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言”究竟何言——从政治哲学视角解析庄子的方法论问题
1
作者 储昭华 幸玉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9-77,98,共10页
领悟庄子的"不言"之言,从政治哲学视角解析庄子,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整体视域中把握庄子思想何由而起、为何而发,而破译其言究竟何指;辨察庄子思想的不同层面之分,区别不同层面的含义,把握其相互关系;追... 领悟庄子的"不言"之言,从政治哲学视角解析庄子,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整体视域中把握庄子思想何由而起、为何而发,而破译其言究竟何指;辨察庄子思想的不同层面之分,区别不同层面的含义,把握其相互关系;追溯并理清庄子思想中各种矛盾张力的根源、脉络及其所蕴含的发展趋向。同时,对解庄中的某些理论争论和失误,从方法论上看应认识到,既然矛盾贯穿于庄子整个思想之中,那么也就意味着,任何一种解释理路,都注定不可能完全涵盖《庄子》的全部文本,都会有例外的、难以解释甚至相反的文本内容。这是所有关于复杂文本的解释都必然会遇到的难题或风险。哲学解释尤为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不言之言 政治哲学 先秦诸子 整体视域
下载PDF
“大言炎炎”:《庄子》言说态度试论
2
作者 于畅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2-109,共8页
《庄子》中的“大言炎炎”应为“大言淡淡”。“大言淡淡”之言与《庄子》中所直接论述的“不言”之言,分别属于言说态度和论说对象层面。作为言说态度的淡淡大言,有“游”的立论态度、隐约的命题态度、疏淡的审视态度三个方面的特点。... 《庄子》中的“大言炎炎”应为“大言淡淡”。“大言淡淡”之言与《庄子》中所直接论述的“不言”之言,分别属于言说态度和论说对象层面。作为言说态度的淡淡大言,有“游”的立论态度、隐约的命题态度、疏淡的审视态度三个方面的特点。在整个言说的过程中,淡淡大言的言说态度是由“不言”的思想观念导向汪洋恣肆的表现形态的过渡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大言炎炎” “大言淡淡” 言说态度 不言之言
下载PDF
稷下道家“因循为用”的时代意义——《管子·心术上》探微
3
作者 苗玥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8,共7页
《管子·心术上》中"因"的独特性在于,其于显题化的进程中伴随着哲学化的进程。有别于认识论的解释向度,本文以为,此篇的核心范畴"因"意在叙说一种施政的模式,它以因应之道系统地演绎早期道家的无为、不言之旨... 《管子·心术上》中"因"的独特性在于,其于显题化的进程中伴随着哲学化的进程。有别于认识论的解释向度,本文以为,此篇的核心范畴"因"意在叙说一种施政的模式,它以因应之道系统地演绎早期道家的无为、不言之旨,它关切的是"无为之为"和"不言之言"的现实性原则。"因"的哲学化与显题化象征着"无为"、"不言"原则同政行(一种为)、政令(一种言)相衔接的一种理论形态,它实质地关乎某种政治哲学,当然也在治国与治身的相关性中容纳了心性的成分。"黄老独盛,压倒百家",其所以能压倒百家即在于作为黄老之精华的稷下道家,其所以为精华又在于"因循为用"的精义。在思想的逻辑上,它延展性地诠释《老子》,齐学之于老学既一脉相承又叠置了新的意涵,思想的生命力耀动于其间;在现实的逻辑上,它应运而生,适为一种大国的愿景储备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道家 因循为用 无为之为 不言之言
原文传递
试论《老子》“不争”主张的三层意涵——以《老子》第八十一章为中心
4
作者 杨洁 《老子学刊》 2016年第1期57-63,共7页
《老子》第八十一章乃全文点睛之笔,依其逻辑可以分为三层意涵。篇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三句的释义莫衷一是。笔者从修辞手法分析出,《老子》并非赞成沉默不语,亦反对艺术之言,而是否认浮华的语言形式。此为'不争'... 《老子》第八十一章乃全文点睛之笔,依其逻辑可以分为三层意涵。篇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三句的释义莫衷一是。笔者从修辞手法分析出,《老子》并非赞成沉默不语,亦反对艺术之言,而是否认浮华的语言形式。此为'不争'的第一层意涵——'不言之言',即提倡内容朴实,不事雕琢的文字,这需要人的本真修养。如何才能达到生命本质的修养,《老子》指出'不争'的第二层意涵,即'不积之为'——积善成德,济人穷困,以德成就自我生命。倘若以天道推人道,则是文章折射出的第三层意涵——'为而不争',遵循'他人的自然',成就对方且不与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不言之言 “不积之为” “为而不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