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作家的文学意义世界——论新时期以来作家创作谈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凡 《文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0-40,共11页
新时期以来,文坛出现"创作谈热",且创作谈内涵、作用、地位也发生着显著变化。由于研究者在观念和方法上的差异或误区,学界对创作谈认知和评价存在着混乱,如创作谈建构性和真实性问题等,影响其价值定位。创作谈对文学意义世界是建构的... 新时期以来,文坛出现"创作谈热",且创作谈内涵、作用、地位也发生着显著变化。由于研究者在观念和方法上的差异或误区,学界对创作谈认知和评价存在着混乱,如创作谈建构性和真实性问题等,影响其价值定位。创作谈对文学意义世界是建构的,创作谈与创作之间在同一话语层面具有可通约性。创作谈对作家而言,具有形式表征、郁结宣泄和检视创作的功能。创作谈其精美高妙的遣词造句、隽永优美的文辞表达所营造的美学意蕴值得读者反复涵咏;作家通过创作谈的积极探索,搭建起自我文艺观体系的基本骨架,使作家创作的思想理念显性化,使其赢得除了"作家"之外的"思想家"、"理论家"桂冠;创作谈体现着作家代际共同体普泛性的社会使命感、文化视野、审美期待与艺术追求,以及作家的人格气质,是探析作家心态史和文学思想史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谈 建构原则 通约原则 文学意义世界
下载PDF
精神史、学术史与世界文学:施寒微《中国文学史》的德国路径
2
作者 郑心婷 李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226,共19页
施寒微的《中国文学史》是二战后德国首部系统完整的通史性著作。该书以独特的文学史分期、丰富的学术文献对中国文学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分析,反映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潮流与趋势。作为德国的中国文学史编纂谱系的延展,该著... 施寒微的《中国文学史》是二战后德国首部系统完整的通史性著作。该书以独特的文学史分期、丰富的学术文献对中国文学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分析,反映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潮流与趋势。作为德国的中国文学史编纂谱系的延展,该著作体现了德国学者的精神史理念、学术史方法及其世界文学意义。分析该书如何架设学术对话的平台,可以为中国文学走向国际提供参照和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精神史理念 学术史方法 世界文学意义 德国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