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被引量:44
1
作者 聂衍刚 林崇德 +2 位作者 郑雪 丁莉 彭以松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4-779,共6页
以广州市556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和《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大五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总体水平比较好。(2)青少年在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均... 以广州市556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和《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大五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总体水平比较好。(2)青少年在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均分上不存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在不良社会适应行为总均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高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二,但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3)严谨性、外倾性、宜人性、开放性与大部分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大部分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严谨性、外倾性、宜人性与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开放性与不良社会适应行为相关不显著。(4)进入每个预测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回归方程的人格维度分别为2-4个,能够解释5.1%-40.5%的变异,严谨性是主要和稳定的预测因素。(5)进入每个预测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回归方程的人格维度分别为2-3个,能够解释9.3%-16.1%的变异,严谨性、宜人性是主要和稳定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大五人格 良好社会适应行为 不良社会适应行为
下载PDF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及其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60
2
作者 聂衍刚 丁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54,共8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4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好,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自我意识对其社会适应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4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好,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自我意识对其社会适应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够解释良好适应行为13.50%~39.40%的变异,解释适应不良行为5.90%。14.90%的变异;(3)自觉性和品德评价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体和学习适应的正向预测作用具有跨年级和跨性别的稳定性;(4)在不同年级样本中,焦虑感是神经症行为的稳定和强有力的正向预测因素,自制力是社会性不良行为的稳定和强有力的负向预测因素。在不同性别样本中,自制力是独立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稳定正向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我意识 良好社会适应行为 不良社会适应行为
下载PDF
青少年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尚亚飞 聂衍刚 《社会心理科学》 2009年第5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州市三所中学的4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和自编的《青少年生活经历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在中等水... 目的探讨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州市三所中学的4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和自编的《青少年生活经历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在中等水平。存在年级的差异,初二得分显著高于高一,但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2)一般生活经历及其评价均与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3)学校活动和同学交往两个因子可以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5%的变异;对学校活动的感觉、对家务劳动的感觉和对社会实践的感觉三个因子共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8%的变异。结论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预测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生活经历 良好社会适应行为 不良社会适应行为
下载PDF
校园多重侵害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梁雅丽 金岳龙 +5 位作者 丁蕾 李海波 陈燕 丁书姝 宋建根 袁慧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综合分析不同的校园侵害类型及程度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皖南地区共计4 032名在校青少年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自制的结构式问卷调查青少年的一般情况、校园侵害和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行为三方面内容... 目的综合分析不同的校园侵害类型及程度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皖南地区共计4 032名在校青少年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自制的结构式问卷调查青少年的一般情况、校园侵害和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行为三方面内容。结果研究显示56.42%的调查对象没有经历过任一种侵害行为,20.76%的调查对象经历过1种,11.30%的调查对象经历过2种,10.66%的调查对象经历过3种及以上形式的侵害行为。调整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多个变量后,以校园侵害类型和数量为自变量分析其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影响。被恶意取笑是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和引起动手打架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42(1.09~1.85)和1.32(1.06~1.64)。被破坏东西可引发青少年动手打架[OR(95%CI)=1.43(1.11~1.86)]和出现自伤行为[OR(95%CI)=1.46(1.10~1.91)]。被排挤孤立是产生这5种不良健康行为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52(1.06~2.17),1.86(1.18~2.92),2.48(1.31~4.67),1.72(1.24~2.38),1.44(1.05~1.96)。被威胁恐吓增加青少年自杀计划[OR(95%CI)=1.82(1.05~3.15)]、自杀未遂[OR(95%CI)=3.54(1.71~7.33)]和动手打架[OR(95%CI)=1.74(1.19~2.55)]的发生风险。遭受身体侵害是发生自伤行为和动手打架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2.33(1.53~3.55),1.52(1.00~2.29)。被索要财物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动手打架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2.02(1.19~3.42),3.32(1.84~5.96),1.86(1.18~2.95)。性骚扰是诱发青少年出现自杀意念[OR(95%CI)=1.79(1.33~2.41)]、自伤行为[OR(95%CI)=1.56(1.18~2.07)]和动手打架[OR(95%CI)=2.06(1.61~2.64)]的危险因素。同时随着青少年经历的侵害种类的增加发生不良行为的情况也越严重。结论校园侵害的发生率高,受侵害者易发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自伤和动手打架等社会适应不良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校园侵害 社会适应不良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 被引量:72
5
作者 聂衍刚 林崇德 +2 位作者 彭以松 丁莉 甘秀英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3-1020,共8页
本研究应用自编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以广州市6所中学的1566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普通中学就读的青少年,总体上社会适应行为发展较好,但是发展情况也不太理想,良好社会适应行... 本研究应用自编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以广州市6所中学的1566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普通中学就读的青少年,总体上社会适应行为发展较好,但是发展情况也不太理想,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商数(Adaptive Behavior Quality,ABQ)和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商数(Maladaptive Behavior Quality,MABQ)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都与理论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其社会适应良好优秀的比例低于理论分布,而实际中下和低下的比例高于理论分布。(2)在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的总分上,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城乡来源和城乡来源与性别三组交互作用都显著;在不良适应行为的总分上,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城乡来源两组交互作用都显著。(3)青少年在良好适应行为上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初一社会适应水平最高,而高一社会适应行为水平最低。在不良适应行为上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初一学生不良适应行为最少。(4)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性别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具体维度上,男生自我定向、社会生活、学习适应和社交适应都显著高于女生,而在社会认知与性维度上则相反。(5)城市户口的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在城市中学就读的农村户口学生,在不良社会适应行为方面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良好社会适应行为 社会适应不良行为 发展特点
下载PDF
外来工子女融入城市的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关系的实证研究
6
作者 邓红 胡德鑫 毛玉凤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第4期90-94,共5页
文章运用问卷法对兰州市290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外来工子女融入城市的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外来工子女自我意识水平低于兰州市学生,其中自制力、自觉性与自我意识呈极其显著正相关(P〈0.001),社交评价... 文章运用问卷法对兰州市290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外来工子女融入城市的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外来工子女自我意识水平低于兰州市学生,其中自制力、自觉性与自我意识呈极其显著正相关(P〈0.001),社交评价、监控性与自我意识呈显著正相关((P〈0.01));(2)外来工子女良好社会适应行为M值低于兰州市学生,不良社会行为M值高于兰州市学生;(3)外来工子女自我意识水平越高,良好适应社会行为越多,越能融入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工子女 自我意识 良好社会适应行为 不良社会适应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