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陶渊明“不求甚解”古代学习方法对当代阅读教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求甚解 阅读教学 审美 整体性 浅文深教
下载PDF
基于“设而不求”下的导函数零点合理构设
9
作者 巨小鹏 彭文琴 《高中数理化》 2023年第15期60-62,共3页
1问题提出与解决例1已知函数f(x)=12 x2-x-xlnx.证明:f(x)存在唯一极小值点x0,且-218<f(x0)<-32.分析利用导数以及零点存在定理得出f(x)存在唯一极小值点x0,且x0∈(3,72),由f′(x0)=x0-lnx0-2=0,得f(x0)=-12 x20+x0,根据二次函数... 1问题提出与解决例1已知函数f(x)=12 x2-x-xlnx.证明:f(x)存在唯一极小值点x0,且-218<f(x0)<-32.分析利用导数以及零点存在定理得出f(x)存在唯一极小值点x0,且x0∈(3,72),由f′(x0)=x0-lnx0-2=0,得f(x0)=-12 x20+x0,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值点 设而不求 已知函数 函数零点 零点存在定理 函数的性质
下载PDF
聚焦圆锥曲线中“设而不求”的命题视角
10
作者 徐春生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 2023年第10期35-35,38,共2页
“设而不求”是解圆锥曲线题时简化运算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精彩之处在于通过设出相应的参数,利用题设条件加以巧妙转化,以参数为过渡,最大限度地减少运算量。同时,“设而不求”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变... “设而不求”是解圆锥曲线题时简化运算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精彩之处在于通过设出相应的参数,利用题设条件加以巧妙转化,以参数为过渡,最大限度地减少运算量。同时,“设而不求”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变式和整体思想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运算 设而不求 圆锥曲线 题设条件 整体思想 整体结构 命题视角 最大限度
下载PDF
高考函数与导数命题预测
11
作者 高慧明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24年第6期14-19,共6页
函数与导数在高考中通常以压轴题形式出现,常见的有函数零点个数问题、不等式证明问题、不等式存在性问题等,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在求解导数综合问题时,通常要综合利用分类讨论、构造函数、等价转化、设而不求等思想方法,同时联系不等... 函数与导数在高考中通常以压轴题形式出现,常见的有函数零点个数问题、不等式证明问题、不等式存在性问题等,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在求解导数综合问题时,通常要综合利用分类讨论、构造函数、等价转化、设而不求等思想方法,同时联系不等式、方程等知识,思维难度大,运算量不少.可以说,只要考生啃下本专题这个硬骨头,就能大大提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数学运算 存在性问题 压轴题 设而不求 构造函数 高考 数据分析
下载PDF
论“不求最大,但求最强”办学理念的科学观
12
作者 孙宏 康廷国 李丹 《中医教育》 2007年第5期42-45,共4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辽宁中医药大学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多年来重视学科建设、注重培养人才质量、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增强办学能力和提高办学质量的经验总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辽宁中医药大学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多年来重视学科建设、注重培养人才质量、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增强办学能力和提高办学质量的经验总结,也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求最大 但求最强 办学理念 科学发展观
原文传递
民俗“镜像”:由日用类书看明代文化交流——基于《鼎锓崇文阁汇纂士民万用正宗不求人全编》“外夷门”的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巧晖 刘莎莎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日用类书内容包罗万象,旨在服务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外夷门"是对明代统治地域之外生活状况的描写,涉及大量域外民俗事象。文章主要对日用类书"外夷门"所记载的民俗事象进行归纳与分析,呈现明代民众日常生活中的... 日用类书内容包罗万象,旨在服务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外夷门"是对明代统治地域之外生活状况的描写,涉及大量域外民俗事象。文章主要对日用类书"外夷门"所记载的民俗事象进行归纳与分析,呈现明代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交流。这不仅为中国民俗史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明朝的对外交流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用类书 《万用正宗不求人》 “外夷门” 民俗生活 中外交流
下载PDF
论倪瓒画论中“不求形似”的辩证美学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立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0-241,共2页
文章从客观辩证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梳理,结合《云林画谱》中的相关美学思想,分析倪瓒画论中"不求形似"的辩证美学观及其深层内涵。这不仅是对于历来关于倪瓒绘画思想片面、表象理解的一次质疑,也是对于文人画在追求"形似&q... 文章从客观辩证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梳理,结合《云林画谱》中的相关美学思想,分析倪瓒画论中"不求形似"的辩证美学观及其深层内涵。这不仅是对于历来关于倪瓒绘画思想片面、表象理解的一次质疑,也是对于文人画在追求"形似"与"神似"之间的再次辩证性的研究探讨;从而揭示出倪瓒画论中的"不求形似"的美学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论 元代画论 倪瓒 不求形似 神似 绘画思想 美学观
下载PDF
论苏轼"不求形似"的艺术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洞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苏轼提出的"不求形似"的艺术观,不少人认为他强调的是"在于写其生气,传其神态"。这一看法过于简单,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从苏轼对吴道子的高度评价,说明他并不反对形似。我们对苏轼的画论加以认真的研究,就会发现他... 苏轼提出的"不求形似"的艺术观,不少人认为他强调的是"在于写其生气,传其神态"。这一看法过于简单,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从苏轼对吴道子的高度评价,说明他并不反对形似。我们对苏轼的画论加以认真的研究,就会发现他所说的"不求形似",是要画家作画时象诗人作诗一样,不能仅仅局限于所描写对象本身,要有艺术联想和想像力,绘画中的主观表现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直接在所描写对象的身上寄托更丰富的意蕴,让读者"得之于象外",取得诗一般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求形似 传神 得之象外 绘画美学 情动形移 苏轼 艺术观
下载PDF
解析几何问题中的“设而不求”与“设而求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峰 周赛君 《中学数学月刊》 2015年第10期44-45,共2页
“设而不求”是解析几何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增设一些辅助元(参数)作为媒介以利于思考和解题,但在解题过程中并不求出这些辅助元,而是巧妙地将其消去.采用设而不求的策略往往能避免盲目推演而造成的无益的循环运算,... “设而不求”是解析几何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增设一些辅助元(参数)作为媒介以利于思考和解题,但在解题过程中并不求出这些辅助元,而是巧妙地将其消去.采用设而不求的策略往往能避免盲目推演而造成的无益的循环运算,从而达到准确、快速、简捷的解题效果.设而不求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但有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所有解析几何问题都适宜用“设而不求”法,一旦“设而不求”法难以奏效时就没有思路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而不求 解析几何问题 解题过程 常用方法 学生错误 辅助元
下载PDF
意象相生——李骆公写意油画中的意象营造
17
作者 侯鹭辉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一、李骆公与写意油画与西方艺术的科学性与写实性的形体造型不同,中国画画家的物象刻画往往不求形似,以画传情,体现出对“意”的追求。在油画这门艺术传入中国后,中国画家仍然没有停止对画面中“意”的向往,所以在面对油画这种舶来品时... 一、李骆公与写意油画与西方艺术的科学性与写实性的形体造型不同,中国画画家的物象刻画往往不求形似,以画传情,体现出对“意”的追求。在油画这门艺术传入中国后,中国画家仍然没有停止对画面中“意”的向往,所以在面对油画这种舶来品时,中国画家以兼容中西的方式探索油画新的表现形式,无论是1924年在法国以林风眠为代表的留学生尝试以西方艺术改进中国艺术所组织成立的霍普斯会,还是在五四运动后延续霍普斯会艺术理想的北京艺术大会都力图通过研究中西方艺术来创造新的艺术。其中既有林风眠借助油画这种媒介所表现的仕女形象,又有吴冠中笔下烟雨朦胧,黑与白、浓与淡交织汇融的江南风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写意油画 艺术理想 形体造型 中西方艺术 仕女形象 表现形式 不求形似
下载PDF
从鸟类中读懂宋画——《形理两全:宋画中的鸟类》评介
18
作者 奚静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I0009-I0009,共1页
“黄徐体异”确如画史上讲的一样,是黄家画风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而徐熙一派则“识度闲放,以高雅自任”吗?宋画中频频出现的写生图,其“写生”是何意,和今天我们说的户外写生一样吗?还是和山水画一样,是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 “黄徐体异”确如画史上讲的一样,是黄家画风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而徐熙一派则“识度闲放,以高雅自任”吗?宋画中频频出现的写生图,其“写生”是何意,和今天我们说的户外写生一样吗?还是和山水画一样,是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体现?宋画花鸟的写意和后世所见“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写意画是一回事吗?到底是什么是“形理两全”?宋代画家的至高追求是什么?这些貌似已经在画论史上约定俗成的说法,细细究来却扑朔迷离。在《形理两全:宋画中的鸟类》一书中,作者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笔草草 写意画 宋画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徐熙 张璪 不求形似 画论
下载PDF
元代文人画的“不求形似”与“墨戏之作”辨义
19
作者 邓益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6-158,共3页
元代文人画的"不求形似"之说并非放松对"形似"的追求,更非认为绘画表现事物可以任意勾画,而是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另一角度强调,是为了追求画中的形象和笔墨呈现更能写人之真心、传自然... 元代文人画的"不求形似"之说并非放松对"形似"的追求,更非认为绘画表现事物可以任意勾画,而是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另一角度强调,是为了追求画中的形象和笔墨呈现更能写人之真心、传自然之真性的"绝似"。其探索与开拓,本质上依旧遵循着中国画的艺术发展规律。后人的片面理解,根源在于理解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人画 不求形似 以形写神
下载PDF
设而不求?不,设而求之
20
作者 李晓峰 周赛君 《中学数学教学》 2015年第5期46-48,共3页
设而不求是解析几何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所谓“设而不求”是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增设一些辅助元(参数)作为媒介,以利于思考和解题;在解题过程中,并不求出这些辅助元,而是巧妙地将其消去,我们称这种设置辅助元的方法为“设而不求”.
关键词 “设而不求 解题过程 辅助元 解析几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