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俗的神圣:“还愿”行为的人类学研究——以河南C村张奶奶家为例
1
作者 邰菲菲 李鹏 《现代人类学》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还愿是为答谢神灵庇佑,偿还对神灵的许愿所开展的活动。本文以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C村张奶奶家的还愿祭拜活动为例,在神圣与世俗视域下展现了还愿祭拜活动中,还愿者和参与者两类主体的还愿行为所蕴含的世俗性特征。在乡土村庄,孝道伦理... 还愿是为答谢神灵庇佑,偿还对神灵的许愿所开展的活动。本文以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C村张奶奶家的还愿祭拜活动为例,在神圣与世俗视域下展现了还愿祭拜活动中,还愿者和参与者两类主体的还愿行为所蕴含的世俗性特征。在乡土村庄,孝道伦理并未被完全遗忘,还愿祭拜活动正是为践行孝道而开展的一场维系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团结的世俗实践。受差序格局的影响,还愿活动也是基于还愿者和参与者的私己喜好及利益惯习而开展,呈现出以私人关系为核心的私性规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愿行为 神圣 世俗 差序格局
下载PDF
世俗的朝圣:西藏旅游体验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崔庆明 徐红罡 杨杨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西藏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对西藏旅游体验具体的微观研究却相对缺乏。文章通过对西藏旅游者的深度访谈,来探讨他们的旅游体验。游客往往将西藏想象成一种神圣之地,西藏的旅游体验对于游客而言也具有神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西藏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对西藏旅游体验具体的微观研究却相对缺乏。文章通过对西藏旅游者的深度访谈,来探讨他们的旅游体验。游客往往将西藏想象成一种神圣之地,西藏的旅游体验对于游客而言也具有神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游客对自然、宗教和藏族人的体验上。西藏纯净的自然可以净化游客的心灵,让他们联想到远离喧嚣的生活。西藏的寺庙和朝拜的信徒营造出一种虔诚而神圣的氛围,让游客内心备受震动。看到藏民的执着和虔诚,游客心中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而藏民淳朴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更让游客感到一种自己社会所缺失了的真实。西藏的神圣不在于游客对其宗教的信仰上,而在于其社会文化意义,西藏提供了游客日常生活所缺失的自然与人文,满足了游客的精神需求。西藏的旅游体验与其说是宗教朝圣,毋宁说是一种世俗的朝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旅游体验 自然 宗教 世俗的朝圣
下载PDF
经验的聚拢:爱与世俗的神圣——论艾丽丝·默多克道德化小说美学
3
作者 岳琼琼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3年第6期69-75,88,共8页
哲学家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试图使人的生活形式化或统一起来的愿景常常会与实际充满偶然、意外和非系统化的细节的生活经验冲突。20世纪中后期,面对这种困境,哲学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主张将形而上学的理论化作为道德反思的必要条件... 哲学家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试图使人的生活形式化或统一起来的愿景常常会与实际充满偶然、意外和非系统化的细节的生活经验冲突。20世纪中后期,面对这种困境,哲学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主张将形而上学的理论化作为道德反思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坚持对理论持怀疑态度。在她看来,任何试图说明我们的道德概念必须是什么的企图,都有可能掩盖我们道德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默多克的小说美学聚焦道德领域,关注世界的偶然性,拒绝事实—价值二分的观点,强调日常经验与价值观的紧密联系,追寻上帝之外的“善”,构建出独具特色的道德化小说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默多克 小说美学 道德经验 世俗世界
下载PDF
坚固世俗的破茧声——“八零后”作家乡愁作品读札
4
作者 夏梓言 《粤海风》 2023年第5期53-60,共8页
随着我国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乡愁已不再只局限于乡村,“乡”的含义已超出了社会基层建制单位,泛指故乡,乃至熟悉的久居之地。乡愁文学在其情感上有特定的指向,如深情、惆怅、伤感等,且不一定发生在乡间,可能在城镇甚至城市。出生在1980... 随着我国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乡愁已不再只局限于乡村,“乡”的含义已超出了社会基层建制单位,泛指故乡,乃至熟悉的久居之地。乡愁文学在其情感上有特定的指向,如深情、惆怅、伤感等,且不一定发生在乡间,可能在城镇甚至城市。出生在1980至1989年间的人群,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年轻一代。这一代很多人由于缺少乡村经验,他们对“乡土”的理解是模糊、片面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八零后”没有乡愁体验。相反,“八零后”作家也以自己的笔墨书写各自的“乡愁”感受,试图呼唤生命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零后”作家 乡愁 农村 世俗
下载PDF
近年我国迎合世俗的文学评论增多之因窥析──以朝鲜族文学评论为主
5
作者 朴基炳 王玉木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15-119,共5页
近年我国文学评论迎合世俗之情者有增多之势。其原因主要是:出于对极左政治棍子的反拨心志;被脉脉的人情所左右;编辑(作家)历来主宰稿件的取舍;评论家出于个人的功利目的而故作多情;出之于作家对评论的冷落和误解;作家和评论家... 近年我国文学评论迎合世俗之情者有增多之势。其原因主要是:出于对极左政治棍子的反拨心志;被脉脉的人情所左右;编辑(作家)历来主宰稿件的取舍;评论家出于个人的功利目的而故作多情;出之于作家对评论的冷落和误解;作家和评论家对文学评论的模糊认识;读者对文学评论的不正确态度;受到全国评论界不正常评论的影响;由于评论家的水平有限而导致的以说好话敷衍塞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合世俗的文学评论 增多之因 朝鲜族文学评论
下载PDF
从神坛走向世俗的猪文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洁 兰玉英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7-131,共5页
猪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猪文化经历了从神坛走向世俗的转变,其原因可能与其成为人类圈养的对象而丧失了神物的特性,以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与其他家畜的对比而尽显劣势有关。猪的双重文化品性在当今社会还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关键词 猪文化 农耕文明 神坛 世俗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的通约:原生态体育发展的人类学考察——基于慕善村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4
7
作者 汪雄 邓星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以"神圣与世俗的通约"为出发点,对滇南石屏县慕善村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中的"祭竜仪式"和"舞龙展演"两部分进行田野考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神圣与世...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以"神圣与世俗的通约"为出发点,对滇南石屏县慕善村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中的"祭竜仪式"和"舞龙展演"两部分进行田野考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神圣与世俗"可以通约的条件下,神圣的"祭竜仪式"通过世俗的行为活动实现"神圣的世俗化转换",世俗的"舞龙展演"通过神圣的仪式文化赋魅实现"世俗的神圣化转换","神圣与世俗的相互转换"促进了传统文化与旅游再造的完美结合,实现经济利益诉求的同时,收获了社会文化效益。对原生态体育发展而言,"完全自封的神圣"或"极度开发后的世俗"都将最终走向"绝对的神圣"或"完全的世俗"而彻底衰竭,这正是当前原生态体育游离于世界体育文化的症结所在;个案研究背后所隐藏的"神圣与世俗的双重再生产"普遍规律,也许将是促进原生态体育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原生态体育 神圣与世俗 祭竜仪式 舞龙展演 花腰彝 滇南慕善村
下载PDF
从神圣与世俗的二元性看藏传佛教寺院经济与藏区社会发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覃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147,共6页
本文以涂尔干、韦伯、伊利亚德等经典作家所认为的宗教的本质是神圣与世俗的二元性为理论前提,避免以经济学理论研究寺院经济的化约论方法,分析了当前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类型学的不足之处,提出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分类模式,以此模式分析了当... 本文以涂尔干、韦伯、伊利亚德等经典作家所认为的宗教的本质是神圣与世俗的二元性为理论前提,避免以经济学理论研究寺院经济的化约论方法,分析了当前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类型学的不足之处,提出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分类模式,以此模式分析了当前藏传佛教当中僧侣个人经济与寺院经济普遍存在的二元分化,揭示了宗教经济中寺院与僧侣的经济状况往往与其神圣与世俗的二元性相关联,"愈神圣者愈富,愈富则愈神圣;愈世俗者愈贫,愈贫则愈世俗",以此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野,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为今后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发展过程中神圣与世俗的平衡与双赢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寺院经济 神圣 世俗
下载PDF
先锋与世俗的矛盾统一——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批判性与世俗性关系的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芳 蒙柱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7-169,共3页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性指向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宗教、科技等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批判性和世俗性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密关系,但是,由于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文本形式上的先锋性、独特性...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性指向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宗教、科技等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批判性和世俗性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密关系,但是,由于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文本形式上的先锋性、独特性,从而使文学性本身确保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批判指向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批判性 世俗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的通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悖论性抉择 被引量:8
10
作者 吕俊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93,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同时蕴含着神圣性与世俗性的人类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圣性源于其作为一种体现社会共同意识的象征物,具有不可侵犯和亵渎的"天然属性"。然而活态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又必须在世俗生活中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同时蕴含着神圣性与世俗性的人类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圣性源于其作为一种体现社会共同意识的象征物,具有不可侵犯和亵渎的"天然属性"。然而活态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又必须在世俗生活中寻找现实的社会基础,以获得传承与发展的无限生机。如此,神圣与世俗的通约,也就成为全球化背景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一项艰难的悖论性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神圣性与世俗 发展悖论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的交融——西双版纳傣族赕佛消费体系的象征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龚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49,共7页
西双版纳傣族的赕佛,是一种非常神圣的宗教现象,但在社会变化中,赕佛消费已经开始从神圣向世俗跌落。南传上座部佛教某些仪式上的世俗化并不会失去往日的威严和神圣,更不会消失。傣族民众会以一种更贴近自然和生活的方式来接纳和传承它... 西双版纳傣族的赕佛,是一种非常神圣的宗教现象,但在社会变化中,赕佛消费已经开始从神圣向世俗跌落。南传上座部佛教某些仪式上的世俗化并不会失去往日的威严和神圣,更不会消失。傣族民众会以一种更贴近自然和生活的方式来接纳和传承它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傣族 赕佛消费 神圣 世俗 象征
下载PDF
世俗的表象和宗教的精神:《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的色情诱惑场景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乃银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4,共5页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中的色情引诱场景都以高文的礼貌拒绝告终 ,这种完全的灵肉分离 ,不是基督教文化独特的现象 ,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形态下的一种表现形式 ,带有普遍性。与传统的骑士传奇中的爱情故事...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中的色情引诱场景都以高文的礼貌拒绝告终 ,这种完全的灵肉分离 ,不是基督教文化独特的现象 ,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形态下的一种表现形式 ,带有普遍性。与传统的骑士传奇中的爱情故事相比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是对婚外恋式的爱情的一种批评 ,强调的是宗教意义上的贞洁 ,本质上表现出压抑人性的禁欲主义倾向。在接受绿腰带的问题上 ,诗歌从宗教禁欲主义走向世俗的对人性本身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 世俗 宗教主题
下载PDF
世俗的现代性——论柏杨创作的品格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鸿声 郝瑞芳 《华文文学》 2009年第2期24-27,共4页
在20世纪80年代的反传统思潮中,"适时出现"的柏杨让整个中国感到震动。他的文化批判着力于对中国日常性文化的批判,并不带有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表现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观照。他立足于平民阶层,摒弃了精英知识分子的优越感,... 在20世纪80年代的反传统思潮中,"适时出现"的柏杨让整个中国感到震动。他的文化批判着力于对中国日常性文化的批判,并不带有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表现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观照。他立足于平民阶层,摒弃了精英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在其创作中体现出浓重的平民化特质,被称为"非贵族的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杨 世俗现代性 日常性 平民化
下载PDF
理想的人·世俗的人·欲望的人——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日常生活主题的变迁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3,共8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文艺创作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以来,日常生活也重新被纳入到作家的视野里,不仅在面貌的真实性上得到还原,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小说的叙事模式。本文试从新时期以来在日常生活描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出发,通过重新阅... 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文艺创作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以来,日常生活也重新被纳入到作家的视野里,不仅在面貌的真实性上得到还原,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小说的叙事模式。本文试从新时期以来在日常生活描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出发,通过重新阅读,发掘20多年来中国人生活方式、生存状态、生命价值观的变化,分析该类小说创作者面对日常生活时所采取的观察角度与观察层面的细微不同,并总结和归纳日常生活小说模式的形成与其主题的变迁,从而进一步揭示日常生活变化本身所带来的文学创作观念的变化,探讨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当代小说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及其对人的精神启示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主题 理想 世俗 欲望
下载PDF
世俗的王安忆——兼与张爱玲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如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101,共6页
本文从王安忆所提到的"世俗的张爱玲"的观点出发,指出王安忆本人的作品也具有"世俗"的特征,并在对两位作家的比较中,着重剖析王安忆的"世俗"特征的表现形式、深层意义和形成原因。本文认为,王安忆的"... 本文从王安忆所提到的"世俗的张爱玲"的观点出发,指出王安忆本人的作品也具有"世俗"的特征,并在对两位作家的比较中,着重剖析王安忆的"世俗"特征的表现形式、深层意义和形成原因。本文认为,王安忆的"世俗"表现为喜对家常生活形态的描绘,其深层原因是因为她拥有与张爱玲不同的世界观,她喜欢市井之趣,尊重市民精神,并能够从平常人生中找寻到生命的力量,这使她建构了一个与张爱玲的文本表面相似、内核却截然不同的审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 家常 世界观 市井之趣 市民精神 大众关怀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的共构——洛克自然法思想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碧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7-163,共7页
洛克的自然法理论是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神意法,还是一种纯粹世俗的理性法,在西方学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实际上,洛克的自然法理论同时在与多种传统打交道。无论是考察自然法约束力的来源,还是分析如何获得自然法的认识,洛克都是小... 洛克的自然法理论是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神意法,还是一种纯粹世俗的理性法,在西方学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实际上,洛克的自然法理论同时在与多种传统打交道。无论是考察自然法约束力的来源,还是分析如何获得自然法的认识,洛克都是小心翼翼地在神圣智慧和世俗理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其自然法理论乃是基于神圣与世俗的共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洛克 自然法 神圣智慧 世俗理性
下载PDF
品读敦煌壁画:来自世俗的人文表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瑞芹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4-67,共4页
敦煌壁画虽起于宗教,但在隋唐时期却明显倾向于对世俗文化的艺术表现,创作中带着浓厚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多元文化中的生活气息。它描绘了现实与理想、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情景。画面中场所空间的一切则充满着人文关怀,融入了虚拟空间、社... 敦煌壁画虽起于宗教,但在隋唐时期却明显倾向于对世俗文化的艺术表现,创作中带着浓厚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多元文化中的生活气息。它描绘了现实与理想、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情景。画面中场所空间的一切则充满着人文关怀,融入了虚拟空间、社会空间的理念,营造出理想的、积极健康的精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敦煌壁画 世俗 人文 空间
下载PDF
人性与世俗的博弈——从《怀抱鲜花的女人》看莫言创作的人性抒写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慧琦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1-43,60,共4页
《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转型期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生命感觉塑造了鲜花女人和军人王四两个人物形象,创造了鲜花和黑狗两个独特意象,构建了一个浪漫而诡异的语境,藉此阐释人性的美好和冲动,凸显... 《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转型期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生命感觉塑造了鲜花女人和军人王四两个人物形象,创造了鲜花和黑狗两个独特意象,构建了一个浪漫而诡异的语境,藉此阐释人性的美好和冲动,凸显人性与世俗的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鲜花女人 人性 世俗 博弈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的碰撞——解析芥川龙之介名作《鼻》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艳惠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7-68,83,共3页
芥川龙之介的《鼻》是揭示人性自私的短篇小说,它描述了主人公内供的鼻子由长到短,又由短变长的过程,极具讽刺意义。本文从主人公内供的角色设定着手,通过小说中神圣与世俗的碰撞,来挖掘人性的自私。
关键词 神圣 世俗 人性 自私
下载PDF
超越世俗的爱情观念——分析《平凡世界》的爱情观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洁婷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在《平凡世界》中,作者路遥通过几个年轻人的超世俗的爱情观,反映当时人们精神领域的深刻变化,同时借以表现出作者对爱情的理想观念。
关键词 超越世俗 爱情 路遥 《平凡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