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献之《授衣帖》杂考——兼论王氏一族的“五世亲尽” 被引量:1
1
作者 祁小春 《美术大观》 2023年第3期61-69,共9页
本文以实证考据方法,从各个方面详细讨论了王献之著名法帖《授衣帖》及其相关问题。根据考察的结果得出如下意见:第一,《授衣帖》是出自王献之手笔的书帖。第二,《授衣帖》源于梁御府法书旧藏,由来有绪真实可靠。第三,王献之《授衣帖》... 本文以实证考据方法,从各个方面详细讨论了王献之著名法帖《授衣帖》及其相关问题。根据考察的结果得出如下意见:第一,《授衣帖》是出自王献之手笔的书帖。第二,《授衣帖》源于梁御府法书旧藏,由来有绪真实可靠。第三,王献之《授衣帖》诸帖中均出现了避讳字“政”字,这为证明王氏一族遵循“五世亲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从根本上否定了《兰亭序》“揽”字非避讳字的说法,具有超越书法史之上的历史学与文献学的多重学术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献之 《授衣帖》 避讳字“政” “多出字” “五世亲尽” 《淳化阁帖》 《大观帖》
下载PDF
交流与共生:敦煌藏文写本I.O.32《无著世亲传略》考释
2
作者 夏吾拉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3,共10页
英藏敦煌藏文写本I.O.32为梵夹装,存一叶,内容完整,记载了无著、世亲的生平事迹,现定名为《无著世亲传略》,实则是写在《五蕴论》末尾的跋文。写本所载与后世藏文史料有较大的不同,其大致年代为公元9世纪中前期。文章对其进行释读的同时... 英藏敦煌藏文写本I.O.32为梵夹装,存一叶,内容完整,记载了无著、世亲的生平事迹,现定名为《无著世亲传略》,实则是写在《五蕴论》末尾的跋文。写本所载与后世藏文史料有较大的不同,其大致年代为公元9世纪中前期。文章对其进行释读的同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敦煌藏文写本I.O.32,不仅是最早记载无著、世亲事迹的藏文文献,也是后世藏族史学家塑造无著、世亲二人形象的主要来源,其中体现了敦煌多元文化交流与共生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藏文写本 无著 世亲 生平事迹
下载PDF
“行相(ākāra)”的“品类”义与世亲三性论的定位
3
作者 茅宇凡 《佛学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58-70,共13页
“行相(ākāra)”一词在梵文文献中一般有较稳定的两种用法:其一,指事物的“形状(或相貌)”;其二,指抽象意义上的“品类(方式)”。在世亲《阿毗达磨俱舍论》中“行相”被定义为诸心、心所认取对象的一种方式。这些定义与唯识派,特别是... “行相(ākāra)”一词在梵文文献中一般有较稳定的两种用法:其一,指事物的“形状(或相貌)”;其二,指抽象意义上的“品类(方式)”。在世亲《阿毗达磨俱舍论》中“行相”被定义为诸心、心所认取对象的一种方式。这些定义与唯识派,特别是世亲的著作,对“行相”一词的使用相容。在《三十颂》中,执受是阿赖耶识的“行相”;它就是我等及法等分别的习气,但由于潜藏细微,所以其“行相”不可知。在识转变中,六识的“行相”显现为种种品类的“我”“法”实体的“形象”。在《三性颂》中,“行相”及其同义词“形象(ākr.ti)”被使用在幻象的比喻中。分别(能遍计)作用,也就是依他起性,被比作魔术师变出的“大象形象”;所分别(所遍计)的事物,也就是遍计所执性,被比作大象实体。当分别作用发生时,认识就显现出种种品类的实体“形象”以及主-客二元性;这个过程就是遍计所执。《摄大乘论》将这个过程称为“由[行]相使依他起成所遍计”;并且进一步将有关“行相”的过程解释为缘名取相、生起世俗言说、增益实在对象等步骤。可见,“行相”的意义统摄了分别、所分别两面;换言之,世亲的三性论是视依他起性与遍计所执性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相 三性论 世亲 唯识 阿毗达磨
下载PDF
世亲《释轨论》述略
4
作者 拉毛才让 《法音》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释轨论》是古印度世亲论师所著的一部佛学经典,被称为阐释经典的方轨之论。目前,《释轨论》的梵汉本俱缺,唯存其藏译本。其梵文名为Vyākhyāyukti,藏文名译为rnam par bshad pa'i rigs pa,通常被简称为rnam bshad rigs pa。其汉... 《释轨论》是古印度世亲论师所著的一部佛学经典,被称为阐释经典的方轨之论。目前,《释轨论》的梵汉本俱缺,唯存其藏译本。其梵文名为Vyākhyāyukti,藏文名译为rnam par bshad pa'i rigs pa,通常被简称为rnam bshad rigs pa。其汉文名有多种译法,如在郭和卿所译的《布顿佛教史》中译为《论议正理释论》[1],蒲文成所译的《布顿佛教史》中译作《梳理论》[2],《藏文〈大藏经〉总目录》中译成《如理解说》[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亲 大藏经 古印度
原文传递
从无着和世亲的关系谈起——略谈法相的根本教典
5
作者 游有维 《法音》 1985年第4期21-26,共6页
佛陀涅槃后九百年左右(即公元四、五世纪之间),北印度犍陀罗国有无着和世亲,他们是同胞兄弟。无着和世亲虽出生在婆罗门家庭,但是他们都信仰佛教,同在小乘有部出家。无着先是修习小乘空观,有所证悟,但犹以为未足,后经弥勒菩萨的指示而... 佛陀涅槃后九百年左右(即公元四、五世纪之间),北印度犍陀罗国有无着和世亲,他们是同胞兄弟。无着和世亲虽出生在婆罗门家庭,但是他们都信仰佛教,同在小乘有部出家。无着先是修习小乘空观,有所证悟,但犹以为未足,后经弥勒菩萨的指示而改信大乘,修习大乘空观。那时,弥勒应无着之请,在中天竺阿瑜遮国瑜遮那讲堂,宣讲《瑜伽师地论》、《分别瑜伽论》、《辨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金刚般若论》这五部论,后两部是属于释经的论。五部论皆为弥勒所说,故称为弥勒五论,内容为弘传法相唯识等大乘法门,在印度称为瑜伽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亲 唯识论 瑜伽师地论 大乘庄严经论 分别瑜伽论 佛陀涅槃 金刚般若论 中边论 瑜伽宗 空观
原文传递
世親之業論觀
6
作者 林律光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77-87,共11页
佛於經中雖曾揭示“無我”之理,以破邪執。誠然,業感之輪迴主體,尚有許多疑團待爲詮釋。原始佛學以“業感緣起”來解釋生死之去向,由於這時期較注重實踐修持,故對此問題未加注意。隨着時代之變遷,思想之成熟,對此疑問不單是自教希望圓... 佛於經中雖曾揭示“無我”之理,以破邪執。誠然,業感之輪迴主體,尚有許多疑團待爲詮釋。原始佛學以“業感緣起”來解釋生死之去向,由於這時期較注重實踐修持,故對此問題未加注意。隨着時代之變遷,思想之成熟,對此疑問不單是自教希望圓善其説,同時亦遭外道之質詢及攻擊。部派佛教時期,内部多重視學理的研究,毗曇學者屢創嶄新觀點,因而掀起論争,“業感流轉”成爲當時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誠然世親回小向大後,因受大乘經論之啓發,思想國度亦隨之而擴闊,以會通小乘各部爲基礎,吸收大乘精妙之理,從而創立《大乘成業論》解釋部派佛教所帶來之“假我”配“業感”等難題,解决長久以來部派佛教、外道等對業報流轉所帶來的種種争辯,并將輪迴的主體變得更加合理化,確立了大乘種子學説之思想體系。本文通過世親從小乘過度到大乘對業論看法之轉變,作一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俱舍 世親 業感
原文传递
敦煌出土回鹘文献介绍(续三) 被引量:1
7
作者 耿世民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3-45,共3页
七、回鹘文《俱舍论颂注》残卷 现存伦敦大英图书馆,编号为or058212(108),为册子形式,共38叶,其中叶34a(34b为空白)为此残卷,字体为回鹘文草体,文中夹写汉字,残卷内容为对世亲著玄奘译《阿昆达磨俱舍论本颂》第四业品之注释。文字与唐... 七、回鹘文《俱舍论颂注》残卷 现存伦敦大英图书馆,编号为or058212(108),为册子形式,共38叶,其中叶34a(34b为空白)为此残卷,字体为回鹘文草体,文中夹写汉字,残卷内容为对世亲著玄奘译《阿昆达磨俱舍论本颂》第四业品之注释。文字与唐代元晖《俱舍论颂疏》卷十三中有关部分最接近。图版首次发表在斯坦因氏serindia,Ⅱ,p、925。1980年为日本百济康义研究刊布在《印度学佛教学研究》卷二十八第二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俱舍论 百济康义 达磨 大英图书馆 教学研究 世亲 首次发表 文献介绍 元晖
下载PDF
曹雪芹生年再探讨——纪念曹雪芹诞辰三百年(1711—2011)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广定 《曹雪芹研究》 2011年第1期66-79,共14页
曹雪芹的生年是《红楼梦》研究之重要问题,但说法不一,迄无定论。笔者就2010年10月所获曹雪芹享年逾五十之初步结论继续研考。本文说明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一诗可信,推测诗中庆贺曹寅于康熙五十年所得之孙应就是曹... 曹雪芹的生年是《红楼梦》研究之重要问题,但说法不一,迄无定论。笔者就2010年10月所获曹雪芹享年逾五十之初步结论继续研考。本文说明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一诗可信,推测诗中庆贺曹寅于康熙五十年所得之孙应就是曹雪芹。并强调抄家时曹雪芹已逾十六足岁,故有机会亲历如小说中第51、52回的少年情事,以及亲睹家破财亡人散之惨事,也方能写出"半世亲睹亲闻"之伟大作品。结论是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1711年底)之可能性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年 《红楼梦》研究 张云章 晴雯 康熙皇帝 世亲 贾政 初步结论 杭州织造 冯其庸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少林拳的历史发展
9
作者 曹瑞化 张鹏海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8-39,共2页
一、少林拳术的早期起步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为了安置其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罗尊者,便在都城洛阳对面的嵩山始建少林寺,北魏正始五年(508),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莅临少林寺,与众僧一起历经三年翻译完成了印度世亲菩... 一、少林拳术的早期起步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为了安置其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罗尊者,便在都城洛阳对面的嵩山始建少林寺,北魏正始五年(508),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莅临少林寺,与众僧一起历经三年翻译完成了印度世亲菩萨《十地经论》,使少林寺成为当时北方禅学的佛学重镇。隋开皇年间(581—600),文帝诏赐少林寺土地一百余顷,使少林寺成为拥有广大农田和丰足房产的大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元时期 少林拳 历史 少林寺 世亲菩萨 孝文帝 北魏 高僧
下载PDF
论《俱舍论》对“无我”理论的再诠释
10
作者 杨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无我"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契入佛教哲学的关键。世亲在《俱舍论》中分别从五蕴观、因缘观等方面对"无我"思想作了严密、全面的论证,并形成了一套从微观到宏观,从理论到方法的立体有机的"无我"理论... "无我"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契入佛教哲学的关键。世亲在《俱舍论》中分别从五蕴观、因缘观等方面对"无我"思想作了严密、全面的论证,并形成了一套从微观到宏观,从理论到方法的立体有机的"无我"理论体系。这为研究者深入"无我"理论提供了便捷的入口,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俱舍论 世亲 五蕴 因缘 业力
下载PDF
佛学经典《阿毗达磨俱舍论》写作特点考释
11
作者 王梦 武玥 《学周刊》 2019年第19期192-192,共1页
《阿毗达磨俱舍论》被誉为佛教中的八经五论中的五部大论之一,文笔流畅,论述缜密,文采斐然。一千多年前梵文汉译翻译大家玄奘译介到中国之后,影响广泛。本文对《阿毗达磨俱舍论》写作特点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 《阿毗达磨俱舍论》被誉为佛教中的八经五论中的五部大论之一,文笔流畅,论述缜密,文采斐然。一千多年前梵文汉译翻译大家玄奘译介到中国之后,影响广泛。本文对《阿毗达磨俱舍论》写作特点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让中印传统文化更广泛、更和谐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毗达磨俱舍论》 梵语研究 佛教文化 世亲 玄奘
下载PDF
用茶人的品格去对接世界
12
作者 王旭烽 《杭州》 2016年第1期20-21,共2页
我相信,如果我们按照茶人的品格去接待客人,我们和世界一定是无缝对接的。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国际会议,主题是八个国家的茶文化对接,我感触很深。这次我就从茶文化为切入口,谈谈我对G20的看法。从表面看,这是一个面上的工作。杭州在G20峰... 我相信,如果我们按照茶人的品格去接待客人,我们和世界一定是无缝对接的。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国际会议,主题是八个国家的茶文化对接,我感触很深。这次我就从茶文化为切入口,谈谈我对G20的看法。从表面看,这是一个面上的工作。杭州在G20峰会上呈现出的面貌是需要文明、需要礼仪的,但面上呈现的现象实际都和骨子里的品格文化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联系 王旭烽 儒家文化 从参加 行政官员 主旨报告 艺术美学 世亲 生活艺术化 作协副主席
下载PDF
略述《阿毗达磨俱舍论》的成书及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新跃 《华夏文化》 2015年第4期57-59,共3页
《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印度世亲菩萨早期佛教思想的重要论著。《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阿毗达磨”是一种体裁,代表“对法》,或者“广法、无比法”的意思,而“俱舍”就是“藏”、“论”,是教诫弟子的书。所以,
关键词 《阿毗达磨俱舍论》 结构 成书 《俱舍论》 佛教思想 世亲菩萨 “论” 弟子
下载PDF
元魏译经考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建福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8-95,共8页
元魏时期(包括北魏、西魏和东魏三代),由于北方地区的相对统一,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关键词 译经 笔受 菩提 世亲 沙门 元象 北魏 考略 洛阳 译经活动
下载PDF
简论佛教的中国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尚全 《兰州学刊》 CSSCI 1989年第4期72-76,共5页
佛陀生于公元前565年,圆寂于公元前486年,终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三十五岁,正式创立佛教。他本人在印度恒河流域传教四十五年,是为原始佛教。佛陀圆寂二百年后,佛教僧团分派二十部,是为部派佛教。约三世纪,龙树、提婆创立中观学派... 佛陀生于公元前565年,圆寂于公元前486年,终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三十五岁,正式创立佛教。他本人在印度恒河流域传教四十五年,是为原始佛教。佛陀圆寂二百年后,佛教僧团分派二十部,是为部派佛教。约三世纪,龙树、提婆创立中观学派。约四至五世纪,无着、世亲创立瑜伽行派。七至十三世纪,密教盛行。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密教是大乘佛教。这就是佛教在印度的发展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行派 中观学派 密教 大乘佛教 原始佛教 提婆 龙树 僧团 世亲 罗什
下载PDF
古代人事制度略说
16
作者 王富成 《甘肃高师学报》 2001年第4期15-17,共3页
我国古代人事制度的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各不相同。了解这种情况,便可以看出它的规律性以及人事制度演变发展中的民主化和完备化进程。
关键词 古代 人事制度 民主化 世袭世亲 监督弹劾制
下载PDF
唯识学的两次译传《大乘起信论》为昙延所造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镜清 《佛学研究》 1994年第0期59-69,共11页
关键词 唯识学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义疏》 阿赖耶识 如来藏 《成唯识论》 真如 地论师 世亲 生灭
下载PDF
张从正儿科学术思想探讨
18
作者 王文才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3-14,12,共3页
张从正作为代表一个划时代医学发展成就的医林大家,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都有许多逾越前人、独树一帜的建树。其在儿科方面,虽无专著刊世,但在其门人汇编的综合性代表著作《儒门世亲》中的有关篇章中,却有着反映其学术一斑的集中体现... 张从正作为代表一个划时代医学发展成就的医林大家,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都有许多逾越前人、独树一帜的建树。其在儿科方面,虽无专著刊世,但在其门人汇编的综合性代表著作《儒门世亲》中的有关篇章中,却有着反映其学术一斑的集中体现。至其实用价值,亦诚非某些洋洋万言,内容平庸的儿科专著所能比拟。兹不揣谫陋,根据《儒门世亲》中有关儿科方面的论述,对其学术思想,做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学 儒门世亲 调养 内因
下载PDF
印度瑜伽宗的诸论师
19
作者 王恩洋 《中华文化论坛》 1997年第4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世亲 瑜伽 法相唯识 南印度 唯识学 正理论 菩萨 唯识论 佛教 大乘空
下载PDF
印度因明的对象、性质、特点及其意义简论
20
作者 袁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4-16,22,共4页
因明是印度古代逻辑学。它萌芽于公元前六世纪,相传是足目(乔答摩)所创。因明经过古因明和新因明两个阶段,由龙树、无着、世亲、陈那、商羯罗主、法称等因明学家的共同努力,最后建立起完整的逻辑体系,从而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推广,并以其... 因明是印度古代逻辑学。它萌芽于公元前六世纪,相传是足目(乔答摩)所创。因明经过古因明和新因明两个阶段,由龙树、无着、世亲、陈那、商羯罗主、法称等因明学家的共同努力,最后建立起完整的逻辑体系,从而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推广,并以其独树一帜讲入世界逻辑史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学 龙树 商羯罗主 陈那 法称 公元前六世纪 世亲 乔答摩 真能立 似现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