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命之轻与生存之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活着》比较 |
陈孟
陈煜
王鸿雁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2
|
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叙事节奏 |
刘心莲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4
|
|
3
|
城市安全不能承受之重与流动人口不能承受之轻——兼论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预警机制的作用与完善 |
陈心歌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
2007 |
6
|
|
4
|
轻与重:在对立中走向统一——电影《布拉格之恋》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对比分析 |
窦志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5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文本与电影作品意义解读 |
孙霄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6
|
小说与电影的裂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女性身体解读 |
陈香玉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3 |
0 |
|
7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梦境分析 |
张丹柯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4 |
0 |
|
8
|
《雅歌》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音乐性 |
欧阳巧林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1 |
0 |
|
9
|
现代性阵痛之后——解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多重话语 |
张春梅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0
|
异化的新层次展现——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人本思想 |
王燕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3
|
|
11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特丽莎的形象分析 |
姚迪
|
《文教资料》
|
2011 |
2
|
|
12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原型批评解读 |
刘惠娟
|
《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3
|
存在,向死而生中自主实现人的可能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人生哲学意义阐释 |
陈丽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3
|
|
14
|
所谓事业──兼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红楼梦》做一种比较(上) |
王彬彬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5
|
|
15
|
“存在”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尹璐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2
|
|
16
|
所谓事业──兼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红楼梦》做一比较(下) |
王彬彬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4
|
|
17
|
在小说里思考存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黄金时代》比较 |
段金柱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8
|
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对话性与内结构 |
吴巍巍
|
《咸宁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9
|
在回顾历史时保持清醒──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何慧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1
|
|
20
|
生命在轻重间轮回——解读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白露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