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1
作者 李晗 徐执扬 +3 位作者 吴冯胜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InterTan治疗,标准组采用标准InterTan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术中输血量、尖顶距(TAD)、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长钉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长于标准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输血量、T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标准组,Harris评分高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InterTan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加长InterTan 髓内钉 老年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蔡祥春 温子欢 潘琼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上饶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上饶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PFNA内固定,研究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PFN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Harris评分量表(HSS)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SF-3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PFNA内固定能够有效改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富血小板血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体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3
作者 赵凌燕 赵洪波 +3 位作者 杨东海 梁辉 曹成明 刘晓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仰卧位组,将采取非牵引床侧卧位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侧卧位组。分析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复位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侧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仰卧位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方式、输血情况、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干角、尖顶距、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相当,但非牵引床侧卧位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放射暴露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侧卧位 仰卧位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陈胜利 黄涛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探析半髋关节置换术(HA)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接收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治疗的25例纳入对照组,将... 目的:探析半髋关节置换术(HA)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接收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治疗的25例纳入对照组,将采取HA治疗的25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其手术指标,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牛津髋关节功能量表(OHS)评分、骨密度,记录其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假体松动或滑脱、关节疼痛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液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及患肢恢复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RS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F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H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OH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高于术前,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采取HA治疗,可提高其骨密度,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进程,促使其患肢尽早恢复负重并开展日常活动,且安全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不稳定型 股骨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固定术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林智星 林正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3期94-98,共5页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1.45±11.63)min]长于对照组[(63.71±9.24)min],术中出血量[(165.41±22.74)m L]多于对照组[(127.82±24.32)mL],负重时间[(11.93±2.76)d]、骨折愈合时间[(10.42±2.07)周]短于对照组[(15.38±3.59)d、(13.92±2.4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0、6.286、4.242、6.105,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水平(39.07±5.37)pg/mL,白细胞介素-6水平(32.14±2.72)p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30.97±2.16)pg/mL,均低于对照组[(48.14±6.23)pg/mL、(43.66±3.25)pg/mL、(37.32±2.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9、15.135、9.843,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472.91±25.24)ng/L]低于对照组[(521.46±27.63)ng/L],观察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84.59±9.20)ng/mL]高于对照组[(73.61±8.6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3、4.844,P<0.001)。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炎症反应,促进骨质修复,抑制骨吸收,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并发症 炎症因子 骨代谢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及Nomogram模型建立
6
作者 赵宇宙 杨利谦 黄晓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Nomogram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按照术后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Nomogram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并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并发症组患者住院时长、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合并慢性病种类、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潜在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合并慢性病种类、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内部数据进行验证,C-index为0.746(95%CI:0.596~0.935),该Nomogram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结论术前合并慢性病≥3种、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1 d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有助于指导医师完善个性化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危险因素 Nomogram模型
下载PDF
远端锁钉应用对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7
作者 林炳林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远端锁钉应用对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5例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Gamm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是... 目的:探讨远端锁钉应用对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5例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Gamm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应用远端锁定螺钉内固定治疗分为远端锁定组(n=45)和未远端锁定组(n=40)。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败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时间Harris评分与VAS评分。结果:未远端锁定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远端锁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2,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均升高,远端锁定组患者低于未远端锁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79,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均降低,且未远端锁定组患者低于远端锁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98,P<0.05)。结论: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Gamm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基础上,不应用远端锁定螺钉内固定手术成功率较高,且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水平,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锁钉 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并发症 Gamma髓内钉
下载PDF
内固定方式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
8
作者 彭建功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方式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内侧壁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目的:探讨内固定方式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内侧壁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髋部骨折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失血量以及置管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髋关节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9、3.270、6.021、6.670、12.054;χ^(2)=4.713、3.914;P<0.05)。结论:内固定方式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显著,选取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不稳定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固定与不固定疗效比较
9
作者 陆春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98-0101,共4页
分析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中关于小粗隆固定与不固定的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PFNA治疗,其中有62例实施小粗隆捆绑钢丝内固定,剩余则为不固定。结果 不固定组手... 分析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中关于小粗隆固定与不固定的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PFNA治疗,其中有62例实施小粗隆捆绑钢丝内固定,剩余则为不固定。结果 不固定组手术时间稍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是组间差异不大,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小粗隆固定组术后恢复较好,但术后短期内髋关节外侧疼痛发生率较高。结论 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治疗中,对小粗隆固定术后恢复优于不固定,但术后短期内髋关节外侧疼痛发生率较高,因此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固定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隆撕裂骨折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隆固定 隆不固定
下载PDF
比较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10
作者 吕健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73-0076,共4页
探讨内固定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6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2和A3型)高龄患者(年龄大于70岁)共90例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和... 探讨内固定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6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2和A3型)高龄患者(年龄大于70岁)共90例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对比疗效(每组45例)。结果 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髋关节置换组低(P<0.05);而下床活动时间、 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率和术后一年生存率,内固定组略低于关节置换,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出血量、手术时间更优,而康复时间、并发症、关节功能,术后一年与关节置换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不稳定型 高龄 内固定物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潘学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47-0050,共4页
此研究针对老年人群中因股骨粗隆间发生的不稳定型骨折,以此为出发点,细致观察半髋关节置换术所带来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中选取58名同样病症的老年人,随机将他们分设为两个不同的团体,一为接受常规手术的对比组(总计29名),一为实施半... 此研究针对老年人群中因股骨粗隆间发生的不稳定型骨折,以此为出发点,细致观察半髋关节置换术所带来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中选取58名同样病症的老年人,随机将他们分设为两个不同的团体,一为接受常规手术的对比组(总计29名),一为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实验者(同样29名)。比较着他们手术前后的身体状况波动、手术过程中的各类细微可数参数,又或是术后他们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所带来的困扰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等。结果:手术7日后对比指标如血清肌酶谱、血清肌酸激酶与平均住院天数,半髋关节置换术组相较于常规手术组有着更佳的表现,对比起来,其优越性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比组在术后髋关节 Harris功能评分和 VAS疼痛评分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另外,在整体治疗效果上,实验组的并发症比对比组要少得多。结论半髋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症状,加快病人的髋关节功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规的手术相比,它有很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髋关节功能恢复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微创PFNA-Ⅱ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张世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83-008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PFNA-Ⅱ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9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PFNA-Ⅱ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9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患者。对照组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选择微创PFNA-Ⅱ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74%,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89.36%,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且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然而,在术后Hb、HCT及ALB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却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一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就手术情况而言,观察组患者的表现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观察组患者的比率高达17.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9%,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同样显著(P<0.05)。结论 采取微创PFNA-Ⅱ内固定术,其治疗效果更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对患者Hb、HCT及ALB水平相关指标进行改善,同时还可让患者早日下床进行康复锻炼,可大幅度减少患者整体住院时长。两种手术方式操作等方面存在差别,且各自存在优缺点,需要结合患者骨折程度,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既往病史等多方条件进行综合考量,以制定更合适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PFNA-Ⅱ内固定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13
作者 詹远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91-0094,共4页
研究半髋关节置换术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1-2023.1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n=60)分为对照组(PFNA内固定术)和研究组(半髋关节置换术)... 研究半髋关节置换术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1-2023.1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n=60)分为对照组(PFNA内固定术)和研究组(半髋关节置换术),各30例。比较各组手术实施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后早期负重时间、卧床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HHS得分对比无差异(P>0.05);手术后6个月,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26.67%高于对照组3.33%,远期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可降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长及切口长度,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促进患者术后患肢负重,缩短术后卧床时间,提高术后远期髋关节综合功能,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杨自娟 王冰 丘宇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6-11,共6页
目的探究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实施全身麻醉,B组全身麻醉联合区域神经... 目的探究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实施全身麻醉,B组全身麻醉联合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血清学指标[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切皮、术毕时,B组HR慢于A组,MAP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h,B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B组MMSE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B组NGF-β水平均高于A组,MBP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A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联合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可保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其术后疼痛感受,改善其术后认知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区域神经阻滞麻醉 疼痛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应激、骨代谢、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艳彬 韩晓军 +1 位作者 刘志鹏 刘俊川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556-564,共9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应激、骨代谢、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应激、骨代谢、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4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DHS组(n=124)与PFNA组(n=116)。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疗效指标。对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II)水平进行比较。对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血浆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钙素(osteocalcin,BG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I型前胶原羟基端肽(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C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β-CTX)、25-二羟维生素D3[25-dihydroxyvitamin D3,25-(OH)2D3]、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活酶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进行比较。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血清PGE_(2)、SP、5-HT、NE、AngII水平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血浆PTH、25-(OH)2D3、BGP、BALP、PINP、PICP水平均高于DHS组,血浆β-CTX、FBG、D-二聚体水平及PT、APTT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中,与DHS比较,PFNA在提升疗效、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应激、改善骨代谢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老年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疼痛应激 骨代谢 凝血指标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疼痛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6
作者 唐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45-0149,共5页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86例2023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双盲法分组,43例/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行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比较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86例2023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双盲法分组,43例/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行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比较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可实现对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有助于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值得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股骨隆间骨折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HHS及并发症的影响
17
作者 吴锦华 袁志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骨水泥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总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次日扶患者下地负重站立时间、术后引流量)、HHS、骨密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次日扶患者下地负重站立时间早于对照组,总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HS的时点、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HH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点HH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较术后6周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3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部位骨密度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较术后6周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3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可缩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密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该术式也存在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 生物型 骨水泥型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中药封包结合推拿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临床研究
18
作者 季芸 冷燕奎 张忠良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107-111,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结合推拿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结合推拿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封包结合推拿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D-D)水平、患肢大腿周径,并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7 d、术后2周,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2组D-D水平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2组D-D水平较术后7 d降低(P<0.05),且观察组仍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7 d、2周,2组患肢大腿周径均较术前增大(P<0.05),但呈逐渐减小趋势(P<0.05),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12.96%(P<0.05)。治疗后,2组躯体健康、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结合推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术后凝血状态,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中药封包 推拿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指标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对疼痛、并发症、关节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姜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92-0195,共4页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观察。方法 选取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22年3月~2023年4月,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循证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观察。方法 选取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22年3月~2023年4月,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循证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关节功能、活动度、畸形评分和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循证护理,能改善疼痛及功能,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老年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基于危险评估的手术室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20
作者 蓝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04-0107,共4页
探究采用基于危险评估的手术室护理针对老年阶段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施以护理期间的意义。方法 样本收录的时间范围、样本对象分别制定为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老年阶段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100例患者,电脑抽号法,研究组、常规组... 探究采用基于危险评估的手术室护理针对老年阶段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施以护理期间的意义。方法 样本收录的时间范围、样本对象分别制定为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老年阶段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100例患者,电脑抽号法,研究组、常规组,各50例,分别给予其基于危险评估的手术室护理、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征、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等改善效果良好(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给予其基于危险评估的手术室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这种方式取得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危险评估的手术室护理 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