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8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性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被引量:32
1
作者 车少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54-158,共5页
关键词 不稳定性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炎症反应 病理生理学机制
下载PDF
血清miR-124、CD146及Angptl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李霞 王景梅 +4 位作者 李军华 胡艳艳 王闪闪 毛亚娟 武一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21-2126,213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1例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ACI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56例)、稳定斑块组(71例)、无斑块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所有对象血清miR-124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4、CD146联合Angptl2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2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CAS斑块的稳定性与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C)、CD146、Angptl2、miR-124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4下降、CD146升高、Angptl2升高、合并高脂血症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24、CD146、Angptl2及三项指标联合应用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719、0.781和0.834。结论血清miR-124表达水平及CD146、Angptl2水平是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可能参与ACI患者CAS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硬化 微小RNA-124 CD146 血管生成素蛋白2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分布的关系及对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闪娟 任忠刚 张文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73-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左前降支(LAD)中段心肌桥(MB)患者粥样硬化斑块(AP)分布及稳定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放射医学科经冠脉CT血管成像证实LAD中段MB患者139例,并发AP为合并性MB组54例,无AP为孤立性MB组85例,倾向性评... 目的探讨左前降支(LAD)中段心肌桥(MB)患者粥样硬化斑块(AP)分布及稳定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放射医学科经冠脉CT血管成像证实LAD中段MB患者139例,并发AP为合并性MB组54例,无AP为孤立性MB组85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基线资料后两组各39例,另取同期无MB的AP患者39例为孤立性AP组。比较组间MB和冠脉影像特征、AP定量指标及分布,Spearman相关系数和Logistic回归分析MB与AP关系。结果匹配后,合并性MB组冠脉压迫程度高于孤立性MB组(P<0.05),深包埋型MB位置、桥前段AP与MB入口处距离小于不完全型和浅表型,AP脂质体积、长度、负荷高于不完全型和浅表型(P<0.05)。距离左冠窦口60~80 mm处,合并性MB组AP数量少于孤立性AP组(0和10,P<0.05)。MB位置与AP脂质体积(r=0.92,P<0.05)、数量(r=0.70,P<0.05)、长度(r=0.77,P<0.05)、负荷(r=0.93,P<0.05)呈正相关。MB位置与AP脂质体积、负荷存在强关联性(P趋势<0.05)。结论LAD中段MB患者AP多分布于桥前段血管,深包埋型MB或其位置较深会增加AP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硬化 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锌指样转录因子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分析
4
作者 仉达 费彦达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6期17-20,3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分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28例ACI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分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28例ACI患者作为ACI组,根据ACI患者CAS斑块的特性,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19例,稳定斑块组4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4例,另选取1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TRP1、KLF2水平;Spearman法分析ACI组患者血清CTRP1、KLF2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TRP1、KLF2水平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I组血清CTRP1水平较高、KLF2水平较低(t=15.949、78.545,P<0.01)。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TRP1、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依次升高(F=49.819、27.014、17.143、335.582,P<0.01);KLF2水平依次降低(F=127.385,P<0.01)。ACI组患者CTRP1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532,P<0.01);KLF2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0.61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RP1、KLF2、LDL-C、中性粒细胞计数、NIHSS评分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OR(95%CI)=3.154(1.533~6.488)、0.763(0.648~0.898)、2.373(1.328~4.239)、2.148(1.278~3.611)、2.723(1.355~5.471),P<0.01]。CTRP1、KLF2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为90.62%,特异度为75.56%,优于单独预测(Z=2.585、2.237,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CTRP1水平较高,KLF2水平较低,两者均与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相关,且两者联合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 锌指转录因子2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特征分析
5
作者 黄啸宇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0期132-133,13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支架介入术治疗8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弹力膜(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支架介入术治疗8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弹力膜(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纤维帽厚度、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以及介入术后最小支架面积、参考管腔面积、支架膨胀率、支架对称性等资料,根据斑块稳定性情况将患者分为稳定组与不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IVuS特征。结果:85例患者不稳定性斑块40例(47.06),设为不稳定组;稳定性斑块45例(52.94),设为稳定组。不稳定组患者EEM面积、脂核大小、重构指数、斑块负荷均大于稳定组,MLA面积、纤维帽厚度以及最小支架面积、参考管腔面积、支架膨胀率、支架对称性均小于稳定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IVuS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可将IVuS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冠心病患者支架介入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硬化 斑块 稳定性 支架介入
下载PDF
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术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姚远 余飞 彭杰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究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PCI治疗的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PCI治疗的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随访3年,将患者分为MACE组21例,非MACE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造影特征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男性患者、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年龄、支架数目显著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三支病变比例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非MACE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为男性、高龄、患有糖尿病、LVEF<50%、肾功能不全、高支架数、HDAC3水平偏高是CHD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PCI后MACE的发生率仍较高,男性患者、年龄较大、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LVEF<50%、支架数目多、HDAC3高水平是CHD患者PCI后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黄芪不同配比组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因子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转转 顾民华 +1 位作者 李光智 余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0-63,共4页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黄芪不同配比组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中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89例首次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对...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黄芪不同配比组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中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89例首次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阿托伐他汀片治疗(47例),其他3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47例选择黄芪30 g/剂,中剂量组47例选择黄芪60 g/剂,高剂量组48例选择黄芪90 g/剂,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对4组治疗前后的斑块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后OCT参数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角度和巨噬细胞浸润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用补阳还五汤组患者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角度和巨噬细胞浸润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脂质核心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纤维帽厚度改善程度均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纤维帽厚度与脂质核心角度改善程度均优于中剂量组(均P<0.05),联用补阳还五汤黄芪不同剂量组间巨噬细胞浸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s-CRP、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联用补阳还五汤组患者各因子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中、高剂量组各因子水平改善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因子水平改善优于中剂量组(均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用西药;该研究表明增加黄芪剂量可改善疗效,黄芪为90 g/剂时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黄芪配比 冠状动脉硬化 斑块稳定性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8
作者 郑利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61-0064,共4页
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上的最佳诊疗方案。方法 此次临床调查所选的病例数量为80,均为本院心内科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参照双盲分组法的原则将所有... 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上的最佳诊疗方案。方法 此次临床调查所选的病例数量为80,均为本院心内科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参照双盲分组法的原则将所有入选病例进行随机性临床分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回顾临床数据,总结两组的心电图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心绞痛发作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联合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同时其不良反应率、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联合用药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提升其临床安全性,以银杏达莫注射液与酒石酸美托洛尔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为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酒石酸美托洛尔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冠脉CTA定量粥样硬化斑块参数对UAP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吴明哲 李英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定量粥样硬化斑块参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78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A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心... 目的探讨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定量粥样硬化斑块参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78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A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44)和非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13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粥样硬化斑块参数[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斑块负荷],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冠脉CTA定量粥样硬化斑块参数对UAP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不良心血管事件组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高于非不良心血管事件组(t=5.116;t=5.232,P<0.05)。两组斑块长度、钙化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预测UAP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821,高于斑块总体积的0.723、斑块负荷的0.751(Z=2.265;Z=2.096,P<0.05)。结论冠脉CTA定量粥样硬化斑块参数对UAP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UAP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硬化斑块参数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显示粥样硬化斑块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唐远雪 焦欢 +2 位作者 李奎 吴蕾 丁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43-1050,共8页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CT)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接受CT扫描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CT)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接受CT扫描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既往史、合并疾病、血压、血生物化学指标等方面的信息。根据CT显示冠状动脉情况分为有CAP和无CAP两组。LASSO回归交叉验证法对数据降维,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应用价值,最优尺度回归分析评估CAP-CT值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CAP患者240例,非CAP患者52例;调节参数(λ+1se)后,年龄、尿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非零特征的变量,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及eGFR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0.691~0.828)、灵敏度为73.8%、特异度为71.2%;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χ2=11.846,P=0.158),预测准确性为82.2%;Bootstrap重抽样内部验证平均绝对误差为0.029,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拟合,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风险阈值为0.10~0.40时有良好的净获益;合并糖尿病和β2微球蛋白(β2-MG)是影响CAP-CT值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重要性分别为0.121、0.564。[结论]重视肾脏功能的保护及血糖达标将有利于降低CAP的形成及增加CAP稳定性,尤其在选择用药时,应该更多关注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计算机断层成像 糖尿病 年龄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PERK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11
作者 贾乾 王洁 李雯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56-61,共6页
目的探究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50例有AS斑块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P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水平,... 目的探究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50例有AS斑块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P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水平,分析P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对AS斑块发生风险的影响;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患者临床资料、P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分析P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及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P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对AS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当血清PERK、CHOP及ATF4处于高水平时,AS斑块发生风险分别是低水平的2.947倍、1.586倍、1.727倍。稳定斑块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PERK、CHOP及ATF4低于不稳定斑块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不稳定斑块患者(P<0.01)。AS斑块患者PERK、CHOP、ATF4分别与TC、LDL-C、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PERK、CHOP、ATF4是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P<0.01)。PERK、CHOP、ATF4联合预测AS不稳定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较各因子单独预测AUC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PERK信号通路参与AS斑块发生发展,与血脂指标TC、LDL-C、TG、HDL-C显著相关。检测PER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有助于临床预判AS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动脉硬化 稳定性 内质网应激 蛋白激酶R内质网激酶 活化转录因子4 C/EBP同源蛋白 影响因素分析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鹰熙 张上仕 万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2022年6月我院就诊的3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类型分成稳定性心绞痛(稳定)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 目的:探究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2022年6月我院就诊的3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类型分成稳定性心绞痛(稳定)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组,各15例,均实施IVUS检查和支架介入术治疗,对比IVUS特征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并分析IVUS检查结果和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稳定组患者的外弹力膜面积(External elastic membrane area,EEM CSA)、斑块负荷、脂核尺寸、重构指数、破裂斑块、易损斑块均低于不稳定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稳定组中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inimal lumen cross-sectional area,MLA CSA)、纤维帽厚度和稳定斑块均明显高于不稳定组(P<0.05)。稳定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两组冠心病患者IVUS检查均对不良心血管事件造成影响(P<0.05)。结论:IVUS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US 冠状动脉硬化 斑块稳定性 支架介入术
下载PDF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Hcy及PDGF的关系分析
13
作者 李小琴 肖清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2278-2280,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小板密度因子(PDG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9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测所有患者的斑块性质,根... 目的:探讨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小板密度因子(PDG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9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测所有患者的斑块性质,根据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为斑块稳定组(n=48)和斑块不稳定组(n=50),记录两组患者的hs-CRP、Hcy和PDGF进行比较,分析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Hcy及PDGF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s-CRP、Hcy及PDGF对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结果:斑块稳定组患者的hs-CRP、Hcy和PDGF水平均较斑块不稳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hs-CRP、Hcy和PDGF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0.709和0.749。此时各水平的截断值为4.126mg/L、14.918μmol/L和2.604ng/L(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Hcy、PDGF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为临床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硬化斑块 冠心病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
14
作者 惠慧 王转转 +2 位作者 廖梅 李光智 吴光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1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之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14 d、3月观察组LVEF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均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不稳定斑块比例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IMT急不稳定斑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更快使血脂异常达标,更有效地抑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芪参益气滴丸 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斑块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15
作者 陆军 张绪凤 李勇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60-1764,共5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狭窄程度变化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以及分布情况、斑块类型、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颈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血流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软斑占比为45.71%,高于对照组(5.88%),观察组硬斑占比为25.71%,低于对照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易损斑块占比为65.71%,高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V、EDV分别为(55.30±3.37)、(10.51±2.76)cm/s,均小于对照组[(60.12±4.28)、(15.91±3.53)cm/s],观察组RI为0.81±0.14,大于对照组(0.73±0.1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颈动脉PSV、EDV联合RI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9.76%,特异度为60.34%,AUC为0.920,大于单项指标PSV的0.631、EDV的0.675和RI的0.60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和狭窄程度变化,通过超声检查显示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诊断脑梗死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 硬化斑块 形态 狭窄 超声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MR在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对比
16
作者 覃延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
目的:对比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与M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依据诊断方法分为MSCT组、MR组两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 目的:对比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与M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依据诊断方法分为MSCT组、MR组两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检查时间、成本费用、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1.06,P>0.05),其中MSCT组患者的纤维斑块检出率30.00%(18/60)低于MR组53.33%(32/60)(P<0.05),钙化斑块检出率43.33%(26/60)高于MR组26.67%(16/60)(P<0.05),但两组患者的脂质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和MR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χ^(2)=0.10,P>0.05),其中0级、1级、2级、3级、4级比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短于MR组(P<0.05),成本费用低于MR组(P<0.05)。MSCT组患者的满意度73.33%(44/60)低于MR组96.67%(58/60)(χ^(2)=4.71,P<0.05)。结论: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MSCT与MR的应用价值基本相当,MSCT更适用于钙化斑块的诊断,MR更适用于纤维斑块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MR的满意度显著高于MSCT,临床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MR 多层螺旋CT 检查时间 成本费用 满意度
下载PDF
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病理特征及分类 被引量:1
17
作者 邢运虹 李洋 +6 位作者 王文政 王亮亮 孙乐乐 杜秋香 曹洁 何光龙 孙俊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学重要诊断指标如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改变,有时由于死亡过程短暂、组织缺少反应时间,使得缺血部位定位困难,部分案件中死者首次发病即猝死,导致法医难以准确作出诊断。然而临床医学对于冠状动脉不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学重要诊断指标如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改变,有时由于死亡过程短暂、组织缺少反应时间,使得缺血部位定位困难,部分案件中死者首次发病即猝死,导致法医难以准确作出诊断。然而临床医学对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研究揭示了其病变引发的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在冠心病猝死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归纳整理了基于临床医学研究的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病理特征,包括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以及导致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并简述粥样斑块研究进展与研究技术方法,以期通过诊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同病理状态,完善冠心病猝死死亡机制研究,提高冠心病猝死法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脏性猝死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斑块 病理特征 综述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改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18
作者 袁志兵 李晓辉 +2 位作者 李淑惠 张海港 刘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1-743,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AS) 斑块稳定性 三七总皂苷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机制探讨 syndrome 急性冠脉综合征 SAPONIN 稳定斑块
下载PDF
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斑块稳定性有关 被引量:25
19
作者 刘娟 陈丽琴 +2 位作者 苏秀兰 陈良光 李时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4例冠状动脉组织蜡块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结合SmartScape图像分析系统... 目的探讨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4例冠状动脉组织蜡块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结合SmartScape图像分析系统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面积、脂核面积和纤维帽厚度进行测量分析,将其分为正常血管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结果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斑块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斑块脂核面积和纤维帽厚度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血管中白细胞介素6和18无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无表达或极少量表达;在不稳定斑块组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尤其是在纤维帽的肩部和脂质核心。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具有相关性,且各因子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并且它们之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检测这些因子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冠心病危险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冠状动脉硬化 斑块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8 肿瘤坏死因 子α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鉴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海文 杨志明 萧传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81-585,共5页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迅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及各种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可较好的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故其对于ACS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硬化 斑块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