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圣经》中人的存在——人与天地参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文南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79-81,共3页
人作为一种存在,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其表征为天地人之关系,即人和上帝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构成十字架结构的关系,而其交叉点便是人与天地参。
关键词 《圣经》 存在 与天地参
下载PDF
《中庸》“人与天地参”义解 被引量:3
2
作者 贺更粹 《原道》 2021年第1期15-24,共10页
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主要有两个向度——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中庸》认为,天人关系是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相伴而生的相为参合。人何以与天地相参?诚是天道本然,实践此诚是人事之当然,诚贯通天地人,是"人与天地参"的形上... 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主要有两个向度——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中庸》认为,天人关系是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相伴而生的相为参合。人何以与天地相参?诚是天道本然,实践此诚是人事之当然,诚贯通天地人,是"人与天地参"的形上依据。人以何与天地相参?一是通过好学力行的知行合一过程,完成人的德性与天地相参;二是通过各尽本分地处理社会政治与生态伦理等问题,完成现实人事与天地相参。换言之,人通过"诚之"的努力,顺天应时,经纶天下,就能够实现与天地相参。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与宇宙生命洪流合而为一,德性合于圣人之道,故而能够与天地相参。人在参赞天地化育的过程中,既有德性与天地相参,也有人事与天地相参,二者共同指向"致中和",其核心是要实现天地人各得其位、万物生生不已的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太和化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与天地参 致中和
原文传递
“赞天地之化育”与生态美的实现
3
作者 魏裕玲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8-61,41,共5页
通过分析《中庸》的第二十二章内容,并结合生态美学中"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个基本问题,从天、人、物三方面的角度来展开论述生态美是如何实现的。论文以"至诚"作为生态逻辑的基点,到"尽其性、... 通过分析《中庸》的第二十二章内容,并结合生态美学中"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个基本问题,从天、人、物三方面的角度来展开论述生态美是如何实现的。论文以"至诚"作为生态逻辑的基点,到"尽其性、尽人性、尽物性"生态逻辑的展开,最后实现"与天地参"的生态逻辑的旨归。《中庸》第二十二章的生态逻辑展开从"尽其性"的人自己的生态平衡开始,在此基础上推动到"尽人之性"的社会生态平衡,再以此为基础推动到"尽物之性"的自然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诚 尽性 天地之化育 与天地参 生态美
下载PDF
《周易》的生命自然观及其自由意蕴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溪屏 彭毅力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5-82,共8页
《周易》追寻人的生命之根,用人的生命繁衍现象和性别角色关系类比自然万物的变化和运行机理,又从这种运行机理中把握人伦的根据,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然观,由此奠立起整个意义世界的基础,绽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这种生命自... 《周易》追寻人的生命之根,用人的生命繁衍现象和性别角色关系类比自然万物的变化和运行机理,又从这种运行机理中把握人伦的根据,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然观,由此奠立起整个意义世界的基础,绽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这种生命自然观言说了人性与自然之性的同一,人们遵从自然的行为,即是以自性为根据的自我发展,内蕴一种自由的趋向。自由意识源于人类劳动的创造性,根据不同时代的生存状况而呈现出特殊的形式;《周易》在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然观背景上绽现的自由趋向,对认识人类自由思想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男坤女 生命自然观 与天地参 自由
下载PDF
论《易传》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5期50-52,共3页
本文认为 ,《易传》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综合儒道 ,而又独具特色 :“人与天地参”是中国古代美学天人合一思想最初较系统的表述 ;“阴阳刚柔”从哲学上为中国古典审美形态作了划分 ;“立象以尽意”则是中国古代意象理论... 本文认为 ,《易传》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综合儒道 ,而又独具特色 :“人与天地参”是中国古代美学天人合一思想最初较系统的表述 ;“阴阳刚柔”从哲学上为中国古典审美形态作了划分 ;“立象以尽意”则是中国古代意象理论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天地参 阴阳刚柔 立象以尽意
下载PDF
说“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宁山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中国人偏爱三,象征顺利的六,表示众多的九,都是三的倍数。其背后有悠久的文化渊源,深刻的哲学背景。本文从来历、性质、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三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三生万物 与天地参
下载PDF
天才郭沫若
7
作者 宋万灵 宋石莲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6期102-105,共4页
诞生郭沫若的时代是狂飙突进、风雨如晦的时代,诞生郭沫若的土地是“沫水钟灵,绥山毓秀”的沙湾。地灵人杰,天育英才。人与天地参,天地人互动,终于成就了一代天才郭沫若。
关键词 郭沫若 天才 与天地参 狂飙突进
下载PDF
略论儒家思想要旨
8
作者 陈静 《青年与社会》 2018年第12期233-234,共2页
儒家思想作为一套严整的思想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究其核心思想,不外乎四个面相,分别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内圣外王、与天地参。这四个方面自内而外,层层递进,从这四个方面,可以基本把握儒家的精神内核和思想风貌,从而加深理解... 儒家思想作为一套严整的思想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究其核心思想,不外乎四个面相,分别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内圣外王、与天地参。这四个方面自内而外,层层递进,从这四个方面,可以基本把握儒家的精神内核和思想风貌,从而加深理解作为整体的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内圣外王 与天地参
下载PDF
儒家对生态和谐的追求——以朱熹《中庸章句》的生态观为中心 被引量:5
9
作者 乐爱国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6,128,共6页
儒家生态伦理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早期强调人比自然万物更为重要并且要求对自然生命以怜悯以及"以时禁发",到宋代朱熹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平等并且要求通过"赞天地之化育"而达到"与天地参"的发展过程。... 儒家生态伦理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早期强调人比自然万物更为重要并且要求对自然生命以怜悯以及"以时禁发",到宋代朱熹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平等并且要求通过"赞天地之化育"而达到"与天地参"的发展过程。虽然在今天看来,朱熹的这些思想还存在着种种不太圆满之处,但其中所蕴含的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可以为今天构建现代的生态观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朱熹 “赞天地之化育” 与天地参 生态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