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期刊

机构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人而不致于人——“武术与兵家”研究之三 被引量:4
1
作者 乔凤杰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103,共4页
掌握主动而摆脱被动,“致人而不致于人”,对于所有形式的对抗斗争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古代兵家与传统武术家们不但对此达成了共识,而且,略为深入,我们还会发现,两者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的基本思路,也是大致相同的。
关键词 致人 不致于人 武术 兵家
下载PDF
论“致人而不致于人”谋略思想在警察格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娄丙午 庄海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93-95,共3页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孙子兵法》十三篇贯穿始终的谋略思想。“致人”就是支配、调动、制约敌方 ,即紧握主动权 :“不致于人”即不被敌人所调动 ,所控制。将此思想运用于警察格斗中 ,能够更好地打击制服罪犯和控制犯罪 ,减少或避免民...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孙子兵法》十三篇贯穿始终的谋略思想。“致人”就是支配、调动、制约敌方 ,即紧握主动权 :“不致于人”即不被敌人所调动 ,所控制。将此思想运用于警察格斗中 ,能够更好地打击制服罪犯和控制犯罪 ,减少或避免民警在执法战斗中的伤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人 不致于人 警察格斗 运用
下载PDF
“致人而不致于人”思想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应用
3
作者 任力 《孙子研究》 2017年第1期46-48,共3页
孙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论述可概括为:机动灵活;以我为主;保持攻势。红军长征中,毛泽东等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充分体现了灵活机动、以我为主和保持攻势的指挥艺术,在战略被动的不利局面中谋求战役主动,堪称夺取... 孙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论述可概括为:机动灵活;以我为主;保持攻势。红军长征中,毛泽东等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充分体现了灵活机动、以我为主和保持攻势的指挥艺术,在战略被动的不利局面中谋求战役主动,堪称夺取和把握战场主动权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 致人而不致于人 四渡赤水 指挥艺术
下载PDF
“致人而不致于人”视角下的汉末襄樊之战
4
作者 史晓 《孙子研究》 2022年第5期66-73,共8页
汉末襄樊之战是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形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次战役基本确立了日后魏、蜀、吴三国的势力范围。对襄樊之战的研究可以基于《孙子兵法》中“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争思想来进行。“先胜而后求战”“我专而敌分... 汉末襄樊之战是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形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次战役基本确立了日后魏、蜀、吴三国的势力范围。对襄樊之战的研究可以基于《孙子兵法》中“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争思想来进行。“先胜而后求战”“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这些是“致人而不致于人”战争思想中的几大主要作战原则。以这四条主要作战原则为基本思路分析襄樊之战,有利于对战役中各方的胜败因素做出更为深刻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樊之战 关羽 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 军事思想
下载PDF
致人而不致于人
5
作者 陈海涛 《中国城市金融》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7-57,共1页
致人而不致于人陈海涛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曾被唐太宗李世民一言以概之———致人而不致于人。其实这句话正出自《孙子兵法》的虚实篇。它的主旨就是在军事活动中,必须夺取战争的主动权。纵观古今中外战役,无不印证着这条古老而深刻... 致人而不致于人陈海涛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曾被唐太宗李世民一言以概之———致人而不致于人。其实这句话正出自《孙子兵法》的虚实篇。它的主旨就是在军事活动中,必须夺取战争的主动权。纵观古今中外战役,无不印证着这条古老而深刻的军事规律。现代的金融竞争,也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 中国工商银行 商业银行 衡阳市 湖南省 军事规律 军事活动 主动权 粗放经营
原文传递
谈《孙子兵法》主动权思想与武术散手竞技 被引量:2
6
作者 万怀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4期43-46,共4页
在一切对抗性活动中,主动权都是决定胜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散手技击,是中华武术对抗性极强的徒手格斗项目,除要求运动员以强健的身体、高超的技艺、稳定的心理素质做为实力基础外,还需要运动员具有冷静、智慧的头脑去争得竞技场上的主... 在一切对抗性活动中,主动权都是决定胜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散手技击,是中华武术对抗性极强的徒手格斗项目,除要求运动员以强健的身体、高超的技艺、稳定的心理素质做为实力基础外,还需要运动员具有冷静、智慧的头脑去争得竞技场上的主动权,以获得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武术散手 运动员 对手 散打 致人而不致于人 虚实 心理素质 原则方法 中华武术
下载PDF
《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体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葛荣晋 《管子学刊》 1998年第1期44-53,共10页
《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体系葛荣晋孙子的宏观战略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微观战术思想体系内容也非常丰富。“致人而不致于人”、“奇正之术”、“避实击虚”和“九地”、“六形”的具体战术等,都是孙子的战术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一、“... 《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体系葛荣晋孙子的宏观战略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微观战术思想体系内容也非常丰富。“致人而不致于人”、“奇正之术”、“避实击虚”和“九地”、“六形”的具体战术等,都是孙子的战术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一、“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权思想孙武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战术思想 致人而不致于人 避实击 孙武 主动权 敌人 战争 作战原则 虚实关系
下载PDF
《孙子兵法》与预防犯罪战略决策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树梁 《科学决策》 1996年第1期15-19,共5页
《孙子兵法》与预防犯罪战略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冯树梁研究员《孙子兵法》是诞生于中国2500年前的一部军事巨著,被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一致推崇。... 《孙子兵法》与预防犯罪战略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冯树梁研究员《孙子兵法》是诞生于中国2500年前的一部军事巨著,被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一致推崇。在当代它的应用范围早已越出军界,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预防犯罪战略 有组织犯罪 “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略决策 打击犯罪 致人而不致于人 战略运筹 战术决策 综合治理
下载PDF
试谈《孙子兵法》与篮球竞技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希林 《山东体育科技》 1996年第1期44-46,共3页
《孙子兵法》中有关主动权的论述十分丰富,内涵深刻。它对篮球竞技的发展与提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使用价值。在一切对抗性的活动中,主动权都是决定胜负至关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主动权.篮球技战术.致人而不致于人.知彼知己.出奇制胜.兵者诡道
下载PDF
试论《孙子兵法》以“胜”为核心的战争理论体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汝波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5-23,共9页
试论《孙子兵法》以“胜”为核心的战争理论体系于汝波《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战争理论。《孙子兵法》的战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缜密完整的体系,其核心是一个“胜”字。它以“胜”为总纲,下辖三个子纲,或者说是三个较高范... 试论《孙子兵法》以“胜”为核心的战争理论体系于汝波《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战争理论。《孙子兵法》的战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缜密完整的体系,其核心是一个“胜”字。它以“胜”为总纲,下辖三个子纲,或者说是三个较高范畴:先胜、全胜、战胜。先胜是关于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战争理论 战争指导 致人而不致于人 “不战而屈人之兵” 《形篇》 《孙子兵法》思想 “全胜” 避实击 防御作战
下载PDF
《孙子兵法》的文学成就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怀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孙子兵法》 章法结构 语言风格 艺术成就 文学成就 “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争规律 致人而不致于人 《文章精义》 句式
下载PDF
曲径通幽——《孙子》教理领悟
12
作者 李诚忠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51,57,共4页
《孙子》不仅是一部兵书宝库,也是一部哲理经典,其中所蕴含的智慧谋略,早已运用于经济与管理等各领域,为世人所推崇,但其中所隐含的教理却少有挖掘整理。人类的教育行为:教育、教学、教授、教养、教训、教练……均含之以理,无理不成教,... 《孙子》不仅是一部兵书宝库,也是一部哲理经典,其中所蕴含的智慧谋略,早已运用于经济与管理等各领域,为世人所推崇,但其中所隐含的教理却少有挖掘整理。人类的教育行为:教育、教学、教授、教养、教训、教练……均含之以理,无理不成教,亦不成其为学。教育要科学,应为教理学,而含教理至深者当推《孙子》。现将对《孙子》所隐含教理之领悟辑成下文,以馈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 教理 以迂为直 善教 施教者 教与学 以身示教 经济与管理 教育行为 致人而不致于人
下载PDF
《孙子兵法》与武术技击思想——兵家与武术文化论之二 被引量:1
13
作者 旷文楠 《体育文化导刊》 1990年第5期47-51,共5页
《孙子兵法》是古代兵法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包括对古代武术技击思想的影响。在这方面,大致体现于以下八条原则: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关键词 《孙子兵法》 武术技击 武术文化 思想 《孙子》 古代兵法 太极拳论 形意拳 致人而不致于人 中华武术
下载PDF
《孙子》全胜思想新探
14
作者 张永红 《文史杂志》 1999年第6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孙子》 “安国全军” 现代战争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全胜战略 孙武 思维方式 指导思想 借鉴意义 致人而不致于人
下载PDF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
15
作者 张琳琳 《国防》 2005年第4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信息化战争 《孙子兵法》 致人而不致于人 现代战争 信息威慑 谋略思想 军事谋略 谋略运用 信息技术 传递信息
下载PDF
从“应变”到“求变”
16
作者 李炳彦 《国防》 2001年第5期1-1,共1页
展望21世纪,军事变苹仍将持续进行。我们虽不能完整地描述“持续军事变革”的内涵,但可以确定地说,军事领域里新旧事物的更替在加快,稳定性在下降,有效周期在缩短,世界军事力量对比有迅速发生变化的可能,科学技术为这一变革提供着空前... 展望21世纪,军事变苹仍将持续进行。我们虽不能完整地描述“持续军事变革”的内涵,但可以确定地说,军事领域里新旧事物的更替在加快,稳定性在下降,有效周期在缩短,世界军事力量对比有迅速发生变化的可能,科学技术为这一变革提供着空前的多样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军事变革 求变 有效周期 科学技术 军事领域 追求更高的目标 致人而不致于人 性选择 中国传统哲学 力量对比
下载PDF
《孙子》精髓新解
17
作者 李兴斌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4-85,共2页
作为一部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的价值是举世公认的。2500年来,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们研究它,企业家和体育界人士也在研究它。然而,若问这部兵学圣典的精髓是什么,却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近,李洪喜同志在《〈孙子〉精髓辨... 作为一部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的价值是举世公认的。2500年来,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们研究它,企业家和体育界人士也在研究它。然而,若问这部兵学圣典的精髓是什么,却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近,李洪喜同志在《〈孙子〉精髓辨》(载《东岳论丛》1991年第1期)一文中概括出如下四种观点;其一是“避实击虚”说,其二是“战争哲学”说,其三是“不战而胜”说,其四是“致人而不致于人”说。这些观点,无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在反复阅读、思考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指导 外交家 政治家 孙子 致人而不致于人 精髓 纲领 新解 军事理论 企业家
下载PDF
俞大猷《剑经》对现代搏击的启示
18
作者 邱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33-234,共2页
1 前言《剑经》是俞大猷的经典名著,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部明理法备,科学实用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武术达到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剑经》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搏击价值,还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 1 前言《剑经》是俞大猷的经典名著,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部明理法备,科学实用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武术达到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剑经》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搏击价值,还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剑经》的武学思想及其一系列搏击格斗的战略战术法则是传统武术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对于现代的搏击格斗运动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传统武术 战略战术 攻击点 俞大猷 启示 致人而不致于人 武术技击 研究价值 经典名著
下载PDF
曾国藩战略战术思想中的辩证因素
19
作者 易孟醇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曾国藩战略战术思想中的辩证因素易孟醇曾国藩率湘军最后击败太平军,“军容十万转风雷”,这固由多种原因所促成,而他指挥得宜,兵法娴熟,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第一个重视和研究曾国藩兵法的,当推辛亥革命时期的蔡松坡将军。19... 曾国藩战略战术思想中的辩证因素易孟醇曾国藩率湘军最后击败太平军,“军容十万转风雷”,这固由多种原因所促成,而他指挥得宜,兵法娴熟,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第一个重视和研究曾国藩兵法的,当推辛亥革命时期的蔡松坡将军。1911年夏,他辑曾国藩与胡林翼的治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战略战术思想 太平军 战略原则 《孙子》 辩证因素 致人而不致于人 湘军水师 战略思想 虚实结合
下载PDF
《孙子兵法》评述
20
作者 何香枝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63-65,共3页
《孙子兵法》评述何香枝《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孙武的传世之作。孙武(公元前579年~公元前551年)生活在社会处于大动乱、大变革的春秋末期,其间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孙武是当时吴国的将军,有着三十年的戎马生涯,可以说《... 《孙子兵法》评述何香枝《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孙武的传世之作。孙武(公元前579年~公元前551年)生活在社会处于大动乱、大变革的春秋末期,其间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孙武是当时吴国的将军,有着三十年的戎马生涯,可以说《孙子兵法》是春秋以来战争经验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孙武 致人而不致于人 始计篇 唯物主义反映论 主观能动 朴素唯物主义 《九地篇》 古典兵学 战略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