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郧阳“伍子胥堰”的历史逻辑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价值
1
作者 杨洪林 党家政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伍子胥堰”是春秋时期以伍子胥为代表的伍氏先贤接续创建的杰出农耕文明成果,是兼具科学性与价值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物质遗产与精神遗产特质的灌溉工程杰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和人文价值。探讨其形成的历史逻... “伍子胥堰”是春秋时期以伍子胥为代表的伍氏先贤接续创建的杰出农耕文明成果,是兼具科学性与价值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物质遗产与精神遗产特质的灌溉工程杰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和人文价值。探讨其形成的历史逻辑,发掘其丰富内涵,阐释其审美内蕴,有利于彰显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堰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历史逻辑 价值意蕴
下载PDF
文化旅游视野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松古灌区共富途径研究
2
作者 李晨晖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从水利灌溉工程遗产与旅游互适角度探索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松古灌区价值创新的优化路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水旅、农旅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影响力,实现灌区群众共富目标。当前松古灌区文旅开发存在... 从水利灌溉工程遗产与旅游互适角度探索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松古灌区价值创新的优化路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水旅、农旅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影响力,实现灌区群众共富目标。当前松古灌区文旅开发存在旅游资源零散化,文旅有效融合度不高,特色文旅项目和整体规划缺乏,有效推进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议从统筹协调编制灌区遗产与旅游融合规划,深化灌区遗产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创建特色文旅精品项目,协调构建促进灌区文旅融合发展机制等路径入手,有效激活遗产价值,开拓灌区乡村共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文旅融合发展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文化景观保护利用的实践现状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梁莉莉 布瑞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34-140,149,共8页
作为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物态体现和沿黄地区水利发展历史的载体,宁夏引黄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质文化遗产/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结合体。基于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景观保护与利用成为宁夏“... 作为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物态体现和沿黄地区水利发展历史的载体,宁夏引黄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质文化遗产/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结合体。基于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景观保护与利用成为宁夏“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重要抓手。田野调查表明,当前保护利用实践存在遗产文化内涵挖掘和遗产价值认知不足、遗产叙事及展示方式单一、文化景观及人居聚落挖掘不够、整体统筹推进与跨区域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需要从挖掘遗产价值、更新保护理念、创新保护机制及完善管理方式等方面加以推进。同时,从文化遗产学角度看,作为黄河流域复合型遗产类型,对其历史传承、遗产要素与价值、遗产展示体系与叙事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仍需学界积极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古灌区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文化景观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大学生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认知的调查分析
4
作者 陈丹 王琳琳 +2 位作者 袁秀伟 李雪纯 陈菁 《社会科学前沿》 2022年第4期1223-1229,共7页
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宣传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以某高校水利类专业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认知情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宣传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以某高校水利类专业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认知情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及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主要途径来自课堂和媒体;大部分学生有参与遗产宣传及保护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认为申遗对灌溉工程利用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学生普遍认为当前遗产的保护工作存在困难但前景乐观。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方面建议,即: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认知水平;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向公众宣传遗产,扩大受众范围;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实现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问卷调查 认知情况
下载PDF
我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现状分析及保护策略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琳琳 陈丹 +2 位作者 李雪纯 毕博 陈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4,131,共7页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具有灌溉工程与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以我国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主要对象,分析了灌溉工程遗产的特点及价值,总结了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表明,我国的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具有灌溉工程与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以我国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主要对象,分析了灌溉工程遗产的特点及价值,总结了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表明,我国的灌溉工程遗产具有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历史悠久、效益突出、分布广泛等特点,各地在灌溉工程遗产资源挖掘、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部分灌溉工程遗产的发展仍存在问题,应在保护与利用中秉持延续灌溉工程和文化遗产并重的基本原则,建立完善统一的管理机制,实行统筹规划和多元保护,并开展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拓宽展示宣传渠道,增强全面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双重属性 价值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灌区人居景观特征研究分析——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玉冰 倪可心 +2 位作者 郭巍 陈崇贤 李云鹏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2期77-84,共8页
名列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东风堰,在过去360余年里,为夹江的农业发展、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产生了巨大效益。基于灌区人居景观体系理论、罗西类型学、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及K-Means聚类算法对东风堰灌区人居景观体系格局特征与发展现... 名列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东风堰,在过去360余年里,为夹江的农业发展、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产生了巨大效益。基于灌区人居景观体系理论、罗西类型学、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及K-Means聚类算法对东风堰灌区人居景观体系格局特征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首先依据人居景观体系理论甄别出潜在三大研究要素“水系—农田—村落”,对相关数据筛选、清理和整合后,运用类型学理论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证明了三大要素的承载关系具有高度相关性和耦合性。进而,较为创新地运用计算机无监督学习K-Means聚类算法解析现代灌区人居景观体系:以灌区内的行政村(1)为基本单元,选择村域内水系数、灌溉农田面积和承载人口数为三组数据指标,对灌区“水系—农田—村落”景观体系的关系迭代计算归类,得到三类村落的聚类阈值。进一步量化村落聚类关系,运用景观生态学及图底关系理论分析各类村落异质性特征及验证其水资源安全及农业生产模式的合理性,并给出各类村落的人均拥水量评估标准建议,总结出灌区城乡建设应遵循“以水定产,以产定人”的规划原则,同时提出了不同水资源条件下的产业模式策略。为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传承提出保护建议、灌区村落未来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值,并为其他同类型灌区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典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聚类算法 灌区景观 东风堰 人居景观体系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下载PDF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长渠中的生态实践智慧及其保护利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运海 谢志凌 田方杰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20-26,32,共8页
水利工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所诞生的生态实践智慧的结晶。长渠是中国最早的人工灌溉渠,并一直延续使用至今。可以从长渠的修建背景、筑坝技术、灌溉模式、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去解读长渠中所蕴含的生态实践智... 水利工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所诞生的生态实践智慧的结晶。长渠是中国最早的人工灌溉渠,并一直延续使用至今。可以从长渠的修建背景、筑坝技术、灌溉模式、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去解读长渠中所蕴含的生态实践智慧。长渠的生态实践智慧对丘陵山地等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地区的农业生产与水利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借鉴和参考价值。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长渠的生态实践智慧和历文化价值,从农文旅融合发展角度,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长渠,让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长渠 生态实践智慧 水利工程
下载PDF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视域下的都江堰文创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爵禄 范鑫 刘依君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2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文创设计是近年来文旅产业的热点话题。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灌溉工程与文化遗产双重属性,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本文从灌溉工程遗产文化属性的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灌溉工程遗产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基于灌溉工... 文创设计是近年来文旅产业的热点话题。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灌溉工程与文化遗产双重属性,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本文从灌溉工程遗产文化属性的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灌溉工程遗产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基于灌溉工程遗产视域的都江堰文创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文创 设计策略 都江堰 世界遗产
下载PDF
基于平行文本比较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解说词英译
9
作者 林丽丽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0-84,共5页
运用维利希(Werlich)的文本语法理论构建了适用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解说词英译的平行文本比较模式,并对比分析了中英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解说词平行文本的开头、文本结构、文本单位和修辞风格,进而探讨其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解说词英译中的... 运用维利希(Werlich)的文本语法理论构建了适用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解说词英译的平行文本比较模式,并对比分析了中英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解说词平行文本的开头、文本结构、文本单位和修辞风格,进而探讨其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解说词英译中的应用。文章旨在为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解说词英译在文本开头、文本单位的选择与调整,文本结构的安排以及修辞风格与语言表达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文本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解说词 英译
下载PDF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对策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占任生 曾金凤 《水利发展研究》 2020年第12期65-68,共4页
灌溉工程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治水智慧、技术经验与丰富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水利精神、水利文化的深厚根基,而申遗是对其最好的保护与传承。目前部分地区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中尚存在顶层设计... 灌溉工程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治水智慧、技术经验与丰富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水利精神、水利文化的深厚根基,而申遗是对其最好的保护与传承。目前部分地区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中尚存在顶层设计不足、权责职能不清晰、基层基础不牢靠等问题。文章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管理5个层面解析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意义,并从提升公共认知、推动政府重视、加强调查研究、严督规划实施4个方面提出了行动纲领,以促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积极申报、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相关研究和推广优秀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水文化 水历史
下载PDF
承古融新的水利文化展厅设计理念与实践——以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项目为例
11
作者 彭建平 《艺海》 2023年第6期84-88,共5页
水利文化展厅的设计需要在兼顾展览内容和游客体验的基础上,注重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的融合。文章以“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项目”为例,介绍了在“承古融新”设计理念下如何进行实践。该项目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水利文化... 水利文化展厅的设计需要在兼顾展览内容和游客体验的基础上,注重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的融合。文章以“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项目”为例,介绍了在“承古融新”设计理念下如何进行实践。该项目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水利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代水利工程的成就,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水利文化,提高了公众对水利事业的认识和理解。设计团队采用最新的展示理念、手段和技术,将古代水利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设计出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展示空间。同时,设计团队还注重展厅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成功打造出既充满传统文化气息又具有现代感的水利文化展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古融新 水利文化展厅 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
下载PDF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郑国渠为例
12
作者 王睿哲 《常州文博论丛》 201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随着郑国渠入选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评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作为灌溉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日益得到重视,同时其保护利用的问题也日显突出。本文通过分析郑国渠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利用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探究郑国渠在遗产本... 随着郑国渠入选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评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作为灌溉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日益得到重视,同时其保护利用的问题也日显突出。本文通过分析郑国渠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利用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探究郑国渠在遗产本体有效保护、遗产管理、价值认知、合理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解决对策,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郑国渠 保护利用
原文传递
千金陂灌溉工程遗产构成及特征研究
13
作者 周波 李云鹏 +1 位作者 谭徐明 张智超 《水利发展研究》 2020年第12期69-74,共6页
千金陂—中洲围灌溉工程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长江流域鄱阳湖的支流抚河上,是我国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是长江中游典型的具有灌溉、水运、排涝、防洪等多方面功能的独特水利工程体系,2019年被评为世界灌溉... 千金陂—中洲围灌溉工程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长江流域鄱阳湖的支流抚河上,是我国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是长江中游典型的具有灌溉、水运、排涝、防洪等多方面功能的独特水利工程体系,2019年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长期以来,由于史料缺乏,有关千金陂的学术研究一直被忽略,文章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等方法,对千金陂—中洲围灌溉工程进行学术研究,厘清了其历史沿革,明确了其工程体系及遗产构成,为其得到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陂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洲围 遗产特征 江西省抚州市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白沙溪三十六堰灌溉工程遗产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茜淳 《美与时代(城市)》 2023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灌溉工程遗产是人类文化景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研究对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水运工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机具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化景观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文献研究法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世界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遗产是人类文化景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研究对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水运工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机具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化景观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文献研究法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浙江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工程的发展背景,深入揭示其所体现的人-水-环境协同共生的可持续价值,并阐述其所具有的科学价值、水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对当代水利工程、农业、生活、景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灌溉工程遗产作为生态实践人文路径的载体,对现代社会协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水利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松古灌区研学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15
作者 李晨晖 《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44-48,51,共6页
文旅融合背景之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松古灌区研学旅行开发可盘活灌溉遗产资源价值,扩大灌区文化影响力,助力打造松古灌区文旅IP,有利于松阳特色的农耕游脱颖而出。充分挖掘灌溉工程遗产的文化价值,对遗产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拟开发“对话... 文旅融合背景之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松古灌区研学旅行开发可盘活灌溉遗产资源价值,扩大灌区文化影响力,助力打造松古灌区文旅IP,有利于松阳特色的农耕游脱颖而出。充分挖掘灌溉工程遗产的文化价值,对遗产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拟开发“对话松古灌区”研学旅行系列课程,并根据不同的气候、节日、假期推出个性化旅游线。构建保障机制、搭建数字化研学平台、培养优秀研学导师团队,让游客在游中学、学中思,充分感受千年灌区灌溉工程遗产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松古灌区 研学旅游开发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都江堰灌区旅游产品纸包装设计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爵禄 范鑫 陈志刚 《造纸信息》 2021年第10期85-86,共2页
旅游产品纸包装虽然优点众多且需求旺盛,但其相关研究较为局限。文章基于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梳理都江堰灌区概念,分析旅游产品及其纸包装设计现状,从而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探索都江堰灌区旅游产品纸包装设计策略。
关键词 纸包装设计 旅游产品 都江堰灌区 乡村振兴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下载PDF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在探究天宝陂铁汁固基中的应用
17
作者 游立忠 《福建水力发电》 2023年第2期14-17,共4页
天宝陂是福建省历史上最早建成,集引水灌溉、防洪排涝和蓄水调节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据《三山志》记载,天宝陂在宋朝元符二年创造性地采用铁汁固基工艺。由于天宝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工艺只能在无损的前提下进行验证,现场... 天宝陂是福建省历史上最早建成,集引水灌溉、防洪排涝和蓄水调节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据《三山志》记载,天宝陂在宋朝元符二年创造性地采用铁汁固基工艺。由于天宝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工艺只能在无损的前提下进行验证,现场无法采用钻探等勘察手段。笔者综合考虑天宝陂的文物属性、地形地貌、场地地球物理条件等因素,最终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证实了天宝陂坝基处确实存在磁性金属,验证了古代这一罕见的地基处理工艺,为天宝陂在2020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奠定了科技基础。磁测技术可为类似水利文物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陂 铁汁固基 高精度磁测技术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