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耿旭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1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佛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佛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手术相关指标,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的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从总体治疗效果上来看,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上来看,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上,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颇为显著,可优化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柏江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靖江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靖江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观察组髋关节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可选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相比保守治疗近期效果更理想,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不稳定性股骨隆间骨折 直接前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补肝益肾强骨方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TGF-β1、tPINP、VEGF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夏可莹 谢水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457-1464,共8页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强骨方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强骨方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护骨素(OPG)、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情况。【结果】(1)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0%(65/69),对照组为82.61%(57/69),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173,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Harris评分的升高幅度及对中医证候总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D-D、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IL-6、D-D、PGE2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VEGF、TGF-β1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BMP-2、OPG、t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BMP-2、OPG、tPINP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而言,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肝益肾强骨方 老年人 不稳定性股骨隆间骨折 肝肾亏虚型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骨代谢指标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加味参芪四物汤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气血亏虚型)IL-6、TNF-α、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玲星 李正文 吕伟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参芪四物汤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气血亏虚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气血亏虚型)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加味参芪四物汤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气血亏虚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气血亏虚型)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芪四物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β-EP)、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t分别=9.19、12.18、12.94、-8.29、7.92、9.35、7.61、9.27、7.90,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1,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35,P<0.05)。结论对于PFNA内固定术联合加味参芪四物汤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气血亏虚型)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对骨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还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四物汤 不稳定性股骨隆间骨折 气血亏虚型 炎症因子 老年人 骨代谢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5
作者 李晗 徐执扬 +3 位作者 吴冯胜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InterTan治疗,标准组采用标准InterTan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术中输血量、尖顶距(TAD)、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长钉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长于标准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输血量、T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标准组,Harris评分高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InterTan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加长InterTan 髓内钉 老年
下载PDF
内侧骨皮质复位、不复位状态下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可为 朱剑 徐闯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77-80,共4页
目的比较内侧骨皮质复位与不复位状态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效果。方法81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复位组(43例)和未复位组(38例),两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治... 目的比较内侧骨皮质复位与不复位状态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效果。方法81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复位组(43例)和未复位组(38例),两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复位组在治疗过程中复位内侧骨皮质,对照组不复位内侧骨皮质,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干角丢失度、股骨颈长度变化及术后Harris评分、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内固定术失败率、并发症。结果与未复位组比较,复位组颈干角丢失度、股骨颈长度变化小(P均<0.05);与未复位组比较,复位组术后3、6、12个月Harris评分增加(P均<0.05);与未复位组比较,复位组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高(P均<0.05)。与未复位组比较,复位组内固定术失败率低(P<0.05)。结论相较于内侧骨皮质不复位状态,内侧骨皮质复位状态下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IFF可增加骨折稳定性,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颈干角丢失度、股骨颈长度变化以及内固定术失败发生率,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复位术 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颈干角丢失度 股骨颈长度
下载PDF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李相才 蒋冬升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3期54-57,共4页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效果。方法 96例老年不稳定性IF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人工...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效果。方法 96例老年不稳定性IF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402.52±56.50)ml、术后引流量(200.44±43.02)ml多于对照组的(188.65±30.52)、(65.50±20.45)ml,手术操作时间(68.52±15.00)min长于对照组的(49.65±14.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82.68±6.04)、(75.50±5.85)分,高于对照组的(72.55±5.54)、(67.85±6.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IF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特点,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利于术后髋关节康复,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保障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隆间骨折 不稳定性 老年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
8
作者 胡元斌 李永顺 刘冬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6185-16190,共6页
目的:通过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来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法,以及如何确保该病人得到最好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85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 目的:通过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来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法,以及如何确保该病人得到最好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85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43例PFNA治疗,42例DHS治疗,分别从术中时长、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时长进行详细记录并评估,以确保统计其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85例患者中,随访6~16个月(平均11.6个月),无死亡病例。PFNA组与DHS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时长、出血量、术后功能锻炼恢复时长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PFNA固定较髓外DHS固定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稳定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不同体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9
作者 赵凌燕 赵洪波 +3 位作者 杨东海 梁辉 曹成明 刘晓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仰卧位组,将采取非牵引床侧卧位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侧卧位组。分析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复位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侧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仰卧位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方式、输血情况、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干角、尖顶距、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相当,但非牵引床侧卧位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放射暴露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侧卧位 仰卧位
下载PDF
HA与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敖鹏 夏卫民 赵学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20-24,共5页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9月新钢中心医院骨科收治114例的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9月新钢中心医院骨科收治114例的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经过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法分为HA组(n=12)与PFNA组(n=102)。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1、3、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逐步升高,HA组均高于P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HA组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与PFNA内固定对于不稳定A2/A3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相较于PFNA内固定,HA术中出血量更多,但HA能更好地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隆间骨折 术后出血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 被引量:8
11
作者 谷长跃 武汉 +1 位作者 卢秋野 栾志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77-1278,共2页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隆间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林智星 林正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3期94-98,共5页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1.45±11.63)min]长于对照组[(63.71±9.24)min],术中出血量[(165.41±22.74)m L]多于对照组[(127.82±24.32)mL],负重时间[(11.93±2.76)d]、骨折愈合时间[(10.42±2.07)周]短于对照组[(15.38±3.59)d、(13.92±2.4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0、6.286、4.242、6.105,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水平(39.07±5.37)pg/mL,白细胞介素-6水平(32.14±2.72)p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30.97±2.16)pg/mL,均低于对照组[(48.14±6.23)pg/mL、(43.66±3.25)pg/mL、(37.32±2.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9、15.135、9.843,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472.91±25.24)ng/L]低于对照组[(521.46±27.63)ng/L],观察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84.59±9.20)ng/mL]高于对照组[(73.61±8.6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3、4.844,P<0.001)。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炎症反应,促进骨质修复,抑制骨吸收,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并发症 炎症因子 骨代谢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陈胜利 黄涛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探析半髋关节置换术(HA)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接收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治疗的25例纳入对照组,将... 目的:探析半髋关节置换术(HA)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接收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治疗的25例纳入对照组,将采取HA治疗的25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其手术指标,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牛津髋关节功能量表(OHS)评分、骨密度,记录其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假体松动或滑脱、关节疼痛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液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及患肢恢复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RS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F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H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OH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高于术前,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采取HA治疗,可提高其骨密度,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进程,促使其患肢尽早恢复负重并开展日常活动,且安全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稳定 股骨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固定术
下载PDF
远端锁钉应用对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林炳林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远端锁钉应用对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5例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Gamm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是... 目的:探讨远端锁钉应用对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5例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Gamm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应用远端锁定螺钉内固定治疗分为远端锁定组(n=45)和未远端锁定组(n=40)。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败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时间Harris评分与VAS评分。结果:未远端锁定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远端锁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2,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均升高,远端锁定组患者低于未远端锁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79,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均降低,且未远端锁定组患者低于远端锁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98,P<0.05)。结论: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Gamm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基础上,不应用远端锁定螺钉内固定手术成功率较高,且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水平,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锁钉 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并发症 Gamma髓内钉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3 位作者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F组,每组各30例。P组采用PENG阻滞,F组采用FICB。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术后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T1,神经阻滞前;T2,神经阻滞后30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65~85岁,平均(70.6±6.0)岁。两组T2~T5时点静息和运动时VAS均低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静息和运动时所有时点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与FICB均可缓解老年IFF患者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且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罗炎炎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后予以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4d,两组APTT、TT均较术前增加,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IB、D-D均较术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前降低(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活血通脉汤应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活血通脉汤 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固定与不固定疗效比较
17
作者 陆春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98-0101,共4页
分析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中关于小粗隆固定与不固定的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PFNA治疗,其中有62例实施小粗隆捆绑钢丝内固定,剩余则为不固定。结果 不固定组手... 分析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中关于小粗隆固定与不固定的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PFNA治疗,其中有62例实施小粗隆捆绑钢丝内固定,剩余则为不固定。结果 不固定组手术时间稍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是组间差异不大,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小粗隆固定组术后恢复较好,但术后短期内髋关节外侧疼痛发生率较高。结论 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治疗中,对小粗隆固定术后恢复优于不固定,但术后短期内髋关节外侧疼痛发生率较高,因此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固定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隆撕裂骨折 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隆固定 隆不固定
下载PDF
PFNA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Harris量表评估
18
作者 梁世晅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0期22-26,共5页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淮安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淮安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bone plate,LPFP)组(27例)和PFNA组(33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Harri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LPFP组治疗有效率92.59%高于PFNA组的87.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肠蠕动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显著短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的各项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术后3、7 d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PFNA组患者Harris、ADL及WHOQOL-100评分均显著高于LP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PFNA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取得安全高效的理想手术效果,且预后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下载PDF
比较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19
作者 吕健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73-0076,共4页
探讨内固定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6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2和A3型)高龄患者(年龄大于70岁)共90例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和... 探讨内固定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6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2和A3型)高龄患者(年龄大于70岁)共90例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对比疗效(每组45例)。结果 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髋关节置换组低(P<0.05);而下床活动时间、 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率和术后一年生存率,内固定组略低于关节置换,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出血量、手术时间更优,而康复时间、并发症、关节功能,术后一年与关节置换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稳定 高龄 内固定物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20
作者 曾进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2-0085,共4页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对比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期间,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效果方面比内固定术更为突出,除有助于患者治疗时间缩短外,可增强其髋关节功能,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