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形、际遇与审美转向:素人之书的古今阐释——以《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为中心
1
作者 刘畅 《书画世界》 2024年第7期23-29,共7页
古今素人之书虽所处时代不同,但都因出自写刻极不熟练者之手,没有经典碑帖书学路径的临习背景,所表现出的视觉图形带有粗朴简率、支离无秩序、无法度的奇趣与古意等形式特征,无论古今均具有视觉上的一致性。自碑学运动以来,康有为等人... 古今素人之书虽所处时代不同,但都因出自写刻极不熟练者之手,没有经典碑帖书学路径的临习背景,所表现出的视觉图形带有粗朴简率、支离无秩序、无法度的奇趣与古意等形式特征,无论古今均具有视觉上的一致性。自碑学运动以来,康有为等人极力鼓吹北朝的“穷乡儿女造像”,对于古代的素人之书,以其数量稀少、年代久远具有古意而推崇备至,以至凡是历史上的一切文字遗迹均成了可资书家临习的对象;而对同时期或当代具有相同意趣的素人之书,却因其数量庞大、不具历史的斑驳与年代久远的沧桑感而弃置一旁,加之推崇当代的素人之书会使得现有的书法体制遭到冲击,既得利益受到侵害,在与古为徒的观念下,具有相同表现形式的古今素人之书却有着不啻霄壤的现实境遇。碑学的极端化发展意图颠覆晋唐法帖所主导的审美风尚,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碑学鼓吹者试图进行新的经典取法建构,主张将古代粗服乱头的生活原型书写奉为经典,却无视同时期的类似书迹,引发了碑学发展以来的逻辑悖论和古今学理分疏。本文以《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一书为中心考察,以期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人之书 古今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碑学
下载PDF
吴昌硕“与古为徒 ”匾额中“徒”字试说
2
作者 许洪国 《书画世界》 2024年第11期25-27,共3页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所藏吴昌硕书“与古为徒”匾额中的“徒”字,很显然不合乎《说文解字》中的“徒”字,且此字字形吴昌硕书写得也有误。此“徒”字写法,极有可能源自宋代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我们通过对“与古为徒”...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所藏吴昌硕书“与古为徒”匾额中的“徒”字,很显然不合乎《说文解字》中的“徒”字,且此字字形吴昌硕书写得也有误。此“徒”字写法,极有可能源自宋代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我们通过对“与古为徒”匾额中的“为”字分析可知,吴昌硕的误用,应是直接源自吴大澂《钟鼎籀篆大观》中所收录的号称“赵松雪跋唐拓精本周石鼓文”。我们今天写“与古为徒”应该用《石鼓文》中合于《说文解字》的“徒”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古为徒 石鼓文 钟鼎彝器 款识 法帖
下载PDF
与古为徒 古中有我——金石映照下的吴昌硕书法之美
3
作者 陈忠洲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9-200,共2页
本文从吴昌硕与古为徒,化古为我的艺术思想中,探析其道在瓦甓的艺术实践之路,以及其坚持石鼓文的临创,化古出新,并把这种思想用之于行草、绘画创作的艺术理念。
关键词 与古为徒 道在瓦甓 吴昌硕 石鼓文
原文传递
庄子“三徒”思想对书法审美的启示
4
作者 林丹慧 《书法》 2020年第10期90-95,共6页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其发展过程、创作主体、审美境界无不受庄学思想的影响。庄子“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与天为徒”的“三徒”思想不仅具有哲学意味,同时也具有美学价值,可以为当代书法审美带来一定启发。“与人为徒”要...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其发展过程、创作主体、审美境界无不受庄学思想的影响。庄子“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与天为徒”的“三徒”思想不仅具有哲学意味,同时也具有美学价值,可以为当代书法审美带来一定启发。“与人为徒”要求书者注重作品内韵,不炫锋芒;“与古为徒”要求书者学古通变,知变化之道;“与天为徒”要求书者追本求真,去除人为私意。同时,“三徒”思想对艺术家的人格修养'人文素养、精神涵养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此外,“三徒”思想纵贯相连,在最高境界上一致,皆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共同追求。庄子玄奥超越的思想为中国哲学开出一玄学大道,其思想落实到人生境界则为中国艺术辟出一审美高峰。书法艺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庄学思想的引领不可忽视,未来书法艺术要走得更加深远广阔,庄学思想的助力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人为 与古为徒 与天为 书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