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毕业论文答而不辩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1
作者 张宇迪 《高教论坛》 2024年第6期77-82,共6页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终环节,而答辩是毕业论文考核的最终且最关键的环节。本研究以1157名刚参加完答辩的本科准毕业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选择题探查学术之辩的契机、行为和效果,以问答题探究答而不辩的原因。研究发现:虽然学术之...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终环节,而答辩是毕业论文考核的最终且最关键的环节。本研究以1157名刚参加完答辩的本科准毕业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选择题探查学术之辩的契机、行为和效果,以问答题探究答而不辩的原因。研究发现:虽然学术之辩有利于答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毕业论文并获得新的启发,答辩中辩的契机却较少,在契机下答辩人进行辩的频率也不高,原因包括不会辩、不敢辩、不用辩、不能辩、不愿辩和不需辩。针对答辩契机少及前五种原因,本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毕业论文 答而不辩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庄子的“辩”、“无辩”与“不辩”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治库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有学者认为,庄子反对辩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庄子提出,众人之辩是没有"公是"之辩,这不是真正的辩论;有"公是"之辩由于是非历然分明,故"无辩"。由于知识和语言的有限性,故有"不辩"之处,辩论... 有学者认为,庄子反对辩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庄子提出,众人之辩是没有"公是"之辩,这不是真正的辩论;有"公是"之辩由于是非历然分明,故"无辩"。由于知识和语言的有限性,故有"不辩"之处,辩论存在困境。辩论困境的解决之道在于"是不是,然不然"。庄子对辩论作出了细致的分析和界定,这与西方大哲柏拉图有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辩
下载PDF
老子不言不辩思想与春秋时期传播环境研究——与雅典“尚辨”传统的比较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清果 王小贝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1-75,共5页
任何一种传播观的产生都有其深厚的社会土壤。老子"不言不辩"的传播观念也是根植于春秋时代独特的社会环境。对比雅典的"尚辩"传统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言"与"不言"的传... 任何一种传播观的产生都有其深厚的社会土壤。老子"不言不辩"的传播观念也是根植于春秋时代独特的社会环境。对比雅典的"尚辩"传统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言"与"不言"的传播观都不是绝对正确的,适宜的传播观都体现出顺应当下的实践的理性自觉。因此,后人应继承创新,以建构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传播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不言不辩 传播环境 春秋时期 雅典
下载PDF
墨子“言多不辩”析意
4
作者 张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8-81,共4页
《韩非子》一书称墨子"言多不辩"。白寿彝认为此处"辩"应为"华美的语言"之意,与论辩并无关联;张觉以意译的方式将"辩"字释为"巧妙动听"。二家注释皆不确切。"辩"字并非是... 《韩非子》一书称墨子"言多不辩"。白寿彝认为此处"辩"应为"华美的语言"之意,与论辩并无关联;张觉以意译的方式将"辩"字释为"巧妙动听"。二家注释皆不确切。"辩"字并非是文辞的"藻饰华丽"与"巧妙动听",而应指对言语所进行的"修饰加工"。"藻饰华丽"与"巧妙动听"皆指言语的呈现效果,而"修饰加工"则为言语的修辞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言语获得包括"华美""动听"在内的表达效果。"言多不辩"之意应为"言论多而不富于修饰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言多不辩 韩非子
下载PDF
“不辩之辩”:庄子美学思想的吊诡
5
作者 周萌帆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8期17-20,共4页
吊诡是庄子特有的美学范式,它也体现在“不辩之辩”中,人与人皆有偏见而有是非之辩。在庄子眼中,宇宙万物虽是“两行”相对而存在,但其实质都是齐同的,无本体层面上的是非可言。应在体会“物我两化”真义的同时,以开放宽容的视角看待差... 吊诡是庄子特有的美学范式,它也体现在“不辩之辩”中,人与人皆有偏见而有是非之辩。在庄子眼中,宇宙万物虽是“两行”相对而存在,但其实质都是齐同的,无本体层面上的是非可言。应在体会“物我两化”真义的同时,以开放宽容的视角看待差异,应对是非,更好地理解他者,欣赏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美学思想 不辩 吊诡
下载PDF
在“辩”与“不辩”之间实现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石国进 龚耘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3,共5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自然辩证法的争辩风起云涌,大体包括称谓之辩、研究范式之辩、学科性质之辩、形态之辩、正本清源之辩等等。但是如何避免称谓之辩掩盖其他争辩,以构建正本清源之辩为牵引的争辩序列;如何避免忽略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自然辩证法的争辩风起云涌,大体包括称谓之辩、研究范式之辩、学科性质之辩、形态之辩、正本清源之辩等等。但是如何避免称谓之辩掩盖其他争辩,以构建正本清源之辩为牵引的争辩序列;如何避免忽略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本身,抛弃自然辩证法对人和自然关系及科学技术发展现实的反思特性等问题;如何在争辩中坚守"不辩",即树立鲜明的旗帜、坚定明确的态度、以陈述的方式回应有关自然辩证法的种种争辩;如何在"辩"与"不辩"之中谋求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关键在于维持"辩"与"不辩"之间的张力,做到辩之有力,不辩有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充分认识自然辩证法新发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新发展,促进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证法 不辩 新发展
原文传递
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略论
7
作者 孙丽丽 李雪梅 《北方音乐》 2017年第13期141-142,共2页
美育教育是用民族音乐的艺术美陶冶情操、培养美感以及审美教育达到寓思想教育于民族教育之中,达到净化、美化心灵的目的。在教学中使学生从直接的民族音乐形象中得以美的感受,促使他们进一步的认识党,认识祖国,认识解放军。培养他... 美育教育是用民族音乐的艺术美陶冶情操、培养美感以及审美教育达到寓思想教育于民族教育之中,达到净化、美化心灵的目的。在教学中使学生从直接的民族音乐形象中得以美的感受,促使他们进一步的认识党,认识祖国,认识解放军。培养他们的爱党、爱国、拥军的深厚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莠不辩 艺术时代 平滑流畅 精神支柱
下载PDF
身与物化 诗求自在——析庄子“物化”在王维诗三首中的呈现
8
作者 邱悦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3期10-12,共3页
王维诗意蕴丰富,不乏来自庄子思想的影响。其中,《辋川集》中三首诗(《辛夷坞》、《鹿柴》、《竹里馆》)更是将庄子“物化”思想呈现于创作。其以“无我”为表征,“不辩”为内核,“自在”为本质,通过诗人物我对立的消解,泯除物我区别... 王维诗意蕴丰富,不乏来自庄子思想的影响。其中,《辋川集》中三首诗(《辛夷坞》、《鹿柴》、《竹里馆》)更是将庄子“物化”思想呈现于创作。其以“无我”为表征,“不辩”为内核,“自在”为本质,通过诗人物我对立的消解,泯除物我区别,放弃功利追求,使“万物与我为一”,终于实现自在逍遥的最高境界。本文将从以上三个层面出发,对王维诗中庄子“物化”思想的呈现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辋川集》三首 庄子“物化” 无我 不辩 自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