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重读“三月不知肉味”
- 1
-
-
作者
江渝
张瑞利
-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院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
出处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7-68,共2页
-
文摘
孔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对此记载的理解历来争议不断,大致可分为审美与政治这两种解读方式。这些解读忽视了"肉"、"齐人称之"这两处文本的重要性,故而各执一词,没有做到全面透彻地理会此段文字、进而理解闻《韶》言行的普遍性意义。
-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韶
三月不知肉味
-
Keywords
Confuciu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Shao
San Yue Bu Zhi Rou Wei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之我见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曲正言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15-17,共3页
-
文摘
从孔子的音乐评论谈起 孔子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同时亦是一位了不起的大音乐家。孔子虽然没有专门的音乐论著传世,但在《论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中记载了不少他从事音乐活动的言行,是我们研究古代乐教理论、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孔了的音乐论述中,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论语》所记载的关于孔子对《韶》乐的评价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音乐史学家们认为,这是最早的关于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美学标准和评论。至今,仍为广大音乐工作者所乐道。同时,这一评论亦受到国际音乐界的重视,日本的一位音乐评论家说:“这才真正是最早的音乐评论.孔子是人类最早的音乐评论家。”而关于“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记述则更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典故”并被广为传播。
-
关键词
《韶》
三月不知肉味
美学思想
内容与形式
儒家学说
大乐
《武》
师挚
古琴曲
武王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三月不知肉味
- 3
-
-
-
出处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0年第2期62-64,共3页
-
文摘
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周朝的首都——洛邑。周敬王的大夫苌弘正在自家厅堂里接待客人。说是厅堂,其实很简陋,四堵土墙顶着一个宽大的茅草棚,地上铺满竹席,席上摆放着几张矮脚长方木桌。这位来客不是别人,正是鲁国大夫孔子。孔字精通诗、书、礼、易,也擅长音律,但还没达到精通的地步。他听说周天子的大夫苌弘知天文、识气象、通历法,尤其精通音律,于是借着代表鲁君朝觐见天子的机会,专门到苌弘家拜访。
-
关键词
三月不知肉味
周天子
周敬王
音律
苌弘
厅堂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三月不知肉味
- 4
-
-
-
出处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年第2期40-41,共2页
-
文摘
故事发生在当时周朝的首都——洛邑。周敬王的大夫苌弘正在自家厅堂里接待客人。说是厅堂,其实很简陋,四堵土墙顶着一个宽大的茅草棚,地上铺满竹席,席上摆放着几张矮脚长方木桌。这位来客不是别人,正是鲁国大夫孔子。孔子精通诗、书、礼、易,也擅长音律,但还没达到精通的地步。他听说周天子的大夫苌弘知天文、识气象、通历法,尤其精通音律,于是借着代表鲁君朝觐天子的机会,专门到苌弘家拜访。
-
关键词
三月不知肉味
周天子
周敬王
音律
苌弘
厅堂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三月不知肉味”谈起
- 5
-
-
作者
杨绍维
-
机构
齐齐哈尔师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Z2期62-64,共3页
-
文摘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孔老二在齐国听到《韶》乐后,陶醉得很长时间吃肉都感觉不出肉的滋味。 孔老先生“脍不厌细”,对吃肉是颇有研究并且深感兴趣的,可是一旦“闻韶”,
-
关键词
三月不知肉味
无标题音乐
《韶》
孔子世家
社会内容
郑声淫
小姐们
厄于陈蔡
人说
老黄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遥想“三月不知肉味”
- 6
-
-
作者
秉俊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7-170,共4页
-
文摘
前些年有一个阶段,岳母大人跟着一些老太太念佛不食荤腥,妻担心老人营养不良,想各种办法劝她少忌或不忌口。我不便干涉岳母的想法,但从关心老人健康的角度出发,有时给妻讲讲植物与动物、食物链,以及一些民族、各种宗教对忌口的讲究和区别。妻从我这里听一点知识和道理,囫囵吞枣再去现学现卖。她不知道,我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知识,源于我之前所做的功课。这时最容易联系起来的是孔夫子曾经“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乐是虞舜太平和谐之乐,曲调优雅宏盛、安泰祥和,侧重于礼仪教化,子曰“韶乐尽善尽美”,以致不知肉味。
-
关键词
三月不知肉味
老人健康
韶乐
《韶》
尽善尽美
孔夫子
食物链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三月不知肉味
- 7
-
-
-
出处
《中国拍卖》
2005年第9期1-1,共1页
-
文摘
发明了时至今日仍脍炙人口的四川名菜——东坡肘子的苏轼说:“不可居无竹食无肉。”又接着说出“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的心里话。足见“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与高节的竹子有一拼。孔圣人《论语·述而第七》也给后人留下了:在齐闻《韶》乐,惊为天作,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掌故。可知比“肉”还有吸引力的,是音乐“教化”的巨大作用。
-
关键词
三月不知肉味
中拍协
东坡肘子
孔圣人
《韶》
使人
拍卖行业
执业资格证书
斩立决
地方政策
-
分类号
F724.5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周秦乐教管窥:从“三月不知肉味”之辨看
- 8
-
-
作者
王顺然
-
机构
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
-
出处
《中国美学研究》
2018年第2期10-23,共14页
-
文摘
《论语·述而》有言:'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看似浅显直白,却因其所隐含之丰富的语境,使得历代注疏家对这段话的解释存在着不小的争议。这一争议一直延续至今。通观来看,解释这段文字主要有两个难点:第一,如何说明'三月'之期的时间意义;第二,'不知肉味'究竟表示圣人何种心理状态?当然,如果再联系到《史记·孔子世家》所增'学之'二字,那么孔子究竟'学了什么'也需要解释清楚。有鉴于此,本文在疏通历来争论的基础上,优先解决'学之'的问题,看看孔子'三月'之期究竟在学什么,由此基础,再来探讨孔子以'三月不知肉味'的状态学习究竟值不值得,亦即处理前面提及的两个问题。当然,我们还能在回应'三月不知肉味'之辨的基础上,进一步看到周秦乐教的特质与价值。
-
关键词
三月不知肉味
乐教
德性修养
-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
-
题名闻韶处:三月不知肉味
- 9
-
-
作者
韦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书摘》
2022年第2期72-75,共4页
-
文摘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流传甚广的成语本自《论语·述而》第十四章:“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关键词
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
《韶》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三月不知肉味
- 10
-
-
-
机构
点点工作室
-
出处
《小学生时代》
2011年第12期13-13,共1页
-
-
关键词
不知肉味
-
分类号
G62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国舞剧发展格局的新想象
- 11
-
-
作者
于平
-
机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北京市文联
-
出处
《福建艺术》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
文摘
相对于中国戏曲、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而言,中国舞剧的繁荣和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所谓“自然而然”,是无需刻意地扶持或精心地照料,我们的舞剧创作就如“雨后春笋节节高”,就如“风中秋桂阵阵香”。既往的舞剧批评,多见的不是它生存如何困窘、知音如何难觅,而是说它“产量太高”“立意太飘”以及“品相太糙”,是说它“产量世界第一”,但能让人看时“余音绕梁”、观后“三月不知肉味”的十分有限。
-
关键词
中国舞剧
中国民族歌剧
舞剧创作
三月不知肉味
中国戏曲
节节高
余音绕梁
繁荣和发展
-
分类号
J723
[艺术—舞蹈]
-
-
题名孔子“闻《韶》”别解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毛庆其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25-29,共5页
-
文摘
孔子“闻《韶》”章,见于《论语·述而第七》:“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今人杨伯峻的翻译是这样的:“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音乐,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于是道:‘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到了这种境界。’”这是目前通行的“闻《韶》”章的字句和解释。然而考诸古籍,这一章无论字句和诠释,都与目前通行的版本有所不同。相传汉代从孔宅夹壁发现的《古论语》的字句是“子在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史记·孔子世家》与此大同小异:“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火。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这两段话不同于目前源自《鲁论语》的版本,很显然在于多出“音”和“学之”三字;至于“三月”上承“学之”,还是下接“不知”,意思略有差异。
-
关键词
《韶》
三月不知肉味
于斯
鲁论语
子适
乐之
杨伯峻
学之
郑卫之音
郑声淫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由《“子在齐闻韶”辨》所想到的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永言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30-30,共1页
-
文摘
韩娥的歌声“余音绕梁丽,三日不绝”;秦青的歌喉“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瓠巴的琴声,引得“鸟舞鱼跃”;师旷吹角竟能“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二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三奏之,裂帷幕,破徂豆,飞廓瓦”等等,都是最早见于我国典藉的、有关音乐艺术巨大表现力的一些记载,从中不难体味出古代人对音乐的崇尚和对其无与伦比的魅力的高度赞美之情,后来人也一直将之传为美谈……
-
关键词
三日不绝
韩娥
鸟舞
声振
秦青
中国音乐史
《韶》
三月不知肉味
《二泉映月》
第四交响曲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跟孔子学什么
- 14
-
-
作者
段煜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出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55,共1页
-
文摘
学者周勇曾经谈到,他年轻时对孔子有过诸多的"肆意妄言",但是在用心研读之后,又觉得那些言论是极为空洞、无甚心得之语。这种态度的转变也犹如孔子思想所遭遇的历程:既有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关键词
孔子思想
罢黜百家
周勇
半部
打倒孔家店
多能鄙事
不知道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月不知肉味
师襄
-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刘勰论“味”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漆贤泉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47-52,共6页
-
文摘
“味”,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最早把它引入文学理论领域的,大概可算陆机的《文赋》。虽然先秦、两汉的著作早已用到“味”字,如《论语·述而》:“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把韶乐的乐味取代肉味,但孔子並未把“味”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来看;晏子说“音亦如味”,用“味”比喻音乐的美感作用,但也仅有比喻的意义而已。从总的情况看,当时尚未当作一个有一定审美意义的美学范畴来使用。
-
关键词
古代文论
《文赋》
审美意义
审美范畴
文学理论
创作个性
文学传统
三月不知肉味
美学概念
韶乐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天才就是入迷
- 16
-
-
作者
雨林
-
出处
《成人教育》
1982年第2期43-,共1页
-
文摘
有识之士无不视才为宝,有志的青年谁不渴望成才? 然而,“才”从何来呢?日本教育学家木村久一,从心理学角度,做过一个独特的概括.他说:“天才就是入迷”. 这话很有道理.试想一切领域的杰出人才,哪个不是醉心于他的事业,如痴如迷?哪项杰出的成就不是“着魔”的硕果,“入迷”的凯歌? 孔子学音乐竟至“三月不知肉味”;白居易学诗自称“诗魔”,“不遑寝息,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二十几岁就声蜚诗坛的李贺,作诗呕心沥血,真是“我有迷魂招不得”;
-
关键词
三月不知肉味
木村
何来
想不起
郑板桥
鲜血淋漓
二六时
神息
立志成才
计算法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为君风露立中宵──日记一束遥寄吴凤花
- 17
-
-
作者
王润涓
-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1998年第3期40-,共1页
-
-
关键词
吴凤
范瑞娟
寂静无声
三月不知肉味
黄昏时分
一轮明月
摇摇头
陆文龙
周循
终其一生
-
分类号
J8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孔子与音乐
- 18
-
-
作者
张秀芳
乐风
-
出处
《乐器》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0-41,共2页
-
文摘
孔子不但是一位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还是一位成绩卓著的音乐家。他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几则故事是从部分史书、典籍中摘编、撰写而成的。习乐之初孔子幼时就从母亲那里接受了“礼乐”教育。
-
关键词
“礼乐”
子贡
子游
学习精神
《韶》
师襄
礼乐制度
三月不知肉味
中说
文艺批评标准
-
分类号
J62
[艺术—音乐]
-
-
题名古人写马琐谈
- 19
-
-
作者
周建忠
-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3期60-65,共6页
-
文摘
一首好的乐曲,可以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一幅好的画,一首好的诗,也同样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浸觉有味”,乐而忘返。古代名画《百马图》,就具有这样的魅力。这是唐代一个不知名的画家留下来的艺术珍品,纵二六·七厘米,横三○二·一厘米,画面开阔、色彩和谐。厩边的马,有的有鞍,有的有辔;有的在受训,有的在嚼料,但更多的在憩息:诚实的一动不动,犹如泥塑木雕,调皮的脚蹬毛竖,有挣断韁绳之势。池边的马,有的不肯下水,有的飞腾上岸;有的邀游,有的饮水;有的水中狂吼,有的沉默悠静,连漪片片,雪花点点。最为壮观的是牧场,有的白如雪练,有的黑如煤炭,有的黑白分明。
-
关键词
使人
三月不知肉味
脚蹬
枯藤老树
艺术珍品
李将军列传
岑参
小桥流水人家
逢入京使
古典诗歌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名实新篇
- 20
-
-
作者
一兵
-
出处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6年第4期50-,共1页
-
文摘
我是不会喝酒的人,只是在兴来的时候偶尔喝那么一口两口。记得六十年代回乡探亲,路过贵阳时买了一瓶茅台,准备回家孝敬老人。都已经到了家乡小城的街上,离家门不远了,谁知一不小心,把手提包落到地上,茅台酒瓶碰破了,酒只剩下半瓶。回到家里,父亲喝着这剩下的茅台,连声称赞好酒。
-
关键词
社会主义企业
名实不符
三月不知肉味
旧制度
韶乐
精神产品
经济生活领域
人类灵魂工程师
无产阶级政党
社会成长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