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AERS数据库的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唐春梅 杨思芸 +1 位作者 詹阳洋 陈力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12期2576-2581,共6页
目的挖掘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提取FAERS 数据库 2015年第一季度至 2020年第三季度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 目的挖掘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提取FAERS 数据库 2015年第一季度至 2020年第三季度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对相关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共得到423个有效不良反应信号,其中美罗培南有效信号231个,亚胺培南有效信号96个,厄他培南有效信号96个。信号累及22个不同的系统器官(SOC),其中美罗培南主要集中于感染及侵染类疾病(构成比15.83%)、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构成比15.74%)、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构成比9.94%);亚胺培南主要集中于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构成比20.92%)、各类检查(构成比12.81%)、感染及侵染类疾病(构成比11.11%);厄他培南主要集中于各类神经系统疾病(构成比37.25%)、精神病类(构成比32.10%)。结论 ROR法及PRR法分析发现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发生不良反应累及的主要系统具有差异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药物 FAERS数据库 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 比例报告比值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及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周晓丹 冯国纹 +2 位作者 黎丹 王丽 陈力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3-691,共9页
目的挖掘6种碘对比剂(ICM)(碘海醇、碘普罗胺、碘佛醇、碘克沙醇、碘帕醇和碘化油)的药物不良反应(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提取6种ICM在2016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 目的挖掘6种碘对比剂(ICM)(碘海醇、碘普罗胺、碘佛醇、碘克沙醇、碘帕醇和碘化油)的药物不良反应(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提取6种ICM在2016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挖掘并对提取到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度剖析。结果6种ICM共得到659个有效不良反应信号,其中碘海醇有效信号164个,碘普罗胺有效信号181个,碘佛醇有效信号93个,碘克沙醇有效信号105个,碘帕醇有效信号62个,碘化油有效信号54个。信号累及系统器官分类(SOC)24个。碘海醇、碘普罗胺、碘佛醇、碘克沙醇、碘帕醇发生ADE累及主要系统集中在皮肤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各类不同器官系统过敏反应、眼器官疾病、急性肾损伤等,其中碘帕醇引起急性肾损伤关联性强,碘普罗胺引起中毒性肾病关联强,碘克沙醇引起多种肾病的关联性强;碘化油发生ADE累及主要系统集中在各类检查、感染及侵染类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其中肝胆系统疾病信号尤为突出。结论ROR法及MHRA法分析发现ICM常见不良反应累及的主要系统具有差异性,且不同ICM与各系统不良反应的关联强度不同,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对比剂 FAERS数据库 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综合标准法
原文传递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文露 陈力 +2 位作者 何绪成 陈佳 徐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47,共9页
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 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ROR法及PRR法对非布司他、别嘌醇不良事件(AE)进行信号挖掘。结果别嘌醇AE报告5060份,集中于≥60岁患者,累及系统器官分类项目(SOC)共计25项,主要累及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40.01%),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12项,非布司他AE报告905份,累及SOC共计17项,主要累及在心脏器官疾病(40.17%),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2项。别嘌醇、非布司他累及感染及侵染类疾病(5.51%、0.49%),肝胆系统疾病(5.35%、0.87%),但别嘌醇说明书中均未收录。别嘌醇累及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0.55%),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0.03%),但非布司他未发现累及以上SOC。结论别嘌醇较非布司他,说明书收录不良反应较不充分,新发现的累及SOC及AE为完善别嘌醇说明书不良反应可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累及SOC差异,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醇 非布司他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铂类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晓雯 刘璐 +4 位作者 冉怡雯 赵尹瑜 张臣宇 马洪波 陈力 《肿瘤药学》 CAS 2020年第5期608-616,共9页
目的基于FAERS数据库对三种铂类药物(顺铂、卡铂、奥沙利铂)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与药物的关联强度,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共20个季度的... 目的基于FAERS数据库对三种铂类药物(顺铂、卡铂、奥沙利铂)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与药物的关联强度,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共20个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三种铂类药物的相关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再利用MedDRA术语集进行汉化及系统归类。结果采用ROR法和PRR法进行计算后,二次筛选并合并相同不良事件信号,三种铂类药物共得到227个信号,信号累及24个不同的系统器官(SOC),其中顺铂主要集中于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累计不良事件1828例)、胃肠系统疾病(1415例);卡铂主要集中于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3816例)、胃肠系统疾病(2613例);奥沙利铂主要集中于胃肠系统疾病(2510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249例)和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813例)。顺铂、奥沙利铂与胃肠道反应关联性更强,肾毒性则以顺铂为主,而骨髓抑制以顺铂、卡铂为主,周围神经疾病与奥沙利铂关联最强,卡铂和奥沙利铂与过敏反应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常见ADR信号及其累及系统与说明书具有一致性,证实了本研究方法的可靠性。顺铂、卡铂、奥沙利铂发生ADR累及的主要系统具有差异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类药物 FAERS 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司维拉姆和碳酸镧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攀 舒亚民 +2 位作者 何绪成 刘艳鑫 陈力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2期435-440,共6页
目的基于FAERS数据库对新型磷结合剂司维拉姆和碳酸镧进行不良事件(ADE)信号挖掘,探索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共24个季度的ADE报告数据,利用ROR法和MHRA法对司维拉姆和碳... 目的基于FAERS数据库对新型磷结合剂司维拉姆和碳酸镧进行不良事件(ADE)信号挖掘,探索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共24个季度的ADE报告数据,利用ROR法和MHRA法对司维拉姆和碳酸镧的相关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再利用MedDRA规范进行汉化及系统归类。结果采用ROR法和MHRA法进行计算后,司维拉姆共得到121个信号,信号累及19个不同的系统器官(SOC),碳酸镧共得到64个信号,信号累及17个不同的SOC。比较司维拉姆和碳酸镧特异的ADE信号,发现司维拉姆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皮肤溃疡)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碳酸镧为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咀嚼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肉状瘤病)。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常见ADE信号及其累及系统与说明书具有一致性,证实了本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司维拉姆和碳酸镧发生ADE累及的主要系统具有差异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维拉姆 碳酸镧 FAERS 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综合标准法
下载PDF
基于OpenFDA对3种BTK抑制剂的不良事件信号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薛淑一 尹桂森 +2 位作者 崔晓 张艳华 张关敏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30-1636,共7页
目的 通过对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和泽布替尼3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对3种BTK抑制... 目的 通过对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和泽布替尼3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对3种BTK抑制剂2004年1月1日—2021年9月30日的不良事件上报数据进行检索。结果 FDA收到的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和泽布替尼不良事件各为49 006,2 056,246份。采用比例失衡法检测,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不良事件信号共计769个,主要集中于感染及侵染类、血液及淋巴系统、心脏器官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血管与淋巴管类等,也挖掘到一些新的不良事件,如败血症、肺出血、指甲疾病、脆甲症、味觉障碍等。伊布替尼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最多,三者各不良事件风险信号相关性有所区别。结论 利用OpenFDA数据库对3种BTK抑制剂多维度挖掘分析,提示临床医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警惕药物不良事件风险,及时对症处理,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K抑制剂 OpenFDA 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