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不真空论》的“真”与“不真”
1
作者 张彤磊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不真空论》中的"真"有"真实"之"真"与"真假"之"真"两重含义。本论运用中道思维方法,以缘起性空为判断标准,通过对"有"与"真有"、"无"与"真无&... 《不真空论》中的"真"有"真实"之"真"与"真假"之"真"两重含义。本论运用中道思维方法,以缘起性空为判断标准,通过对"有"与"真有"、"无"与"真无"以及二者关系的真假判断,揭示般若学"六家七宗"解空的偏而不即,阐明般若空义;但本论强调主体在经验世界中体证真俗不二、由俗转真,留有玄学"物我玄同"的思想印迹,同时暗含了对经验世界的肯定,这也就意味僧肇将中观学彻底否定式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转换为肯定式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不真空论》 不真 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不真空论》与般若学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凯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11,共5页
僧肇的《不真空论》,运用了般若中观有无双遣的遮诠中道方法,从立处皆真、即物假名来谈般若性空义,对般若学三宗的偏颇进行批判总结。而在批判吸收老庄玄学本体实有、儒家强调现实现世思想的同时,强调“非离真而立处”、“触事而真”的... 僧肇的《不真空论》,运用了般若中观有无双遣的遮诠中道方法,从立处皆真、即物假名来谈般若性空义,对般若学三宗的偏颇进行批判总结。而在批判吸收老庄玄学本体实有、儒家强调现实现世思想的同时,强调“非离真而立处”、“触事而真”的经验性般若观照,以改造印度佛教般若学一切皆空的思想,将佛教般若学由形而上拉向现世经验世界,这为中国化佛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指明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不真空论》 般若学 中观 佛教
下载PDF
佛玄之间:从《不真空论》析僧肇佛学玄学化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映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6,共7页
僧肇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佛学家,他以"即体即用"的理论贡献,在中国哲学和佛学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由于其出入于佛玄之间的思想特色,学界历来对其佛学玄学化问题评判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不真空论》的解读分析... 僧肇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佛学家,他以"即体即用"的理论贡献,在中国哲学和佛学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由于其出入于佛玄之间的思想特色,学界历来对其佛学玄学化问题评判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不真空论》的解读分析,梳理、点评五种不同观点,并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由于僧肇佛学与魏晋玄学有不同的理路、不同的理论建构和不同的境界追求,从而使两者有内容实质上的区别,而"即体即用"的中道空观是僧肇佛学虽运用了玄学但没有玄学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不真空论》 佛学玄学化
下载PDF
唐君毅论《不真空论》与玄学“有无”之会通义
4
作者 张云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3-126,共4页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中有关僧肇《不真空论》与玄学在物之"有无"问题上会通的观点进行了检讨,认为唐君毅对《不真空论》的主旨存有较为明显的误读、误解。
关键词 唐君毅 不真空论 般若 玄学
下载PDF
僧肇“不真空论”与现代西方哲学的通途
5
作者 孙尚诚 杨洁高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7-51,共5页
僧肇的"不真空论"把龙树的中观思想与玄学的本体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本体论思想,为佛学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在僧肇的这种本体论思想当中,包含着深刻的现代西方哲学意蕴,既有现象学的思维理路,也有语言哲学的深刻内涵... 僧肇的"不真空论"把龙树的中观思想与玄学的本体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本体论思想,为佛学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在僧肇的这种本体论思想当中,包含着深刻的现代西方哲学意蕴,既有现象学的思维理路,也有语言哲学的深刻内涵,还有由逆顺观法所明晰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僧肇的"不真空论"也即假名存有论显然与现代场所佛教的存有论大异其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不真空论 哲学
下载PDF
僧肇《不真空论》与佛教中国化——兼论僧肇对般若学三宗的批判及其“空”论观
6
作者 罗才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9-22,共4页
僧肇的著名论文《不真空论》,运用印度中观般若学的中道遮诠方法,阐述了"空"的真义。通过对般若学三宗的批判,就"有"说"无",强调"立处即真",在非"有"非"无"中显中道真谛,... 僧肇的著名论文《不真空论》,运用印度中观般若学的中道遮诠方法,阐述了"空"的真义。通过对般若学三宗的批判,就"有"说"无",强调"立处即真",在非"有"非"无"中显中道真谛,阐释了"不真故空","不真即空"的"不真空"道理,揭示了般若性空的根本意旨。僧肇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丰厚养料,对魏晋玄学"有"、"无"等问题加以总结,适应了当时玄佛合流的实际并把它进一步推向深入,标志着玄学的终结和中国化佛学的真正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不真空论》 中观
下载PDF
《不真空论》里的本无宗
7
作者 杨祖荣 《中国佛学》 2014年第1期228-242,共15页
《不真空论》里僧肇所破的本无宗究竟为谁,在历代的注疏和当今研究中,都有不同的看法。已有的候选人有道安、竺法汰、竺法深、慧远等。笔者通过直接分析原始材料中关于各候选人本无义的记载,进而进行归纳、比照,认为,在目前存在的资料... 《不真空论》里僧肇所破的本无宗究竟为谁,在历代的注疏和当今研究中,都有不同的看法。已有的候选人有道安、竺法汰、竺法深、慧远等。笔者通过直接分析原始材料中关于各候选人本无义的记载,进而进行归纳、比照,认为,在目前存在的资料情况下,僧肇所破的本无义很有可能是竺法汰。但是《令模钞》中最主要的支持证据在来源和解读上,仍有不少值得探讨的空间,难以下定论。另外,在分析各候选人的本无义时,笔者也发现了不少前人研究在思想解读和方法论上的不足,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真空论 本无宗 道安 竺法汰 竺法深 慧远
下载PDF
不真命题与不假命题
8
作者 吴坚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5-28,共4页
语义悖论是无论假设其真还是假设其假都不能成立的命题 ,就此意义而言 ,可称之为“不真不假命题”。除了具有悖论性质的“不真不假命题” ,还存在着具有半悖论性质的“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对于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 ,应该采取与对... 语义悖论是无论假设其真还是假设其假都不能成立的命题 ,就此意义而言 ,可称之为“不真不假命题”。除了具有悖论性质的“不真不假命题” ,还存在着具有半悖论性质的“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对于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 ,应该采取与对不真不假命题同样的态度。语言层次论能消除不真不假命题那样的语义悖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真命题 不假命题 语义悖论 逻辑学
下载PDF
浅析《不真空论》
9
作者 范新可 《华夏文化》 2010年第1期56-57,共2页
僧肇生活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越是在难以生活下去的情况下,人们总要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因此作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以鸠摩罗什及其弟子为代表的大乘空宗。大乘空宗的... 僧肇生活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越是在难以生活下去的情况下,人们总要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因此作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以鸠摩罗什及其弟子为代表的大乘空宗。大乘空宗的主要教义是一切皆空,世间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人们不应该为凡事所苦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真空论》 十六国时期 社会动荡 精神寄托 鸠摩罗什 生活 大乘 僧肇
下载PDF
读《不真空论》
10
作者 王成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30-36,共7页
《不真空论》,是我国姚秦时代的佛教思想家僧肇所写的一篇唯心主义哲学论文。 据《高僧传》记栽,法师僧肇,不知俗姓为何,京兆长安人,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于公元三八五年,卒于公元四一四年。幼时家境贫寒,为别人抄书谋生。他博览经史诸... 《不真空论》,是我国姚秦时代的佛教思想家僧肇所写的一篇唯心主义哲学论文。 据《高僧传》记栽,法师僧肇,不知俗姓为何,京兆长安人,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于公元三八五年,卒于公元四一四年。幼时家境贫寒,为别人抄书谋生。他博览经史诸子之学,尤其崇尚老庄。常叹老庄文辞华美,而不满意其说之未尽善。后来,他读到佛教经典《维摩经》,击节称赞,以为终生归宿,于是出家投于沙门。当时,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姑藏这个地方弘扬佛法,慕名投师,在罗什门下为弟子。在罗什主持的译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不真空论》 “无” “有” 万物 唯心主义 佛教 “空” 玄学 无宗
下载PDF
略述《不真空论》要义
11
作者 悟实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50,共9页
《不真空论》探究的是所观对象的问题,提出宇宙万有,由于本身不真的缘故,所以称之为空的论断。而有、无本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家们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僧肇为了纠正当时南北朝流蔽,作《不真空论》来阐述“非有非无”的中道空观... 《不真空论》探究的是所观对象的问题,提出宇宙万有,由于本身不真的缘故,所以称之为空的论断。而有、无本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家们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僧肇为了纠正当时南北朝流蔽,作《不真空论》来阐述“非有非无”的中道空观,论述说明各种事物都是缘起的,依因缘而生起的事物并非实有的,非实有的所以是“不真”,不真即是“空”。通过“非有非无”双遣“有、无”的二种执著,说明“非有非无”才是般若中观正理,为后人准确理解般若性空思想树立了典范。使人们在把握“非有非无”般若主题的同时,进一步学习、理解“即物自虚”、“不真即空”的修证思路,导向“真俗不二”,“即俗即真”的不二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论》不真 中道 即物自虚
下载PDF
僧肇“不真空论”的逻辑问题
12
作者 贺其叶勒图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6-47,共2页
僧肇,俗姓张氏,生于公元384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九年),死于公元414年(东晋安帝义熙十年),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我国东晋时期重要的佛学理论家之一,早年研习老庄,后出家为僧,是当时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他经过消化印度佛... 僧肇,俗姓张氏,生于公元384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九年),死于公元414年(东晋安帝义熙十年),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我国东晋时期重要的佛学理论家之一,早年研习老庄,后出家为僧,是当时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他经过消化印度佛教大乘空宗一派理论,站在佛教信仰者的立场,以一种彻底唯心主义观点,对我国魏晋以来玄学和佛学的各主要流派,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宗教哲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和《答刘遗民书》等。其中《不真空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真空论 僧肇 般若无知论 物不迁论 大乘空宗 印度佛教 罗什 晋孝武帝 佛经翻译 万法
下载PDF
略谈僧肇法师《不真空论》思想
13
作者 善锐 《广东佛教》 2005年第6期32-45,共14页
提纲 △前言 一、说明本论缘起及思想背景 二、略探本论思想 (一)从思想内涵显“不真空”
关键词 不真空论》 思想背景 思想内涵 僧肇法师 佛教
下载PDF
不真即空——读僧肇大师之《不真空论》
14
作者 呈心 《广东佛教》 2004年第4期24-25,共2页
僧肇大师(公元384~414)乃什公得意门生,为使人们彻底明了般若之空义而造《不真空论》来阐发本怀,由此学人对般若空义有了实质性的认识,从而奠定了空宗于东土成立的基础;同时僧肇大师因其《不真空论》而被称为“东土解空第一”。可... 僧肇大师(公元384~414)乃什公得意门生,为使人们彻底明了般若之空义而造《不真空论》来阐发本怀,由此学人对般若空义有了实质性的认识,从而奠定了空宗于东土成立的基础;同时僧肇大师因其《不真空论》而被称为“东土解空第一”。可见本论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大师 不真空论》 佛教 佛理
下载PDF
浓雾茫茫看不真
15
作者 王有声 《快乐作文(高年级版)》 2011年第5期19-19,共1页
原文: 高兴的一天 上星期日,我吃完早点,乘车去昌东县外婆家。几个月没见外婆,真想她呀!
关键词 《浓雾茫茫看不真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下载PDF
真理:从符合论到讲道理
16
作者 郭洪体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39-43,共5页
哲学以探讨真理为己任。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占据主流的真理观是真理符合论。这一真理观受到了马克思、尼采和实用主义者等的质疑和挑战,而海德格尔则提出一种新的真理观。陈嘉映在继承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思想内容,提出了一... 哲学以探讨真理为己任。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占据主流的真理观是真理符合论。这一真理观受到了马克思、尼采和实用主义者等的质疑和挑战,而海德格尔则提出一种新的真理观。陈嘉映在继承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思想内容,提出了一种中国式表达,即真理就是讲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观 理符合论 价值 不真 讲道理
下载PDF
余华“接近真实”的小说叙事特色
17
作者 梅向东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4-38,共5页
余华究诘什么是"真实",这是其理性思考的进程,更是其小说写作的进程。余华"接近真实"的创作之旅,其实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入文坛习作阶段,小说是大众化常识和经验的叙述,可谓是"实"而不"真&... 余华究诘什么是"真实",这是其理性思考的进程,更是其小说写作的进程。余华"接近真实"的创作之旅,其实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入文坛习作阶段,小说是大众化常识和经验的叙述,可谓是"实"而不"真";第二阶段是突越常识和大众思维,实施极端个人化的精神冒险阶段,其小说是一种极端想象,可谓是"真"而不"实";第三阶段余华再次呈现坚实的日常现实的"实在",以这个"实在"使得宇宙人生的真相获得大众化的经验和现实形态,为真实的"此在"现身,可谓是即"真"即"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实而不真 而不实 即实
下载PDF
僧肇《不真空论》略析
18
作者 骆飞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 2012年第1期77-90,共14页
僧肇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佛教学者,其所著《不真空论》,对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的三宗进行了批判和总结。《不真空论》发挥了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学说,强调不真即空,从而对般若性空作出了正确理解,终结了魏晋时代的般若学思潮... 僧肇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佛教学者,其所著《不真空论》,对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的三宗进行了批判和总结。《不真空论》发挥了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学说,强调不真即空,从而对般若性空作出了正确理解,终结了魏晋时代的般若学思潮。'六家七宗'对'空'的理解,深受魏晋玄学影响,因此,《不真空论》也在一定程度上终结了魏晋玄学。《不真空论》创造性地诠释印度佛学义理,对中国佛学的独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对龙树中观方法的弘扬,影响了隋唐佛教诸宗派以及晚近的佛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不真空论 魏晋玄学 般若学
原文传递
论僧肇的以佛解道
19
作者 邓晓芒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共13页
僧肇标志着中国佛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的转向,即对老庄和玄学家们所讨论的一些主要问题从新的立场上作了重释,不再是简单地以道解佛,而是反过来以佛解道。在《不真空论》中僧肇与印度哲学思想的真正对接是,将“有生于无”这一老庄形而上学... 僧肇标志着中国佛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的转向,即对老庄和玄学家们所讨论的一些主要问题从新的立场上作了重释,不再是简单地以道解佛,而是反过来以佛解道。在《不真空论》中僧肇与印度哲学思想的真正对接是,将“有生于无”这一老庄形而上学模型认识论化、“唯识化”。僧肇的“非有非无”作为佛家“第一真谛”是以“无”解“空”,但由于将“无”引申为“不真”,这就不但偏离了道家形而上学的实践性的“无”(“无为”),而且也未能走进西方形而上学的理论性的“无”(“非存在”),而是引向了佛家信仰的真谛(“不真即空”)。《物不迁论》谈动静关系,他将“生生之谓易”的万物变化流动归结为“俗谛”,只有将其与万物静而不迁的“真谛”加以合观,才有可能追寻到后面的“第一真谛”即涅槃。在《般若无知论》中所谈的“知和无知”的问题也是老庄哲学的热门问题,只不过庄子讨论知和无知主要不是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来讲的,而只是作为一种人生境界。僧肇却将庄子的观点扭转到对世界的终极认识方法上,无知之知比无为而为更重要,也更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佛解道 不真空论》 《物不迁论》 《般若无知论》
下载PDF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真香”“X不香吗”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敏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真香”“X不香吗”是近年来十分常见的网络流行语,二者以其独具个性的表达方式逐渐为大众所接受,而学界鲜见对二者进行相关的语言分析。在人们的频繁使用中,“真香”“X不香吗”中的共同语素“香”在最初的网络衍生义的基础上出现语... “真香”“X不香吗”是近年来十分常见的网络流行语,二者以其独具个性的表达方式逐渐为大众所接受,而学界鲜见对二者进行相关的语言分析。在人们的频繁使用中,“真香”“X不香吗”中的共同语素“香”在最初的网络衍生义的基础上出现语义渐趋相同的现象,表示积极评价义,表现说话人对某行为、某事件持赞同、满意、支持的态度。根据语言模因的两种语义传播方式,“真香”通过模因复制的方式、“X不香吗”通过模因类推的方式,二者殊途同归,从最初各自不同的网络衍生义逐渐转变为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物或某行为的肯定、积极的评价的陈述形式和反问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香” “X不香吗” 语言模因 模因复制 模因类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