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春秋时期郑、宋、卫世族政治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马卫东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殷都学刊》
2008年第4期39-43,共5页
-
基金
吉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春秋时期‘国'与‘家'的关系研究"(2006QN04)
-
文摘
春秋时期,郑、宋、卫三国基本上是因循旧制,任用公族执政。但由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不同,三国的世族政治亦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郑国世族形成较晚,"七穆"兴起后,郑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诸卿互相制衡、联合执政,使郑国国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宋国政治的特点是君权较强,政权下移较缓,君权在与卿权的斗争中稍占上风。直至春秋末期,宋国政权才完全落入"戴氏"的手中。卫国在春秋早期社会矛盾的焦点是公室内部争夺君位的斗争。春秋中叶,卫国的世族势力壮大,公室与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春秋晚期,卫国君位争夺与君卿斗争互相交织,内乱频仍。南氏乘机崛起,并在战国时夺取了政权。尽管春秋时期郑、宋、卫的政治各具特色,但其总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即经过公室与世族、世族之间的激烈斗争,列国最终均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政治局面。
-
关键词
春秋
郑
宋
卫
世族政治
-
Keyword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Zheng
Song
Wei
family politics
-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京口集团与刘宋政治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陈春雷
-
机构
淮阳师范学院政史系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4-119,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96JAP770009)。
-
文摘
东晋后期,京口集团中衰,刘裕以京口、晋陵地区的流民为基础,重振京口集团,并以其为主要的军事力量,内征外讨,完成了覆晋建宋的大业。京口集团亦成为刘家政权支撑性的政治、军事力量。刘家前期,京口集团的势力由中央扩散到重要的藩镇,参与重大的政治事件,其力量的兴衰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随着京口重镇地位的丧失、流民来源的枯竭、京口主将的死亡、其他方镇的兴起,京口集团逐渐衰落。刘家后期,已很难寻觅京口集团的踪迹。
-
关键词
京口集团
刘裕
刘宋政治
东晋
政治格局
世族政治
-
Keywords
the Jing Kou group
Liu Yu
politics of the Liu Song Dynasty
-
分类号
K237.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魏晋南朝世族对国家权力中心的作用方式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陈长琦
-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63-69,共7页
-
文摘
魏晋南朝的世族统治,是以对国家权力中心的控制而实现的.世族对权力中心的作用方式,则主要有控制皇位的更替、控制议政决策、控制行政权等等,这些方式的交替、综合运用,使世族对国家政治的控制获得合法性、稳定性.研究世族对权力中心的作用方式,对系统探讨魏晋南朝世族政治的运营机制,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魏晋南朝
世族政治
权力中心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权力中的诗人——从“嵇康之死”谈起
- 4
-
-
作者
何光顺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出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57-62,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项目"人文学中心建设"子项目"文学的缘域"(GDUFS211-2-012)的首批成果
-
文摘
诗人的非正常死亡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重要话题。本文以魏晋诗人嵇康被杀害的个案为切入点,分析其中隐藏的多重冲突:一是个体生命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冲突;二是老庄自然思想和经学名教话语的冲突;三是新兴世族力量与传统皇权力量的冲突。这多重冲突是魏末晋初中国皇权政治向世族政治转型的集中体现。世族诗人崇尚自由和皇权政治独裁的矛盾,是嵇康之死的最内在原因。在皇权和世族力量相持不下的多元权力格局中,魏晋世族诗人展现的正是超越现成政治权力的自由精神和生命境界。此种精神境界在专制皇权恢复和重固的唐宋时代以后,便逐渐趋于消隐。
-
关键词
诗人
非正常死亡
皇权政治
世族政治
-
Keywords
poet
abnormal death
imperial politics
aristocratic politics
-
分类号
I362.207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