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通过不透水面聚集密度法提取城市建成区
被引量:
10
1
作者
孟飞
殷成龙
+1 位作者
孟祥金
肖庆锋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5,共8页
针对已有基于不透水面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方法无法保证建成区连续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方法。该方法计算了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并进行分级,提取聚集程度高的区域为输入对象,并将被建成区完全包围的...
针对已有基于不透水面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方法无法保证建成区连续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方法。该方法计算了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并进行分级,提取聚集程度高的区域为输入对象,并将被建成区完全包围的绿地水体也包含在内;利用长时序遥感影像建成区提取结果,使用城市空间形态扩展指标对济南市1997—2017年城市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精度达到93.5%,能准确刻画出城市形态,保持建成区的完整性;1997—2017年间,济南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张,扩张速度与强度分别达到10.48 km^2/a、0.32%,呈现带状轴向扩展模式;1997—2013年,建成区扩展的不规则程度在逐年减少,2013年以后建成区形状变得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聚集密度
建成区提取
城市扩张
时空演化
济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空间尺度下城市热环境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响应关系
被引量:
5
2
作者
孟庆岩
王子安
+3 位作者
张琳琳
孙震辉
胡蝶
杨天梁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89-1801,共13页
针对以往城市热环境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响应规律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基于MODIS数据计算城建区与边缘区平均温度差值为热岛强度,结合热岛强度等级特征,选取热岛强度等级期望值较高的6个典型区域(Ⅰ西二旗、西三旗、回龙观,...
针对以往城市热环境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响应规律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基于MODIS数据计算城建区与边缘区平均温度差值为热岛强度,结合热岛强度等级特征,选取热岛强度等级期望值较高的6个典型区域(Ⅰ西二旗、西三旗、回龙观,Ⅱ东四、地安门、新街口,Ⅲ丰台区中部,Ⅳ四惠、定福庄、东坝,Ⅴ石景山区,Ⅵ北四环四季青桥附近),研究热岛强度等级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响应关系;进而利用Landsat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研究城建区与精细尺度下地表温度对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响应临界点与最优尺度。结果表明:(1)不同热岛强度等级的出现频率、其在白天与夜间的变化程度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有一定相关性,且相近的不透水面聚集密度下所表现出热岛强度的变化特征相似。(2)主要城建区内地表平均温度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分布特征存在较显著的一致性,随着尺度半径r的增大其响应越明显。且地表温度对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响应存在一个临界点,随着尺度半径r减小,响应临界点逐渐增大:尺度半径r=1000 m时,不透水面聚集密度达到60%后其影响趋于减弱;r=500 m、r=300 m时临界点分别为69%与83%。(3)不同典型区域的最优尺度存在差异,西二旗、西三旗、回龙观最优尺度为150 m,东四、地安门、新街口与四环四季青桥附近为60 m,而季节变化对最优尺度的影响较小。该最优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不同区域不透水面分布的破碎程度及地表类型的单一程度。本研究可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热岛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不透水面聚集密度
城建区
临界点
响应规律
原文传递
2005-2014年北京市主要城建区热岛强度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
21
3
作者
王靓
孟庆岩
+2 位作者
吴俊
张佳晖
张琳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7-1054,共8页
本文利用LANDSAT-8数据计算距离加权不透水面聚集密度,以城市聚类算法提取北京市主要城建区范围。并用2005-2014年MODIS 8天合成地表温度产品,以主要城建区面积150%的周边区域作为边缘区,计算城建区与边缘区平均温度差值为热岛强度;分...
本文利用LANDSAT-8数据计算距离加权不透水面聚集密度,以城市聚类算法提取北京市主要城建区范围。并用2005-2014年MODIS 8天合成地表温度产品,以主要城建区面积150%的周边区域作为边缘区,计算城建区与边缘区平均温度差值为热岛强度;分析北京市主要城建区热岛强度年内时序变化;依据地表温度与当月平均热岛强度对热岛强度进行等级划分,统计不同热岛强度等级出现频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年内1-12月热岛强度随边缘区平均温度变化显示较好的规律性,白天为逆时针分布,夜间为顺时针分布;(2)白天热岛强度等级以2、3级为主,春、夏季中南部为三级热岛强度高发区;夜间呈现由外围向中心的"环状递增"特征,高等级热岛强度出现的频率由外围向中心不断递增;(3)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对白天不同等级热岛强度出现频率影响显著,1-4级热岛强度出现频率,随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增加而增加,不透水面聚集密度达到50%后的影响趋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强度等级
时空变化
主要城建区
不透水面聚集密度
原文传递
题名
通过不透水面聚集密度法提取城市建成区
被引量:
10
1
作者
孟飞
殷成龙
孟祥金
肖庆锋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出处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5,共8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8MD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413、41801308)。
文摘
针对已有基于不透水面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方法无法保证建成区连续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方法。该方法计算了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并进行分级,提取聚集程度高的区域为输入对象,并将被建成区完全包围的绿地水体也包含在内;利用长时序遥感影像建成区提取结果,使用城市空间形态扩展指标对济南市1997—2017年城市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精度达到93.5%,能准确刻画出城市形态,保持建成区的完整性;1997—2017年间,济南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张,扩张速度与强度分别达到10.48 km^2/a、0.32%,呈现带状轴向扩展模式;1997—2013年,建成区扩展的不规则程度在逐年减少,2013年以后建成区形状变得复杂。
关键词
不透水面聚集密度
建成区提取
城市扩张
时空演化
济南
Keywords
aggregation density of impervious surface
built-up area extraction
urban sprawl
time and spatial evolution
Jinan city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空间尺度下城市热环境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响应关系
被引量:
5
2
作者
孟庆岩
王子安
张琳琳
孙震辉
胡蝶
杨天梁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
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
出处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89-1801,共13页
基金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编号:ZDKJ2017009)
四川省科技计划(编号:2018JZ0054)
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科技专项(编号:05-Y30B01-9001-19/20-1)。
文摘
针对以往城市热环境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响应规律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基于MODIS数据计算城建区与边缘区平均温度差值为热岛强度,结合热岛强度等级特征,选取热岛强度等级期望值较高的6个典型区域(Ⅰ西二旗、西三旗、回龙观,Ⅱ东四、地安门、新街口,Ⅲ丰台区中部,Ⅳ四惠、定福庄、东坝,Ⅴ石景山区,Ⅵ北四环四季青桥附近),研究热岛强度等级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响应关系;进而利用Landsat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研究城建区与精细尺度下地表温度对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响应临界点与最优尺度。结果表明:(1)不同热岛强度等级的出现频率、其在白天与夜间的变化程度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有一定相关性,且相近的不透水面聚集密度下所表现出热岛强度的变化特征相似。(2)主要城建区内地表平均温度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分布特征存在较显著的一致性,随着尺度半径r的增大其响应越明显。且地表温度对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响应存在一个临界点,随着尺度半径r减小,响应临界点逐渐增大:尺度半径r=1000 m时,不透水面聚集密度达到60%后其影响趋于减弱;r=500 m、r=300 m时临界点分别为69%与83%。(3)不同典型区域的最优尺度存在差异,西二旗、西三旗、回龙观最优尺度为150 m,东四、地安门、新街口与四环四季青桥附近为60 m,而季节变化对最优尺度的影响较小。该最优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不同区域不透水面分布的破碎程度及地表类型的单一程度。本研究可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热岛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热岛效应
不透水面聚集密度
城建区
临界点
响应规律
Keywords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mpervious surface distribution density
urban construction area
critical point
response law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2005-2014年北京市主要城建区热岛强度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
21
3
作者
王靓
孟庆岩
吴俊
张佳晖
张琳琳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7-105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310)
广东省院省产学研合作项目(2012B091100219)
中俄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文摘
本文利用LANDSAT-8数据计算距离加权不透水面聚集密度,以城市聚类算法提取北京市主要城建区范围。并用2005-2014年MODIS 8天合成地表温度产品,以主要城建区面积150%的周边区域作为边缘区,计算城建区与边缘区平均温度差值为热岛强度;分析北京市主要城建区热岛强度年内时序变化;依据地表温度与当月平均热岛强度对热岛强度进行等级划分,统计不同热岛强度等级出现频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年内1-12月热岛强度随边缘区平均温度变化显示较好的规律性,白天为逆时针分布,夜间为顺时针分布;(2)白天热岛强度等级以2、3级为主,春、夏季中南部为三级热岛强度高发区;夜间呈现由外围向中心的"环状递增"特征,高等级热岛强度出现的频率由外围向中心不断递增;(3)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对白天不同等级热岛强度出现频率影响显著,1-4级热岛强度出现频率,随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增加而增加,不透水面聚集密度达到50%后的影响趋于减弱。
关键词
热岛强度等级
时空变化
主要城建区
不透水面聚集密度
Keywords
heat island intensity level
spatio-temporal change
main urban construction area
imperious surface cohesion density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通过不透水面聚集密度法提取城市建成区
孟飞
殷成龙
孟祥金
肖庆锋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空间尺度下城市热环境与不透水面聚集密度响应关系
孟庆岩
王子安
张琳琳
孙震辉
胡蝶
杨天梁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原文传递
3
2005-2014年北京市主要城建区热岛强度时空格局分析
王靓
孟庆岩
吴俊
张佳晖
张琳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