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空真如”与“不空如来藏”--中国佛教的两个面向
1
作者
陈坚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如来藏(真如)思想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根本理论,它在《大乘起信论》和《大乘止观法门》中都被作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但是在这两个经典文本中,如来藏(真如)思想有不同的内涵,分别对应于中国佛教的两个面向,其中《大乘起信论》立"只具净...
如来藏(真如)思想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根本理论,它在《大乘起信论》和《大乘止观法门》中都被作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但是在这两个经典文本中,如来藏(真如)思想有不同的内涵,分别对应于中国佛教的两个面向,其中《大乘起信论》立"只具净法"的"不空真如"以追求烦恼心和清净心的区隔,而《大乘止观法门》则立"兼具染净二法"的"不空如来藏"以追求烦恼心和清净心的圆融。虽然"不空真如"和"不空如来藏"在佛学理论上有着不同的诉求,但是在中国佛教的修行实践过程中,两者又会有机地统一起来,即修行的过程面向"不空真如"而修行的结果则面向"不空如来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大乘止观法门》
“
不空
真如”
“
不空如来藏
”
中国佛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在中国的演变——以《胜鬘经》诸注释书为中心
2
作者
杨玉飞
《中国佛学》
2022年第1期236-249,共14页
“空”与“如来藏”原本是相对的存在,然而作为如来藏系经典“三经一论”之一的《胜鬘经》却将两者结合起来,提出了“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说法。关于“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说明,《胜鬘经》中仅有寥寥数言,但中国现存...
“空”与“如来藏”原本是相对的存在,然而作为如来藏系经典“三经一论”之一的《胜鬘经》却将两者结合起来,提出了“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说法。关于“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说明,《胜鬘经》中仅有寥寥数言,但中国现存的《胜鬘经》诸注释书中却有着相当丰富的论述与阐释。通过对这些《胜鬘经》注释书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佛教思想家对“空”“如来藏”以及“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理解,从而把握“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
如来
藏
空
如来
藏
不空如来藏
《胜鬘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楞伽经》的自觉圣智境界与如来藏思想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祖荣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8,共7页
对《楞伽经》如来藏思想的系统研究由来已久,成果丰富,然目前之研究仍多只重于从"藏"而非"如来"的视角来解读。新近的研究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一定程度上开始转换视角。本文延续这一思路,从"如来"的角...
对《楞伽经》如来藏思想的系统研究由来已久,成果丰富,然目前之研究仍多只重于从"藏"而非"如来"的视角来解读。新近的研究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一定程度上开始转换视角。本文延续这一思路,从"如来"的角度解读《楞伽经》的如来藏思想,认为其与"自觉圣智境界"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楞伽经》构造了"自觉圣智境界"和"凡夫境界"的双重模式,并以修行解脱将二者贯穿会通,这既是经中如来藏与识藏交涉的表征,体现如来藏与真常唯识融合的特点,也是如来藏为垢所覆的另一种表达,进而体现"空如来藏"的特性。另一方面,"自觉圣智境界"与"不空如来藏"又有内在一致的联系,其归结点便在于殊胜功德的具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觉圣智境界
如来
藏
识
藏
无我
如来
藏
不空如来藏
原文传递
题名
“不空真如”与“不空如来藏”--中国佛教的两个面向
1
作者
陈坚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系
山东大学宗教学系
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
出处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文摘
如来藏(真如)思想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根本理论,它在《大乘起信论》和《大乘止观法门》中都被作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但是在这两个经典文本中,如来藏(真如)思想有不同的内涵,分别对应于中国佛教的两个面向,其中《大乘起信论》立"只具净法"的"不空真如"以追求烦恼心和清净心的区隔,而《大乘止观法门》则立"兼具染净二法"的"不空如来藏"以追求烦恼心和清净心的圆融。虽然"不空真如"和"不空如来藏"在佛学理论上有着不同的诉求,但是在中国佛教的修行实践过程中,两者又会有机地统一起来,即修行的过程面向"不空真如"而修行的结果则面向"不空如来藏"。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大乘止观法门》
“
不空
真如”
“
不空如来藏
”
中国佛教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在中国的演变——以《胜鬘经》诸注释书为中心
2
作者
杨玉飞
机构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宜春学院江西宗教问题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佛学》
2022年第1期236-249,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胜鬘经》与中国如来藏思想的展开研究”(项目号:18CZJ00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南北朝时期的如来藏思想研究——以如来藏系‘三部经’为中心”(项目号:ZJ20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空”与“如来藏”原本是相对的存在,然而作为如来藏系经典“三经一论”之一的《胜鬘经》却将两者结合起来,提出了“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说法。关于“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说明,《胜鬘经》中仅有寥寥数言,但中国现存的《胜鬘经》诸注释书中却有着相当丰富的论述与阐释。通过对这些《胜鬘经》注释书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佛教思想家对“空”“如来藏”以及“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理解,从而把握“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空
如来
藏
空
如来
藏
不空如来藏
《胜鬘经》
分类号
B946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楞伽经》的自觉圣智境界与如来藏思想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祖荣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8,共7页
文摘
对《楞伽经》如来藏思想的系统研究由来已久,成果丰富,然目前之研究仍多只重于从"藏"而非"如来"的视角来解读。新近的研究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一定程度上开始转换视角。本文延续这一思路,从"如来"的角度解读《楞伽经》的如来藏思想,认为其与"自觉圣智境界"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楞伽经》构造了"自觉圣智境界"和"凡夫境界"的双重模式,并以修行解脱将二者贯穿会通,这既是经中如来藏与识藏交涉的表征,体现如来藏与真常唯识融合的特点,也是如来藏为垢所覆的另一种表达,进而体现"空如来藏"的特性。另一方面,"自觉圣智境界"与"不空如来藏"又有内在一致的联系,其归结点便在于殊胜功德的具备。
关键词
自觉圣智境界
如来
藏
识
藏
无我
如来
藏
不空如来藏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空真如”与“不空如来藏”--中国佛教的两个面向
陈坚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在中国的演变——以《胜鬘经》诸注释书为中心
杨玉飞
《中国佛学》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楞伽经》的自觉圣智境界与如来藏思想
杨祖荣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