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题变奏:宗教禁忌与世俗之爱的冲突——论《红字》与《荆棘鸟》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伟娜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6期51-53,共3页
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一个长久被关注的主题:宗教禁忌与世俗之爱的冲突。通过比较这一主题的两曲不同变奏——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与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从性别视角重新审视和发现经典文本《红字》,解蔽其中被遮蔽的&qu... 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一个长久被关注的主题:宗教禁忌与世俗之爱的冲突。通过比较这一主题的两曲不同变奏——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与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从性别视角重新审视和发现经典文本《红字》,解蔽其中被遮蔽的"他性",张扬文学的人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禁忌 世俗之爱 冲突 性别
下载PDF
神性之爱与世俗之爱的对立——从解构主义视角浅析《荆棘鸟》
2
作者 何蓉 《作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2X期67-68,共2页
澳大利亚小说《荆棘鸟》着重刻画了一位牧师和一位普通女子之间跨越宗教伦理束缚的爱情悲剧,反映出男女主人公在对上帝的爱和世俗欢愉之间艰难选择的心理成长过程。本文将采取解构主义的视角对小说加以解读,从而揭示小说中神性之爱与世... 澳大利亚小说《荆棘鸟》着重刻画了一位牧师和一位普通女子之间跨越宗教伦理束缚的爱情悲剧,反映出男女主人公在对上帝的爱和世俗欢愉之间艰难选择的心理成长过程。本文将采取解构主义的视角对小说加以解读,从而揭示小说中神性之爱与世俗之爱对立的主题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神性之爱 世俗之爱 二元对立
原文传递
邓恩诗的圆形意象及其爱情理想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晓航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7-89,共3页
约翰.邓恩的爱情诗善于通过使用圆形意象表达真爱。通过这种圆形意象邓恩表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想爱情。这是一种精神之爱也是一种灵与肉统一的世俗之爱。
关键词 圆形意象 精神之爱 世俗之爱
下载PDF
走出爱的洼地——新世纪广西小说的爱情叙事述评
4
作者 杨喜军 王证之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新世纪以来,广西众多作家对物欲、肉欲和门户观念等支配下的世俗爱情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对以生存为由的爱、接受游戏规则的爱和爱的懦弱者也提出了严正质问。与此同时,在理想主义光辉的烛照下,作家们书写了真爱的榜样,抒发了对柔情的赞美... 新世纪以来,广西众多作家对物欲、肉欲和门户观念等支配下的世俗爱情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对以生存为由的爱、接受游戏规则的爱和爱的懦弱者也提出了严正质问。与此同时,在理想主义光辉的烛照下,作家们书写了真爱的榜样,抒发了对柔情的赞美,对敢于担当者的高歌,使爱情走出了世俗的泥沼,迈向理想的彼岸,体现了介入生活的顽强的现实主义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之爱 理想之爱 情叙事
下载PDF
生命的十字架——以《荆棘鸟》中的拉尔夫为例浅谈宗教与世俗的冲突 被引量:1
5
作者 顾晓莉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3期143-145,共3页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描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在禁欲主义的压制下,作为神职人员的男主人公拉尔夫始终背负着生命的十字架:在现实之此岸世界和宗教之彼岸世界的交叉地带,他对于宗教与生俱来的...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描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在禁欲主义的压制下,作为神职人员的男主人公拉尔夫始终背负着生命的十字架:在现实之此岸世界和宗教之彼岸世界的交叉地带,他对于宗教与生俱来的热爱和黯然滋生的尘世之爱不断发生着矛盾和冲突,这两种爱伴随了拉尔夫神父的大半生时间。在此期间。他不断经历着艰难的选择和自我的剖析,最后终于在临死前得到了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棘鸟 宗教之爱 世俗之爱
下载PDF
从《虹》看劳伦斯的性爱观 被引量:3
6
作者 钟伟华 《台州师专学报》 1998年第4期8-12,共5页
劳伦斯是一个具有生命意识的现代作家,他大胆地描写性,是为了唤醒现代人的本体意识,追求充满个性自由的自我。
关键词 劳伦斯 厄秀拉 《虹》 世俗之爱 生命意识 现代意识 物质文明 现代作家 工业文明
下载PDF
析绘画与文学中维纳斯形象的哲学与神学意蕴
7
作者 于芳 于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40-143,共4页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文学有着密切联系。就艺术创作的主题而言,这一时期的绘画和文学媒介有一个共同的载体,即维纳斯形象。在这一时期,画家波提切利通过《维纳斯的诞生》与《春》,诗人斯宾塞通过《爱情小诗》与《祝婚曲》,阐释了象征神...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文学有着密切联系。就艺术创作的主题而言,这一时期的绘画和文学媒介有一个共同的载体,即维纳斯形象。在这一时期,画家波提切利通过《维纳斯的诞生》与《春》,诗人斯宾塞通过《爱情小诗》与《祝婚曲》,阐释了象征神圣与世俗之爱的爱神与美神维纳斯形象所蕴含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与文学 维纳斯 神圣与世俗之爱与美 哲学与神学
下载PDF
异曲同工——《呼啸山庄》与《红字》主题透析
8
作者 代晓光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97-98,共2页
艾米莉·勃朗特与纳撒尼尔·霍桑这两位作家都具有浪漫主义气质。他们从文明和自然的角度去理解人,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一贯传统。文章以主题为切入点对《呼啸山庄》与《红字》进行研究,探讨了自然之爱与世俗之爱的矛盾、复仇与救... 艾米莉·勃朗特与纳撒尼尔·霍桑这两位作家都具有浪漫主义气质。他们从文明和自然的角度去理解人,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一贯传统。文章以主题为切入点对《呼啸山庄》与《红字》进行研究,探讨了自然之爱与世俗之爱的矛盾、复仇与救赎、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和孤独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之爱 世俗之爱 救赎 孤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