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20年山东省花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张晓艳 殷芳 +1 位作者 杨丽萍 王兆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746,共10页
基于2001-2020年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法,分析了山东省花生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山东省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表明,近20年来,山东省花生生产呈“两减一增”局面,面积和产量分别下降33... 基于2001-2020年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法,分析了山东省花生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山东省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表明,近20年来,山东省花生生产呈“两减一增”局面,面积和产量分别下降33.00%和22.34%、单产增加15.93%;花生生产区域向以临沂为中心的鲁西南地区和烟台、威海、青岛所处的胶东东部地区集中;20年中有4年花生面积贡献率大于单产贡献率,有16年小于单产贡献率。研究发现,鲁东和鲁西南地区经济作物面积占比减少,是导致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下降的直接影响因素;山东花生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降低,特别是近年来的“断崖式”下跌,是导致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国内外贸易市场不稳定带来的风险,也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花生生产特征 地域格局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平 孙晓敬 曹明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9,共19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准确把握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客观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TOPSIS法测算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探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关联特征,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差异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原理研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整体还不强,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指数较高省份呈现“高-高”集聚特征,甘肃、海南、新疆、西藏等指数较低省份呈现“低-低”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域内差异较中部地区显著,东部地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先增大后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有所增大;影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且区域间投入存在明显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投入不足,同时还受区域对外开放和技术需求等因素影响;内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大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较大的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数、科技经费当年拨入、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数、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当年拨入、信息化水平,且信息化水平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研究结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引,从创新投入、资源配置、资源共享、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科技创新力 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 影响因素 空间特征 TOPSIS法 空间自相关 泰尔指数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旅游绿色生产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陕西段为例
3
作者 杨望暾 多中措 +1 位作者 靳雪 杨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4,共9页
陕西作为黄河流域旅游资源赋存高密度区,其绿色发展对黄河流域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作用。收集2010—2021年相关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ML指数及Tob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陕西旅游绿色生产率(TGTFP)的时空分异... 陕西作为黄河流域旅游资源赋存高密度区,其绿色发展对黄河流域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作用。收集2010—2021年相关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ML指数及Tob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陕西旅游绿色生产率(TGTFP)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在时序发展上,2010—2021年内陕西旅游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总量呈上升态势,其静态TGTFP唯有2017年实现有效,动态ML指数在2010—2013年和2014—2019年内实现有效,但其他年份均表现为无效,在发展过程中均呈左高右低的山峰型。(2)在空间分异上,TGTFP呈现“关中最强,陕北高于陕南”的分异特征,三大区域内部市域发展渐趋均衡,而三大区域间分化显著导致了陕西总差异扩大。(3)影响因素上,政府干预、环境规制及城镇化水平等外部因素对陕西旅游绿色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仍有强烈的内部阻力来自旅游总收入、旅游能源消费及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绿色生产 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陕西
下载PDF
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何丽波 李馨雨 李细归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基于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中国茶叶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重心持续“西移”,空间集聚存在显著正向规... 基于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中国茶叶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重心持续“西移”,空间集聚存在显著正向规模效应,江南、华南和西南茶区聚集特征以“高高”型和“低高”型聚集为主,江北茶区未出现集聚特征,空间极化现象突出。(2)不同时期影响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迁的主导因素存在显著差异。1995年以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投入量为主,2010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受灾面积的影响程度逐步凸显,2020年后交通运输水平成为显著驱动因素,但是有效灌溉始终是影响茶叶生产格局变迁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生产格局 影响因素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甘肃临洮县不利气象因素对果树生产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研究
5
作者 王广玉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也在经济与技术的支持下,生产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以及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解决不利气象因素对果树产生的影响。甘肃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隶属于定西市,作为黄河古文化的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也在经济与技术的支持下,生产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以及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解决不利气象因素对果树产生的影响。甘肃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隶属于定西市,作为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临洮县自古以来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甘肃临洮县的气候条件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不利气象因素主要有低温霜冻、干旱、冰雹、大风等,直接影响当地的果树生产。因此,通过开展的甘肃临洮县不利气象因素对果树生产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探究,进一步为甘肃临洮县的果树农业种植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临洮县 不利气象因素 果树生产 影响及对策
下载PDF
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以河北省为例
6
作者 冯雪芹 杨宇婷 吕鑫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3期1-4,共4页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以河北省为例,利用2009—2022年农产品加工12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就其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驱动因素和机理进行实证检验...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以河北省为例,利用2009—2022年农产品加工12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就其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驱动因素和机理进行实证检验显示:产业集聚、产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国内研发投入均产生显著抑制影响;人力资本对TFP增长和技术进步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前者影响不显著,对技术效率变化产生显著抑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除需进一步释放上述因素的积极效应外,更应高度重视驱动企业创新的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 驱动因素
下载PDF
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影响因素及其在家畜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杰 杨蜜 +3 位作者 金孟达 李柏珍 张桂杰 伍树松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青贮饲料是由青绿饲料通过厌氧微生物发酵而成,可有效改善青绿饲料营养结构和延长贮存时间,解决动物冬春季青绿饲料资源缺乏的问题。发酵微生物、原料、发酵条件和添加剂等是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综述了青贮饲料的... 青贮饲料是由青绿饲料通过厌氧微生物发酵而成,可有效改善青绿饲料营养结构和延长贮存时间,解决动物冬春季青绿饲料资源缺乏的问题。发酵微生物、原料、发酵条件和添加剂等是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综述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青贮品质影响因素以及青贮饲料在家畜生产中的应用,为青贮饲料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饲料 微生物发酵 营养成分 影响因素 家畜生产
下载PDF
多因素提升黑龙江垦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研究
8
作者 时悦 刘宇薇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1期150-153,共4页
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以黑龙江垦区下辖9个管理局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黑龙江垦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组态与提升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条件变量均不构成影响黑龙江垦区... 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以黑龙江垦区下辖9个管理局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黑龙江垦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组态与提升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条件变量均不构成影响黑龙江垦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条件,其提升是由多个条件变量协同作用的结果;黑龙江垦区通过产业融合与农业基础设施双元主导驱动型等6种路径实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通过横向对比6条路径发现,产业融合正逐渐成为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要注重多重条件之间的联动匹配,并深入推动垦区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 影响因素组态 协同联动 提升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前胡生产加工过程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田莹莹 戴迪 +5 位作者 张金莲 陈超 何小群 谢茵 黄兴明 李晶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563-1569,共7页
目的:考察栽培方式、产地、加工方法及外观性状对前胡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模式(大田栽培、山地栽培和山地野生)、产地、加工方法(“统个”、薄片、不同干燥温度)及外观性状(根部分叉或不... 目的:考察栽培方式、产地、加工方法及外观性状对前胡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模式(大田栽培、山地栽培和山地野生)、产地、加工方法(“统个”、薄片、不同干燥温度)及外观性状(根部分叉或不分叉)前胡中白花前胡香豆精Ⅱ、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素E质量分数及4个香豆素质量分数的和(TC)。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A为甲醇-四氢呋喃(60∶40)、流动相B为超纯水,梯度洗脱(0~25 min,40%~65%A);检测波长为321 nm;柱温为30℃;流速为0.25 mL·min–1;进样量为2μL。结果:TC为山地野生>山地栽培>大田栽培;不同产地前胡的香豆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前胡香豆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部分叉的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含量显著低于不分叉的前胡。结论:前胡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山地栽培,尽可能减少根部分叉,加工应选择50℃以下“统个”干燥,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前胡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生产加工 香豆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夏季东、黄海群落净生产力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吴智广 秦川 +1 位作者 王磊 张桂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318,共9页
2018年6~7月利用膜进样质谱系统对东、黄海表层海水中的O_(2)/Ar进行走航观测,估算了混合层群落净生产力(NCP),并结合其他水文参数和卫星数据分析NCP的分布特征和调控因素.结果表明:东、黄海整个调查海域Δ(O_(2)/Ar)平均值为(3.3±... 2018年6~7月利用膜进样质谱系统对东、黄海表层海水中的O_(2)/Ar进行走航观测,估算了混合层群落净生产力(NCP),并结合其他水文参数和卫星数据分析NCP的分布特征和调控因素.结果表明:东、黄海整个调查海域Δ(O_(2)/Ar)平均值为(3.3±8.5)%,NCP平均值为(12.9±36.7)mmol C/(m^(2)·d),整体处于净自养状态.东海混合层平均Δ(O_(2)/Ar)为(4.9±9.8)%,NCP为(21.0±38.2)mmol C/(m^(2)·d),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东海陆源输入带来的高营养盐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所致.黄海混合层平均Δ(O_(2)/Ar)为(1.6±6.6)%,NCP为(4.8±33.3)mmol C/(m^(2)·d),黄海NCP分布主要受营养盐和黄海冷水团的影响,呈现北黄海高、南黄海低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光照和营养盐是控制调查海区NCP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2)/Ar 群落净生产 东海 黄海 生物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临兴区块深部煤层气井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王志壮 吴鹏 +2 位作者 孙强 刘锐 王令波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8,共10页
【目的】深部煤层气生产特征与中浅部煤层气生产特征具有明显区别,且同一区块内深部煤层气排采井也存在差异性。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深入分析深部煤层气生产特征差异的影响因素对后续大规模开发阶段的产能预测与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 【目的】深部煤层气生产特征与中浅部煤层气生产特征具有明显区别,且同一区块内深部煤层气排采井也存在差异性。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深入分析深部煤层气生产特征差异的影响因素对后续大规模开发阶段的产能预测与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明确临兴区块深部煤层气生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含气性、煤厚、埋深、水化学特征及压裂工艺等地质工程因素开展研究。【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临兴区块深部煤层气井分为过饱和气藏自喷井、过饱和气藏排采井和欠饱和气藏排采井3类。(2)含气性是3种生产特征的主控因素,工区内1800~2000 m埋深的煤层气井含气量与稳产气量均相对较高。(3)欠饱和气藏排采井储层保存条件较差,水化学特征与其他两类井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其生产效果相对较差,且由于高矿化度和高碳酸氢根离子产生的管柱结垢与腐蚀导致排采不连续。(4)大规模压裂是提高气井产量的有效储层改造措施,压裂砂对裂缝的有效支撑是保障深部煤层气井高气量稳产的关键因素。上述成果明确了临兴区块深部煤层气生产特征差异影响因素,对研究区和邻近地区深部煤层气生产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生产特征 影响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临兴区块
下载PDF
生态脆弱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甘肃省10年500个农户的跟踪调查
12
作者 黄书苑 马丁丑 +1 位作者 傅一敏 杨建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64,共12页
【目的】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从林业投入资源配置、生产经营规模调整等方面探讨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路径,为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叠加的同类高山集体林区加快转变林业... 【目的】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从林业投入资源配置、生产经营规模调整等方面探讨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路径,为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叠加的同类高山集体林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制定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甘肃省2009—2018年500个农户跟踪调查数据,以资金、土地和劳动为投入要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产出要素构建DEA-Malmquist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林地特征、区位特征、林业政策和林业服务6个维度选取13个变量构建面板Tobit模型,测算甘肃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从整体变动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原因在于各分量未形成合力,具体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技术进步驱动,而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促进作用有限。2)从时间特征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稳定状态(2010—2018年呈上下交替波动特征),未能实现林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3)从区域特征上看,因各地区自然历史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明显。分区域来看,陇东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陇南地区增长有限,陇中地区增长较快;分县域来看,陇南地区各县域差异较大,陇中地区次之,陇东地区最小。4)从影响因素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年龄、担任干部、外出务工人数、林业收入与总收入占比、林道满足需要、地理区位、采伐指标申请难易、获得林业补贴、参与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难易以及参与林业合作社影响。【结论】1)重视林业理论基础研究并不断应用转化林业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保障林业持续发展;2)强化林业培训措施,提高林业技术效率,注重林业技术效应,转变林业发展方式;3)加大林业融资供给,引导林地规范流转,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林业规模效率,实现林业规模经济;4)持续改进技术进步,逐步提升技术效率,充分挖掘规模潜力,使生产率各分量形成合力,合理有效配置林业生产要素;5)各地林业发展应全面考虑自身林业资源禀赋特殊性、生态安全必要性和艰巨性,提供精准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地区 林业 全要素生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地勘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干雨杭 张谦 +1 位作者 刘啸尘 李先杰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于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某地勘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影响因素,采用熵权法对其4家下属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急管理、持续改进、检维修、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于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某地勘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影响因素,采用熵权法对其4家下属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急管理、持续改进、检维修、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职业卫生、安全警示标志是该地勘集团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 安全生产 标准化建设 熵权法 评价指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黄淮海、西南、西北地区调查
14
作者 徐浩然 董晓霞 +2 位作者 彭华 刘浩 余泽田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生产效率。【方法】基于2022年全国15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户问卷调查,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户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户的生产效率普... 【目的】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生产效率。【方法】基于2022年全国15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户问卷调查,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户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户的生产效率普遍偏低,纯技术效率低是造成生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生产效率在地区间存在差异,西北地区最高,西南地区最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类型、土壤肥力对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生产投入费用、机械播种方式、改良机械收获方式对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提出鼓励传统农户向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转变、增强农户技术认知和优化技术参数、完善专用农机设备与社会化服务以及挖掘地区优势,选择适宜推广模式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生产效率 影响因素 DEA-TOBIT模型
下载PDF
复兴陆相页岩油生产特征及产能影响因素
15
作者 魏来 万云强 +5 位作者 吴华 卢文涛 沈童 常振 王维希 刘辉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10期176-178,共3页
针对复兴地区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油藏含有中总有机碳(TOC)、高脆性矿物含量、低孔、中含油等地质特点,通过系统分析南北向斜地质条件的差异,结合7口先导试验井的试采数据基础,总结了该区页岩油井的生产特征,采用弹性产率、物质平衡、产量... 针对复兴地区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油藏含有中总有机碳(TOC)、高脆性矿物含量、低孔、中含油等地质特点,通过系统分析南北向斜地质条件的差异,结合7口先导试验井的试采数据基础,总结了该区页岩油井的生产特征,采用弹性产率、物质平衡、产量递减、数值模拟多方法综合预测了可采储量,评价了效益开发可行性。通过层次分析法,明确了南北向斜产能差异的主控因素,进而为该区下一步制定开发技术政策,整体效益开发提供了指导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向斜各项地质参数总体优于南向斜,7口试采井弹性产率随累产增加而增加,随产量递减整体缓慢,气油比及含水率总体稳定,北向斜相较于南向斜试采井具有投产压力高、压力保持水平高、含水率低的特点,北向斜试采井目前已达到效益开发条件,南北向斜产能的主控因素为小层穿行、脆性矿物含量及地层压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生产特征 可采储量 效益开发 产能影响因素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16
作者 赵莉蔓 王雪梅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目的】探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以及地形、气象因子和人类活动数据,运用Slope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玛纳斯河流域2001—2021年NPP的时空变化... 【目的】探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以及地形、气象因子和人类活动数据,运用Slope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玛纳斯河流域2001—2021年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2001—2021年,玛纳斯河流域年平均NPP为125.63 g C/(m^(2)·a),2008年最低,为98.80 g C/(m^(2)·a),2016年最高,为163.98 g C/(m^(2)·a),NPP呈年际上升趋势。玛纳斯河流域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呈北部和南部区域低而中部区域高的特征,近63.84%的区域NPP呈增加趋势,其中26.98%的区域NPP显著增加(P<0.05);19.31%的区域NPP显著下降(P<0.05)。NPP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最高值出现在玛纳斯河流域的低山林草区;NPP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各因子对NPP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高程>土地利用>降水>坡度>GDP>气温>人口密度>夜间灯光,其中高程与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对NPP的影响最大。【结论】玛纳斯河流域NPP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高程、土地利用以及降水对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玛纳斯河流域
下载PDF
浙江丘陵林业生产区野猪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杜世平 吴怡豪 +4 位作者 鲁庆斌 马铭泽 董爽 方茹意 苏秀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7,共12页
野猪(Sus scrofa)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物种,目前浙江丘陵林业生产区内野猪与人冲突愈加剧烈,但对本地区野猪分布的情况研究甚少。为了解林业生产同野猪分布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浙江西部丘陵地区的常山县(109900 hm^(2))为研究区域,利... 野猪(Sus scrofa)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物种,目前浙江丘陵林业生产区内野猪与人冲突愈加剧烈,但对本地区野猪分布的情况研究甚少。为了解林业生产同野猪分布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浙江西部丘陵地区的常山县(109900 hm^(2))为研究区域,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了2022年林业作物非收获季(1—8月及12月)和收获季(9—11月)野猪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50个有效相机点位,在共计12738个有效相机工作日中,获得了15634张独立有效照片,并利用物种关联尺度、核密度估计法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同域其他动物、人类活动及环境条件对野猪的分布和活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业作物非收获季到收获季,野猪分布频度由0.26上升至0.55,野猪与其他物种的分布重叠区域减少,有6种中小型兽类和鸟类在调查区域内的分布频度减小。相比于非收获季,野猪在收获季12:00—17:00的活动频率减少,19:00—24:00的活动频率增加。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影响野猪分布差异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灌丛盖度、坡度、距公路距离3个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丘陵林业生产区内中野猪的分布主要受林业生产活动的显著影响,该结果为研究野猪栖息地选择及制定野猪相关管理办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核密度估计法 负二项回归模型 林业生产活动 分布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产因素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江胜文 詹文兵 +1 位作者 罗传熙 黄志勇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期167-172,共6页
GMA沥青混合料性能受到生产因素的影响显著,室内小型拌合设备难以模拟实际的生产情况。通过Cooker车真实模拟GMA混合料生产过程,研究不同生产因素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Cooker车控制好混合料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时... GMA沥青混合料性能受到生产因素的影响显著,室内小型拌合设备难以模拟实际的生产情况。通过Cooker车真实模拟GMA混合料生产过程,研究不同生产因素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Cooker车控制好混合料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时,GMA混合料的性能是可控的。Cooker车的拌合时间宜控制在2.5~3 h,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将沥青用量的精度控制在±0.2%,以稳定混合料的性能。采用浇注成型的冲击韧性试验数据较切割的试验数据稳定性好,应尽量采用浇注成型的试件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因素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拌合温度 拌合时间 成型方式
下载PDF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格局演化、驱动因素及提升策略——以扬州市为例
19
作者 徐俊杰 余淼 韩宏华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9期32-35,共4页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是衡量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统筹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扬州2008—2017年扬州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就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展开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是衡量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统筹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扬州2008—2017年扬州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就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展开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扬州市各乡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上凸显个体差异性特征;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区域对各要素的响应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超效率SBM模型
下载PDF
贵州省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史琼 宋欣儒 +1 位作者 黄莹 林梦星 《中国茶叶》 2024年第8期60-66,共7页
黔山秀水出好茶,独特的地形特征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就了黔茶的优异品质,推动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对于实现黔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贵州省6个重点产茶市(县)314位茶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意... 黔山秀水出好茶,独特的地形特征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就了黔茶的优异品质,推动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对于实现黔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贵州省6个重点产茶市(县)314位茶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意愿,探讨了影响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个人认知维度中,茶叶种植绿色生产行为对茶叶品质及个人健康的影响与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强度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在外部环境特征中,政府部门宣传推广、组织技术培训、茶叶农药残留抽检、生态补贴等都会对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文章从政府、科研院所、农业经营组织、农户多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茶农 绿色生产 技术采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