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苗族婚俗中“不落夫家”的原因
1
作者 张燕 《文化产业》 2023年第25期40-42,共3页
苗族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颇受学界的关注,苗族婚俗也不例外。苗族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即苗族男女在举行婚礼仪式后,新娘不居住在男方家里,而是继续生活在娘家,过一段时间才开始在夫家定居。苗族民间把这种习俗叫作“坐... 苗族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颇受学界的关注,苗族婚俗也不例外。苗族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即苗族男女在举行婚礼仪式后,新娘不居住在男方家里,而是继续生活在娘家,过一段时间才开始在夫家定居。苗族民间把这种习俗叫作“坐家”,即常住娘家的意思。返娘家的时间一般是举行结婚仪式的当天或者在夫家居住几天后,不同地区的苗族人返娘家的时间不固定。当天返回娘家的是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凯里市舟溪一带和榕江加宜苗族是结婚后第二天返回娘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落 婚礼仪式 西江千户苗寨 婚俗 苗族 结婚仪式 凯里市
下载PDF
魂归何处?——明清珠三角地区女子“自梳”与“不落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乔玉红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0,共6页
在岭南传统社会与中原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礼教观念给岭南带来巨大冲击,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不断地冲突与磨合,从而出现了"自梳"与"不落家"等现象,这亦是中原文化和本地传统相调适、父权与夫权冲突与折衷的结果。
关键词 明清 珠三角 自梳女 不落家 父权 夫权
原文传递
明清岭南“自梳”与“不落家”风俗的再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乔玉红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4-52,190,共9页
岭南社会传统风俗中存在较强的母系遗风,女性强悍、自主。随着"母权"向"父权"再向"夫权"的倾斜,对女性的社会定位不断变化,"父权"与"夫权"也进行着角逐。本文试图通过对前人关于明... 岭南社会传统风俗中存在较强的母系遗风,女性强悍、自主。随着"母权"向"父权"再向"夫权"的倾斜,对女性的社会定位不断变化,"父权"与"夫权"也进行着角逐。本文试图通过对前人关于明清时期岭南珠三角地区女性"自梳"与"不落家"风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之进行论证,由此对该风俗进行再次深入的思考,得出这种现象亦是中原文化和本地传统相调适、"父权"和"夫权"冲突与折中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岭南 “自梳” 不落家 再思考
原文传递
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 被引量:5
4
作者 范宏贵 谈琪 顾有识 《社会》 1984年第5期21-23,共3页
壮族流行过“不落夫家”的习俗,现在在某些地区还保留着。所谓“不落夫家”,简单说来,是指男女青年结婚,新娘不立即到婆家与丈夫常居,共同生活。而是回到娘家居住,到怀孕之后或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才到婆家与丈常居,其过程如下:壮族的未... 壮族流行过“不落夫家”的习俗,现在在某些地区还保留着。所谓“不落夫家”,简单说来,是指男女青年结婚,新娘不立即到婆家与丈夫常居,共同生活。而是回到娘家居住,到怀孕之后或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才到婆家与丈常居,其过程如下:壮族的未婚青年女子的社交是自由的,可以公开地、不受约束地与男青年唱山歌,赶歌圩,交朋友,从中选择自己的意中人。他们通过对唱山歌来表达爱慕之情,然后互赠纪念物。各地各人所赠物品不尽相同,一般是女子送给男子一双自己做的布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青年 不落 汉族 壮族地区 青年女子 婚俗 民族 习俗 居住
下载PDF
布岱人的“"弄+下"桥”仪式与“不落夫家”——以中越边境的其逐屯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潘艳勤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85,共8页
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是有亲缘关系的跨国民族。布岱 (po4 tai2 )是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桥”(lo 4 kiu2 )是每一个布岱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人生仪礼 ,与当地“不落夫家”婚俗有密切的联系。“桥”是已出嫁的女... 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是有亲缘关系的跨国民族。布岱 (po4 tai2 )是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桥”(lo 4 kiu2 )是每一个布岱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人生仪礼 ,与当地“不落夫家”婚俗有密切的联系。“桥”是已出嫁的女儿生头胎孩子或怀孕之后正式“落夫家”的仪式 ,同时 ,又是男方家庭正式承认和接受这个媳妇的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岱人 “(弄下)桥” 不落
下载PDF
文化交流与布依族的“不落夫家”习俗 被引量:3
6
作者 伍隆萱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60,共6页
“不落夫家”习俗形成之前,布依族的婚俗是自由恋爱、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由于文化接触而受汉族文化影响,布依族婚俗中吸收了许多与早期不同的婚姻观念,加入了说亲、定亲、接亲等过程,这些程序和观念与传统的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结婚姻关系... “不落夫家”习俗形成之前,布依族的婚俗是自由恋爱、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由于文化接触而受汉族文化影响,布依族婚俗中吸收了许多与早期不同的婚姻观念,加入了说亲、定亲、接亲等过程,这些程序和观念与传统的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的习俗发生冲突,产生了“不落夫家”习俗。“不落夫家”是对包办婚姻和早婚的反抗,在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的时代是没有“不落夫家”习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婚俗 文化接触 不落
下载PDF
“不落夫家”:壮族女性走婚习俗的社会基础研究——基于滇东南X村女性“不落夫家”婚俗的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陶自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71-76,共6页
基于对滇东南X村壮族"不落夫家"婚俗的考察,以农民生活意义世界为切入点,从村庄社会基础的视角,对壮族"不落夫家"婚俗从"不落"到"坐家"的衔接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壮族社会"不落夫家... 基于对滇东南X村壮族"不落夫家"婚俗的考察,以农民生活意义世界为切入点,从村庄社会基础的视角,对壮族"不落夫家"婚俗从"不落"到"坐家"的衔接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壮族社会"不落夫家"婚俗与早婚、传宗接代、夫妻感情磨合、人品和能力考验、社会舆论等构成的社会基础存在高度关联。它是壮族社会婚姻的筛选机制,对规制个人婚姻行为、建立稳定家庭和维系地方婚姻秩序彰显了乡土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落 走婚 婚俗 壮族
下载PDF
对早婚和“不落夫家”的新认识 被引量:3
8
作者 钟年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41-145,114,共6页
(一) 解放以来,我国民族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五六十年代对各少数民族进行的访问调查和资料整理的阶段,一是八十年代重建民族学的阶段。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五六十年代的工作还只能算作是民族学研究的第一步,即民族志的描写... (一) 解放以来,我国民族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五六十年代对各少数民族进行的访问调查和资料整理的阶段,一是八十年代重建民族学的阶段。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五六十年代的工作还只能算作是民族学研究的第一步,即民族志的描写阶段。八十年代的重建工作,其理论色彩就要浓厚得多了。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国民族学建设所必须走的第二步。但是,重建民族学的工作却存在着一个偏向,就是多数研究人员对现实问题的漠视。只要看看前几年各报刊上发表的民族学方面的文章,就会发现,不是探讨民族学的对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落 民族学研究 早婚 五六十年代 八十年代 少数民族地区 传统文化 习俗 社会角色 民族志
下载PDF
海南黎族“不落夫家”婚俗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梅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33-135,共3页
海南黎族"不落夫家"婚俗是黎族母系社会族外群婚的一种残留。这种婚俗在黎族地区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婚以后仍得以保留并长久地沿袭下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早婚传统、"放寮"习俗、传统的婚姻缔结形式以及当地的社会... 海南黎族"不落夫家"婚俗是黎族母系社会族外群婚的一种残留。这种婚俗在黎族地区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婚以后仍得以保留并长久地沿袭下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早婚传统、"放寮"习俗、传统的婚姻缔结形式以及当地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力量的压力等。这种婚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黎族地区一夫一妻制的实行,但这极具爱情色彩的黎族传统风俗,对民族文化的丰富和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习俗 不落 黎族
下载PDF
也谈壮族的“不落夫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连跃 《百色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2-14,30,共4页
“不落夫家”婚俗在壮族地区长期流行 ,与当地的发展进程和生活习惯相适应。在历史上曾具有反抗包办、买卖婚姻 ,保护妇女和挑战“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等进步意义。
关键词 不落 壮族 进步意义 改革
下载PDF
长住娘家与不落夫家应为不同的习俗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奕龙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4-91,共8页
在中国汉族社会中,福建省闽南地区惠安县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新妇婚后"长住娘家"到生了头胎子女后才住进夫家的习俗,而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过去存在着包括"买门口""守墓清""自梳女"等在内的&qu... 在中国汉族社会中,福建省闽南地区惠安县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新妇婚后"长住娘家"到生了头胎子女后才住进夫家的习俗,而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过去存在着包括"买门口""守墓清""自梳女"等在内的"不落夫家"的习俗。过去,人们常用"不落夫家"这样的术语来界定与归纳汉族这两个地方的长住娘家和不落夫家习俗。但当今天再仔细对它们进行研究后,我们认为,这两种习俗的具象表现,差异大于类同,而且真正的不落夫家只存在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而福建惠东的长住娘家因其生了孩子就住进夫家的关系,它只能讲在娘家长住一段时间而并非不落夫家,因而它不能用"不落夫家"来界定与归纳,因此,长住娘家与不落夫家应该是两种不同的习俗或婚俗,不应该将它们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住娘 不落 不同习俗
下载PDF
杞方言黎族“不落夫家”习惯法的新阐释
12
作者 李光宇 韩立收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杞方言黎族传统上妻子结婚后就回到娘家,一直要到怀孕临产才落夫家。这期间夫妻无同居义务,无忠实义务,无固定家庭住所的选择权。学者们对"不落夫家"的看法不一,包括"母系制度遗留说"、"性自由说"、"... 杞方言黎族传统上妻子结婚后就回到娘家,一直要到怀孕临产才落夫家。这期间夫妻无同居义务,无忠实义务,无固定家庭住所的选择权。学者们对"不落夫家"的看法不一,包括"母系制度遗留说"、"性自由说"、"劳动力补偿说"以及"恋母惧嫁说"等,主要从女性地位、经济、个人情感的视角来解释这一现象,而没有从婚姻的本质来考虑问题,因此多有偏颇。这种习惯法的主要社会功能有三:一是丈夫考察妻子是否有生育的能力;二是妻子控制生育,考察丈夫;三是妻子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方言黎族 不落 习惯法 生育 养老 婚姻
下载PDF
布依族“不落夫家”婚俗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君怡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33-35,共3页
"不落夫家"是过去布依族婚俗的一个特征,曾经对布依族婚姻的构成、家庭的最终建立产生重要影响,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完全是一种落后习俗,具有人们没有认识到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布依族 不落 婚俗
下载PDF
对壮族“不落夫家”的新探讨——兼议傣族的“入赘”婚 被引量:1
14
作者 农祥亮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传统观点认为壮族“不落夫家”婚俗是历史上壮族母系制的残存,文章通过与壮族同源的傣族入赘婚俗的比较,并结合相关史料,说明壮族“不落夫家”并不是母系制的残存,而是壮族妇女反抗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壮族由母系向父系转变的残存应是... 传统观点认为壮族“不落夫家”婚俗是历史上壮族母系制的残存,文章通过与壮族同源的傣族入赘婚俗的比较,并结合相关史料,说明壮族“不落夫家”并不是母系制的残存,而是壮族妇女反抗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壮族由母系向父系转变的残存应是入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傣族 不落 母系制
下载PDF
自由择偶、聘娶婚与“不落夫家”习俗——论南方少数民族婚姻中女子居住地的转换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玉平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不落夫家习俗在中国南方许多民族中普遍传承,关于这一习俗的产生原因和性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但不落夫家并不是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阶段的产物,而是聘娶婚出现后,聘娶婚与自由择偶婚俗复合所产生的一种特殊习俗,即举行结婚仪式后,须... 不落夫家习俗在中国南方许多民族中普遍传承,关于这一习俗的产生原因和性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但不落夫家并不是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阶段的产物,而是聘娶婚出现后,聘娶婚与自由择偶婚俗复合所产生的一种特殊习俗,即举行结婚仪式后,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渡,夫妇由偶尔同居转为共同生活,女子的居住地由娘家完全转移至夫家,婚姻缔结的全部过程才算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落 自由择偶 聘娶婚 南方少数民族
下载PDF
广西少数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道德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东甫 黄权才 卢斯飞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78-86,共9页
本文以广西少数民族“不落夫家”这一传统婚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历史、现状和形成原因,并对其作出道德评价,认为这一婚俗尽管在历史上某些特定前提下曾有一定合理性,但它不具有正面、积极、普遍意义的道德教化功能,其负面影响占主... 本文以广西少数民族“不落夫家”这一传统婚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历史、现状和形成原因,并对其作出道德评价,认为这一婚俗尽管在历史上某些特定前提下曾有一定合理性,但它不具有正面、积极、普遍意义的道德教化功能,其负面影响占主流,在今天尤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悖。因此应予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少数民族 婚姻习俗 道德评价 不落
全文增补中
清代广东“不落家”史料一则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永华 《民俗研究》 2000年第2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清代 广东 不落家”习俗 史料 《顺德县志》
全文增补中
近代广东女子的独身现象:自梳和不落夫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丽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0-54,共5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女性价值在于照顾公婆、生儿育女 ,女性角色是贤妻 (媳 )良母。然而 ,近代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妇女有的采用“自梳”方式 ,终生不婚 ;有的出嫁后“不落夫家” ,拒绝与丈夫同居 。
关键词 姑婆屋 女仔屋 自梳习俗 独身现象 "不落"习俗 婚姻 近代 广东妇女
下载PDF
从“不落夫家”看哈尼地区女性的幸福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成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13,共3页
"不落夫家"的习俗仍长期保留在红河地区哈尼族的一些支系中。哈尼族的梯田文化表现出不落夫家形成的原因在于女性仅仅作为生育工具的低下地位,她们用"不落夫家"的方式对父权精神进行消极地反抗。但这一习俗在一定... "不落夫家"的习俗仍长期保留在红河地区哈尼族的一些支系中。哈尼族的梯田文化表现出不落夫家形成的原因在于女性仅仅作为生育工具的低下地位,她们用"不落夫家"的方式对父权精神进行消极地反抗。但这一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哈尼地区女性的幸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不落 幸福观
下载PDF
论布依族妇女“不落夫家”婚俗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明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布依族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仍然保持着“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这种习俗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布依族社会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母权制社会的一种残留,是夫从妻居到妻从夫居的婚姻形式过渡的一种抗争,这种习俗还包含与体现了布依... 布依族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仍然保持着“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这种习俗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布依族社会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母权制社会的一种残留,是夫从妻居到妻从夫居的婚姻形式过渡的一种抗争,这种习俗还包含与体现了布依族人对“性”的看法,以及相关传统伦理思想,体现这个民族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家庭利益、男女间相互信任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不落 文化 母权制 伦理思想 信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