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原因分析及处理
1
作者
何冉
韩战营
+5 位作者
张杰
卢文杰
宋红星
陈晓杰
邱春光
刘怀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4-707,共4页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2008年至2013年42例ICD植入患者发生不适当识别或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随访(18.5±11.7)个月,9例(26.5%)共发生41次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其中单腔IC...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2008年至2013年42例ICD植入患者发生不适当识别或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随访(18.5±11.7)个月,9例(26.5%)共发生41次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其中单腔ICD 2台,双腔ICD 1台,CRT-D 6台)。4例发生不适当识别12次,7例发生不适当治疗29次,其中2例不适当识别或治疗共存。1例发生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VT)事件,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失败后给予电击治疗6次;3例发生快VT(FVT)事件,频率进入心室颤动(VF)区即给予电击,共8次;1例右室电极脱位致P/R双计数误识别为VF 11次,3次给予除颤,余充电后放弃;1例T波过感知误电击11次及误识别2次;1例电磁干扰误电击1次;1例干扰误识别为VF 1次,但充电后放弃;1例窦性心动过速误识别为VT 1次并给予ATP治疗。结论:ICD术后不适当识别或治疗比较常见,规范程控随访利于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参数、优化程控治疗可以减少不适当识别及电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不适当识别
不适当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的发生率及常见原因
被引量:
15
2
作者
陈柯萍
陈若菡
+2 位作者
王方正
华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09-413,共5页
目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不适当识别和治疗是ICD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ICD患者再住院最主要的原因。本文旨在评价本中心的ICD患者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的发生率及常见原因。方法入选2000...
目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不适当识别和治疗是ICD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ICD患者再住院最主要的原因。本文旨在评价本中心的ICD患者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的发生率及常见原因。方法入选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中心因室性心律失常植入ICD并能定期随访的50例患者。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特点和心功能情况程控ICD的各项参数,定期随访,询问ICD中所有信息,打印、存盘并对储存的腔内电图进行逐条分析,以确定ICD诊断是否准确以及治疗是否有效,判断有无ICD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结果38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了心律失常事件,ICD共记录到491次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事件(VT 383次,VF 108次),其中有11例(22%)发生过≥1次的不适当识别和治疗事件。14.3%(55/383)的VT事件为不适当识别,并导致了78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和9次电击治疗。VF不适当识别的发生率为26.9%(28/108),并导致了56次不适当电击事件。结论植入新一代ICD患者中,不适当识别和治疗发生率仍较高。不适当识别和治疗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占50%以上;其次是由于电磁干扰或肌电干扰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适当识别
不适当
治疗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ICD不适当识别与治疗的原因与处理
被引量:
1
3
作者
何冉
韩战营
+6 位作者
张杰
卢文杰
宋红星
田丰
陈晓杰
邱春光
刘怀霖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的原因,为避免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8年至今42例ICD植入患者中发生不适当识别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随访18.5±11.7月,9例发生不适当识别或治疗...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的原因,为避免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8年至今42例ICD植入患者中发生不适当识别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随访18.5±11.7月,9例发生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发生率26.5%,其中单腔ICD2台,双腔ICD 1台,CRT-D6台。4例发生不适当识别12次,7例发生不适当治疗29次,其中2例不适当识别及治疗共存。1例发生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VT)事件,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失败后予电击治疗6次;3例发生快VT(FVT)事件,频率进入心室颤动(VF)区即给予电击共8次;1例右室电极脱位致P/R双计数误识别为VF11次,3次予电击,余充电后放弃;1例T波过感知误电击11次及误识别2次;1例电磁干扰误电击1次;1例干扰误识别为VF1次但充电后放弃;1例窦性心动过速误识别VT1次并予ATP治疗。结论 ICD术后不适当识别或治疗比较常见,规范程控随访,利于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参数,优化程控治疗,可以减少不适当识别及电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不适当识别
不适当
治疗
原文传递
题名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原因分析及处理
1
作者
何冉
韩战营
张杰
卢文杰
宋红星
陈晓杰
邱春光
刘怀霖
机构
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4-707,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2008年至2013年42例ICD植入患者发生不适当识别或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随访(18.5±11.7)个月,9例(26.5%)共发生41次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其中单腔ICD 2台,双腔ICD 1台,CRT-D 6台)。4例发生不适当识别12次,7例发生不适当治疗29次,其中2例不适当识别或治疗共存。1例发生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VT)事件,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失败后给予电击治疗6次;3例发生快VT(FVT)事件,频率进入心室颤动(VF)区即给予电击,共8次;1例右室电极脱位致P/R双计数误识别为VF 11次,3次给予除颤,余充电后放弃;1例T波过感知误电击11次及误识别2次;1例电磁干扰误电击1次;1例干扰误识别为VF 1次,但充电后放弃;1例窦性心动过速误识别为VT 1次并给予ATP治疗。结论:ICD术后不适当识别或治疗比较常见,规范程控随访利于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参数、优化程控治疗可以减少不适当识别及电击。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不适当识别
不适当
治疗
Keywords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mappropriate detection
imappropriate treament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的发生率及常见原因
被引量:
15
2
作者
陈柯萍
陈若菡
王方正
华伟
张澍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出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09-413,共5页
文摘
目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不适当识别和治疗是ICD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ICD患者再住院最主要的原因。本文旨在评价本中心的ICD患者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的发生率及常见原因。方法入选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中心因室性心律失常植入ICD并能定期随访的50例患者。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特点和心功能情况程控ICD的各项参数,定期随访,询问ICD中所有信息,打印、存盘并对储存的腔内电图进行逐条分析,以确定ICD诊断是否准确以及治疗是否有效,判断有无ICD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结果38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了心律失常事件,ICD共记录到491次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事件(VT 383次,VF 108次),其中有11例(22%)发生过≥1次的不适当识别和治疗事件。14.3%(55/383)的VT事件为不适当识别,并导致了78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和9次电击治疗。VF不适当识别的发生率为26.9%(28/108),并导致了56次不适当电击事件。结论植入新一代ICD患者中,不适当识别和治疗发生率仍较高。不适当识别和治疗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占50%以上;其次是由于电磁干扰或肌电干扰所致。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适当识别
不适当
治疗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Keywords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nappropriate detection
Inappropriate therapy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ICD不适当识别与治疗的原因与处理
被引量:
1
3
作者
何冉
韩战营
张杰
卢文杰
宋红星
田丰
陈晓杰
邱春光
刘怀霖
机构
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的原因,为避免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8年至今42例ICD植入患者中发生不适当识别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随访18.5±11.7月,9例发生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发生率26.5%,其中单腔ICD2台,双腔ICD 1台,CRT-D6台。4例发生不适当识别12次,7例发生不适当治疗29次,其中2例不适当识别及治疗共存。1例发生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VT)事件,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失败后予电击治疗6次;3例发生快VT(FVT)事件,频率进入心室颤动(VF)区即给予电击共8次;1例右室电极脱位致P/R双计数误识别为VF11次,3次予电击,余充电后放弃;1例T波过感知误电击11次及误识别2次;1例电磁干扰误电击1次;1例干扰误识别为VF1次但充电后放弃;1例窦性心动过速误识别VT1次并予ATP治疗。结论 ICD术后不适当识别或治疗比较常见,规范程控随访,利于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参数,优化程控治疗,可以减少不适当识别及电击。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不适当识别
不适当
治疗
Keyword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
imappropriate detection
imappropriatetreament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0.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原因分析及处理
何冉
韩战营
张杰
卢文杰
宋红星
陈晓杰
邱春光
刘怀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的发生率及常见原因
陈柯萍
陈若菡
王方正
华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
15
原文传递
3
ICD不适当识别与治疗的原因与处理
何冉
韩战营
张杰
卢文杰
宋红星
田丰
陈晓杰
邱春光
刘怀霖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