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美学: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独创语汇及其复杂关联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法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2期15-27,I0002,共14页
文艺美学是改革开放后学术上的独创语汇。文艺美学,建在有中国现代性之初中国与世界互动而产生的新创语汇“文艺”和“美学”之上。文艺是中国以文为核心的艺术体系与西方以艺为核心的艺术体系互动的结果,美学是中国的美体现在天地的普... 文艺美学是改革开放后学术上的独创语汇。文艺美学,建在有中国现代性之初中国与世界互动而产生的新创语汇“文艺”和“美学”之上。文艺是中国以文为核心的艺术体系与西方以艺为核心的艺术体系互动的结果,美学是中国的美体现在天地的普遍之中和西方的美体现在典型的艺术之中互动的结果,文艺一词也有作为艺术整体的文与艺和文之艺的文艺学两种走向。文艺美学体现为两种方向,学科体系上的文之艺的美学和体制结构上的文与艺的美学。文学美学的进一步演进,一是在文学定义上,区别于改革开放前的文学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美学上对文学定义,从文学是审美反映,到文学本质在审美特质,到美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二是文艺学的两个走向,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即以审美意识形态为主,文化研究也与美的普遍性相关。文艺美学,与之前的文艺和美学、与之后的审美意识形态一样,都有表层逻辑不通和深层学理甚通的特点,这也是中国语言传统“散文(浑言)不别,对文(析言)须别”的虚实关联结构与西方语言的“定义清晰,逻辑一贯”的实体-区分结构之互动的结果。“文艺美学”一词内蕴、关联着丰富的历史和现实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中国与世界互动 不通与甚通的统一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与中国—世界互动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门洪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1,155-156,共19页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世界转型并行不悖,推动了一个新的战略时代的展开。当前,世界面对着一个快速发展和更加自信、开放的中国,中国面对一个形势更加复杂、变化更加深刻、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世界转型并行不悖,推动了一个新的战略时代的展开。当前,世界面对着一个快速发展和更加自信、开放的中国,中国面对一个形势更加复杂、变化更加深刻、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中国迎来促进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塑造新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刻。“一带一路”积极对接中国塑造战略机遇期的重大需求,是推动中国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全面开放的重要战略路径;“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发展布局优化密切相连,将有效推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助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体现出务实的发展导向和对新型合作模式的探索,是引领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有助于促成发展中国家的新联合;“一带一路”建设以亚洲国家为重点,以东南亚和中亚为核心地带,致力于拓展地区合作的空间,加快地区合作的进程,推动地区内外互联,并提升地区一体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时代 中国-世界互动 战略机遇期 战略研究
原文传递
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看中国文学理论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法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9,共7页
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来谈中国文学理论的演化历程,是一个新的问题视域。从中国文学理论的命名,到大量出现的中国文学理论著作,都可以看出全球文化演进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因此,在比较的语境中呈现中国文学理论的特点,或许是思考中国... 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来谈中国文学理论的演化历程,是一个新的问题视域。从中国文学理论的命名,到大量出现的中国文学理论著作,都可以看出全球文化演进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因此,在比较的语境中呈现中国文学理论的特点,或许是思考中国文学理论未来可能的走向的一个较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化演进 中国与世界互动 中国文学理论
下载PDF
论游牧文明在东方文化史上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岗龙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177,共6页
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促使历史研究从以往的文明之间差异的研究转向文明之间联系的研究,互动的世界体系的研究成为研究游牧文明的重要范式和思路。通过提出"游牧文明带"的概念,肯定了在东方文化三大文化圈的交叉和... 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促使历史研究从以往的文明之间差异的研究转向文明之间联系的研究,互动的世界体系的研究成为研究游牧文明的重要范式和思路。通过提出"游牧文明带"的概念,肯定了在东方文化三大文化圈的交叉和交流中各个历史时期游牧文明带起到的传播文化和连接文明的重要作用。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也创造出各自丰富多彩的文明,构成了东方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游牧文明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去考察游牧民族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比例和关系。由于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方式,游牧文明创造的物质文化没有定居文明丰富并难以保存下来,但是游牧民族的精神世界依然丰富多彩,应当充分认识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文明 东方文化 互动世界体系 东方三大文化圈 游牧文明带
下载PDF
浅谈社会学视角下的“十二五”规划
5
作者 任艳哲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年第1期221-222,共2页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重大领域,勾画出广阔蓝图。“十二五”规划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重大领域,勾画出广阔蓝图。“十二五”规划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读全篇可以发现里面的“四种考量”,一是关注民生的考量,二是科学发展的考量,三是改善生态的考量,四是与世界互动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发展 生态 世界互动
下载PDF
读懂中国与世界,推进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
6
作者 张晖明 陆军芳 张成强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24,共6页
建构以"发展"为主线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放在"全球化"潮流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可知,正是通过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本和资源",注意处理好中国因... 建构以"发展"为主线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放在"全球化"潮流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可知,正是通过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本和资源",注意处理好中国因素与世界潮流的关系,有力地驱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读懂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发现理论发展的新元素,进而推进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全球化潮流 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从世界美学史三大阶段看世界美学的未来
7
作者 张法 《艺术评论》 2022年第7期7-26,共20页
世界美学的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轴心时代美学在三大文化中产生,形成西方的实体—区分型美学、印度的“是—变—幻—空”型美学、中国的虚实—关联型美学。二是世界美学现代化进程,体现在两个方面:西方美学成为主潮,各非西方文化... 世界美学的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轴心时代美学在三大文化中产生,形成西方的实体—区分型美学、印度的“是—变—幻—空”型美学、中国的虚实—关联型美学。二是世界美学现代化进程,体现在两个方面:西方美学成为主潮,各非西方文化以西方美学为基本结构,形成自身现代文化的新美学。三是随着科学和哲学的思想升级,西方美学由实体—区分型美学开始转向,既按自身的规律升级,又与中国美学和印度美学有了更深的契合,世界美学演进的新景正在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美学类型 世界美学演进 世界美学互动与新景开启
原文传递
大变局之际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发展轨迹——以2020年《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柴英 朱文旭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6-216,222,共12页
中国世界史研究在"大变局"中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聚焦世界史学术生态,可以发现中青年学者已成为世界史研究的主力军,科研名家引领着学术发展动向;世界史专业刊物数量偏少、评级不高,综合刊物对其支持力度有待提升;科研院所依... 中国世界史研究在"大变局"中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聚焦世界史学术生态,可以发现中青年学者已成为世界史研究的主力军,科研名家引领着学术发展动向;世界史专业刊物数量偏少、评级不高,综合刊物对其支持力度有待提升;科研院所依据人员构成、研究特色展开学科布局。研究动向方面,本年度医疗防疫史大热,学者们在资料选取上取得长足的进展,世界史和中国史交融互动,数字技术改变了学术研究路径和学术交流的途径。中国世界史研究面临亟需建构自身话语体系的时代命题,这提醒学者们在埋头实干的同时也要志存高远,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世界史研究 《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 医疗防疫史 世界史和中国史交融互动 数字人文
原文传递
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被引量:1
9
作者 饶芃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共2页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市隆重召开,这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界一次不寻常的盛会。世界华文文学领域兴起的意义,不仅在于有了许多...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市隆重召开,这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界一次不寻常的盛会。世界华文文学领域兴起的意义,不仅在于有了许多的学术成果,更重要的是:它从整体上改变了海外华文文学的格局,它不再只是中国以外一些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它们之间也不是孤立的文学空间和流程,而是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一种汉语文学,并且与中国本土文学互动,共同形成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世界文学格局中的汉语文学与中国本土文学互动
原文传递
汉隶经典化在当今时代的书学意义和美学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法 《中国书法》 CSSCI 2020年第6期4-25,共22页
汉隶经典化,在清代碑学基础和当今书法现实的双重背景下,对中国书法史的重写,即进一步认识“二王”帖学之法与隶篆古法,以及中国书法整体的统一之法,具有重要意义.帖、碑之别,乃笔帖之法与刀碑之法的区别,从刀碑之法进入中国书法整体的... 汉隶经典化,在清代碑学基础和当今书法现实的双重背景下,对中国书法史的重写,即进一步认识“二王”帖学之法与隶篆古法,以及中国书法整体的统一之法,具有重要意义.帖、碑之别,乃笔帖之法与刀碑之法的区别,从刀碑之法进入中国书法整体的统一之法,面对当前中国书法和审美文化中的流俗倾向,具有更好的矫正作用.在全球艺术互动的今天,中国艺术的特质最容易从书法上体现出来,通过汉隶进一步认清中国书法和中国艺术的特质,对于当今世界的艺术和美学互动,建立新的世界艺术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汉隶十二品”是汉隶经典化的新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隶汉碑 经典化 中国书法史 世界艺术互动
原文传递
Microbiome analysis and-omics studies of microbial denitrification process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recent advances 被引量:10
11
作者 Lili Miao Zhipei Liu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753-761,共9页
Nitrogen pollution is an increasingly severe worldwide problem because of drainage of nitrogen-containing wastewater and intensiv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fertilizers. Denitrification, a key process in nitr... Nitrogen pollution is an increasingly severe worldwide problem because of drainage of nitrogen-containing wastewater and intensiv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fertilizers. Denitrification, a key process in nitrogen cycles, is commonly employed for nitrogen removal in engineere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is performed by denitrifying microbes(bacteria) that use nitrate as terminal electron accept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s of diverse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denitrification-base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these populations with operating environments, is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both treatment performance and system stability. Recent advances in "meta-omics"(e.g., genomics, transcriptomics, proteomics, metabolomics), other molecular biology tools, and microbiome analysis have greatly enhanced such understanding. This mini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findings regarding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key functional microbes and their physiology, functional genes involved in nitrogen cycle, and responses of microbes and their genes to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r operating parameters, in denitrification process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re heter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systems(which require alternative organic carbon sources) and the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systems(which do not require an external carbon source). Integrated microbiome and-omics approaches have great future potential for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environmental and biotechnological parameters,novel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and system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water treatment nitrogen removal DENITRIFICATION microbiome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