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评估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江滔 李选民 +1 位作者 张琛 赵邦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26-2729,共4页
目的:探究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计选入11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58例)均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 目的:探究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计选入11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58例)均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59例)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手术前后骨密度水平(股骨大粗隆、股骨颈、Ward三角)、术前及术后7 d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R)、D-二聚体(D-D)水平、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治疗满意率等数据。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相近,P>0.05,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Harri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股骨大粗隆、股骨颈、Ward三角骨密度水平相当,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骨密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PLT、PAgR、D-D水平相当,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PLT、PAgR、D-D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9%)低于对照组(12.0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6.61%)高于对照组(84.48%),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临床价值极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密度水平改善,血栓等并发症率低,患者恢复快,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通脉汤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骨密度水平
下载PDF
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不稳定粗隆间骨折39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洪强 戴颖 +2 位作者 赵滨 刘炯 陈艺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6期523-523,共1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最常见的骨折,尤以老年患者多见,多种股骨髓内钉用于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应用股骨重建钉治疗39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回顾分析如下。
关键词 隆间不稳定骨折 重建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董明 解传信 江乐健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1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不同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共104例,其中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为A组,共52例,采用...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不同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共104例,其中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为A组,共52例,采用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下肢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显著高于B组,术中出血量远高于B组,而负重时间则远低于B组(P<0.05);A组患者下肢活动优良率为94.23%,显著高于B组80.77%,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85%显著低于B组19.23%(P<0.05)。结论于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相比,对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更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改善下肢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建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6-117,128,共3页
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采用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容易出现骨不连、固定失败,导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因此对于该类患者需采用关节置换手术进行补救[1]。研究[2-3]指出,采用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有... 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采用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容易出现骨不连、固定失败,导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因此对于该类患者需采用关节置换手术进行补救[1]。研究[2-3]指出,采用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有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并能减少内固定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术 老年 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PFN与DHS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永广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3X期81-81,共1页
目的:探讨PFN与DHS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38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人,分别采用DHS和PFN的方... 目的:探讨PFN与DHS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38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人,分别采用DHS和PFN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和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明显长于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观察指标也明显高于观察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93.75%,观察组在治疗结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PFN治疗的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的特点,是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 DHS 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加三叶钢板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龙根如 刘保健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加三叶钢板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DHS加三叶钢板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术前先对患肢进行皮肤牵引或骨牵引3~5 d,然后在C型臂监视下闭合复位,行DHS加三叶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加三叶钢板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DHS加三叶钢板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术前先对患肢进行皮肤牵引或骨牵引3~5 d,然后在C型臂监视下闭合复位,行DHS加三叶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月。32例患者中优20例,良10例,可0例,差2例,优良率为93.75%。结论 DHS加三叶钢板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是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三叶钢板 内固定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建立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术治...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和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3.71±10.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35±9.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001,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6.90±63.44)m L、(81.85±8.67)min、(13.81±1.04)d、6.67%,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7.76±82.92)m L、(114.74±11.52)min、(22.83±3.51)d、26.67%。观察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优于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 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世海 崔建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选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在我院2017年06月至2020年07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当中选取130例。采用内固定术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关节置... 目的:分析研究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选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在我院2017年06月至2020年07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当中选取130例。采用内固定术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关节置换术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46%)及并发症发生率(1.54%)等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71.45±62.08)ml、手术时间(81.64.±8.52)min、住院时间(13.76±1.03)d及生活质量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关节置换术,对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人 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实施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9
作者 李琳琳 《中外医疗》 2020年第7期128-129,135,共3页
目的针对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实施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实施关节置换术的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纳入对象,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 目的针对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实施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实施关节置换术的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纳入对象,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45例,护理干预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对常规护理组予以护理,采用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组予以护理,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优良率为75.6%,护理干预组优良率为95.6%。护理干预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2,P<0.05)。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7,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实施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加快患者的髋关节恢复,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关节置换术 护理干预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吴朋伟 《蛇志》 2019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UI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治疗的125例UI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患者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62例患者实施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UI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治疗的125例UI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患者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62例患者实施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和72 h的VAS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治疗UIF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HARRIS评分 VAS评分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刘选 刘仁德 刘龙腾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3期152-153,共2页
目的:观察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内固... 目的:观察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组间手术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1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人
下载PDF
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2
作者 罗炎炎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后予以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4d,两组APTT、TT均较术前增加,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IB、D-D均较术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前降低(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活血通脉汤应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活血通脉汤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13
作者 曾进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2-0085,共4页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对比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期间,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效果方面比内固定术更为突出,除有助于患者治疗时间缩短外,可增强其髋关节功能,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凝血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影响的对比
14
作者 郝晓芳 陈雯 +2 位作者 郭子龙 张雅琳 杨春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4期2620-262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凝血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凝血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关节置换组(n=51)和内固定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二聚体(D-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随访12个月内二次手术的情况。结果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少于内固定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PT、APTT、TT、FIB、D-D、丙二醛水平均较术前1 d升高,SOD、GSH-Px水平均较术前1 d降低,且关节置换组患者的PT、APTT、TT、FIB、D-D、丙二醛水平均低于内固定组,SOD、GSH-Px水平均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关节置换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二次手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关节置换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加快术后关节功能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可减轻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凝血酶原时间 丙二醛 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术后 凝血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PFNA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喻单根 李宏杰 +5 位作者 张建河 吕飞 路露 冯志斌 段晓亮 安晓晖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6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25~84岁,平均62岁。采用PFNA治疗42例,股...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6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25~84岁,平均62岁。采用PFNA治疗42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54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4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患者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及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解剖锁定钢板 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车晓明 刘建华 +1 位作者 王明远 韩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306-230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 PFNA)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5月-2012年12月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组)、加长柄双极人工...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 PFNA)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5月-2012年12月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组)、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AFHR组)2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其中,PFNA组22例,AFHR组18例,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上PFNA组较AFRH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后Harris评分、感染率、术后慢性并发症PFNA组较AFH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地负重时间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Harris评分及感染率二者无明显差异,但AFHR组在早期功能锻炼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17
作者 吴玉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9期16-18,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人...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炎症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骨密度相比,P>0.05。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与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两组患者的IL-6、IL-8、TNF-α、CRP水平、VAS评分相比,P>0.05。在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IL-6、IL-8、TNF-α、CRP水平、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人工关节置换,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内固定治疗的创伤性较小,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更易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手术 预后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18
作者 刘进显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4期3-4,共2页
目的对比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对比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优于内固定治疗,能提高骨折恢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优先考虑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治疗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大粗隆钢板结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秋 张平 +1 位作者 刘耀升 刘蜀彬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4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大粗隆钢板结合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髋部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2011年7月—2014年6月,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男3例,女12例,年龄80;5岁,平均83岁。按Evans-Jensen分型,Ⅱa型8例,Ⅱb型3例... 目的:观察应用大粗隆钢板结合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髋部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2011年7月—2014年6月,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男3例,女12例,年龄80;5岁,平均83岁。按Evans-Jensen分型,Ⅱa型8例,Ⅱb型3例,Ⅲ型4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水泥型双动股骨头置换,同时用大粗隆钢板固定移位不稳定的股骨大粗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移位的大粗隆骨折部位复位良好,大粗隆钢板固定牢靠,人工半髋关节假体位置满意,未出现术后下沉。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结论:大粗隆钢板可有效地解决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因大粗隆移位而髋部后外侧不稳定的问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同时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满足早期负重的要求,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隆钢板 髋关节置换 高龄
原文传递
LPFP与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靖光武 王金华 +1 位作者 任国海 赵鸿声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l plate,LPFP)与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2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采用LPFP、40例PFN进行治疗。从切口长度...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l plate,LPFP)与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2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采用LPFP、40例PFN进行治疗。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LPFP组与PF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上高于PFN组。LPFP组较PFN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LPFP较PFN具有切口长、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及术后并发症较高的缺点,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应慎用,推荐PFN。但对于髓腔过小、股骨生理性前弓曲度过大的患者LPFP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LPFP PF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