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立健康权保护义务的对世性——TRIPS下专利权和健康权冲突的出路 被引量:1
1
作者 毛俊响 党庶枫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0-67,共8页
专利权和健康权的冲突自TRIPS协议确立的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后愈演愈烈,《多哈宣言》缓解了二者的冲突,但未从人权的角度为健康权保护提供依据。《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规定了健康权,但却因用语模糊而被认为是一种政策性原则,... 专利权和健康权的冲突自TRIPS协议确立的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后愈演愈烈,《多哈宣言》缓解了二者的冲突,但未从人权的角度为健康权保护提供依据。《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规定了健康权,但却因用语模糊而被认为是一种政策性原则,TRIPS协议对专利权"私权神圣"的保护模式更加重了健康权的"弱势"。健康权对应有明晰、具体的义务,而非模糊的政策标准。在国际法人本化时代,健康权代表的全人类共同利益折射出国家保护健康权所承担义务的对世性。这为解决TRIPS下专利权和健康权冲突提供了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权 专利权 世性 全人类共同利益
下载PDF
在外强中干的社会重塑信仰——《阅微草堂笔记》中因果劝惩故事的“劝世性”初探
2
作者 陈琼华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8-130,共3页
清代学者纪昀所创作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记述了当时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关于狐鬼天命的故事,在日渐衰落的乾嘉时代,以因果劝惩的道德教化形式来引导世风、匡时济世。笔记中,纪氏设置了善恶有报、祸福可移的故事来劝导人们驱恶从善... 清代学者纪昀所创作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记述了当时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关于狐鬼天命的故事,在日渐衰落的乾嘉时代,以因果劝惩的道德教化形式来引导世风、匡时济世。笔记中,纪氏设置了善恶有报、祸福可移的故事来劝导人们驱恶从善,避祸获福,从儒家修身内省的角度强化了因果报应的道德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因果劝惩 世性 道德功能
下载PDF
共世性:作为方法的跨媒介叙事 被引量:21
3
作者 施畅 《艺术学研究》 2022年第3期119-131,共13页
跨媒介叙事的前提并非“互文性”,而是“共世性”,即基于诸种媒介的若干故事发生在同一个故事世界之内。故事世界成立的必要条件,不在于其材质是幻想抑或现实,而在于历史、地理、人物等维度的“可扩展性”,其扩展方式包括填补历史之缝隙... 跨媒介叙事的前提并非“互文性”,而是“共世性”,即基于诸种媒介的若干故事发生在同一个故事世界之内。故事世界成立的必要条件,不在于其材质是幻想抑或现实,而在于历史、地理、人物等维度的“可扩展性”,其扩展方式包括填补历史之缝隙,探索未知之疆域,以及补充人物之经历。基于共世性原则,跨媒介叙事扩展可以借助“协同论”与“冲突论”两类视角予以考察:前者关注与典范版本保持一致的叙事扩展,后者则关注与典范版本存在明显冲突的叙事扩展,尤其是草根创作者有意为之的“另类叙事”。故事世界的消费者因未知驱动而不断探索,其模式可归为“体验收集”与“问题研究”:前者迁徙游历,收集新鲜事物;后者博闻强识,致力于深入钻研。故事世界吸纳了宏大叙事凋零之后的众多细小叙事,是后现代社会宏大叙事的替代品。故事世界为人们提供了“复数的世界”“多元的群体”等丰富的选择,人们借此重建个体与世界的连接,进而在故事世界中寻找相似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故事世界 世性 身份认同 IP改编
下载PDF
浅析产品质量义务的对世性
4
作者 梁久斌 《工商行政管理》 2016年第21期48-50,共3页
我国《产品质量法》设定了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并规定相应的罚则,这一系列强制性法律规范的施行,有效地维护、实现了《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宗旨,提高了我国产品质量水平。在查办产品质量案件过程中,分清产品质量法律关系... 我国《产品质量法》设定了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并规定相应的罚则,这一系列强制性法律规范的施行,有效地维护、实现了《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宗旨,提高了我国产品质量水平。在查办产品质量案件过程中,分清产品质量法律关系及其在社会关系中的属性,有利于我们准确适用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质量义务 《产品质量法》 世性 产品质量水平 法律规范 立法宗旨 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
原文传递
股权变动模式的理论反思与立法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学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8,共10页
有限公司股权变动模式是我国公司法学界和实务界长期以来亟待解答却又未形成共识的难题。股权所承载的法律关系兼具对人性和对世性,其变动应以能够使不特定第三人知悉的公示方法为生效要件,以彰显对世性法律关系的变动,保护不特定第三... 有限公司股权变动模式是我国公司法学界和实务界长期以来亟待解答却又未形成共识的难题。股权所承载的法律关系兼具对人性和对世性,其变动应以能够使不特定第三人知悉的公示方法为生效要件,以彰显对世性法律关系的变动,保护不特定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有限公司股权变动应采登记形式主义模式,即以工商登记作为股权变动的生效要件,以此实现对股权变动中对世性法律关系变动的有效公示,在保护不特定第三人合法权益的同时,降低股权交易当事人事前信息成本和事后纠纷处理成本,并为公司经济实践和司法实践提供一套逻辑清晰、体系融贯的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变动 股东资格 股权代持 登记生效 世性
下载PDF
论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规范体系中的客体特定原则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永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3,共12页
物权客体特定原则是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规范体系中的基础性原则,无论是物权编中的“物权法定原则”、公示公信原则,还是物权的排他和支配效力,都必须以此为基础。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理论一般都将其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物权客体特定原则是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规范体系中的基础性原则,无论是物权编中的“物权法定原则”、公示公信原则,还是物权的排他和支配效力,都必须以此为基础。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理论一般都将其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对待。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这一原则,但从整个物权编体系的规范结构看,这一原则是确实存在的。对此,我国学者多使用的“一物一权”的表述并不十分妥帖。一物之上可以存在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抵押权的事实已经说明“一物一权”的外延仅仅能够适用于所有权,而非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客体特定要表达的就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物权,只要具有物权的效力就必须建立在特定的物(或者权利)之上。它比“一物一权”更符合物权法规范的体系构造。“客体特定”就要求物权必须建立在特定的、单个的物之上。“集合物”有时也能够笼统地作为抵押权的标的物,但是,如果进行抵押权登记,就会发现集合物无法进行登记,处分时也是单个地转移所有权。从本质上说,所谓的集合物所有权就是多个单个物所有权的集合,并不存在集合物的所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特定 一物一权 集合物 公示公信 排他性 世性
下载PDF
再论物权的概念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利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89,共9页
物权概念具有抽象性与普适性,难以对各种物权的主体一一列举,物权的主体应当采用“权利人”的表述。权利人的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开放性,可以将各种主体纳入其中,能够为未来出现的新型物权及其主体的确定留下足够的空间,也符合我国... 物权概念具有抽象性与普适性,难以对各种物权的主体一一列举,物权的主体应当采用“权利人”的表述。权利人的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开放性,可以将各种主体纳入其中,能够为未来出现的新型物权及其主体的确定留下足够的空间,也符合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形态。物权的客体主要指动产、不动产,是有体物,特殊情况下权利可以作为物权的客体。物权的支配性与物权的客体主要是有体物是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无体财产权也具有支配性,但其客体范围很难像有体物那样确定,所以支配性较差。物权法应当将物权界定为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对抗第三人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 权利人 有体物 物的支配性 世性
下载PDF
关于《物权法(草案)·总则》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利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共14页
本文探讨了物权法草案总则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作者认为,物权的概念中应当包括对世性,应当规定物权优先于债权的规则,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效果,区分所有权移转中的公示方法与他物权设定合同的公示方法,区分动产的善意取得和不动产的公信原... 本文探讨了物权法草案总则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作者认为,物权的概念中应当包括对世性,应当规定物权优先于债权的规则,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效果,区分所有权移转中的公示方法与他物权设定合同的公示方法,区分动产的善意取得和不动产的公信原则,增加实质审查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异议登记制度,对有权查阅不动产登记簿的人作出适当限制,对于法院的确权判决和裁定对物权变动的影响应当作出更明确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草案 世性 实质审查 物权法定原则
下载PDF
明清世情小说的江南性抒写 被引量:5
9
作者 申明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84,共7页
明清江南诗性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典范与中国诗性文化的代表,而成为中国几千年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其有着审美性、阴柔性、超越性的鲜明特征,而世情小说则是明清小说的主旋律,可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同时更是江南诗性文化的文... 明清江南诗性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典范与中国诗性文化的代表,而成为中国几千年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其有着审美性、阴柔性、超越性的鲜明特征,而世情小说则是明清小说的主旋律,可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同时更是江南诗性文化的文学抒写与伟大结晶,其雅俗结合性、劝世性、审美性等等都是唐诗宋词所难以比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诗性文化 明清世情小说 雅俗 世性 审美性
下载PDF
论物权的性质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华彬 《政法论丛》 2009年第1期18-24,共7页
物权的性质是物权这一民事权利区别于他项民事权利如债权的标志。从民法发展史上看,物权的性质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是一个实定法上的概念。物权的性质主要包括: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而享受其利益;是一种绝对性权... 物权的性质是物权这一民事权利区别于他项民事权利如债权的标志。从民法发展史上看,物权的性质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是一个实定法上的概念。物权的性质主要包括: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而享受其利益;是一种绝对性权利;是一种独占性或排他性的权利;是一种不可侵性的权利等等。研究物权的性质,对于正确理解我国《物权法》第2条第3款关于物权定义的规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 物权的性质 绝对性 世性 不可侵性
下载PDF
明清世情小说与江南文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明秀 《船山学刊》 CSSCI 2011年第3期161-163,共3页
江南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典范,是中国诗性文化的代表,带有审美性、阴柔性、超越性的鲜明特征,而明清世情小说则是江南诗性文化的结晶,催生了《红楼梦》那样的世情杰作。
关键词 诗性文化 江南文化 世情小说 雅俗 世性 儒道释
下载PDF
论物权的特征——从物权与债权之区别为视角
12
作者 陈岑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16-119,122,共5页
物权是权利人对物的权利 ,物权关系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物的支配关系和客体物对主体的归属关系 ,物权最明显的外在体现是物上请求权 ,具有直接支配性、独立性、排他性三大特征 ,而学者论述较多的物权的对世性、优先性。
关键词 直接支配性 独立性 排他性 世性 优先性 物权 债权 比较
下载PDF
中国史学传统中的“实录”意涵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纪祥 蒋重跃 潘国国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76,共9页
“实录”是中国史学传统中的重要概念 ,最早见于两汉文献 ,指司马迁史学的特点之一 :即史文之“直” ,史事之“核” ,史义之“不虚美 ,不隐恶”。北朝学者进而指出 :史官的职责“非但记事而已 ,盖所以为监戒也” ,目的是“彰善瘅恶 ,以... “实录”是中国史学传统中的重要概念 ,最早见于两汉文献 ,指司马迁史学的特点之一 :即史文之“直” ,史事之“核” ,史义之“不虚美 ,不隐恶”。北朝学者进而指出 :史官的职责“非但记事而已 ,盖所以为监戒也” ,目的是“彰善瘅恶 ,以树风声” ,那些专职记事的 ,则“徒闻后世 ,无益当时”。到了唐代 ,“彰善显恶”的“实录史学”成了普遍接受的观念 ,“实录”也成了中国史学传统中的核心术语和概念。“作者性”和“当世性”是“实录史学”的核心。它的首要意涵 ,不在于“过去”的“记录” ,也不在于对“过去”的学术研究 ,而在于一种“当世”精神 ,一种能令其在“当世”呈现“彰善显恶”之意义的精神。然而近代史学对此却多持贬义 ,以为史官之笔 ,不当有主观之评断涉入。传统史学的“实录” ,同时兼赅“真实”与“现实” ,近代史学则重视对“过去”的学术研究取向 ,强调的是“过去的真相”而非“现在的真相”。传统史学的实录精神在近代史学中被遮蔽了。近代史学与传统史学是两套不同的史学世界 ,回归传统史学是当今需要的大方向 ,强调“当世”意涵的“实录”在史学或编史学 (historiography)中被彰显出来的要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实录 彰善显恶 世性
下载PDF
Analysis on age structure of Zoysia japonica (Poaceae) popula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艳 代保清 +1 位作者 梁永军 马连菊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The age-structure of natural population of Zoysia japonica in Xiuyan County of Liaoning Province was studied by generation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tiller age class was three, but 1st age class ti... The age-structure of natural population of Zoysia japonica in Xiuyan County of Liaoning Province was studied by generation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tiller age class was three, but 1st age class tillers held dominant posi-tion with proportions over 95% in each month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 The 2nd age class and 3rd age class tillers were minority in the population. So Z. japonica population was an expanding population. The zero age class buds on the rhizomes were dominant in buds age structures. The proportion of buds to tillers on quantity in each month was about 30% to 40%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at the end of September. The increasing of buds proportion before dormancy guaranteed the quantity of tillers in the next spring. The biomass of 1st age class tillers changed with time. The biomass kept increasing from April to July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at the end of July and then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ysia japonica Age structure Clonal population
下载PDF
论自决权的强行法性质——以“查戈斯群岛”咨询意见案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珊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强行法一直以来是国际法中争议不断的问题。从司法层面,国际法院(ICJ)的实践对其确认和发展做出过相当贡献。在2019年2月ICJ就查戈斯群岛从毛里求斯分离一案出具的咨询意见中,法院论证了自决权是一项习惯国际法,进而确认其是一项具有对... 强行法一直以来是国际法中争议不断的问题。从司法层面,国际法院(ICJ)的实践对其确认和发展做出过相当贡献。在2019年2月ICJ就查戈斯群岛从毛里求斯分离一案出具的咨询意见中,法院论证了自决权是一项习惯国际法,进而确认其是一项具有对世性的权利。在此基础上,结合联合国的权威文件、国际司法机构的判例、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实践,可以进一步判断自决权是一项强行法规则。对于自决权属于强行法的分析,有助于澄清强行法的判定标准,并且为国际法委员会(ILC)对强行法的研究提供若干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戈斯群岛 自决权 习惯国际法 世性 强行法
下载PDF
简论客观制度的要素
16
作者 常艳娟 《魅力中国》 2010年第14X期124-124,共1页
客观制度国际法委员会在起草条约法时是作为"合同不损害第三者利益原则"的一项例外被提出的,被定义为产生对国际社会整体有效的权利义务的条约制度,在讨论条约法草案过程中,这一概念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在最终的条约文本中,... 客观制度国际法委员会在起草条约法时是作为"合同不损害第三者利益原则"的一项例外被提出的,被定义为产生对国际社会整体有效的权利义务的条约制度,在讨论条约法草案过程中,这一概念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在最终的条约文本中,它并未被采纳。当缔约方出于共同利益目的,为特定区域、国家、领土、地区、河流、水道或海洋、海底或领空的某一区域创设一种普遍性权利和义务,并且参与制定或同意该条约的国家对条约的标的有管辖权时,该条约将建立一种"客观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制度 世性 条约法草
下载PDF
作为公共政治现象的宽恕——对阿伦特宽恕观的探究与质疑
17
作者 孙晓静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3,共9页
阿伦特认为,宽恕是我们对公共行动不可逆性的一种救赎,它是一种公共现象和政治现象。公共政治生活之外无“人性”。因此,“公共生活中的人格呈现”乃人类谈论宽恕的前提条件。阿伦特强调“公共性”与“此世性”,批评基督教的“超越性”... 阿伦特认为,宽恕是我们对公共行动不可逆性的一种救赎,它是一种公共现象和政治现象。公共政治生活之外无“人性”。因此,“公共生活中的人格呈现”乃人类谈论宽恕的前提条件。阿伦特强调“公共性”与“此世性”,批评基督教的“超越性”传统与自由主义的“私人性”传统,并认为“无思”是近代以来一切罪恶产生的渊薮。其理论具有较强的主张积极自由之特征,并有导向“强制自由”之嫌疑。她对近代以来形成的诸竞争理论的处理,尤其是对其他理论“非此世性”的批评,并没有能够消除我们对其理论负面效应的深刻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公共性 世性 人格 宽恕 根本恶
下载PDF
意大利民法中非物质财产权利对我国的启示
18
作者 韩斐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3-57,共5页
我国的知识产权、股权等权利在法律地位及与物权的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困境。意大利民法中的非物质财产包括知识型财产和信用财产;非物质财产权与物质财产权利共同组成财产权利体系,绝对性是其共性。对此,我国可以予以借鉴,对知识产权、股... 我国的知识产权、股权等权利在法律地位及与物权的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困境。意大利民法中的非物质财产包括知识型财产和信用财产;非物质财产权与物质财产权利共同组成财产权利体系,绝对性是其共性。对此,我国可以予以借鉴,对知识产权、股权等确立非物质财产的概念;非物质财产权利与物权同为财产权利的两个种类,其共性在于绝对性以及由此引申的对世性,支配性只是物权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财产 绝对性 世性
下载PDF
试论《啼笑因缘》的情节创构
19
作者 芮立祥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9,共5页
《啼笑因缘》的情节魅力,缘于张恨水做到了"戏性"、"世性"、"根性"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阅读的趣味享受与教化引领之统一。其情节创构寓有通俗小说的创作规律,把握这一规律,通俗小说方能立足当下并获得强劲... 《啼笑因缘》的情节魅力,缘于张恨水做到了"戏性"、"世性"、"根性"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阅读的趣味享受与教化引领之统一。其情节创构寓有通俗小说的创作规律,把握这一规律,通俗小说方能立足当下并获得强劲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啼笑因缘》 情节创构 戏性 世性 根性
下载PDF
Impact of tripl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real-world practice 被引量:6
20
作者 Yan YAN Xiao WANG +21 位作者 Jing-Yao FAN Shao-Ping NIE SerGio Raooseiras-Roubin Emad Abu-Assi Jose P Simao Henriques: Fabrizio D'Ascenzo Jorge Saucedo Jose R Gonzalez-Juanate Stephen B Wilton Wouter J Kikkert Ivan Nunez-Gil Albert Ariza-Sole Xian-Tao SONG Dimitrios Alexopoulos Christoph Liebetrau Tetsuma Kawaji Claudio Morettil Zenon Huczek Toshiharu Fujii Luis cL Correia Masa-aki Kawashiri Sasko Kedev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679-687,共9页
Objective The optimal antithrombotic regimen for patients on oral anticoagulation (OAC)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remains debated. This study sought to eval... Objective The optimal antithrombotic regimen for patients on oral anticoagulation (OAC)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remains debated. This study sought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AC plus clopidogrel with or without aspirin in a real-world setting.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data from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registry be- tween 2003 and 2014 (n = 15,401). Patients with ACS and receiving OAC after PCI were screened. The composite primary endpoint was 1-year all-cause death, re-infarction, or severe bleeding. Results The final analysis enrolled 642 patients including 62 patients (9.7%) with OAC and clopidogrel (dual therapy), and 580 patients (90.3%)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spirin, OAC and clopidogrel (triple therapy). Pa- tients on triple therapy were more often female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comorbiditi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the primary end point between dual therapy with triple therapy patients [17.74% vs. 17.24%; unadjusted hazard ratio (HR): 1.035; 95% confi- dence interval (CI): 0.556-1.929; adjusted HR: 1.026; 95% CI: 0.544-1.937]. However, the re-infar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dual therapy than triple therapy patients (14.52% vs. 5.34%; unadjusted HR: 2.807; 95% CI: 1.329-5.928; adjusted HR: 2.333; 95% CI: 1.078-5.047).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regimes in all-cause death and severe bleeding. Conclusions In real-life patients with ACS following PCI and with an indication of OAC, triple therapy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ate of adverse out- comes compared to dual therapy. Moreover, it decreased risk of re-infarction and did not increase risk of severe 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ral anticoagulation OUTCOME Tripl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