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缪旭东 闫乔生 +1 位作者 贾晶 刘海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0期1058-1059,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1-03—2014-09采用改良Stoppa入路结合单侧或双侧髂窝入路手术治疗12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60 min,术中失血200-800 ml。术... 目的 探讨改良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1-03—2014-09采用改良Stoppa入路结合单侧或双侧髂窝入路手术治疗12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60 min,术中失血200-800 ml。术后X线片显示双侧骨盆环复位固定满意。12例获平均9.8(6-1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疗效根据Matta功能标准评定:优9例,良3例。无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改良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具有损伤小、显露好、操作简单的优点,疗效满意,对于双侧骨盆环损伤尤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环骨折 改良STOPPA入路 髂窝入路
原文传递
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 被引量:2
2
作者 宋远征 杜春雨 +2 位作者 林峰 朱法豪 沈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0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2—2016-12采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24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采用SF-12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Majeed骨盆损伤量化评分... 目的探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2—2016-12采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24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采用SF-12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Majeed骨盆损伤量化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8(12~24)个月。术后3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仅表现为大腿前外侧轻度麻木,取出钉棒系统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异位骨化,但没有症状。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16例,良6例,可2例。术后12个月骨盆损伤量化Majeed评分65~98(91.2±1.5)分。采用SF-12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身体健康41~48(43.3±0.3)分,心理健康43~49(45.0±0.4)分。结论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环骨折 椎弓根钉棒系统 内固定 微创
原文传递
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伟华 王虎 +4 位作者 孙景福 罗军 刘晓雷 吴仁涛 刘小鹏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诊疗照护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患者,在实施髂窝入路复位时,... 目的:探究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诊疗照护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患者,在实施髂窝入路复位时,应妥善固定好骨盆后环,并采取改良Stoppa入路,切口一般是在耻骨联合上方2指处做一横切口,同时也可以采取正中纵切口,并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充分暴露腹膜外间隙,借助骨盆复位器械进行辅助复位,利用钢板进行固定塑形重建,待复位满意后再做最后的固定处理,对腹直肌前鞘要进行仔细修复,最后再缝合手术切口。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0~150 min,平均时间为(116.7±5.9)min;术中出血量达200~700 m L,平均出血量达(400.8±13.5)m L。手术结束后,通常会选择X线片来确定双侧或单侧骨盆环复位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复位均满意。对所有患者实施为期7~1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9±1.1)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3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2.8±2.3)周。除了仅1例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外,均未并发复位不良或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而言,采取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手术开展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暴露视野良好、损伤小的优点,能达到较为可观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TOPPA入路 髂窝入路手术 不稳定骨盆骨折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袁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698-699,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效果,以期对本病后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0例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观察两组,每组各15例,分别给予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与微创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观察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效果,以期对本病后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0例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观察两组,每组各15例,分别给予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与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后环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d骨盆X线片及CT重建优良率、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优良率依次为86.7%、100.0%,和对照组80.0%、93.3%相比较,差异皆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方案治疗,更具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骨折 微创内固定 开放复位内固定 效果观察
下载PDF
骶棘韧带损伤对高能量骨盆骨折骨盆环稳定性影响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勇 金学荣 +3 位作者 张涛 宋静 徐宁 马小芳 《人民军医》 2017年第12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探讨高能量骨盆骨折时骶棘韧带的影像学改变,评估骶棘韧带损伤对高能量骨盆骨折骨盆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能量损伤骨盆环不稳定骨折21例,收集病例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统计伤后1天、3天、1周、2周、4周CT检查骶棘韧带的显示率... 目的:探讨高能量骨盆骨折时骶棘韧带的影像学改变,评估骶棘韧带损伤对高能量骨盆骨折骨盆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能量损伤骨盆环不稳定骨折21例,收集病例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统计伤后1天、3天、1周、2周、4周CT检查骶棘韧带的显示率,评估高能量损伤骨盆环不稳定骨折CT扫描的最佳时间窗;统计不同程度骨盆分离导致骶棘韧带损伤的CT表现及MRI骶棘韧带损伤不同分级,评估骶棘韧带损伤对骨盆环稳定性的影响。比较伤后不同时间CT检查骶棘韧带显示率的差异,以及不同程度骨盆前环分离和(或)骨折断端分离骶棘韧带损伤情况。结果:(1)伤后1周CT检查健侧骶棘韧带显示率90.5%,非常显著高于伤后1天的38.1%、伤后3天的52.4%(P<0.01);与伤后2周、4周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伤后2周CT检查伤侧骶棘韧带显示率81.0%,与伤后1天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伤后3天的14.3%、伤后1周的61.9%比较,亦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与伤后4周比较,则差异不显著(P>0.05)。(2)耻骨联合分离4cm骶棘韧带损伤,与耻骨联合分离3cm、2.5cm、2cm、1cm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单侧耻骨、坐骨骨折断端分离或双侧耻骨、坐骨骨折断端分离之和3cm骶棘韧带损伤,与单侧骨折断端分离或双侧骨折断端分离之和4cm、2.5cm、2cm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单侧耻骨(或坐骨)骨折断端上下分离2.5cm,骶棘韧带几乎全部断裂,与单侧耻骨(或坐骨)骨折断端上下分离4cm、2cm骶棘韧带损伤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单侧耻骨和坐骨共同骨折断端上下分离1cm,伤侧骶棘韧带几乎全部断裂,健侧骶棘韧带完整。(3)行MRI检查10例中,骶棘韧带Ⅰ级损伤,伤侧1条,健侧3条;Ⅱ级损伤,伤侧9条,健侧7条。骨盆后环损伤伴骨盆前环分离≥2.5cm损伤的骶棘韧带,Ⅱ级损伤13条;骨盆后环损伤伴骨盆前环分离<2.5cm损伤的骶棘韧带,Ⅱ级损伤3条。结论:对于高能量损伤骨盆环不稳定骨折,选择合适的CT、MR扫描时间窗,是清晰显示和诊断骶棘韧带损伤的关键;骶棘韧带损伤会严重影响骨盆环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损伤骨盆不稳定骨折 骶棘韧带损伤 影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