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球化、抗战博物(纪念)馆与民族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抗战记忆空间的构建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萍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19-126,140,141,共10页
面对新时代的召唤,作为中国建立新型“全球观”重要承载媒介的抗战博物(纪念)馆应该如何转型?通过对这一抗战记忆空间内涵与其在表达跨文化认同时可能性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这一曾经典型的民族国家记忆空间适时构建“伦理”话语,并平衡好...
面对新时代的召唤,作为中国建立新型“全球观”重要承载媒介的抗战博物(纪念)馆应该如何转型?通过对这一抗战记忆空间内涵与其在表达跨文化认同时可能性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这一曾经典型的民族国家记忆空间适时构建“伦理”话语,并平衡好“民族国家”和“伦理”双重话语间的关系,是其顺利从民族国家走向世界的关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语境下,抗战博物(纪念)馆如何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树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全球意识,其重点在于强调具有本土特色的、关注个体道德责任的和平话语。而增强以人性共生记忆的微观视角、提供包含多元观点的创伤叙事和打造“交互主体性”的记忆图景,是未来中国抗战博物(纪念)馆构建历史记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博物(纪念)馆
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族国家
记忆
世界主义记忆
记忆
的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战争时代的博物馆、记忆与空间——以中英两座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杜辉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6 127-12,127-128,共9页
战争博物馆作为时间性、空间性与物质性的复合体,通过表征赋予战争记忆以合法性。在为公众提供纪念、默哀空间的同时,在后战争时代一度成为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载体,战争记忆存续与传递的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批判的博物馆学与世界主...
战争博物馆作为时间性、空间性与物质性的复合体,通过表征赋予战争记忆以合法性。在为公众提供纪念、默哀空间的同时,在后战争时代一度成为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载体,战争记忆存续与传递的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批判的博物馆学与世界主义记忆建构在博物馆内部合流,富有反思精神的战争博物馆致力于超越民族-国家叙事的窠臼,转而突显在战争中被淹没的个体性记忆,并从人权角度思考战争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世界主义记忆
博物馆化
原文传递
当代艺术在后战争记忆空间构建中的价值和作用
被引量:
2
3
作者
马萍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当代艺术全球化语境下战争叙事的表达格外具有优势,它所具备的互动性、普适性、多元性、当代性和自我意识等本质特性都契合了后战争时代具有世界主义内涵的战争创伤记忆的叙事和表征。很多战争题材的博物馆都利用当代艺术展品去实现心...
当代艺术全球化语境下战争叙事的表达格外具有优势,它所具备的互动性、普适性、多元性、当代性和自我意识等本质特性都契合了后战争时代具有世界主义内涵的战争创伤记忆的叙事和表征。很多战争题材的博物馆都利用当代艺术展品去实现心灵抚慰和促进战争反思,以此丰富战争历史当代表达,拓展和平教育职能。当代艺术所具备的抽象性特质使其在介入体现普适性价值、为战争博物馆实现心灵抚慰记忆的目标提供了有效路径。当代艺术是推动战争题材博物馆从"仪式性空间"向"反思性空间"转型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展陈创新
战争博物馆
世界主义记忆
战争叙事
原文传递
题名
全球化、抗战博物(纪念)馆与民族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抗战记忆空间的构建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萍
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19-126,140,141,共10页
基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资助项目。
文摘
面对新时代的召唤,作为中国建立新型“全球观”重要承载媒介的抗战博物(纪念)馆应该如何转型?通过对这一抗战记忆空间内涵与其在表达跨文化认同时可能性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这一曾经典型的民族国家记忆空间适时构建“伦理”话语,并平衡好“民族国家”和“伦理”双重话语间的关系,是其顺利从民族国家走向世界的关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语境下,抗战博物(纪念)馆如何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树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全球意识,其重点在于强调具有本土特色的、关注个体道德责任的和平话语。而增强以人性共生记忆的微观视角、提供包含多元观点的创伤叙事和打造“交互主体性”的记忆图景,是未来中国抗战博物(纪念)馆构建历史记忆的关键。
关键词
抗战博物(纪念)馆
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族国家
记忆
世界主义记忆
记忆
的伦理
分类号
G268.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战争时代的博物馆、记忆与空间——以中英两座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杜辉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6 127-12,127-128,共9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5SZYQN87)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战争博物馆作为时间性、空间性与物质性的复合体,通过表征赋予战争记忆以合法性。在为公众提供纪念、默哀空间的同时,在后战争时代一度成为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载体,战争记忆存续与传递的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批判的博物馆学与世界主义记忆建构在博物馆内部合流,富有反思精神的战争博物馆致力于超越民族-国家叙事的窠臼,转而突显在战争中被淹没的个体性记忆,并从人权角度思考战争的本质。
关键词
战争
世界主义记忆
博物馆化
Keywords
war
cosmopolitan memory
museum-ization
分类号
G269.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当代艺术在后战争记忆空间构建中的价值和作用
被引量:
2
3
作者
马萍
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基金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项目"纪念空间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构建"(17YJY17)阶段性成果
文摘
当代艺术全球化语境下战争叙事的表达格外具有优势,它所具备的互动性、普适性、多元性、当代性和自我意识等本质特性都契合了后战争时代具有世界主义内涵的战争创伤记忆的叙事和表征。很多战争题材的博物馆都利用当代艺术展品去实现心灵抚慰和促进战争反思,以此丰富战争历史当代表达,拓展和平教育职能。当代艺术所具备的抽象性特质使其在介入体现普适性价值、为战争博物馆实现心灵抚慰记忆的目标提供了有效路径。当代艺术是推动战争题材博物馆从"仪式性空间"向"反思性空间"转型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展陈创新
战争博物馆
世界主义记忆
战争叙事
Keywords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innovation
war museums
cosmopolitan memory
war narrative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球化、抗战博物(纪念)馆与民族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抗战记忆空间的构建
马萍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后战争时代的博物馆、记忆与空间——以中英两座博物馆为例
杜辉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4
原文传递
3
当代艺术在后战争记忆空间构建中的价值和作用
马萍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