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文化理论:全球教育研究的一种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帅杰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53,共18页
随着全球化推进,比较教育逐渐关注到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不同的全球教育研究的理论观点。作为全球教育研究理论之一,世界文化理论将全球教育的趋同性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并探索这种趋同性背后世界社会所存在的共同文化何以重塑全球... 随着全球化推进,比较教育逐渐关注到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不同的全球教育研究的理论观点。作为全球教育研究理论之一,世界文化理论将全球教育的趋同性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并探索这种趋同性背后世界社会所存在的共同文化何以重塑全球教育的同质化现象。其中,新制度主义为解释全球教育同质化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的实证主义为全球教育研究的运用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在强调增进人类共同利益的时代,世界文化理论需要比较教育进行全球教育研究时更加重视同一性的寻求、关注各国共同文化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运用。但世界文化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在本体论上存在“同”与“异”关系的失衡,在认识论上试图以普遍性代替特殊性,在方法论上存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的误差。为扩展比较教育开展全球教育研究的适用性,对世界文化理论提出改进方案:一是深化比较教育开展全球教育研究的多元性;二是将阐释征兆与认同征兆作为比较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考察;三是改造世界文化理论的绝对化假设并融入新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理论 全球化 比较教育 全球教育研究
下载PDF
比较教育领域世界文化理论争辩的学术考察与未来路向 被引量:2
2
作者 祝刚 史可媛 王语婷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0,共12页
世界文化理论对“二战”后大众教育的普及化与制度化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从“合法性神话”的理论假设出发,该理论认为,民族国家获得合法性的程度取决于它们建构正确的民族国家身份,而扩大大众教育规模则是获取恰当民族国... 世界文化理论对“二战”后大众教育的普及化与制度化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从“合法性神话”的理论假设出发,该理论认为,民族国家获得合法性的程度取决于它们建构正确的民族国家身份,而扩大大众教育规模则是获取恰当民族国家身份的核心特征,其核心概念包括“趋同”“组织同构”和“松散耦合”。近20年来,关于世界文化理论的争辩主要围绕静态、二元对立的概念体系展开,典型的批判路径包括:地方意义对世界文化模式一味追求的“普遍性”提出了质疑;本土政策语境不断影响国际教育政策的迁移与借鉴;世界文化理论的语义和内容从“合法性神话”的概念演变为解释特定教育政策和实践在全球传播的“模型”;忽略了一些进步观念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冲突与抵抗。世界文化理论的未来发展路向:一是将经济、政治等因素与文化的互相作用纳入“世界文化”的分析维度;二是及时融入亚非拉国家所特有的“本土”认识论与方法论;三是进一步消弭“结论”与“方法”之间的张力;四是考虑世界范围内文明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复杂关系;五是扩展文化定义的边界,使其变得更加包容、全纳与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理论 全球化 趋同 组织同构 松散耦合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的启示
3
作者 李昱 张金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4,共2页
在阶级社会,思想文化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并把自己的思想文化推广和渗透到了世界各国,形成了以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为核心的"世界文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世界文化"中... 在阶级社会,思想文化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并把自己的思想文化推广和渗透到了世界各国,形成了以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为核心的"世界文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作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代表的"普世文化"应运而生,它力求瓦解和消融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但"普世文化"具有伪普世性,无法掩盖其阶级本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是当今的先进文化,要牢牢坚持,同时抵御各种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理论 资本主义思想文化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 先进文化
下载PDF
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教育政策跨国借鉴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笑炯 蒋执 陈慧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第4期5-12,共8页
政策的跨国借鉴是比较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不仅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对国际标准有不同的界定,而且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有时也存在某种割裂。如果把研究的重心从国家或地方深入至一线课堂,便可以发现,身处决策层和实施层的可以是... 政策的跨国借鉴是比较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不仅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对国际标准有不同的界定,而且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有时也存在某种割裂。如果把研究的重心从国家或地方深入至一线课堂,便可以发现,身处决策层和实施层的可以是两类受不同文化影响、秉持不同信念、相互之间鲜有交集的主体。结果,全球趋势与本土实践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同样真实地存在,对政策跨国借鉴的宏观研究离不开对实践世界的微观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新制度主义 世界文化理论 文化多样性 小学生成长记录册
下载PDF
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对抗和对话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庆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4期38-43,共6页
本文将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作为关注重点,也涉及第三世界理论后现代主义,因为这些理论在中国几乎是一个潮流中的东西。文章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在西方的起源及原旨出发探讨了这些理论流入中国后的重心偏移,即由探讨“对抗性”转... 本文将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作为关注重点,也涉及第三世界理论后现代主义,因为这些理论在中国几乎是一个潮流中的东西。文章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在西方的起源及原旨出发探讨了这些理论流入中国后的重心偏移,即由探讨“对抗性”转向对陈凯歌、张艺谋等人的“献媚”的批评。对这些简要分析的目的是希望形成一种更为理性的探讨气氛,由此转入下段的讨论。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等在中国兴起颇具有“框架的神话”的绝对主义倾向,由此文章的又一主旨是驱除黑格尔主义玄学的负面影响,指明艺术分析以及理论构建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同样对西方学术的借鉴亦不是一种水中之沙的点缀,而是一种水中之盐的溶解。所以本文将讨论延伸到中西文化的对抗与对话的层面上,笔者认为这是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等的背后之话,由此转入下段的讨论。本文立足于中西方文化的“心同理同”上,基于此揭出文章最终意图,即说的东方、中国学者应立足自我传统,增加底气去对西方文化进行“对话”,进而,为与世界文化的融洽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东方主义 现代主义 西方文化 黑格尔主义 中西文化 萨义德 后现代 第三世界文化理论 第三世界理论
下载PDF
言必称“后”,以“后”为荣
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57,共1页
白烨在《乱了方寸的批评》(《小说评论》)1994年3期)一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某些“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言必称“后”,以“后”为荣,其实在他们的言论中,常常显露出不少矛盾与破绽.比如,“后现代”本身是一个“摆脱机械论”、“告别整体性... 白烨在《乱了方寸的批评》(《小说评论》)1994年3期)一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某些“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言必称“后”,以“后”为荣,其实在他们的言论中,常常显露出不少矛盾与破绽.比如,“后现代”本身是一个“摆脱机械论”、“告别整体性”、“彻底多元化”的时代(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沃尔夫冈·威尔什之语)于是,承认不同的生活形态、思维方式和行为个性都有其存在与发展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应是立足于此的“后现代”批评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我们的一些“后现代”批评家在自己的批评中却往往置别人的意见于不顾,骂倒一切,横扫千军,俨然一副“后”手高悬霸主鞭的神气.除了这种显见的内在矛盾,他们所持有的种种理论及其概念,只要读书多的人都并不陌生,无非是来自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文化 后现代主义理论 文学批评 “后现代主义” 第三世界文化理论 社会理论 内在矛盾 思维方式 小说评论
下载PDF
现代性的沉重脚步──启蒙与反启蒙运动在中国
7
作者 冯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4-22,共9页
现代性,作为一种尚未完结的现实的和理想的运动,对百年来几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经久不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自近代以来的思想文化史,实际上也即是一部努力追寻现代性并对这一基本追寻对象不断重估的历史。如果我们以一... 现代性,作为一种尚未完结的现实的和理想的运动,对百年来几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经久不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自近代以来的思想文化史,实际上也即是一部努力追寻现代性并对这一基本追寻对象不断重估的历史。如果我们以一种代表性的话语表达方式尽量概括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与反启蒙 反启蒙运动 现代性 启蒙主义 五四启蒙运动 现代化进程 知识分子 西方中心主义 第三世界文化理论 本土文化
下载PDF
Timelessness and Time Dependence of Human Consciousness From a Scientific Western Viewpoint
8
作者 Franz Klaus Janse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4年第8期525-536,共12页
Eastern philosophy and western science have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viewpoints for their explanation of consciousness. Convergence is found for the practice of meditation allowing besides a time dependent consciousne... Eastern philosophy and western science have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viewpoints for their explanation of consciousness. Convergence is found for the practice of meditation allowing besides a time dependent consciousness, the experience of a timeless consciousness and its beneficial effect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medical improvements, which are confirmed by multiple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Theories of quantum mechanics with non-locality and timelessness also show astonishing correlation to eastern philosophy, such as the theory of Penrose-Hameroff (ORC-OR), which explains consciousness by reduction of quantum superposition in the brain. Divergence appear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timeless consciousness. In eastern philosophy, meditation at a higher level of awareness allows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imeless and non-dual consciousness, considered as an empirical proof for the existence of pure consciousness or spirituality existing before the material world and creating it by design. Western science acknowledges the subjective, non-dual experience, and its multiple beneficial effects, howe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pirituality designing the material universe is in disagreement with the Darwinian Theory of mutation and selection. A design should create an ideal universe without the injustice of 3% congenital birth defects and later genetic health problems. The western viewpoint of selection is more adapted to explain congenital errors. The gap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the mind-body problem, is in eastern philosophy reduced to the dominance of subjectivity over objectivity, whereas western science attributes equal values to both. Nevertheless, there remains an astonishing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CIOUSNESS MEDITATION timelessness time dependence quantum mechanics eastern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