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植入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薛瑞璐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5期349-350,共2页
目的探讨对选择性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不作球囊预扩张的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0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将可进行支架治疗的患者分为不作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A组(22例)和作预扩张支架置入B... 目的探讨对选择性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不作球囊预扩张的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0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将可进行支架治疗的患者分为不作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A组(22例)和作预扩张支架置入B组(18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一般情况及治疗7d后在管腔残余狭窄、心肌灌注成功人数以及cTnT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之间的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和B组之间治疗7d后在管腔残余狭窄、心肌灌注成功人数以及cTnT的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选择好适应症的前提下,不作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可以进行不作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以节约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植入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超声对比 被引量:11
2
作者 金泽宁 吕树铮 +8 位作者 陈韵岱 苑飞 宋现涛 吴小凡 张丽洁 任芳 葛长江 汪国忠 胥学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对比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位于63条血管)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位于46条血...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对比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位于63条血管)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位于46条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内超声发现,软斑块比例、血管重构指数、最小面积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最小面积处斑块负荷和斑块破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但血栓检出率两组患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目前临床工作中,人们只能半定性诊断易损斑块。如检出软斑块且位于重要血管的近端,不论病变的狭窄程度或检查发现任何斑块加正性血管重构和最小管腔面积≤4mm2,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需要尽早介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内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欣 夏豪 +2 位作者 王慧 童随阳 李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经择期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经择期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279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SAP组和ACS组。统计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累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或左主干(LM)将患者分为单支、双支(累及左主干为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每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与ACS组相比,SAP组患者女性人数更多、年龄更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高脂血症临床情况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总体上与AC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主要的差别是在冠状动脉无病变这一情况上(P=0.001);SAP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比ACS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CS患者相比,S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表现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陶志强 宋杰 +5 位作者 黄为 王涟 张静梅 谢峻 薛鹏 徐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血管内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UA患者,其中合并MS组51例,非MS组55例。比较两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血管内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UA患者,其中合并MS组51例,非MS组55例。比较两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TG)等水平。测定两组患者病变血管的外弹力膜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及斑块成分等指标。结果 MS组BMI、SBP、DBP、FPG、2hPBG、TG高于非MS组(P<0.05),HDL低于非MS组(P<0.05)。MS组病变血管的管腔面积、重构指数高于非MS组(P<0.05),MS组斑块成分中坏死核心比例高于非MS组(P<0.05),而钙化斑块比例低于非MS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PG、SBP、BMI对病变血管的管腔面积有显著性影响(P<0.001)。结论合并MS的UA患者病变血管多合并正性重构,斑块面积较大,斑块坏死成分含量更多,提示斑块易损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代谢综合征 血管内超声 斑块特征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超声显像结果 被引量:5
5
作者 钱菊英 葛均波 +5 位作者 吴鸿谊 樊冰 刘学波 王齐兵 葛雷 路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的方法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性质。方法 共入选85例患者(男性59例,平均年龄59±1 0岁) ,其中ACS患者50例,SAP患者35例,对罪犯血管采用ClearView或Gala...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的方法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性质。方法 共入选85例患者(男性59例,平均年龄59±1 0岁) ,其中ACS患者50例,SAP患者35例,对罪犯血管采用ClearView或Galaxy2 (BostonScientific ,USA)行IVUS检查。IVUS分析资料包括罪犯病变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定量测定的数据包括病变部位和参照节段的血管面积(EEMcsa)、管腔面积(Lcsa)和斑块面积(EEMcsa -Lcsa) ,斑块负荷=(EEMcsa -Lcsa) EEMcsa×1 0 0 % ,计算血管重构指数(RI)。RI >1 . 0者为正性重构,RI <1. 0者为负性重构。结果 ACS患者的罪犯病变中软斑块为主,占74 % ,明显高于SAP患者的31 % (P =0 .0 0 1 ) ,更多斑块破裂[ACS( 38% )比SAP( 8% ) ,P =0 .0 0 2 ]和血栓形成[ACS( 2 4 % )比SAP( 0 % ) ,P =0 .0 0 2 ]。ACS患者的病变处EEMcsa( 1 5 .0±4 . 4mm2 比1 1 .3±3 6mm2 ,P <0. 0 0 1 ) ,斑块面积( 1 1 . 5±4 .1mm2 比7. 6±2 . 9mm2 ,P <0 . 0 0 1 ) ,斑块负荷( 76 . 7%±1 0 . 4 %比6 6 . 8%±1 2 .6 % ,P <0 . 0 0 1 )和RI( 1 . 0 5±0 .1 1比0 . 95±0 . 1 6 ,P =0 .0 0 2 )均显著高于SAP。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正性重构较SAP患者更常见( 6 7%比3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绞痛患者 显像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血管内超声显像 稳定型心绞痛 定量测定 斑块面积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ACS SAP 软斑块 病变性质 方法比较 平均年龄 罪犯血管 View US检查 定性分析 IVUS 血管面积
下载PDF
针刺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影响
6
作者 裴娟慧 彭沛驰 +4 位作者 宿海峰 任芳 原山 白春艳 甘丰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9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作的短期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住院行PCI术,术后第1天即发生UAP的冠心病患者共210例,...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作的短期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住院行PCI术,术后第1天即发生UAP的冠心病患者共210例,根据SAS软件生成的随机化方案分为针刺组、安慰剂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针刺组术后第1天起使用电针同时刺激大陵、内关、下巨虚穴,各穴位每次干预30 min,1次/d,干预3 d;空白对照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干预,早中各1次,1片/次,干预3 d;安慰剂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简单的拇指触摸干预,不进行手部反射或指压刺激,各穴位每次触摸30 min,1次/d,干预3 d。干预前和第3天干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同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系列问卷评估,同时观察三组患者干预后心绞痛发作、焦虑抑郁状态有无改善。结果针刺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68%)高于安慰剂组(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干预后血清IL-6、Hs-CRP、AoPPs、ox-LDL水平均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针刺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干预后的HAMD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同时针刺大陵、内关、下巨虚穴可能通过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PCI术后心绞痛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加味小陷胸汤联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郭玉凡 付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7期3172-3175,共4页
目的:探究加味小陷胸汤联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2年11月于安阳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 目的:探究加味小陷胸汤联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2年11月于安阳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65例)。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小陷胸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溶血磷脂酸(LPA)、血小板活化糖蛋白αⅡbβ3抗体(PAC-1)和CD 63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胸闷、胸痛、胸胁胀满、心悸积分降低,且研究组胸闷、胸痛、胸胁胀满、心悸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O升高,ET-1降低,且研究组NO较对照组高,ET-1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V升高,LVEDD降低,且研究组LVEF、SV较对照组高,LVEDD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PA、PAC-1、CD 63降低,且研究组LPA、PAC-1、CD 63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小陷胸汤联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降低血小板活化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加味小陷胸汤 心功能 血小板活化功能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变化研究
8
作者 邬冬梅 刘卓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12期688-689,共2页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 (Fg)在冠状动脉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 ,以及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中与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关系。方法 :对 5 2例ACS病人、49例稳定型心绞痛 (SA)病人和 5 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 (NS)进行Fg和cTnⅠ...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 (Fg)在冠状动脉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 ,以及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中与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关系。方法 :对 5 2例ACS病人、49例稳定型心绞痛 (SA)病人和 5 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 (NS)进行Fg和cTnⅠ测定 ,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 :SA组病人Fg测定值为( 3 .2 9± 0 .68)g/L ,低于ACS组病人 ( 3 .89± 1.0 8) g/L ,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NS组Fg测定值最低 ,为 ( 2 .91± 0 .63 ) g/L ,与ACS组及S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或P <0 .0 1)。ACS病人Fg和cTn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P =0 .0 0 4)。结论 :Fg在冠状动脉疾病及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ACS病人炎症与心肌损伤共存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心肌肌钙蛋白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损伤 测定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张小娟 张林猛 +1 位作者 张松 刘淑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5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不同分为单支病变组(60例)、双支病变组(40例)、多支病变组(20例),根据冠状...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不同分为单支病变组(60例)、双支病变组(40例)、多支病变组(20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狭窄组(50例)、中度狭窄组(40例)、重度狭窄组(20例)、完全闭塞组(10例)。对比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和狭窄程度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用Pearson法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分别为(9.27±0.71)%、(12.59±1.36)%、(17.87±2.68)%,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57±1.12)%、(8.89±2.06)%、(12.65±3.18)%。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高到低分别均为: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分别为(8.71±0.63)%、(11.86±0.92)%、(15.76±1.78)%、(20.36±3.04)%,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47±1.15)%、(6.97±1.83)%、(9.22±2.68)%、(14.86±3.89)%。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高到低分别均为:完全闭塞组>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法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多少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25、0.15,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轻重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49、0.65,P<0.05)。结论临床可以通过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血清学检测来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进而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来指导临床治疗,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不稳定型心绞痛 糖化血红蛋白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罪犯病变和非罪犯病变组织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康世 单守杰 +2 位作者 刘志忠 张俊杰 金国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8期452-457,共6页
目的应用彩色编码血管内超声(iMAP-IVUS)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罪犯病变与非罪犯病变斑块组织学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15... 目的应用彩色编码血管内超声(iMAP-IVUS)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罪犯病变与非罪犯病变斑块组织学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术前行IVUS检查,根据入院时临床症状特征分为ACS组(62例)和SAP组(90例),共检出213处罪犯病变(ACS组76处,SAP组137处)和164处非罪犯病变(ACS组68处,SAP组96处)。使用iMAP-IVUS系统计算具有最小管腔横截面积的节段纤维面积百分比(纤维面积/斑块面积)和脂质面积百分比(脂质面积/斑块面积)。结果 ACS组患者罪犯病变处重构指数[(1.05±0.21)比(0.97±0.13),P=0.008]和偏心指数[(0.64±0.09)比(0.59±0.07),P=0.007]显著高于非罪犯病变。iMAP-IVUS分析显示:和SAP组患者相比,ACS组患者罪犯病变和非罪犯病变纤维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37±19)%比(30±16)%,P=0.003]和[(37±20)%比(31±17)%,P=0.027],而脂质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60±14)%比(63±13)%,P=0.032]和[(57±17)%比(63±15)%,P=0.03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CS患者罪犯病变(OR 4.98,95%CI 1.54~17.90,P=0.006),非罪犯病变(OR 7.36,95CI 1.95~28.70,P=0.004)是预测富含脂质斑块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ACS患者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与富含脂质斑块显著相关,提示此类患者广泛存在斑块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斑块 彩色编码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血清Adropin在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昌贵 易春峰 张帆 《中国医药》 202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Adropin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38例,分为SA... 目的研究血清Adropin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38例,分为SAP组(60例)和ACS组[78例,包含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3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亚组20例以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亚组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患者血清Adropin及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SAP组与ACS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空腹血糖、体重指数、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AP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ACS组[(4.7±1.6)mmol/L比(5.2±1.8)mmol/L、(2.5±1.2)mmol/L比(3.0±1.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组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明显高于ACS组[(6.1±1.8)μg/L比(3.8±1.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AP亚组血清Adropin水平高于NSTEMI亚组与STEMI亚组[(4.9±1.9)μg/L比(3.4±1.1)、(2.6±0.8)μg/L],而NSTEMI亚组高于STEMI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组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ACS组[(4.2±0.9)mg/L比(11.8±2.5)mg/L、(15.2±2.4)ng/L比(35.1±7.6)ng/L、(10.1±2.3)ng/L比(27.2±4.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3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与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水平均呈负相关(r=-0.553、-0.682、-0.587,P=0.014、0.023、0.008)。结论血清Adrodin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其水平与hs-CRP、TNF-α、IL-6呈负相关,可准确地进行冠心病危险程度分层,对ACS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dropin 炎症因子
下载PDF
IVUS引导下观察速效救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扩张的影响
12
作者 宋涛 马骏 +3 位作者 沈祥礼 何金玲 史艳红 姜述斌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94-698,共5页
目的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引导下观察速效救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扩张影响。方法以2022年5月-202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科收治的11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 目的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引导下观察速效救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扩张影响。方法以2022年5月-202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科收治的11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8例。试验组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10粒,对照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在服药前及服药15 min后均行IVUS检查,记录服药前血管平均直径2.00、2.25、2.50、2.75、3.00、3.25、3.50 mm处的横截面积,计算服药后15 min相应血管位置的血管横截面积、面积扩张百分比及平均血管直径,记录患者在服药及检查后头晕、头痛、血压降低、面红、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服药前相比,服药后15 min对照组冠状动脉在2.00 mm~3.5 mm直径血管的横截面积及平均直径增大,试验组冠状动脉在2.00 mm~2.75 mm直径血管的横截面积增大,在2.00 mm~3.00 mm直径血管的平均直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服药后15 min比较,试验组服药后15 min在直径2.00 mm血管的横截面积、面积扩张百分比及平均直径增大,在2.75 mm~3.50 mm直径血管的横截面积、面积扩张百分比及平均直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有扩张的作用,血管直径越小扩张作用越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救心丸 冠状动脉 血管内超声 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智能监测技术联合远程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周智慧 王磊 吴冬琴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1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智能监测技术联合远程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东台市人民医院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探究组,各44例。参... 目的:分析智能监测技术联合远程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东台市人民医院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探究组,各4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探究组实施智能监测技术联合远程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探究组总遵医率高于参照组(P=0.010)。随访3、6个月后,探究组再入院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护理关怀、护理专业度、预防保健、自我管理培养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P<0.001)。结论:智能监测技术联合远程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测技术 远程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肥胖矛盾现象:来自CRUSADE(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快速风险分层能否减少早期实施ACC/AHA指南的不良预后)质量改进研究的结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Diercks D.B. Roe M.T. +1 位作者 Mulgund J. 罗亮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12期8-9,共2页
Background: Although obesity is a known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ts impact on the presentation,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Methods... Background: Although obesity is a known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ts impact on the presentation,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Methods: Using data from the CRUSADE Initiative, we compared inhospital treatment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80 845 patients with high-risk non-ST-segment elevation(NSTE) ACS(positive cardiac markers and/or ischemic ST-segment change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was an association with body mass index(BMI[kg/m2]). Patient weights were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s: Underweight(BMI< 18.5), Normal range(BMI 18.5-24.9), Overweight(BMI 25-29.9), Obese Class I(BMI 30-34.9), Obese Class Ⅱ(BMI 35-39.9), and Extremely Obese(BMI≥40). Results: Most(70.5%) of the CRUSAD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overweight or obese; these patients were younger and more likely to present with comorbid conditions, including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 Medications given during the first 24 hours and invasive cardiac procedures recommended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NSTE ACS were more commonly used in these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death and death and reinfarction, adjusted for covariates, were generally lower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rmal-weight patients, but higher in underweight and extremely obese patients. Conclusions: Most patients with NSTE ACS are overweight or obese. These patients receive more aggressive treatment, and, except for the extremely obese, have less adverse outcomes compared with underweight and normal-weight patients. Although obesity appears to be a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ACS at a younger age, it also appears to be associated with more aggressive ACS management and, ultimately, improved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C/AHA CRUSADE 患者 ST 预后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和激活素A表达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郑婉 杨珊珊 +1 位作者 颜亚妮 张园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激活素A表达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造影检查冠状动脉为慢性完全闭塞(CTO... 目的探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激活素A表达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造影检查冠状动脉为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Rentrop分级分为侧支循环形成的不良组(n=34)、良好组(n=46)。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RF2与激活素A表达水平,Gensisi评分与患者血清NRF2、激活素A表达水平的关系用Spearman法分析,ROC曲线分析血清NRF2、激活素A水平对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不良组血清NRF2、激活素A表达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良好组[(2.28±0.42)ng/ml比(1.46±0.37)ng/ml、(583.67±61.25)pg/ml比(472.12±54.26)pg/ml、(45.36±5.81)分比(28.49±4.33)分,t=9.251、8.605、14.889,P<0.05];患者血清NRF2、激活素A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血清NRF2、激活素A联合预测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优于血清NRF2、激活素A各自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NRF2=2.345、Z二者联合-激活素A=2.639,P=0.019、P=0.008)。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NRF2、激活素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两者联合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激活素A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相关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特征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相关性
16
作者 宋书帅 张述文 +3 位作者 王松涛 李献良 邵岩 陈福磊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0期1-4,40,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特征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青岛心血管病医院行PCI术治疗并完成1年随访的10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特征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青岛心血管病医院行PCI术治疗并完成1年随访的10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年内是否出现ISR分为ISR组(50例)和无ISR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内OCT特征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系数分析PCI术后ISR的影响因素,通过绘制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对PCI术后ISR的预测效能。结果ISR组他汀类药物用量低于无ISR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无ISR组,最小管腔内径(MLD)小于无ISR组(t=11.596、5.562、8.498、10.185,P<0.05)。ISR组管腔面积、新生内膜负荷高于无ISR组,异质性内膜、脂质斑块和钙化占比高于无ISR组(t/χ^(2)=10.248、3.581、9.180、5.769、7.44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用量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保护因素(OR=0.612,P<0.05),LDL-C、新生内膜负荷、异质性内膜和钙化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OR=13.635、4.953、14.000、12.667,P<0.05)。ROC曲线显示:他汀类药物用量的AUC为0.833,最佳截断值为18.34 mg/d;LDL-C的AUC为0.849,最佳截断值为2.01 mmol/L;新生内膜负荷的AUC为0.908,最佳截断值为48.9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82.00%。结论他汀类药物、LDL-C和新生内膜负荷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具有较好预测价值,OCT特征之新生内膜负荷可作为评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风险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稳定型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基于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学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服务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17
作者 惠慧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学模式下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服务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对其术后自我管理能力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UAP(PCI治疗)研究,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学模式下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服务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对其术后自我管理能力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UAP(PCI治疗)研究,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收治的行PCI治疗的80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出院后的随访护理模式不同分为2组,分别为常规随访护理(对照组)、基于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服务(HPEM组),每组40例,对比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出院时,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HPEM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I治疗UAP患者在出院后随访期间采取基于HPEM模式下的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服务,一方面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促进其服药依从性提升,另一方面还可更好地改善心功能,生命质量随之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服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能力 心脏康复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研究
18
作者 逯平 赵艳菊 王玲玲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情况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择期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统计其术后PTSD发生率;另收集患者年龄、...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情况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择期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统计其术后PTSD发生率;另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患者PCI后PTSD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术后共有27例发生PTSD,发生率为22.50%(27/120);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脂血症、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来源,以及有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史均与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PTSD的发生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疾病恐惧进展感觉、创伤后成长水平、应对方式均与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PTSD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不良、疾病恐惧进展感觉强烈、创伤后成长水平低、消极应对均为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PT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2.591、1.812、1.995、2.324,优势比=13.348、6.120、7.350、10.214,95%可信区间=4.224~42.178、2.386~15.700、2.688~20.101、3.513~29.699,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行PCI后PTSD发生风险较高,而社会支持不良、疾病恐惧进展感觉强烈、创伤后成长水平低、消极应对是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19
作者 赵丹 刘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4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在2021年8月—2023年7月实施,样本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在PCI后入住CCU,电脑... 目的:分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在2021年8月—2023年7月实施,样本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在PCI后入住CCU,电脑法分为系统组和参考组,各60例,系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参考组实施普通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自护能力,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满意率。结果:施护后两组心绞痛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均低于施护前,且系统组低于参考组(P<0.05)。系统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并发症在系统组有3.33%的发生率,在参考组有13.33%的发生率,即系统组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满意率较高,能预防PCI术后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提升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护能力,建议在CCU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心血管事件 冠心病监护病房 满意率 冠状动脉介入术 自护能力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介入与保守治疗疗效对比研究
20
作者 何学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41-044,共4页
分析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别纳入行介入治疗的介入组(20例)和保守治疗的保守组(20例)。统计治疗总有效... 分析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别纳入行介入治疗的介入组(20例)和保守治疗的保守组(20例)。统计治疗总有效率,随访半年,统计随访时间内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因病再入院的发生率及心绞痛缓解情况、血运重建率及治疗费用。结果 与保守组相比,介入组治疗总有效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因病再入院的发生率、及心绞痛缓解情况、血运重建率的数值均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手术恢复效果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重度冠状动脉狭窄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