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子翚“不远复”三字符及其对朱熹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利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6-59,共4页
“不远复”三字符是刘子翬重视儒家原本智慧的思想标志,提出的是一个回复本性、自我完善的命题,它包括克己复礼、识体归仁、制情复性三重向度。刘子翬用三字符在倾向于道禅的青年朱嘉的文化心理结构中,种上了一棵复归儒学门庭的思想... “不远复”三字符是刘子翬重视儒家原本智慧的思想标志,提出的是一个回复本性、自我完善的命题,它包括克己复礼、识体归仁、制情复性三重向度。刘子翬用三字符在倾向于道禅的青年朱嘉的文化心理结构中,种上了一棵复归儒学门庭的思想根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子Hui 不远复 三字符 朱熹 克己 识体归仁
下载PDF
朱熹论“不远复”的义理内涵
2
作者 唐君涵 黄黎星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3-48,共6页
“不远复”,出自《周易·复》卦初九爻辞“不远复,无祗悔,元吉”。朱熹谨遵师训,将此视为回复美善人性的“三字符”,并加以论析和阐发,认为它不但具有警示学者不可沉溺佛老之学、应尽早回归儒门的意义,还涵藏着心性论、修养功夫的... “不远复”,出自《周易·复》卦初九爻辞“不远复,无祗悔,元吉”。朱熹谨遵师训,将此视为回复美善人性的“三字符”,并加以论析和阐发,认为它不但具有警示学者不可沉溺佛老之学、应尽早回归儒门的意义,还涵藏着心性论、修养功夫的义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卦 不远复 朱熹 心性论
下载PDF
不远复 方行远
3
作者 李家林 《今日浙江》 2020年第20期62-62,共1页
《易经》言:“不远之复,以修身也”。意思是说,走得不远、过得不久,就应回头审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做过的事,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也是朱熹的老师——宋代理学家刘子晕临终前对他的告诫。古往今来,凡有成就之人大多善于自... 《易经》言:“不远之复,以修身也”。意思是说,走得不远、过得不久,就应回头审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做过的事,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也是朱熹的老师——宋代理学家刘子晕临终前对他的告诫。古往今来,凡有成就之人大多善于自省、改正。春秋时的晏子,被司马迁称为“不辱使命,雄辩四方”。晏子曾把自己喻为一根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认为“木头”想成为有用的器具,就必须用斧子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此言,不仅说明“人非圣贤”,更道出了及时反省并修正的重要性。做人如果看不到自身的缺点过失,或虽看到但不肯“劈、削、刨、锯”,很难成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远复 宋代理学家 修身养性 晏子 成大器 《易经》 反省 不辱使命
原文传递
谨遵师训“不远复”--朱子与恩师刘子翚
4
作者 马照南 《炎黄纵横》 2020年第10期13-14,18,共3页
武夷山五夫是历史文化名镇,地势开阔,群峰峻美,商贸繁荣。著名抗金名将刘給、刘子羽,著名诗人、学者刘子晕,词圣柳永及“柳氏三杰”和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都出自这里,可谓群星闪烁,气象非凡。
关键词 刘子翚 湖湘学派 不远复 柳永 胡安国 群星闪烁 历史文化名镇 刘子羽
原文传递
刘子翚儒学思想及其对朱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人求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8,共7页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认为《书经》之"惟精惟一"乃是道统心传之"密旨","一"就是道统相传之心法。其《维民论》的思想主旨为"君民相资""维民在得心""维民四说"的理论。这些理念,对朱子的修养观、仁说、道统说、民本论等思想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子翚 不远复 天地之心 一为心法 维民
下载PDF
胡煦人性论浅说
6
作者 李良贺 《职业技术》 2007年第10期53-53,共1页
胡煦,字沧晓,河南光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于乾隆元年(1736年),一生"博极群书,湛精于易"。(《周易函书约存·顾成天序》)著有《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及《周易函书别集》等。胡煦视《周易》为传道... 胡煦,字沧晓,河南光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于乾隆元年(1736年),一生"博极群书,湛精于易"。(《周易函书约存·顾成天序》)著有《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及《周易函书别集》等。胡煦视《周易》为传道之书,因此在解释卦爻辞的同时,常论及其他命题,如人性论、天人关系等。关于人性,他继承孟子之人性本善说,并提出了复性的说法,颇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煦 人性本善 卦爻辞 天人关系 沧晓 羞恶之心 清顺治 不远复 天命之性 四端
下载PDF
阳明后学的复卦诠释进路及其走向——以王畿、颜钧、罗汝芳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德仁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2,共8页
阳明后学对《周易》复卦的诠释主要集中于宇宙图景和工夫次序的表达,在宋明诸儒中特色鲜明。王畿、颜钧、罗汝芳等人主导王门后学的复卦诠释方向,不仅形成了以“天地之心”“不远复”与“七日来复”为中心的诠释主题,还在各自的诠释进... 阳明后学对《周易》复卦的诠释主要集中于宇宙图景和工夫次序的表达,在宋明诸儒中特色鲜明。王畿、颜钧、罗汝芳等人主导王门后学的复卦诠释方向,不仅形成了以“天地之心”“不远复”与“七日来复”为中心的诠释主题,还在各自的诠释进路中显现出王门后学的易学话语特征与走向。王畿、罗汝芳以主体化的方式将“天地之心”的本体主宰义消解于当下造化之机,从而逸出朱子与阳明的复卦诠释方向。“不远复”被阳明后学视为第一义工夫,王畿、罗汝芳将其界定为一念即觉的见在、现成工夫,聂豹则指出其诠释进路易流于自然感应知觉的弊病。“七日来复”在颜钧强调本心发用流行、率性而为的诠释视野下,突显出心学的主体体验性与工夫次序性,为心学工夫的宗教性神秘主义表达提供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 天地之心 不远复 七日来
原文传递
文学与重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定浩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3,共6页
一 在当代中国小说家中,丁伯刚是极特殊的一位。他一直在重复着对于"重复"的探究。在他的小说中,每个人似乎都在重复某种痛苦的行为,起初是不自觉的重复,慢慢又可能演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重复,人与人之间以各自的重复相互遭遇,这种遭遇... 一 在当代中国小说家中,丁伯刚是极特殊的一位。他一直在重复着对于"重复"的探究。在他的小说中,每个人似乎都在重复某种痛苦的行为,起初是不自觉的重复,慢慢又可能演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重复,人与人之间以各自的重复相互遭遇,这种遭遇并没有造成某种期待中的改变,相反,他们一同被裹挟入某种更大的重复当中。而他迄今为止的全部小说,也构成一种奇异的"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的 斜岭 天地之心 软弱无能 阴爻 乡土伦理 不远复 这个世界 主要人物 刚笔
原文传递
征性篇
9
作者 吴昭瞵 《船山学报》 1935年第1期27-30,共4页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夫由习而远。则其可移者也。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此嗣系圣之清圣之和圣之任之类尽身之非性之也又曰。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明其可移也。而不移者。则孔子所谓生而知之。...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夫由习而远。则其可移者也。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此嗣系圣之清圣之和圣之任之类尽身之非性之也又曰。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明其可移也。而不移者。则孔子所谓生而知之。及困而不学者也。班志曾分古今人为九等。而所举未必尽当。不足以穷厥恉。窃尝仰而思之。夜以继日。究天地四时之蕴。察阴阳消长之机。觉惟天地为不可移。而四时则相为进退。即其可移者也。孔子谓颜渊不远复。复而不已。遂移而至于乾矣。商纣智足饰非。才足拒谏。力能扛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而知之 下愚不移 不远复 颜渊 作圣 习相远 阴阳消长 智足 克念 性相近
下载PDF
闽游杂咏
10
作者 赵朴初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5-37,共3页
太常引十九日由京飞抵厦门上空得句下机后足成之皖江南北甫经过,燕市事如梭。招手语廉颇,问腰脚新来若何。乘风今又,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高厦似星罗,喜鹭岛新姿更多。
关键词 太常引 长空万里 燕市 皖江 后足 不远复 德峻 悲曲 广化寺 云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